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你的企业可以与众不同
20898700000003

第3章 五载点滴可为镜,内省借鉴图超越(3)

一个被广为采用的关于文化的定义是:被一个群体的人共享的价值观念系统。笔者以为,一个企业文化的最终形成无外乎受三个方面的影响,即本土传统文化、所在地区域文化以及企业自身积累下来的文化习惯。传统文化是企业的基因。如中西文化的特点便大相径庭:西方文化的特点是征服环境,从征服中获得自身的满足;而中国文化的特点是不主动与环境进行激烈的冲突和对抗,而是转身内向,调和持中,从而获得内在的满足和生活的愉悦。区域文化是企业的“胎记”。中国传统的八大商帮虽经岁月的荡涤,但各地商人之间的差异至今也难以磨洗掉区域的烙印,便是一个最好的明证。前两者都有共通之处,也可以说是企业与生俱来的专属符号,大多是不以企业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唯有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特征或习惯才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另一个企业的最显着特征,是可以靠企业自身的能动性得以塑造和改变的。就狭义的企业文化而言,大致涵盖商品文化、营销文化、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发展谋略等方面。只有在这些方面建构起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同时再吸取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中的先进部分,企业才能真正形成强势的文化竞争力,也才能够在企业竞争的最高阶段——文化竞争中所向披靡,获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动力。

创造了中国第一品牌的张瑞敏这样说过:“海尔的创造,主要是文化的创造;海尔的扩张,主要是文化的扩张;海尔的成功,实际上是文化的成功。”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城市如此,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成功也如此,文化竞争的成功是所有成功的前提。

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先生说:“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愿将这句话与更多的企业同道共勉,以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己任,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展现出各自的魅力!

《卓越管理》2007年10月

成长型企业如何突破发展的天花板?

正如人的一生要经历少年、青年、壮年和暮年一样,企业的发展年轮里也不可或缺创业期、成长期、辉煌期和衰落期四个阶段。在经过了创业阶段的打磨和洗礼之后,很大一部分企业就此销声匿迹,而幸存者(我们暂且称之为成长型企业)也并非可以高枕无忧,它们仍然面临着许多桎梏企业发展的“天花板”,稍有不慎,再被打回创业的老路也未可知。

一般而言,成长型企业大致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拥有比较优质的产品或比较成熟的项目;二是具备较快的发展速度且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三是管理系统薄弱,亟待组织创新;四是品牌意识淡漠;五是企业明显带有创业者个人或家族色彩;等等。一言以蔽之,这个阶段的企业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只有扬长避短,才能乘势而上。

组织创新迫在眉睫。大多数企业在创业阶段基本上是为生计而奔波,管理简单、粗放。进入成长期以后,进行组织创新便成了当务之急。具体来说,就是要把以前那种以产品为导向的组织架构转化成以客户为导向,更多地依靠团队而非个人的力量去打动客户、拓展市场。同时还应注意增加组织的弹性设计,不要单纯依赖直线制的管理模式,要适当地引入矩阵式或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使企业更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品牌塑造刻不容缓。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品牌是顾客头脑中的存款户头。对初创的企业而言这句话可能只是一种奢望,或者说在初创期即便有品牌意识,往往也是有心无力。但等到企业进入了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这句话就应该成为一种追求的动力。笔者理解的品牌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品质,其次是品格。品质是品牌永恒的基础,任何想在品质上偷工减料而又妄想成就品牌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品格是一种超乎同侪的境界,失去了品格,品牌注定也是短命的。

企业价值观的提升势在必行。追问一下企业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大多数创业者在创业之初都是本着改变命运的想法,这自在情理之中。但随着企业状况的改善,单纯物质利益的满足已经实现,这时就很有必要反躬自省了,毕竟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一个伟大的企业必定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即便你觉得这个目标离你太远,也应在企业价值观里顾及一个企业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否则不仅赢得不了尊重,也很难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加盟到你的企业中来。

当然,上述三种情况并不能代表企业在成长期所面临的“天花板”的全部,其他方面还有人才的短缺、资金链的紧张等等。这看似危机四伏,实则其中隐藏着更多机遇。只要未雨绸缪、方法得当,企业必能将“成长的烦恼”抛诸脑后,赢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卓越管理》2007年11月

黄金年代留给我们的投影

——重温2007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当2007即将成为历史,站在时间长河的拐弯处,回望并细数一年来中国经济发生的点点滴滴,让成就升华为我们的自信,让隐忧厘清我们的理智。同时,和我们的读者一道搜寻并铭记中国企业家群体中这一年来那些让我们值得学习的人和事,于本刊而言,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被称为全球新兴市场代表的“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无疑是拉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之源,而我们中国又是其中马力最足、贡献最大的国度。据世行的一份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对世界GDP的贡献率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行将远去的2007,无疑在中国经济全面振兴的华章中添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有数据为证:

一是,我国2007年一至三季度的经济增长分别是11.1%、11.9%和11.5%,预计全年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率可以达到11.5%。这一目标的实现标志着自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连续五年增长率都在10%以上,比这一阶段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4%高出了6个多百分点。这也是自1995年以来中国经济的最高增长速度。

二是,2007年全国的财政收入可以突破5万亿元,比2006年同比增长30%以上,宏观经济运行效益良好显而易见。企业利润的增长更是振奋人心,2007年前8个月,中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了37%。再看行业利润,以汽车为主要产品的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例,前8个月利润同比增长66.5%,2007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达到860万辆,已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

可以这么说,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经济景气时期的很好的上升阶段——黄金时期。

但在最好的时期我们也不能忽视问题的存在,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过快增长逐步演变成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在加大。在2007年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可能是CPI居高不下,物价特别是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过快,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实际的影响。看似冰山一角,如果处理不当,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会受到抑制也未可知。

虽有经济中的隐忧,但毋庸讳言,中国当下处在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黄金时期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中国企业家群体迸发出的能量和贡献出的智慧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劲推动力量。沿着2007的轨迹,寻找并发现他们当中的卓越人物,以他们为代表给整个中国企业家群体立一座群像。本着这样的初衷,于是有了我们本期“2007中国企业年度卓越管理人物”的诞生。让我们快速扫描一下这些优秀的身影,他们是:

海尔品牌的“贤内助”总裁杨绵绵女士;酿造醇香与激情的青啤总裁金志国;在IT领域挥舞“爱国”大旗的第一人aigo总裁冯军;QQ企鹅帝国掌门人马化腾;要把“阿里巴巴”做足102年的首席执行官马云;被誉为汽车狂人和慈善校长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既是追逐增长的企业家,又是追求高度的登山者的万科董事长王石;“不只是一个人在战斗”的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五十而立”的环保哲学家、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一心扑在“家”上的碧桂园董事长杨国强。

掩卷2007,我们再不必为时间的流逝而伤怀,只要记住那些刚刚发生的让人感奋的人和事,我们便有了足够的信心和力量,一起去期待并实现下一个年轮里的光荣与梦想!

《卓越管理》2007年12月

中国30年,缔造起经济的喜马拉雅;

奥运2008,是耸立的珠穆朗玛!

我们应该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感到由衷的庆幸和自豪——因为我们正见证并经历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经济以亘古未有的发展速度持续走过了30个年头并且后势依然强劲,我们不仅赢得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崛起,还以对世界经济越来越多的贡献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最为卓越的动力之源!

三十而立。30年前的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以此为标志中国这艘东方巨轮驶入了快速发展的新航道。1978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379元人民币,对外贸易量206.4亿美元,城市化水平只有10.6%;3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四,人均GDP已经达到2000美元,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由2.5亿下降到目前的2000万人。凤凰涅盘——仅仅用了30年,中国已然从一个典型的落后农业社会发展成为现代商业社会。

30年的经济成就,得之不易。首先是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人民成为创富的主体,思想观念的解放功不可没;其次是中国以进取的姿态很好地融入了世界经济,通过审视自己的发展阶段,在国际化分工中找准了清晰的定位,“从实际出发”又一次成为我们成功的法宝;第三是以负责任的大国的姿态响亮地提出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不回避我们在发展的进程中所积聚起来的诸如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贫富差距过大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从而为我们更加持续健康地发展经济注入了润滑剂和新动力。

新的一年我们正面临着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在加大的风险和考验,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正日益显现,中国过去近30年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手段势必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挑战,所以拉动内需、依靠消费推动经济发展已是当务之急。要想使消费的势能获得充分释放,就必须使之前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劳动与资本失衡”的状况得到彻底改变。所幸的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终将落实到消费。在劳动力要素价格重估下居民收入增长的加速,无疑将会刺激消费的增长。

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2008是中国的奥运年,它不仅是中国向世界最好展现自己魅力的一次机会、是对30年改革开放成就的一个最美丽的注释,同时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和国民信心指数的拉动也将非常明显。据来自中国社科院的一份资料显示,主办奥运会将有16.85亿美元的预算收入,支出约为16.09亿美元,收支相抵后有7600万美元结余。

龙腾2008,点睛奥运。中国以30年之力缔造起了一座气势恢弘的经济的喜马拉雅,而北京奥运则是其中最为壮美的珠穆朗玛!

《卓越管理》2008年1月

向人生与事业一样精彩的企业家致敬!

理查德·布兰森,英国最大的私有企业、市值达70亿美元的维珍集团的创始人,有商界“老顽童”之称。他不仅一手缔造了富可敌国的维珍(Virgin)品牌,更以特立独行演绎着自己精彩的人生:曾驾驶热气球飞越大西洋和太平洋;驾驶水路两栖跑车穿越英吉利海峡,并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在伊拉克战争期间,驾驶飞机前往巴格达营救人质。或许现在他正躺在他私人拥有的位于加勒比海被称作“伊甸园”的内克岛的吊床上晒太阳,而他的商业帝国却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王石,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万科的董事长。万科不断书写着中国房地产业的神话,王石也在不断刷新着自己生命的传奇:2003年,王石在52岁的时候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国内登顶珠峰最年长纪录;迄今为止,他是全世界成功登顶七大洲最高峰并徒步穿越北极点和南极点的仅有的五人中的一名。

罗红,中国最大的烘烤连锁企业好利来公司总裁,绝对的摄影“发烧友”,曾经17次去非洲探险。难以想象,这个扛着相机,戴着墨镜,站在一大群火烈鸟前的摄影家在非洲享受慢生活的快乐时,他身后的好利来品牌正以每年200家新开店的速度在全国急剧扩张……

不错,他们和我们通常认为的企业家的形象不尽相同,可他们在事业取得成功的同时,收获着生命的精彩,在让我们羡慕的同时也留给我们更多思索的空间。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企业家?借用一下彼得·德鲁克对领导的定义:通过他人的作用去实现目标的人。在这里,笔者并非排斥企业家亲历亲为领导企业的做法,相反,在企业的初创期我认为企业主要领导者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反而是企业快速健康成长的保证。但当企业进入平稳的发展阶段,企业家应当学会用制度去管理企业而不是仍抱着事必躬亲的态度,这样反而会制约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家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定方向、带队伍”。换言之,“做对事,找好人”才是一个真正企业家的本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战略制定者,但不一定是一个称职的战术执行者。我想,无论是理查德·布兰森、王石还是罗红都深谙此道,当然也值得我们去借鉴。

另外,创新与冒险也是企业家与生俱来的特质。想人所未想并通过企业这个组织将其付诸实践,这才是一个企业和企业家诞生的必然道理。简单的追随与模仿从根本上讲并不具备一个企业想要长久发展的土壤,当然在其上也产生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既然是创新,就要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冒险的精神也就不可或缺并值得推崇。看看理查德·布兰森乘热气球穿越大洋、王石登顶珠锋、罗红非洲探险——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在他们的生活中也被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我们呼唤企业家精神,希望具备这种精神的群体大量涌现,并期待他们以自己的智慧为我们这个社会创造价值。但一个人的成功决不能以事业的成功为唯一考量的标准,有人生其他层面的成功才完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理由向那些人生与事业表现一样精彩的企业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