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美丽善良的女孩故事全集
20857200000030

第30章 美德 无私的伟大(1)

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未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度过了几天。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了,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一点儿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的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

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左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双眼直勾勾地。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天知道他们是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宽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剩下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没有等到他回来就去世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容了他。”

心灵感悟

一个人,能容忍他人的固执、傲慢、无知、狂妄,但却很难容忍对自己的致命的伤害。但唯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让世界少一些仇恨,少一些不幸,才是宽容的最高境界。

您也吻我一下

一个女孩去教授家请教几个问题,发现门是虚掩着的,于是她轻轻地推开,结果看到了这样一幕:教授正拥吻着一个女孩子,而那个女孩是他的学生。

看到这个不期而至的女孩,教授不知所措了。这时候,女孩却一脸笑容地说:“教授,我也是您的学生,您可不能偏心哟,您也吻我一下好吗?”教授马上清醒过来,他轻轻地拥抱并吻了一下女孩的额头。那一刻,教授眼里有湿润的东西闪亮。

女孩毕业那年教授寄给她一张贺卡,上面这样写着:我永远感激你的善良和智慧,是你拯救了我。

心灵感悟

当一个人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让他有改过的机会,要让他有一个台阶下,不应该采用强硬的手段,将对方逼得破罐子破摔。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能动之以情,让对方感受你的一片真诚,才可以让对方接纳你的规劝。

无私才伟大

谢伍德·安德森是20世纪初美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创作的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广受赞誉,影响了一代人。

1919年,一位在欧洲大战中受伤的年轻人搬到了芝加哥的一处公寓,住在了离安德森很近的地方。

这位年轻人经常邀请大作家一起散步,和他谈文学、人生以及写作技巧。安德森毫不保留地向他传授写作知识,如何更准确地表现人物和内心,如何捕捉生命中稍纵即逝的细节部分。后来年轻人离开了芝加哥,安德森也搬到了新奥尔良。在新的住址,一个同样受安德森作品影响的年轻人慕名拜访了他,并虔诚地向他求教。安德森一样毫无保留地帮助他,不仅传授写作技巧,还把他介绍给自己所认识的出版商,帮助年轻人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

许多年过去了,安德森从未拒绝过每一个向他求教的年轻人。他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修改作品,把他们推荐给出版界的朋友,尽力让每一个年轻人实现他们的梦想。

安德森的作品和他所具有的人格魅力不仅仅影响了他所处的那一个时代,还通过年轻人的作品影响了下一个时代。

那前面介绍的两位年轻人后来怎样了呢?第一个年轻人在1926年发表了他的第一本小说,并轰动了世界文坛。作品的名字是《太阳照样升起》,而年轻人的名字是海明威。

第二位年轻人就是美国乡土小说创作的鼻祖——福克纳,他的《喧哗与骚动》是美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

许多人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安德森能够如此无私地把自己安身立命的法宝传授给任何一个并不相识的年轻人。

安德森在面对人们的疑问时微微一笑,他说:“伟大的作家德莱塞也同样毫无保留地帮助过我。”

前面提到的所有人,他们都创作了可以传世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指导我们更积极地对待人生,而他们伟大的人格带来的影响更是深入灵魂。无私——这种人类的美德比任何作品都要永久。

心灵感悟

把自己最美好的品德和最擅长的技巧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这就是所有老师都应具备的美德。

品德考试

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在一幢楼的台阶上一群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挤作一团,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次考试。

老师走了进来说:“这是最后一次考试,你们可以带着书或笔记本,但不能相互说话,教室里需要保持安静。祝你们顺利!”说完,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

当老师把试卷分发下去,学生们注意到只有五道评论类型的考题时,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太简单了,看我们谁做得最快。”大家互相调笑着。

两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人提前交卷。老师开始收试卷,学生们看起来不再自信了,他们的脸上表现出一种紧张。

教室里更加安静了。老师俯视着他面前这些焦急的面孔,然后问:“完成五道题目的有多少人?”

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完成四道题的有多少?”

仍然没有人举手。

“三道题?两道题?”

学生们不安地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那么一道题呢?肯定有人完成一道题的。”老师最后问道。

但整个教室依然沉默。老师放下了试卷,“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他说。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手里的试卷对于你们来说确实比较困难,因为这些问题你们根本就没有接触过。”他接着说,“所以你们没有做出来,一点儿都不奇怪。相反,如果有人做出来,反而会让我感到惊讶。”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但是我很高兴,因为你们每一个人都通过了这次考试,一次有关品德的考试,那就是诚实,很高兴你们没有让我失望。在这个最后的时刻,我需要对你们说的是希望你们一直保持这种品德,因为你们很快会发现,这将为你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师的名字或许已经被遗忘,但是他讲的这堂课却没有一个学生遗忘。

心灵感悟

那些没完没了地说谎和弄虚作假的人,他们唯一能获得的好处,就是即使讲了实话,大家也不会信任他们。因为再美的谎话也只能欺骗别人一次两次,说的多了就没人相信了。

盖达尔的偷技

在莫斯科的一处电车站,一位手捧着几本书的小伙子上了一辆电车。他在口袋里掏了好久也没掏出买车票的钱,只好难为情地看着售票员。接着他又继续掏口袋,终于找出一枚硬币微笑着递给售票员。

在电车的乘客中间站着一位头戴灰色鸭舌帽的人和一位穿军大衣的人。突然,戴灰色鸭舌帽的人抓住了穿军大衣的人——因为他看见穿军大衣的人悄悄地将手伸进了拿着书的小伙子的口袋。

电车停了下来,人们激动地喊叫着。穿军大衣的人试图想说点什么,但谁也不听他的。这时一位警察走到他们三个人面前,警察要穿军大衣的人出示身份证。

穿军大衣的人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小册子难为情地说:“我没带身份证,这是我的苏联作家协会会员证,我叫阿尔卡季·盖达尔。”

“我们可算见识了这种所谓的作家了!”车厢里的乘客讥讽地嚷道。然而那位拿着书的小伙子却默不作声。

“他到底偷了您什么?”警察问小伙子。小伙子脸红着回答道:“我刚考上大学,昨天才来到莫斯科。我口袋里没钱,他没偷我的东西。”

“难道他就真没有偷点儿您的什么别的物品吗?”

于是小伙子又仔细地翻了一下口袋,突然他发现了一张50卢布的纸币,“这不是我的钱。”小伙子腼腆地说。

全车人静了下来。大家都看着作家盖达尔。然而盖达尔却什么也没有说,他只是看着地上。

心灵感悟

真心实意地帮助别人,但为尊重他人的人格,在大庭广众之下于暗中出力,体现的是友好,是爱心,更是美德。

只要心中有爱

这是一个没有太阳的冬日早晨,刺骨的寒气悄悄地渗进候车人的骨髓,他们都是黑人。他们时而翘首远方,时而抬头望着哭丧着脸的天空。

突然,人群骚动起来,是的,车来了,一辆中巴正不紧不慢地开了过来。奇怪的是,人们仍站在原地,仍在翘首更远的地方,他们似乎并不急于上车,似乎还在企盼着什么。他们在等谁?难道他们还有一个伙伴没来?

真的,远方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个身影后,人群又一次骚动起来。那个人走得很急,有时还小跑一阵,终于走近了,是个女人,白种女人。这时,人群几乎要欢呼了。无疑,她就是黑人们共同等候的伙伴。

怎么回事?要知道,在这个国家白人与黑人一向是互相敌视的,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亲近?

这是个偏僻小站,公交车得2小时才来一趟,且这些公交车司机们都有一种默契:有白人才停车,而偏偏这附近住的几乎都是黑人。据说,这个白种女人是个作家,她住在前面3英里处,那儿也有一个车站。可为了让这里的黑人顺利地坐上公交车,她每天坚持走3英里来这里上车,风雨无阻。

黑人们几乎是拥抱着将女作家送上了车。

心灵感悟

只要心中有爱,一切都会纯如天然。白人女作家正是因为没有种族观念,正是将“黑人”与“白人”都单纯地看做“人”,才会如此自然地做着让他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

名利就是玩具

一天,居里夫人的一个女朋友到她家做客。

居里夫人去做饭的时候,女友就和居里夫人的女儿玩了起来。她发现居里夫人的小女儿玩的玩具是英国皇家协会刚刚颁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不禁大吃一惊,不解地问:“居里夫人,现在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把奖章给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淡淡一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偶尔玩玩可以,绝不能永远玩下去,否则就将玩物丧志,一事无成。”

心灵感悟

居里夫人把奖章——荣誉比喻成玩具,绝不是故作清高。名利只是玩具的道理,明白的人太少了。人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的观念太重。名利只不过是玩具,但绝不能成为你人生的惟一目标。

平常心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些草籽吧,好难看啊。”徒弟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说,“随时。”

中秋节,师父买了一大包草籽,叫弟子去播种。

秋风突起,草籽飘舞,“不好,许多草籽被吹飞了。”弟子喊。“没关系,吹去者多半中空,散下来也不会发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草籽,几只小鸟即来啄食,弟子又急。

“没关系,草籽本就多准备了,吃不完,”师父继续翻着经书说,“随遇。”

半夜一阵大雨,弟子冲进禅房喊:“这下完了,草籽被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正在打坐,眼皮抬都没抬地说:“随缘。”

半个多月过去了,光秃秃的禅院长出青苗,院角一些未播种到的地方也泛起绿意,弟子高兴地直拍手。

师父站在禅房前,点点头说:“随喜。”

心灵感悟

人若能够放下急功近利的浮躁,顺应自然之道,抱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而不是片面地急于从别人那里索取利益,就不会在竞争环境中患得患失,自乱阵脚。

君子之风

英国有一句谚语:“行为美好品自高。”恰如一个人“美貌”之动人仅取决于其面容之姣好一样,一个人“美德”之感人则取决于他行为之高尚——若口惠而实不至,“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将无所信托,这是显而易见的。

1912年,当“泰坦尼克”号巨轮即将沉没的时刻,盖根海姆先生毅然把自己的救生衣送给了一位女乘客。而自己则系好白领带,穿上燕尾服,“像绅士一样”从容地面对死神。尽管他的生命结束于黑暗的海底,而他那“君子之风”却长存于人世之间。

也就在同一年,劳伦斯·奥茨先生随探险队去了南极,他不幸被严重冻伤。为了不拖累他人,劳伦斯先生做出了特别的选择:一天晚上,他对队友说:“我要到帐篷外边去一趟,也许会有一段时间的。这一去,他便再也没有回来。他放弃了自己生还的希望,却大大减少了队友们毙于极地的威胁——这,自然也是一种“君子之风”。

1957年的一天,歌曲作者梅瑟接到了一封来自俄亥俄州扬斯顿城的信,那是一位与梅瑟素昧平生的塞迪女士写来的。她信中建议梅瑟写一首以“有一天你心碎的时候,我会来到你的身旁,为你消除心的创伤”为主旨的歌。五年之后,梅瑟果然写成了《与你同在》这首歌,还找到了愿意为它录音的出版商。从此《与你同在》这首歌的词、曲作者便一直注明为“梅瑟与塞迪”——版税也对半分。因为这一条建议,塞迪及其继承人已获得了至少10万美元的收益。慷慨的梅瑟先生也自不失“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存之于心,付之于行,美则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