书城社会科学[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理论流派与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选读
2073900000015

第15章 传统的文科教育(2)

然而,在恢复传统的文科教育方面,最有影响的两位领导者是罗伯特·梅纳德·赫钦斯(RobertMaynardHutchins)和莫第默·阿德勒(MortimerAdler),他们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都和芝加哥大学有一定的关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们还作为演讲家、作家和公共舆论的代言人在社会上活动。由于领导了这个批评和反对二十世纪中期进步教育的声势浩大的运动,赫钦斯和阿德勒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赞誉。在赫钦斯的着作中,比较重要的有《美国的高等教育》

年)、《乌托邦大学》(1953)和《学习社会》(1968)。阿德勒的着述有《艺术与智慧》(1937))、《怎样读书》(1940),他还编辑了《西方世界百科全书》这样一部巨大的文集。

理论

这种教育理论的倡导者提出了一整套有关的宇宙、人、以及自然的学说作为“我们的传统”。然后他们主张,这个传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确定的真理体系;而且,目前尚未得到解决的关于信仰、行为和人类事务中的、特别是教育方面的方针等问题,都应该参照这个真理体系加以解决。他们以一种同情的态度,把关于人性和世界的概念回溯到希腊哲学和希伯来-基督教宗教思想这个根源上去。他们用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体系来证明:强调人文学科、重视人性以及恢弘古典文学等是正确的。

传统主义者认为,宇宙中存在着意义、模式和计划。这种次序的永恒基础可以人格化,并可用宗教的名词“上帝”来称呼它。他们赞同这样一种观点、即宇宙中的一切运动就可能具有方向性,因而有可能按照宇宙的目的去理解人和自然事件。而且,在这个世界里,应该把培育青年人看作是逐步去实现人所特有的潜在的可能性。作为人类的人的某些一般特征指明了教育实践所应采取的途径。当代文艺人文主义者、宗教领导人和保守主义分子所展开的一些基本主题,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关于洞穴的寓言和《斐多篇》中关于御车的寓言等一类古典神话中得到了绝妙的说明;而且,在亚里士多德、奥古斯都、阿奎那、卡尔文、莱布尼茨、康德和黑格尔等思想家的学说中,又重新提起这些主题。

宇宙这种学说认为,宇宙受永恒的法则和原则所控制。那些作为理智基础的永恒的原则是真、善、美的原则。用来控制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这些原则,是独立于时间和空间的,与特定的社会条件无关。虽然机遇和偶然在自然过程中发挥着作用,但是,由于自然过程是建立在一个可理解的和有条理的宇宙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即使是偶然性也A·E·墨菲:《传统和传统主义者》,载《极权主义夺取教育的企图》,“科学精神和民主信念讨论会”编辑,(纽约:王冠出版社,1945年版),第13页。

能够加以研究和规划。世界最终是“有意义的”。人是熟悉这个世界的。

人人与植物和低等动物大不相同,他有能力来理解控制宇宙的原则,因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虽然由于人生活在日常世界的洞穴里,理性的原则可能会受到污染,但是,这些理性原则依然存在于人体之内。当人受到适合其本性的教育训练时,他就生活在他能够理解的这个世界之中。控制世界的普遍原则是人类知识的基础;有益的生活的秘密就在于理解这些原则,并用它们来支配人的生活;它们不仅是理智的向导,而且也是道德的目标。

对普遍原则的认识这些原则来自所有的人的共同经验。哲学的基础就是人类共同的生活经验。哲学思想的进步不是对过去的知识增添些材料,而是日益加强我们对经验的意义进行适当的分析。那基本的真理,即永恒的不变的宇宙原则的指导原则,最终是不证自明的。你要用最终掌握几何公理的方式来了解它们。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是凭直觉来掌握它们的,好象它们是书写在天国中的法则似的。

不要把人文主义与这些或那些传统的戒律等同起来。如果不能证明,测量的法则乃是一种“未曾书写在天国中”的法则,是安提戈涅·直接感知的法则,而“不是今天或昨天”的法则,总之,是超越于世俗过程的法则,则人文主义所依赖的测量法则就是毫无意义的。

人文主义者最后只诉之于直觉,而不诉之于任何历史的习俗。

道德标准要根据这些原则来解决善与恶以及正确与错误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超越于社会之上的。道德的问题乃是原则的问题,而不是公众舆论的问题。社会有时可能是错误的。虽然国家在许多方面高于个人,然而,正确与错误、善与恶以及真与伪的问题乃是个人的问题,即由有道德的个人根据绝对的、普遍的标准来解决的问题。

人本质上是理智的人性是不变的。不管何时何地,它都依然如故。甚至当人们说人性变化的时候,他们也是指在他们所使用的人性这个名词中有某些永恒的东西。在表面的差异背后存在着某些永恒的东西。那么,人的哪些特性或特点可以被看成是人类所特有的呢?我们和动物、甚至植物无疑有许多共同的特性。研究普通动物学的学者在研究人的解剖和生理时,并没有发现许多独特的新特征。人的骨骼、内部器官、肌织以及生殖系统同别的哺乳动物非常相象。在欲望和享乐方面,我们与动物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狗喜欢乘汽车,并且总是喜欢吃为人准备的食物。象我们人一样,家猫也享受安乐椅给予的愉快。

古典的传统哲学把我们看成是部分的动物---在某种程度上讲,是猫和狗、蝴蝶和类人猿的兄弟。然而,这种传统认为,在所有的生物中,唯独人才具有心灵或理智。在人的所有特征中,最有特色以及从本质上讲最可宝贵的特征是理智。

美好的生活发展人的心灵是有益的,因为他是人。但另一方面,发展心灵是有益的,因为它有助于人的理解。理解现实是有益的,因为现实需要人去理解。这就是说,知识和理解乃是内在的善。理解之所以有益,仅仅是因为理解是有益的。这种态度就象登山者一样,登山者用毕生的精力攀登顶峰,只是因为那儿有一座山。这也象天文学家一样,天文学家研究星球,仅仅是因为那里有星球需要研究。获得理想的完满生活和达到在各方面都是完善的完美人性,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价值。是否能实现理想的完满生活,取决于对理智自我约束能力的锻炼,这种锻炼或自我约束,包括把事实和原则关联起来的能力以及全面观察事物的能力。自我实现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实现个人潜在能力的过程。可是,由于人是一种有理性的动物,他在形式方面的成就和他的潜在能力的实现是由他自己来指导的。

获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对一个已经受过教育的人来说,他不仅拥有成长的力量,而且还具有塑造、形成或指导这种成长的能力。人的形式来自人的潜能的实现。形式的潜能是天赋的,但为了实现这些形式,在训练中进行斗争是必需的。当个人发现某些被人们认为是普遍的行为态度和方式,并且把它们吸收到他的人格中去时,自我指导也就完成了。当个人实现了一般特征或普遍特征时,他就成为一个人了。当一个人成为人,成为一个理智美德的实践者,真、善、美的追求者,有教养的人以及一个受过训练的和谐的人时,自我也就实现了。理性的生活是人类独有的生活。象人似地生活或有理性地生活的优越性是无须辩护的。对理性生活的优越性发生疑问的人就是对生活本身的优越性发生疑问。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反对理性生活的人就是否定他本身是一个人。他只是象动物似地生活着;象植物似的生长着。

幸福和美好的生活这种对于理性的强调与幸福和美好社会之类的价值之间并没有冲突。理智美德本身是好的,但是,对于那些为个人,也是为社会的幸福、和平以及社会生产率等等好事来说,理智美德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在人们追求真、善、美时,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真正的美好的社会。自我实现的人是具有平衡和协调的个性的人。自我控制的结果。这样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也是最好的公民。

教育方面的应用

根据以上概要地谈到的有关宇宙和人性的学说,应该提倡什么样的教育实践呢?怎样才能发展生活在这个合理的、有理智的宇宙中的人的理性呢?

教育目的获得美好生活的一般条件就是教育的一般原则。作为一个人的某些特征是从表现中抽绎出来的。教育就是要集中力量去培养和发展那些使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受过最好教育的人就是最有人性的人。诚然,其余的人也是人,但在人性方面,则不及那些受到过更为完全、更为充分的教育的人。教育的目的是自我实现,因为如果自我能够通过优秀教师的精心培养而被实现的话,那么我们的人性就可以完全表现出来。

由于一个真正受过教育的人把那些永恒的标准运用于特定的情境,所以他表现出和谐、自制和文明。由于他具有智慧,所以他能控制情境。由于真理指导着他的生活,所以他是一个高尚的人。教育就是发展;教育就是引申;教育就是自我实现;教育就是由于人逐渐认识真理而使人变得富于人性。这样的教育是良好的教育,因为它是真实的。

发展理性的教育是良好的教育,因为理性在教育中得到了发展。

此外,它之所以是良好的教育,还因为它能够使人理解他的世界。还有,既然人是一种生活在合理的宇宙中的有理性的生物,那么,专注于发展理性的教育,同时也是一种为良好的社会培养从事有益职业的良好公民的最好教育。我们已经谈到过的那些原则,对科学、生活、自由和幸福的追求等一切方面来说都是基本的原则。

教育的首要的和根本的作用就是把人塑造成人,就是培养和发展他的人性。虽然教育肯定要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点持续地进行下去,但是它首要的作用始终是塑造人,而不管这个人是生活在二十世纪还是生活在二世纪。正因为他是一个人,所以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表现和发展他之所以成为人的潜在能力。教育的责任是表现他的基本的人性。受过这种教育的人能够在所有的方面都表现得很好。发展理性的教育,它本身就是最好的;它是获得幸福的最好手段;它是培养公民的最好办法;它甚至是最好的职业教育。教育内容西方传统的智育学科就是文艺人文主义者认为可以发展心灵、对自我实现最有帮助的那些学科。西方思想的方法和内容论证了这些永恒的原则,因此,按照推理,在认识到这些永恒原则不可避免的巨大的作用以及在以后的生活中应用它们之前,人必须接受传统思想的方法和内容的训练。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训练原则的渊源是过去的思想。智慧来自于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所作的深入的研究。

这样看来,从根本上讲,智慧是传统的和保守的。于是,要做人,就得掌握知识、发展判断力和增强道德感。智慧是一个人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当一个人受到人文学科的教育时,也就是说,当他懂得了历史和文学,当他受过了研究语言和研究数学的训练时,他就实现了上述的三个方面。

教育的目的..是在进化的运动中指导人,而且通过这种进化的运动把他自己塑造成一个有人性的人,一个掌握知识、有高度的判断力和道德感的人;同时,也要传授给他民族的精神遗产和与他有关的文化,以此来保存具有悠久历史的历代成就。教育的功利方面---它可以使青年人谋取职业,得以生活---当然不容忽视,因为人类的儿童并不是为了优游嬉戏而降生的。而发展人类的一般能力就是最好地提供了这种实践的目的。然而,那种必要的专门训练丝毫也不能危及这个基本的教育目的。

初等教育的作用年幼儿童所需要培养的,是最终可能在理性的控制下老练地生活的那些气质。在这些气质中,热爱真理、憧憬善美、崇尚正义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目的是养成自律和良好的道德习惯,但是,强调习惯和习惯的形成并不是说非要有一种约束的和消极的初等教育不可。教师的任务可以说是发挥儿童有益的精力,以帮助他们控制不健康的精力。初等教育应该培养和发展道德风纪,这种道德训练可以说是对欲望进行合理的控制。它是要养成在恰当的时刻做正当事情的习惯。这样理解的习惯在道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成年阶段,可以用习惯的稳固程度来区分道德成熟的人和道德不成熟的人。我们这里所讲的是指稳定的人格。这种人已经具有了稳定的人格(这是一种使他受人信任和受人敬重的品质),因为他已经养成了良好道德的习惯。他已经在他的性情中形成了一些行动的方式,因而他就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了。达到这种完善性,基础是在童年时期打下的。必须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道德的成熟是建筑在习惯的基础上的。我们可以说,小学教师必须帮助儿童在他们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需要通过磨练自己,通过继续过着良好的生活来保持这种良好的习惯。

小学的首要职责是形成道德习惯的基础,此外,它还要为儿童初步掌握学习工具,对他们进行启蒙。虽然学校本身的任务是否就是提供学习的经验基础还是一个问题,但是初等教育很可以将经验作为它的基础。学校的工作基本上是养成道德的习惯和开始进行理智的训练。

在普通教育方面..我们可以明智地在生活中去积累经验而把我们的工作任务放在理智的训练上。

中等教育的作用一旦初等教育为学习奠定了基础(即在为心灵工作作好准备之前),文科教育就开始了。文艺人文主义者通常不赞成学生在接受普通教育时进行广泛的选择。有些人坚持认为不应该有任何的选修课程,因为不成熟的心灵尚未掌握理智地进行选择的标准。

掌握语言技巧是文科教育的基础。阅读是进行有益生活的基本工具,因为有思考、有分析地进行阅读就是进行推理。在进行富有意义的阅读时,人们会感到自己在同作者进行讨论。人们用书本去推理,并且通过这些在推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