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理论流派与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选读
2073900000004

第4章 属于现代派教育理论的改造主义教育理论

改造主义教育理论是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分支。但它也是在本世纪30年代冲击实用主义教育的浪潮中产生于美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很大发展。

改造主义(Reconstructionism)的“改造”这个名词有两层意思。

一是要把改造社会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一是指出这一理论的使命是对已不适合当代要求的教育理论进行改造。本世纪20年代,杜威在他的着作《哲学的改造》中就提出了关于通过经验与行为方法的改造来解决具体的社会政治问题的论述。因此,可以说最早是杜威提出了通过教育“改造”社会的命题。但是,由于杜威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儿童生物学化的本能活动及儿童主观经验的获取上,强调教育只是一个过程,不受教育目的的约束,致使在30年代经济危机中,杜威的教育理论不仅不能发挥改造社会的作用,反而被指责破坏了教育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和效果。当时有一批本来也是进步主义教育家的人物如康茨(G.S.Counts,1889-),拉格(HaroldRugg,1886-1960)等,自称为“拓荒思想家”(FrontierThinkers),办了一个同名刊物,用来探讨美国当时面临的社会与教育问题。他们批评并修正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突出宣传学校教育应当完成它忠实于创建新社会秩序的使命。康茨在1932年发表了题为《学校敢于建设一个社会秩序么?》的着作。拉格也曾在同年写过题为《美国的文化与教育》的着作,宣传教育改造社会的作用。但在30年代的当时,改造主义教育理论并未受到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50年代以来,随着进步教育的衰落,改造主义则以改变了的形式标志着进步教育原则的继续存在,并形成为一个独立的教育理论流派,它的最大代表人物便是美国教育家布拉梅尔德(TheodoveBrameld,1904-)。他发表过许多着作,如:《新时代的教育》、《教育哲学的模式》、《教育哲学的改造》、《危机时代的教育》,以及1977年的新作《作为激进教育哲学的改造主义:一次重新评价》等,都是改造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论着。

布拉梅尔德在50年代时指出,美国教育比起40年代的教育水平是大大降低了。例如:师资的缺乏、物资条件的窘困、职业文盲的高比率、公民对政治的不关心、轻视科学方法、缺乏哲学分析与逻辑思维的反理智主义,或称反理性的不断蔓延等等,适成为导致教育上新保守主义出现的原因。但他指出,时代发展到现阶段,却来宣传传统的教育信条,而把进步教育所主张的一切当作垃圾扔掉,重新实施保守教育的一套,这是一种倒退,是想以恢复旧有的真理、价值和模式来解决当代碰到的新危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在他看来,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才是“美国教育史上最有创见、最有影响的教育理论。”

尔德又指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本身有其严重缺点:它只重视手段而不重视目的;只要过程而不要方向与结果;只重思维假设,而不重视问题的根本解决;只强调个人生长而不强调为社会计划出一个方案。或者说,在目的与手段、个人与社会的两端价值之间,它只停留在一种来回摆动的情况下,而不指明根本的动力是在哪方面。这种观点已由历史证明,它不能根本解决美国的教育问题。

当然,要解决当代美国的教育问题也不能用新保守主义者开历史倒车的办法,而是需要有一种新的教育哲学来指导,这就是改造主义教育理论。

1959年,由于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美国深感自己的科技落后,要求迅速改革教育。当时各派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如克伯屈、贝斯特、赫琴斯等教育家曾约请布拉梅尔德就美国教育的出路问题发表意见。布拉梅尔德写信回答他们说:企图简单地在进步主义与新保守主义两种教育观点之间,非此即彼地任择一种办法,或者用一种拼拼凑凑的办法来制定一种教育理论的作法都是错误的,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依照他的见解,“必须考虑一个根本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要重新构造一个新的教育理论。布拉梅尔德论述了构造新教育理论的两个重要前提:第一,要认清当前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第二,要把正在发生革命性发展的行为科学作为新教育体系的重要依据。

布拉梅尔德断言当今正处在一个新的文化危机时代,这个危机是由氢弹的爆炸和人造卫星的上天所造成的。他说:“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危机时期的时代中..最可怕的方面是这样的事实:人类已能在一夜之内毁灭文明。”他指出,美国作为第一流工业国的地位已发生动摇,而强大的极权主义(他指的实际上是当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兴起,在这样的时代里,正是要依靠教育“在人的心灵中引起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以便“创造一种新的社会秩序”,也就是“通过社会成员的教育去实现人们共同生活的远景”。布拉梅尔德主张把考虑当代文化危机作为改造教育的前提,要求用教育来解救时代的危机,建立社会新秩序。这里说明,一方面他把时代与社会发展的核心看作是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又把教育看作是建立新社会秩序的基本途径而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这二者都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布拉梅尔德把行为科学的新成就作为改造教育的另一前提,要求根据行为科学来“重新考察”教育的“整个传统结构”,并重新考虑“编排教材的新方法,组织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新途径,和确定学校与社会目的的新方法”。

所谓行为科学,是从本世纪30年代提出、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科学的理论。它标榜要在心理学、社会学等实验科学基础上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它不满足于泰罗制只从外部行动上来控制人的行为,而认为人的心理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支配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激发人性,发展合作的、人道的“人际关系”。布拉梅尔德说:行为科学正在唤起人们“认识到人类正在接近建设一个富裕、健康和人道的世界文明的机会”。事实上,行为科学虽能局部地反映心理学、社会学的一些基本规律,并从而对人的行为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作考察。但是,这种科学的本质目的在于提高剥削率、调和劳资矛盾,并不承认资产主义剥削制对行为的制约,因而特别强调行为规律的人性论基础。布拉梅尔德把它作为改造旧教育的一个前提,也在于把人性论为基础的社会行为观念渗透到教育体系之中去。

在上述两大前提之下,以布拉梅尔德的观点为代表的改造主义教育理论,提出下列几点基本主张:

第一,明确要求教育应具有改造社会的大目标改造主义者认为,进步教育理论虽适合新时代需要,但它只是一种使个人的发展去适应稳定社会的教育理论,而现时代是一个由世界大战、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以及原子武器的发明所导致的动荡不安的时代,已不是教育要适应社会的时候了。新的要求是要通过教育来改造这个危机四伏的社会。所以改造主义的教育目标与进步教育不同,如果说进步教育的目标首先在于发展个人、要求个人成长的话,改造主义教育则考虑教育的社会大目标,要求通过教育来实现“共同生活的远景”。教育不再是为了个人的自我实现,而是为了社会的自我实现,即大众的、群体利益的自我实现。“教育应当成为制定一个明确的社会行动方案的主要手段。”

完成教育的社会大目标,具体表现为建设“新文化”、创建“世界秩序”和培植“社会同意”。

布拉梅尔德从文化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出发,要求“改造主义首先承担新文化的建设。”他把这种新文化的建设理解为由普通群众去控制工业生产系统、公共服务事业、民族的文化制度以及天然资源,认为由此即可达到理想社会。改造主义者声称他们是理想社会的寻求者,曾考察了古代、中古、资本主义时期各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直到马克思的社会学说,认为都不理想,只有改造主义所承担的新文化建设才能实现理想社会。它的标准就是达到民主秩序、取得富裕经济、改进卫生、提高教育程度、充实美的享受等等。其实,这种理想社会实际上就是现存的、在垄断资产阶级专政下的社会生活理想。

改造主义要求通过教育实现国内的民主秩序,而在国与国之间也应实现一种国际间的民主秩序,以防止战争,促进和平的未来。因此,新的教育必须强调“关于世界秩序和目的的毫不含糊的观念”。

强调通过教育建立“世界秩序”,与垄断资产阶级力图称霸世界的政治企图是有密切联系的。

为了实现通过教育建立新社会秩序的目的,必须培植“社会同意”,这是改造主义教育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独特的概念。“社会同意”,也被解释为“群体思想”、“共同经验”。就是说,要在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各个阶级的人之间培养共同的思想、信仰、习惯和所谓的价值观。认为这是一种有力的集体心理。由具有共同经验的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间的通力合作,不仅能找出此时此地共同生活的目标和实现手段,而且能为未来社会提出改造的“计划”,并为之努力,以达到“社会的自我实现”。

“社会同意”其实就是阶级合作观念。而在现实的剥削社会中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社会同意”,这已是历史所证明了的。

第二,改造主义者在前述两大前提的基础上,论述了制定课程和选取教育方法的新原则改造主义者从自己对教育目的的论述出发,认为制定课程的目标应与确定新时代的目标一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可说是指导社会制度与社会文化的蓝图。因而课程的选择与社会文化的改造和发展要有内在联系。在这一总的要求下,课程中应体现价值论的灌输,即在哲学上对道德的、审美的与政治的共同价值标准的研究;同时在课程中要清除某些消极的因素,诸如足以造成学生的无真知、无兴趣、恐惧、怨恨等情绪,或给学生灌输暴力观念,造成他们的不安全感等等因素。课程应能促进学生对自身的理解和对群体的理解,帮助他们了解阶级之间与国家之间的权力结构或权力斗争,防止在这些问题上的错误观念的产生。布拉梅尔德在1957年所写的《新时代的教育》一文中,曾提出一个建立“新型初级学院”的设想,并提出了他对课程设置的具体见解。这种学院招收17岁至20岁的青年来这里学习四年,四年的课程将环绕一个针对社会改造的中心题目来设置。这个题目是:“我们能有哪一种世界,我们要哪种世界?”“每一学期将研讨这个问题的各个方面:政治的、经济的、科学的、道德的、美术的、宗教的以及许多别的方面”。布拉梅尔德这里实际上是要求围绕一定的中心问题来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但又不采取传统的学科课程,而是用进步主义教育的问题研究法。在从各方面研究问题时,要求尽量利用丰富的资料,包括自我研究、学习书本、吸取社会经验以及与各门专家的个人接触等。而每个学生在研究上述问题的。

各方面时,也可以对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学科进行研究,如生物学、物理学,一直到音乐与诗歌等等。

布拉梅尔德的新型初级学院的设想不仅反映了改造主义者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理论,而且反映出在教学与学习方法上只强调个人研究而不重视教师的系统讲授;强调直接的社会经验而不是知识本身的逻辑系统。在这些方面,都标志着改造主义教育理论与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相同之处。

第三,改造主义者在教师作用与师生关系问题上也论述了自己的见解从教育改造社会的总目标和必须培植“社会同意”的重要任务出发,再加上把行为科学运用于教育的要求,改造主义者重视在集体中培养学生的过程,因此他们重视学校教育的作用;而在学校中的主要教育力量便是教师。改造主义者认为促使人们对社会的改造而努力,主要是使用“说服”的办法,而不是用政治行动的办法。“必须说服人们去改造他们所生活的社会”,“而这种说服应从学校开始”。

这就决定了教师具有重要作用。布拉梅尔德指出,教师本人就应该是一个对未来新秩序“有深刻的信念和所承担的义务”的公民,他不仅自己对未来有深刻的信心,“还要致力于使绝大多数人接受这些信念”教师应该代表把眼光“集中于未来”的学校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使他们相信改造主义者的解决办法是正确可靠并且是迫切需要的。”这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说服使学生了解并坚信所建立的新秩序的计划,并甘心情愿地接受它,为它的实现而做好准备---知识上的和品德上的。布拉梅尔德同时指出,教师对学生所灌输的东西,是允许学生公开进行辩论的,他不能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理论,学生对这些理论是接受还是拒绝,要由学生自己来决定,但教师具有“说服”的权力。当通过说服在人心里产生了“革命”的愿望时,比“单凭政治家们所完成的改革或武力强加的变革要深刻得多和持久得多。”因此,教师的职责在于说服学生,而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相互探讨、公开辩论的关系。

改造主义教育理论的基调是要抹杀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实质,想通过教育,用阶级合作的观念来重新建立一种所谓的社会新秩序,从而解救被认为是当代最大的文化危机。这种理论曾经自诩为是一种“适合于新时代要求的实际措施、制度与价值”的教育理论,但实际上由于它的历史唯心主义性质和资产阶级阶级性的制约,经几十年的考验看来,它并不能反映教育发展的实际,更不能解救所谓时代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