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无疑是和法鼓山的名字联在一起的。但法鼓山的事业由圣严在东初老人1955年就创办的中华佛教文化馆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发扬光大,终成中国台湾人间佛教的一大重镇。
圣严(1930一),俗姓张,本名志德,郛名保康,1930年出生,祖籍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县。年幼家贫,9岁才入学,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14岁,经邻居介绍于1943年在南通狼山广教寺出家,法名常进。1946年派到狼山分院的大觉寺,次年,由育枚法师介绍到上海静安寺佛学院插班学习,1949年还俗投军入台,取俗名张采薇。1960年在台湾随北投佛教文化馆的东初法师再度出家。东初法师为他取法号圣严,字慧空。东初法师是太虚大师的学生,曾担任过江苏省镇江名刹属于曹洞宗系的焦山定慧寺方丈,是曹洞宗创始人洞山良价下第50代传人,同时他也在临济宗门下常州天宁寺参学,由临济宗普陀山系的寺院出家,一人承受曹洞与临济两支法门。因此,圣严也自然成为曹洞、临济两宗传人。其实,早在1958年他跟灵源和尚也结了法缘,到1978年灵源正式赐圣严法派字号“知刚惟柔”,成为临济义玄之下第57代传人。[1]1961年农历八月,他在基隆八堵的海会寺,依道源能信长老受沙弥、比丘、菩萨的三坛护国千佛大戒。11月,到高雄美浓镇朝元寺禁足阅读写作,1963正式闭关阅藏,有《戒律学纲要》问世。1966年8月出关,在高雄寿山佛学院开设比较宗教学课程。次年6月,旋又入关。1968年2月再次出关,于善导寺主持佛教文化讲座。1969年3月,赴日本东京立正大学留学,1971年,以《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一文获硕士学位,1975年以《明末中国佛教之研究》获博士学位。他以短短4年的时间获得博士学位,让门槛颇高的东京学术界感到不可思议,这在日本没有先例。立正大学博士课程开了18年之久,圣严的博士论文编号是第3号,成为中国比丘在日本获得博士第一人。[2]同年底,应美国佛教会沈家桢居士之邀,他自东京赴美弘法,在纽约大觉寺,以西方人为对象,开设坐禅训练班。1976年9月出任大觉寺住持,直到1978年10月卸任。1978年3月回台湾,成为东初老人创办的中华佛教文化馆继承人,任馆长。[3]10月,应聘为中华学术院佛学研究所所长。1979年,在美国成立禅中心,1981年命名为东初禅寺。创办的英文《禅通讯》和《禅杂志》发行世界各地达三十多个国家。一时,圣严在美国、台湾两地奔波,来回穿梭。
文化馆自圣严接管法务以来,开始出现了崭新的气象和面貌。他既主持禅七,又举办讲经,而且年轻人越来越多。几年下来,学习禅法的民众日多,念佛、禅坐各项修行活动人数也愈来愈多,虽已扩建加盖铁皮屋,但是场地仍不敷使用。更为迫切的是,圣严早于1985年,以台北北投中华佛教文化馆的场地,创设了中华佛学研究所。十几年来,学生及教职人员愈来愈多,教学设备也愈加扩充,场所不敷使用。另外,研究所毕业生亦逐年增加,为了能让他们继续深造、研究,及增加他们学以致用的机会,佛学研究所必须扩大其功能,在延续佛学研究所基本的功能的同时,扩增为人才的培育、储蓄及汇集,使之成为弘化、推展佛教教育事业的基地。而让寻地扩建一事刻不容缓的是,1989年3月,台北市将把农禅寺所在的关渡平原改造为住宅区,仅仅一甲之地的农禅寺将有一半土地被征收。于是,1989年3月25日晚上,圣严法师亲自领导僧俗四众弟子一千人左右在农禅寺共同持诵大悲咒,祈求感应,希望觅到一处具有长久性、安定性和未来性的道场建筑用地。与此同时,3月26日,台北县金山乡三界村上方,全度法师也在观世音菩萨像前持大悲咒,祈盼菩萨的指引,能够早日找到具有经管规模的丛林寺院能力之理想人选。诸多的因缘和合,使双方一拍即合。7月,圣严法师正式将道场命名为法鼓山。这片土地,靠近海边,但见不到海,也吹不到海风,左右及后方都有隆起的山岗为屏障,像一把太师椅,那块地就在椅座上。向前展望,是金山乡的平原,平原远处,就是万里乡起伏的重峦,有千山来朝的气势。左边有隆起的山峰,右边是平缓的山岗。其脉象,是从台北县最高的七星山迤逦而下,从地理名词来说,可以称它为侧蒂的莲花,而且有两条清溪,终年绿水长流,围绕合抱着这块地,就在这块地的正前方汇成一条形同九曲三弯的主流。法鼓山整个工程到2005年全部完工,在10月21日正式举行开山大典。
为什么会命名为法鼓山?圣严解释有五点原因:“1.以这座山的地理形貌而言,左似青龙昂首,右如白虎低头;左视高岗如古钟悬空,俯瞰本山似大鼓纵卧。2.此地属金山乡,经过山下的三界村,上山即进入坐落此地的西势村,若在此处撞钟击鼓,其声响彻三界村,村民闻声,象征超越三界。3.弘扬佛法即如两军相对,一鼓作气,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佛法之鼓,如‘涂毒鼓’,众生闻者,无不调伏,心中贪、嗔、痴的三毒,无不消除。4.一九八二年,我在美国纽约创设的英文佛书出版社,即以‘法鼓’为名。5.一九八九年开始,东初出版社开始将我的著作,预定编集成一套有系统的书,命名为《法鼓全集》。综合以上五点因缘,故将本山命名为法鼓山。”
“法鼓”的意思,是以佛法的鼓声唤醒所有的世人,振奋人心,提升人品,正像暮鼓晨钟般地振聋发聩,使愚顽如聋子的人也能听得到佛法,使痴迷如瞎子的人也能看得见佛事,期望人人都能够得到佛、法、僧三宝的利益,时时都沐浴在慈悲与智慧的光明之中,万善齐资,普世和乐,让我们这个世界到处都能因着佛法的普施而健康快乐,使得大家共同来建设和谐、富裕、知足和清明的人间净土。“法鼓”的出典有多处,大家熟悉的《法华经》里就有两处提到“法鼓”这个名词,如《法华经》卷三言:“唯愿天人尊,转无上法轮,击于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度无量众生,我等咸归请,当演深远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