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谈商录
20816600000029

第29章 附录(5)

知识--核心价值

--北京工业大学综合科学楼使用仪式致辞

2003年12月15日

尊敬的王岐山市长、左铁镛校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同学:

今天我们很高兴能聚首一堂,为北京工业大学综合科学楼举行开幕典礼。大学一直以来为国家培育专业人才作出贡献,今天启用的这座大楼,是因为有你们在这里追求知识而具有重大意义。

记得数年前,有人跟我说,现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当时我有点诧异,心想,知识不就是一直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动力吗?

百多年来科学家与企业家为了人类福祉,追求各种创新发明和工业发展,我们赖以舒适生活的内燃机、能源、解除痛苦疾病的药物到通信网络,都是以知识为核心的发明与创新。知识既然是我们生活的核心,它必然也是我们经济活动的核心。过去如是,将来也理当如是!

中国人最懂得这个道理,传统流传的智慧告诉我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早早就知道,投资在知识上是有所回报的。

既然是老生常谈,何以今天对知识经济有那么多新的定义,提出新的重要性呢?难道单单因为知识已成为资产负债表栏目上可估量的一项、单单是因为它是计算增长的倍数值而被重视?

今天,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商业机构、每一个人都清楚明白,创新动力可带来爆炸性的效益。我认为,所有新的理论、方法及分析架构,正在塑造一种新的心态和社会方式,都是在强调一点,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个人能力比任何其他资产更为重要。

社会已容不下滥竽充数的人,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沉重的压力。我们已到了一个范式转移的关键时刻,知识就是我们最核心的价值。

世界对我们有新的要求,我们要有新的准备。知识已不再是一门技能或一纸文凭。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大家要有多层次、多思维、全方位的视野、慎思明辨、客观论证及逻辑思维,这是现实生活可仰赖的成功方程式。

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教授在一篇叫《国家创新能力》的文章内提出,创新是未来的决胜因素,创新能力是知识及资讯组合的百变动力。为了现实的需要,在宏观层面,政府缔造的架构要重视培植创新的活力,不仅是投资精尖科技的发展或其商业应用这些硬环节,而是在政策上,建立一个包括政府、工商业、教育、环境、健康、精神成长、艺术和科学,有利大家创新的互动流畅开放的软环境。

迈克尔·波特教授在报告中所列出的国家创新能力排行榜中,我国处于中游位置,这正是鞭策我们力争向前的动力。这是我们,尤其是各位年青人的责任。在个人追求生产力与繁荣的同时,我们也能够为解决国家及人类社会的各种挑战作出贡献,打造未来。

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共勉。

谢谢!

在“爱心光明行动义诊周”

仪式上致辞

2003年11月23日

尊敬的黄洁夫副部长、尊敬的省市领导、尊敬的专家、学者、林顺潮教授、各位校领导、各位来宾:

您们好!虽然我今天不能到汕头,但通过通信科技我们也能聚首一堂,感到很高兴。

能够得到各位来自不同权威的眼科专家学者放下繁重工作,来到汕头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合办的联合国际眼科中心,为患有严重眼疾的人士提供先进技术的治疗,你们的爱心,给予我们莫大的鼓励;今天又得到吴仪副总理来函奖勉,卫生部、教育部及省市政府一直以来给予大力支持,在此致以衷心谢意,并祝义诊周一切活动圆满成功。

二十一世纪我们国家将迎接一个富强腾飞的新时代,我们要扩展视野,就需要一双透彻的眼睛,去洞悉时代发展的轨迹。

有人说眼睛是人体的摄影机,又比喻作灵魂之窗,一块小小的视网膜,就有近一亿三千万个感光细胞,比世上任何一部摄影机更精密。

视力正常的人,是很难感受失明人士的痛苦,相信大家还记起小时候,都有跟朋友蒙上眼睛玩捉迷藏,在短短一两分钟,会感到黑暗中的彷徨无助,一个人要在黑暗中过一生,他的痛苦可想而知。我们很幸运,有正常的视力,但并不等于我们能体会到眼疾人士的不幸。医疗科技一天比一天进步,今天,能为残疾人所做的可以更多,医疗需要更多人去推动,需要更多人点滴关怀。

随着义诊周的展开,今天在这里同时举行“第七届全国远程医疗教育研讨会”,稍后将透过“Internet 2”的新技术与国内多间重点眼科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实时交流,推动医疗教育深具意义。义诊周只是一个开始,但愿不只为患了严重眼疾的同胞带来希望,同时能唤起全世界更多人关心眼疾人士。

最后,我在这里感谢香港中文大学,并向参与这次活动的每位专家、学者、医护人员和眼科中心的全体同人致以崇高的敬意。是你们肯付出热诚和毅力关怀病者,为他们悉心服务,是你们的努力令他们得到尊严、安慰和希望。我在这里再谢谢大家。

人性的迷失能否复归?

--汕头大学的演讲

2003年9月19日

尊敬的各位校董、各位校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小时候我的志愿是做医生,也曾想过当大学教授而不是要做一个企业家,你们也许不知道,我曾想过多少多少次,如果像你们一样有机会上大学,我的一生又会如何呢?所以我很羡慕你们,因为我的梦想就是你们的现实,我很高兴汕头大学今天把我们连接在一起。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全球化到底代表些什么?它是多元一体的世界,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范畴--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都不断加速改变,这高速快车却像没有终站,车上的人谁也不知道往哪里去。全球化如此大规模的商贸及金融活动,在一个董事会议室内,就可以为地球另一端的地方创造价值或为投资撇账,一张资产负债表是否就能反映商贸的真正价值呢?今天全球化信息有爆炸性的力量,我们能传递信息,我们又能否传递意义呢?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生命的本体,再没有人能凝固于往昔的日子里,在这场追求效率及效益最大化的混战中,生命可以变得很无情,人性可以很迷失,我们每一天要快人一步,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好好思考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新典范,来面对经济失衡,环境破坏,人性尊严及和平所受到的挑战?

我们常说人为万物之灵,人是一切发展的核心能源,我们兼具为善、为恶,有创造、有破坏的能力,我们为了追求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本来是对的,教育的本质是令我们积极向前。今天科技进步,通信、医疗、生命科学等都不断有新突破,我们拥有更多知识,但未必更有智能;我们能掌握事物的起因,但还不能预知未来。今天社会一切的困境不也就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吗?所以我们必须反思人性的迷失能否复归?我个人深信透过教育是做得到的。

教育目标是传播知识,启迪思维、追求智能、完善人格。我们生活在社会中,要与社会互动,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以及如何与别人相处。大家要有同理心,能易地而处,张开心胸去体会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人们所思所想,才可以超越种族、性别、年龄、文化及其他隔膜,不但要努力提升自己,更要致力建立社会共同的尊严,否则我们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要能彼此和谐共处,只是遥遥不可及的希望。

各位同学,也许你认为今天你对别人最珍贵的付出是你的情,将来,你会知道,你最珍贵的付出其实是你的承担。汕头大学是我超越生命的承诺,今天我想代表校董会向你们说,对每一位有志贡献于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前进的工作者,汕头大学欢迎你,对每一位立志成为社会栋梁对社会有承担的同学,汕头大学欢迎你!

谢谢大家。

紫色动力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五届颁奖典礼致辞

2003年2月20日

尊敬的陈至立部长、各位副部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院士专家们、各位校长、各位学者、各位嘉宾:

今天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共聚,我首先要对所有本届获奖的学者们致以万分的祝贺,同时也要向教育部同人以及曾经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给予鼎力支持和协助的各方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最近看了一本名为《淡紫色》的书,书中的主角是贝金(Sir William Perkin),他是第一位将化学发明转化为工业生产并创造出大量财富的化学家,贝金生长在一个普通家庭,老师叫他做一个化学实验,尝试制造奎宁,结果奎宁造不成,却制造出一堆黑色的化学物体,将台布染成紫色,这种名为“苯”的黑色沉淀物,日后成为提炼出工业上有广泛用途的染料--苯胺紫。18个月后,他为这项发明申请专利,并大力加以商业化,结果这项发明成为了其他科学家无数发明的“药引”,无论在漂染、医药、化妆品、食物工业等方面均有广泛用途,造就了价值以万亿元计的工商业生产。

贝金是百多年前的人物,今天他已被世人所遗忘,他的故事对我们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贝金16岁已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他从个人的好奇出发,目的不是完全为了财富。他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要争取他人的信任是何等困难,但他排除万难,坚持将之转化为商业发展,结果成为一个杰出的企业家,23岁已是当代富豪,36岁盛年退休,重新专注他喜爱的科学研究。贝金化腐朽为金的传奇并非因为他幸运,而是建基于我们都可以拥有的潜质:无微不至的洞察力、争取知识的热诚、不断进取的毅力、不怕失败的自信。

曾经有一位科学家约瑟·亨利(Joseph Henry)这样说过:“伟大发明的种子不断在我们周遭浮现,但却只会在那些已准备好迎接它们的人心中萌芽。”教育就是为我们作准备,教育的精神,不能局限于传授技术,今天教育家最大的挑战,是怎样令我们的年青人怀着满腔热诚去争取知识,并乐于参与这个奋斗的过程。人生的成功,都有许多组成元素,但最关键是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是否累积有足够的知识去作为开启这个机会的钥匙。

今天全球化竞争剧烈,工商业的竞争就是智慧的竞争,难以容纳滥竽充数的人,想要不被淘汰,就要像贝金一样,以视野和好奇心为其主要的推动力,怀着锲而不舍、敢于向前的勇气,以及求创新求完美的心,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资本。

各位长江学者,你们背负着国家的期望,你们的努力,不但体现在科研成就,为国家创造幸福和繁荣,也体现在你们能作为年青人的榜样,让他们能在你们的努力中获得无穷的启发。最后,我想用书中一句话“没有实验,我便一无是处,尝试再尝试,谁知道什么是可能的。”与大家共勉。

谢谢大家。

赚钱的艺术

--汕头大学长江商学院“与大师同行”系列讲座之一

2002年12月19日

韦钰部长、项兵院长、徐校长、谢书记、齐教授、EMBA的各位教授和同学、汕大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EMBA的同学,因为你们都是在社会多方面有宝贵经验的人,所以我讲话的时间不会太长,由于我所讲的内容未必是你们每一个人都想听的,在我讲完之后,我会尽量答复你们有兴趣的问题。

我每次出门,在机场都看到很多关于我的书籍,不知道为什么其中最多人感兴趣的题目总是我如何赚钱,既然那么多人有兴趣,我今天便选定了这个题目。

首先,让我回顾一下我和“长和系”的发展里程碑。我是在1940年因战乱随家人从内地来港,不久因日军来到,我便失学了。到1943年,父亲因贫病失救去世,我开始负起家庭的重担。

1950年,我创立自己的公司“长江塑料厂”,顺便一提,我选择“长江”作为公司名字,是希望勉励自己要广纳人才,像长江不择细流,才能浩瀚千里。至1971年,我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一年后,改名为“长江实业集团”并上市。1979年,我从汇丰银行收购英资“和记黄埔集团”22.4%。2002年集团业务现已遍布41个国家,雇员人数逾15万。

很多人只看见我今天的成就,而已经忘记,甚至不理解其中的过程,我们公司现时拥有的一切其实是经过全体人员多年努力的成果。当年,我事业刚起步的时候,除了我个人赤手空拳,我没有比其他竞争对手更优越的条件,一点也没有,这包括资金、人脉、市场等。

很多人常常有一个误解,以为我们公司快速扩展是和垄断市场有关系,其实我个人和公司跟一般小公司环境一样,都要在不断的竞争中成长。当我整理公司发展资料时,最明显的是我们参与不同行业的时候,市场内已有很强、具实力的竞争对手,担当主导角色,究竟“老二如何变第一”?或者更正确地说“老三老四老五如何变第一第二”。我们今天可以探讨一下。

竞争和市场环境的关系

竞争与市场环境紧密相连,已有很多书籍探讨这个题目,我不再多谈。很多关于我的报导都说我懂得抓紧时机,所以我今天就想谈谈时机的背后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是否能抓住时机和企业发展的步伐有重大关连,要抓住时机先要掌握准确数据和最新信息,能否主导时机是看你平常的步伐是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发力,走在竞争者之前。

等一会儿我会用Orange作为案例来说明下面几个很重要的因素。

一,知己知彼。

二,磨砺眼光。

三,设定坐标。

四,毅力坚持。

知己知彼

作任何决定之前,我们要先知道自己的条件,然后才知道自己有什么选择。在企业的层次上,身处国际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我们要和对手相比,知道什么是我们的优点,什么是弱点,另外更要看对手的长处,人们经常花很长时间去发掘对手的不足,其实看对手的长处更是重要。掌握准确、充足数据可以作出正确的决定。

90年代初,和黄原来在英国投资的单向流动电话业务Rabbit,面对新技术的冲击,我们觉得业务前途不大,决定结束。这亦不是很大的投资,我当时的考虑是结束更为有利。

与此同时,面对通讯技术很快的变化、市场不明朗的关键时刻,我们要考虑另一项刚刚在英国开始的电讯投资,究竟要继续?或是把它卖给对手?当然卖出的机会绝少,只是初步的探讨而已。

我们和买家刚开始洽谈,对方的管理人员就用傲慢的态度跟我们的同事商谈,我知道后很反感,将办公室的锁按上了,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十五分钟,冷静地衡量着两个问题:

一,再次小心检讨流动通讯行业在当时的前途看法。

二,和黄的财力、人力、物力是否可以支持发展这项目?

当我给这两个问题肯定的答案之后,我决定全力发展我们的网络,而且要比对手做得更快更全面。Orange就在这环境下诞生。

当然我得补充一句,每个企业的规模、实力各有不同,和黄的规模让我有比较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