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血仍未冷
20886600000018

第18章 古代篇:乾隆夜走野兔岭

看看临近六十大寿,乾隆爷觉得在自己花甲之年,还是腰不疼气不喘的,心里这个高兴。和绅在下面紧着张罗办千叟筵,他自己闲着也是没事,就想去江南走走。

他这一走,是微服简从,扮作个商人就上路了。这一天,看看来到湖州地面,只见鸟语花香,湖光山色,乾隆爷好不高兴,不知不觉的就上了一座名叫野兔岭的山。此山有一座小庙,显得干净而雅致,乾隆爷决定进去休息一晚,明天再走。庙里有一位老方丈叫知空,和一个小和尚释远,见来客气宇不凡,衣着华贵,两人慌忙接待进来。

在禅房落座后,老方丈知空陪着乾隆爷谈些经文典故,小和尚释远就出去弄斋饭。不多时斋饭端上来,乾隆爷就有些不高兴,怎么?端上来的都是些野菜红薯!你想他在皇宫里山珍海味都吃腻了,哪还咽得下这个。老方丈看出来了,就解释说:“施主你有所不知,我们这里受灾了,山下人家自己都要渡饥荒,更不要说来施舍我们了。”

原来是这样,乾隆听了暗暗记在心里,然后拿出干粮,自己吃了点,剩下的一股脑给了方丈和小和尚,两人自然千恩万谢。

此时天色不早,方丈就安排乾隆到东厢房安歇。不过乾隆辗转反侧,直到子夜时分还是睡不着。为啥?他是个好皇帝啊,想着湖州既然受了灾,按理说该减免赋税才是,可是地方官怎么不上折子报告?他正在炕上烙大饼呢,忽然看见住着释远的西厢房还有灯光,不由就纳闷,都这么晚了,小和尚怎么还不睡?他就爬起来悄悄走到西厢房外,在窗户纸上掏了个窟窿朝里看。

这一看,更纳闷了,只见小和尚捧着个夜壶,架在油灯上烤,烤一阵子,就转一下,再烤一阵子,再转一下。而且夜壶口还是堵着的,这是在做什么?看到这些古怪,乾隆爷没敢声张,悄悄回到东厢房睡下了。这是他多次下江南的经验,深山古寺,人生地不熟的,万一撞破人家的秘密,麻烦就大了。

第二天天不亮,乾隆就起床告辞,想不到被老方丈拦住了:“施主慢走,用过斋再走不迟。”乾隆没办法,只好坐下来。可是斋饭端上来,他发现竟然是白米饭,不再是野菜红薯了。方丈知空解释:“今早我起床开山门,发现门外竟放着一袋白米,想必是贵客临门,我佛特意恩赐的吧。”乾隆爷听了暗暗得意,自己是真龙天子啊,所以连住破庙里都有佛爷送粮食。他这一顿吃得好不欢畅,连干三碗才罢休。

临走前,他看见小和尚去洗碗了,就悄悄对老方丈说了昨晚的事,问这是怎么回事?知空想了想,才说:“施主,我们练得是童子功,尿液碱性大,所以夜壶里没多久就会结一层白垢,对着夜壶烤可以去除白垢。乾隆还是有点想不通:“那为什么要堵上壶口呢?”知空有点结结巴巴:“这个,可以热得更快。”

乾隆见问不出什么,就下了山去找湖州知府。身份一亮,湖州知府带领师爷衙役就跪了一地。乾隆不跟他废话,问湖州是否受了灾?为什么不上报?知府头摇得像拨浪鼓:“皇上,我们这里没受灾啊,您看,这不风调雨顺,柳绿花红吗?”见乾隆不信,他又说:“要不您随我到集市上走走?”

乾隆点头,一行人就上了街头。要说湖州真是富庶之地,到处店铺林立,游人欢声笑语,哪有一点受灾的意思。乾隆爷这个高兴,边走边看,忽然就见一家饭馆门口排着一溜人,就问知府,这是怎么回事?知府禀道:“回皇上,这家店新近做出一道名菜:红焖兔肉,美味非常,但是每三天只供应一道,所以在这里排队预约。”

这么一说,乾隆爷也来了兴致:“既然这样,朕也要享享口福。”皇上当然不用排队,知府直接去找饭馆老板,没想到老板苦着脸说:“这道菜不是我们做的,是别人做好了送来的。请稍等片刻,送菜的人马上来。”

等就等吧,乾隆爷也不生气,就这么坐在店里喝起了茶。不多时,一个带头巾的半大小伙子进了店,把一个食盒打开,露出里面的兔肉。闻着扑鼻而来的香气,乾隆爷觉得自己都要融化在里面了,慌忙拿起筷子大快朵颐。直到吃了一大半,才想起要是把做菜的厨子弄进宫多好啊,就喊半大小伙子:“过来,朕有话要问。”

小伙子走过来,乾隆爷怎么看怎么眼熟,忽然道:“你把头巾摘了。”小伙子畏畏缩缩就是不摘,旁边的知府急了,过去一把就摘去他头巾,结果露出一颗光头,嗬!小和尚释远!

乾隆爷一下子就想起昨晚释远烤壶的情景来了,但他为面子没敢明着问:“你这个兔肉,是不是装在一个圆古隆冬的东西里面,塞住口子,然后用慢火烤?”释远还没认出眼前这位皇上,就是昨晚的施主来,懵懂地点了点头。乾隆立刻捂住了胸口,喊着:“快!快!”知府慌忙过来:“您龙体欠安?”“不是,给我个痰盂!”痰盂送到,他哗啦一下子,就把吃进去的东西原样吐出来了。

涮过口后,乾隆爷的火就上来了:“大胆释远,身为出家人,竟敢杀戮野兔,并烹调出售,该当何罪?”释远一听扑通就跪下了:“草民知罪,可是没办法啊。今年早春三月遇上春旱,禾苗大半枯死,乡下人家都在度饥荒,哪还有人到我们的小庙施舍?野兔岭一向野兔众多,常常有撞树撞死的,掉崖摔死的,我就捡了来,放在那个,”说到这里释远看了一眼乾隆,才继续说:“那个圆古隆冬的东西里烤。这是为防师父知空知道,所以没敢用锅,那东西也塞了口子防止走漏香气。不过东西是买的新的啊,而且洗涮多次,我也从没有吃过,只是用来换白米,换来就悄悄放在山门外。”

听到这里,乾隆才知道今早吃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这时他的胸口不那么恶心了,就和颜悦色地问:“你说乡下在度饥荒,可是现在大街上买卖兴隆,游人如织,哪有受灾的样子?”释远叹口气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城里人大都富裕,本地受灾,他们就花钱买外地粮食,就连这种高价兔肉都要排队来吃。可是乡下庄稼人没有积蓄,一旦受灾就要忍饥挨饿,连附近的我们的小庙都受牵连。”

乾隆听完,就问知府:“看来乡下是真的受灾了,你怎么不报?”知府吓得面如土色,边磕头边低声说:“这个跟您有关啊,我是报过给和绅和中堂的,但他回文到了我这里,说您要办个千叟宴,为图吉利所需花费不动国库,要各府今年的十分之一赋税承担。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说还是不要申报免赋为好。”

这话一说,乾隆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因为这的确是他说的。既然这样,他倒不好怪罪知府了,只是说:“朕特批,湖州今年的赋税就免了。”

追查来追查去,原来根子在自己身上,乾隆好生不痛快,就想回京。临走前想起老方丈知空来了,他肯定知道小和尚烤壶是在煮肉,不然就不会编一套假话哄骗自己,害得自己大吐特吐。想到这里,他带着小和尚和一班衙役就上了野兔岭问罪。老方丈听完经过,合掌说道:“释远的事贫僧确实早有察觉,但是他正在成长之年,野菜之类哪能填饱他的肚腹。佛门讲慈悲,老僧讲人心,就不再管他了。何况,”他叫过释远来,指着他的秃头说:“我并没有给释远烧戒疤,就是想着不管怎么说,他也不适宜留在佛门了。好在此人有着烹调天赋,无师自通下就能把一只野兔做成名菜,还俗之后必是名厨。”

知空这么一说,又勾起乾隆爷的馋虫来了。他想起释远的烧兔肉真绝啊,要是带到皇宫,换个大瓦罐焖起来,自己不就随时能饱口福吗?想到这里,他也顾不得追究知空了,对着释远宣布:“朕着你立刻还俗,随我回京担任御厨一职!”

转眼间,乾隆爷的六十大寿庆典就开始了。千叟宴是和绅张罗的,不过场面比原计划要小多了,因为皇上下旨了,开支来源由各府的十分之一赋税,改成国库直接开支。数还是那个数,但国库开支要明着下账的,和绅就不得不悠着点儿了。

满朝文武及一千位六十以上老人就座,乾隆爷这才吩咐:上菜!第一道菜,就是释远小和尚的兔肉。当然现在不能用夜壶啦,改成了大瓦罐。名字也好听:罐焖兔肉。乾隆爷看看众人,尤其是和绅,慢慢悠悠地讲述起来:“这道菜的来历还有个故事——”当然他隐去了夜壶一节,换成了大瓦罐。然后就借题发挥了:“为官的最重要的不媚上,不欺下,明明贫富不均,老百姓受苦,为了朕的大寿竟隐瞒不报,结果逼得庙里的和尚都煮开了肉,朕有罪啊。希望各位引以为戒,不要重演这种事!”

下面山呼万岁,然后开始吃开了。

过了半个月,乾隆爷又微服出宫溜达了。他想去和绅府上聊聊,因为千叟宴上那番话,大半倒是讲给和绅听的,现在他想听听和绅的感想。没想到刚到和绅府所在的一条街,就被一家酒楼的招牌吸引住了。上面写着八个字:皇家密制,罐焖兔肉。他知道这一家酒楼有来历,真正老板正是和绅。这是怎么回事?不由就进去看个究竟。店小二不认识乾隆,一见他进来就吹开了:“您是不是来道我们的招牌菜,罐焖兔肉?贵是贵点,但这是我家老爷在千叟宴上吃过后,进御厨房花了三天时间才学来的,真正皇家密制,保您满意。”

乾隆爷听罢,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知道自己的一番告诫,又成了和绅的耳旁风。

其实在那个年代,想要彻底整顿吏治,哪是一道菜和皇上几句话能解决得了的?能起的作用,不过就是“罐焖兔肉”流传至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