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
“巨象集团”是美国一家著名的企业,其总部设在纽约曼哈顿一幢70多层楼高的大厦内。环绕大厦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花园绿地。
这天,一位妇人领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走进这个花园中,坐在长椅上。妇人好像很生气的样子,不停地和男孩说着什么。
距他们两人不远处,一位六七十岁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拿了一把大剪子在园中剪枝。
这时,妇人突然从随身挎包里揪出一把手巾纸揉成一团,一甩手扔出去,正落在老人刚剪过的灌木枝上。白花花的一团手巾纸在翠绿的灌木上十分显眼。老人看了看妇人,妇人满不在乎地也看着他。老人没有说话,拿起那团纸扔到不远处盛放剪下枝条的一个筐子里。
老人拿起剪刀继续剪枝,不料妇人又将一团纸扔了过来。“妈妈,你要干什么?”男孩奇怪地问妇人,妇人对他摆手示意他不要做声。
老人过去将这团纸又拿起来扔到筐子里。他刚拾起剪刀,妇人扔过来的第三团纸又落在了他眼前的树顶上。
就这样,老人不厌其烦地拾了妇人扔过来的六七团纸,始终没有露出不满和厌烦的神色。
“看到了吧!”妇人指了指老人对男孩说,“我希望你明白,你现在不好好上学,以后就跟面前的这个老园工一样没出息,只能做这些低贱的下等工作!”
原来,男孩学习成绩不好,妈妈生气地在教训他,面前剪枝的老人成了“活教材”。
老人也听到了妇人的话,就放下剪刀走过来:“夫人,这是集团的私家花园,好像只有集团员工才能进来。”
“那当然,我是‘巨象集团’所属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就在大厦里工作!”妇人高傲地说着,拿出一张证明卡冲老人一晃。
“我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老人突然问。
妇人不情愿地递给老人自己的手机,一旁仍不忘借机教导儿子:“你瞧这些穷人,都这么大年纪了连只手机也没有。你今后可要长出息哟!”
老人打完一个电话将手机还给妇人。不一会儿,一个人急匆匆走过来,拱手站在老人面前。老人对他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巨象集团’的职务!”
“是,我马上按您吩咐的去办!”那人连声应道。
妇人大吃一惊,她认识来的这个人,正是“巨象集团”人力资源部的高层人员。“你……你怎么会对这个老园工那么地恭敬呢?”她惊诧莫名,拉住他的手问道。
“什么?老园工?他是集团总裁詹姆斯先生!”
夫人颓然坐到椅子上。
老人走过来抚了抚那男孩的头,说:“我希望你明白,在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
心灵感悟
我们面对每个人时,都要持尊重的态度。不管他是贫是富,职位的高低,人格都是平等的。千万不可以貌取人,只有你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对弱者也要尊敬
一个在柏林饱受歧视的波兰学生曾去拜访爱因斯坦,请爱因斯坦为他写一封推荐信,使他能够顺利地在柏林求学。问清缘由后,爱因斯坦答应了他的请求,为他起草了一份热情洋溢的推荐信。
接过推荐信之后,满怀感激之情的年轻人又提出了一个请求:“能不能给我一张有您签名的相片?”他决定永远记住这个慷慨帮助他的名人。
“好的,”爱因斯坦接着说,“但是你得答应也送我一张有你签名的照片,这样才平等。”
就是这句话改变了这位青年的一生。拿到推荐信后,这个年轻人顺利进入了柏林一所名牌学校。他发愤学习,毕业后成了爱因斯坦的得力助手,并且以一篇《麦克斯韦场方程的非线性概括》扬名天下。他就是后来被誉为物理学界的著名科学家英费尔德。
很多年后,英费尔德回忆起这件事时依然激动得泪流满面:“他的话使我感到平等并给了我自信,他的话是我前进的强大动力……尽管当时他穿了一件皱巴巴的上衣,裤子上还掉了一个纽扣,但是什么都影响不了我对他的无比崇敬。”
心灵感悟
心存对弱者的尊敬而不是同情,以平等的给予代替施舍,这样,你就会发现,最令人折服的不是你给予的东西,而是你给予时的姿态。
人生中的洗礼
这是一堂人体解剖课,一群刚入学的大学生在教授的引领下来到一具新鲜的标本前。标本是一位刚去世的老人。他临终前自愿把遗体捐给医学院,虽然他的子女中有人持反对意见,但老人的态度很坚决,最后他们只好顺从了老人的意愿。
玻璃盖被轻轻掀开,手术刀拿在手里,老教授忽然停住了,他对学生们说:“让我们一起向这位陌生的逝者默哀三分钟吧!”学生们愣了一下,随后不约而同地摘下头上的帽子和围巾。
三分钟后,老教授说:“虽然这具标本是本人自愿捐献的,但我们毕竟损伤了他的躯体,所以我们要向他表示歉意!”
学生们静静地听着,这一堂解剖课让他们得到了两次人生的洗礼:一次是那具纯洁的标本让他们产生的敬意,一次是老教授因为尊重一具遗体而让他们产生的尊重。
心灵感悟
捐献遗体与器官的人应受到尊敬,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躯体是人类的共有资源。
人格的尊严
人们要在生活中活得体面就必须拥有独立的尊严。不要认为尊严是建立在征服别人的基础上,也不要认为尊严是他人给予的,尊严需要自己来维护,也只能由自己来维护。
有一天,英国诗人帕克和几位贵妇人乘坐游艇在泰晤士河上。他吹着长笛,尽量逗那些贵妇人快乐。这时,游艇后面不太远的地方,有只被军官们占用的船。当帕克看到那只官船向游艇靠近时,他就不吹长笛了。于是军官中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要把长笛收进口袋里不吹了。
“我把长笛放进口袋里,正如我把它从口袋里拿出来是同样的理由——都是为了使自己高兴。”帕克回答说。
那位军官怒气冲冲地威胁说,要是他不立刻把他的长笛再掏出来吹,那就不客气了,要把他扔进河里。帕克怕吓着那些贵妇人,便尽可能地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地拿出长笛来。只要对方的船还在河上,他就一个劲儿直吹。
傍晚时分,他看到那个曾经对他粗暴无礼的军官独自一个人正在伦敦附近一个偏僻的地方走着,便朝那军官走去,冷冰冰地说:“今天,我是为了使我的同伴和你的同伴避免引起烦恼,才服从你那傲慢的命令的。现在为了使你真正相信,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会像一个披着军服的人那样有勇气。明天一早,就在此地,希望你能来,我们就干一场吧,但是不要有别人在场。”
帕克还进一步决定,他们之间的分歧只能靠手中剑来解决。那个军官完全同意了这些条件。
第二天早晨,这两个决斗者在约好的时间里,在指定的地方碰面了。军官正准备走向决斗的位置上。就在那个时候,帕克举枪瞄准了他。
“干什么?”军官说,“你想暗杀我吗?”
“不是的。”帕克说,“不过,你得在这儿跳一分钟的舞。否则,你就会是一个死人了。”
心灵感悟
“敬人者,人恒敬之。”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必须先尊重别人。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表面的征服就像镜中花一样不真实,最终只会镜破梦醒,伤及自己。
皇帝也是老师的弟子
汉明帝刘胜为太子时,光武帝选定桓荣教授太子经义,封他为太子少傅,从此桓荣就成了太子的老师。
刘胜虽然贵为太子,但对老师非常恭敬。他在桓荣的悉心教育下,虚心学习,刻苦攻读,几年之后成为当时出色的经学家之一。
刘胜即位当了明帝后,和从前一样尊敬桓荣。桓荣年事已高,他就免去桓荣上朝奏事的礼节,让他在家休养。他还经常带领百官儒生到桓荣家去听他讲解经义。当马车进入桓荣家所在的小巷时,他怕惊动老师,就下车步行。桓荣见皇帝驾到,要行君臣大礼,他连连摆手说:“老师免礼!老师免礼!”并亲自搀扶老师进入大厅内。等桓荣坐定之后,他手捧经书,恭恭敬敬地听桓荣讲解。休息时,他亲自把从皇宫带来的点心捧到桓荣面前,请老师享用。
桓荣病重去世后,他脱下龙袍,穿上丧服,亲自到桓荣家凭吊送葬。
明帝是一国之君,但他自始至终对桓荣执弟子之礼。
心灵感悟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是贵为国君的刘胜,也对老师谨守弟子的礼节,恭敬有加。师生关系没有因为身份悬殊而改变,也没有因为贫富差距而疏远。尊重老师,尊重每一个曾给过你教诲的人,你才能学到更多,才能变得越来越优秀。
流浪艺人的尊严
丁洁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一条地下通道。有一天,她和往常一样匆匆地走过,突然传来一阵拉二胡的声音。丁洁顺着声音望去,发现通道的角落里坐着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他满头银发,看上去有60多岁,但是眼睛却十分精神。只见他专心致志地拉着二胡,仿佛根本没有在意放在他面前的那个盆子仍然空空如也。
丁洁觉得这个老人不寻常,就摸了摸口袋掏出一个硬币。这块硬币“咣”的一声掉在盆子里。老人仿佛没有听见似的,仍然拉着二胡。丁洁反倒觉得不好意思了,她骂自己,为什么不用纸币呢?但周围的人听见这一声响,似乎得到了命令似的,一个一个地往里投钱,不一会儿这碗就满了。
丁洁没有看到这个情景,她投完钱就匆匆赶去上班了。从此之后,她天天都可看见这位老人,而她每次都往里投零钱。这天,当她下班走过通道时,忽然听到老人在拉阿炳的《二泉映月》,这是她最喜欢听的曲目之一。于是,她不由得停了下来,凝神倾听。
老人咿咿呜呜地拉着,时而深沉,时而昂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看着这位老人,听着这支曲子,丁洁仿佛体会到了一个流浪艺人的全部辛酸和愤懑,她不由得入了迷。一曲终了,丁洁鼓掌,周围的人也鼓掌。老人好像没有预料到有这样的反响,他有些不自然地放下二胡,站起来,对众人抱拳以示感谢。这时丁洁赫然发现,老人只有一条腿。
一种悲凉之情从丁洁的心头开始蔓延,她忍着泪,往碗里放下零钱后就匆匆地走了。
以后,每当她下班,她就能听到这首熟悉的《二泉映月》。她没有发现这有什么不寻常。
但有一天,她加班很晚才从通道走过。通道寂寥无声,但走进去之后,她惊奇地发现老人依然坐在那里。
老人看见了她,微笑了一下,然后架起二胡,开始咿咿呜呜地拉起《二泉映月》来。
她猛然醒悟,原来老人留在这里就是为了给她拉一曲《二泉映月》。一时,她百感交集。她走到老人面前,拿出一张50元的钞票放在碗里,说:“谢谢你。”
老人见了,赶紧推辞:“我拉的曲子不值这个钱。”
“不,这不仅是因为今天,还因为你以前所做的。我每天下班听到的《二泉映月》,是您,是您特意为我拉的吧?”
老人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说:“我每天在这里拉二胡,不管给钱还是不给钱的,大多数人都把我当做了乞丐,只有你才把我当做一个真正的艺人,因此我很感激你。今天如果你执意要给我这50元,那么我会认为你一定是和他们一样把我当做了乞丐。”
丁洁听了之后,收回了这50元。她从老人的身上,看到了一个流浪艺人的尊严。
心灵感悟
对一个自尊的人来说,他更需要的不是同情和施舍,而是尊重。
捐棉衣的老人
有一年,某地突降暴雪,受灾的人不计其数。政府号召各地人们积极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安莹是某地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她和同事们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正在大街上张罗募捐活动。那天正好是星期六,大伙不用上班,一听说要募捐,都积极行动起来。很多人都捐了钱,也有的人把家里的棉衣、毛毯等衣物都抱过来。很快,这些衣物堆得到处都是。
突然安莹听到一声吆喝:“干什么干什么?快走开,这些东西都是捐给灾区人民的。”
原来是附近一个靠捡垃圾为生的老人,他平日不怎么说话,大家都喊他哑巴。这时他正拎着一个蛇皮袋,在这一堆衣物边徘徊。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显然是担心他把这些衣物当垃圾捡走了。
安莹连忙制止了那个吆喝的工作人员,她走上去和蔼地对老人说:“大爷,现在这里在捐款,您还是到别处去捡吧。”
老人抬起头,嘴唇嚅动着,仿佛要说什么,然而终于什么都没说,就背着他的蛇皮袋离开了。
他走之后,一切都恢复了正常。当衣物堆成了一座小山的时候,安莹安排几个工作人员把衣物运回仓库。
下午快收工的时候,那位捡垃圾的老大爷又来了。只见他手捧着一件半新不旧的棉衣,笑眯眯地走上前来。
“他拿着棉衣来干什么?”大家心里都纳闷。
这时让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老人把棉衣送到安莹跟前的桌子上,然后指指挂在桌子上的捐款宣传画。
“您是要捐棉衣?”安莹小心翼翼地问。
老人见安莹理解了,很高兴地点点头。
“不要!”这时身边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说道,“谁知道你这衣服是从哪个垃圾堆里捡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