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从《黄帝内经》中来
20949800000017

第17章 脏腑养生——保卫身体的“王国”,从现在做起(7)

要维护秀发的健康,应经常服食补肝肾、益精血类食疗药膳,可常选用熟地、枸杞、淮山药、何首乌、桑椹、黑芝麻、黑大豆、菠菜、胡萝卜、核桃等食物。

下面介绍两种生活中常用的补肾益发食疗,以供大家参考:

1.把黑芝麻洗净、晒干,用小火炒熟,研成粗粉装瓶,每晚睡前加少许白糖于两匙芝麻粉中,和温开水送服,食后漱口洁齿。有养血润燥,补益肝肾,乌须黑发的功效。

2.每晚睡前,取核桃数个砸壳取肉食之,或制成菜肴食用。有温肺肾、止咳喘、补气血、润肌肤、助生长的功效。

【温馨提示】:

很多脱发的男性朋友以为一脱发就是肾虚,一旦发现脱发严重就会花大把大把的钱去买一些补肾药。虽说肾虚会引起脱发,但脱发并不都是肾虚,一味吃补品并没有帮助,一定要经医生诊断分辨,确定病因后再对症下药。

肾恶燥

【出自】:《素问·宣明五气》。

【译文】:肾不喜干燥。

【解析】:

肾为水脏,主藏精,主津液,燥则耗伤肾阴,导致肾精枯竭。例如很多人年轻时不注意调养,房事过度,或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失养,都会耗伤阴精,而产生肾精亏损,这时可表现为未老先衰、神疲消瘦、腰酸耳鸣、发脱齿摇、眩晕健忘等症状。

【养生智慧】:

养生先养阴精

燥会伤阴精,而阴精是生命的基础,因此平时注意保养阴精,对于人们强身健体、防止疾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调节饮食。合理的饮食可以防止阴精耗损;一般来说,吃太多的甜辛燥刺激的食物,过量饮酒,人体在消化吸收饮食中阴精就会被耗损,同时造成肾中积热,阴精就会“悄悄地溜走”。

2.劳逸结合。劳逸相宜,身体强壮,则精力充沛;过度劳动和纵欲,会使阴精泄失而致肾精亏损;闲逸过度,也会让人精神衰减,意志消沉,抗病能力低下,阴精再生功能减弱。

3.调节情绪。情绪失调,会造成气机逆乱,气郁化火,损耗阴精。因此,保持乐观的情绪也是养肾精的关键所在。

【温馨提示】:

人到中年,身体本身阴精就渐少,如果此时再服用峻补温燥的药物,就会导致阴精更加亏虚。因此,中老年人想要通过服药来补肾精一定要遵循专业医生的意见,不可盲目乱补。

五脏化液:肾为唾

【出自】:《素问·宣明五气》。

【译文】:水液经过人体五脏的加工后,能生成各种不同的液体:经肾加工后变成唾液。

【解析】:

肾在液为唾,唾与涎一样,为口腔中分泌的一种液体。唾液不但具有湿润与溶解食物,使之易于吞咽,以及清洁和保护口腔的作用,而且还有滋养肾精之功。因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多唾或久唾,则易耗伤肾中精气,所以气功家常用吞咽唾液的方法以养肾精。

【养生智慧】:

咽唾液也能养生

“脾为涎,肾为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涎较稀,唾较稠厚,二者没有明显的区分,合称为“唾液”,中医上也称“津液”、“甘露”、“金津玉液”、“玉泉”、“天河水”等。

因唾液来自于脾和肾这两个人体的先后天之本,所以唾液是人体一种重要的物质,是人体津液中重要的部分。唾液的充足反映了人体精气的充盈与否,保持唾液的充足和流动对养生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也认为,唾液是十分宝贵的液体营养物质,能湿润和稀释溶解食物,帮助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还能杀灭进入口腔内的很多细菌。

咽唾液的养生方法也很简单:用舌头贴着上下牙床、牙龈、牙面来回搅动,顺时针9次,逆时针9次;当感觉口中有唾液分泌时,不要马上咽下,继续搅动,待唾液满口(刚开始做时,可能唾液不多,久久习练就会增多),用口中的唾液漱口(也叫鼓漱)36次;最后将唾液分三小口慢慢咽下,感觉汩汩有声,一直滋润到下腹部。

此套养生法可以在早晨起床后、午饭后、睡觉前各做1次,每次做3分钟左右,站立、坐着均可。

【温馨提示】:

美国洛杉矶神经科医学中心主任福克斯发现,每天咀嚼口香糖10~15分钟,有助于美容,连续几个星期,还能使面部皱纹有所减少,肤色红润有光泽。这与咽唾液有异曲同工之妙!

肾藏志

【出自】:《素问·宣明五气》。

【译文】:肾脏主管并蕴藏人的记忆力或意志。

【解析】:

肾藏志是指人的一部分精神意识活动和肾的功能有密切关系。精神意识活动虽由心所主,但分属五脏。“志”,有意志、毅力、决心之意,是人的精神、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肾藏精,精为神之宅,志属五神之一,所以“志”藏于肾精中,并受它的涵养。

【养生智慧】:

要有志气还要补好肾精

肾藏志,说明肾与狭义的“志”(即意向性心理过程)密切相关。

很多人都清楚,我们在小的时候志气都特别高远,有的憧憬长大了当科学家,有的要当飞行员,有的要当工程师。为什么小时候志向反而高呢?这其实与肾藏志有关。我们小时候肾精充足,所以志气就显得特别高远。人到成年了,忙于生活,起居无规律,不知节欲,导致肾精不足,这时的志向也变得越来越小了,只想多赚钱、生活好一点就可以了。

由此可见,人的意向性心理过程能否持之以恒,有无成就,不仅取决于心理素质,而且很大程度还受制于肾精的充沛与否。年老体弱、肾精虚惫的人,纵然意志坚定,决意如何,终力不从心,徒发磋叹!

因此说,志的坚韧与否,也是评判肾精的一个方面。对志意不移,却力不从心的人,可以根据书中内容补益肾精,这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补救之法。

【温馨提示】:

《灵枢·本神》中说:“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大意是说,盛怒不止就会伤害人的“志”,志伤就会忘掉以前说过的话。因此,要注意不要发怒,发怒可能会使记忆力降低,特别是处于更年期的朋友更要注意。

肾主身之骨髓

【出自】:《素问·痿论》。

【译文】:肾脏主管着人体全身的骨髓。

【解析】:

骨构成人体支架,骨内有腔隙,内藏骨髓,骨与其内的骨髓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骨髓为肾精所化生,肾中精气具有促进骨髓生长发育和滋生骨髓、脑髓和脊髓和作用。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髓之滋养而坚强有力。反之,若肾精不足,则骨髓不充,骨失滋养,导致骨骼发育不良,骨质脆弱。

【养生智慧】:

强肾固齿叩天钟

“肾主身之骨髓”,而“齿为骨之余”,意思就是说,牙齿的功能与肾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肾中精气充足,则齿健发黑;肾气虚弱则牙齿易松动、出现早脱。

现代医学解释为,肾虚会导致骨质代谢和免疫功能的衰弱,而牙床(牙槽骨)是人体骨质代谢很活跃的部分,也是免疫防线的薄弱环节。当人体出现骨质流失时,最先表现在牙床处,就像自来水供应缺乏时,大楼顶层先停水一样,导致牙槽骨萎缩破坏,免疫防线破溃,细菌滋生,接着便会出现牙齿松动摇晃。

晨起叩天钟是一种很好的补肾强齿的方法。所谓“叩天钟”,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叩齿,这在古代可是盛行一时的养生术。民间谚语“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说的就是“叩天钟”。这种方法不仅能强健牙齿,对肾也有很好的锻炼,肾气实则齿更发长。经常叩齿,能使经络畅通、强肾固精。坚持每天叩齿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使皱纹减少,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叩天钟的方法也很简单:我们可以在每天早晨将上下牙齿反复相互咬叩(要叩击出声)100~400次就可以了。关键是要天天坚持才能取得效果。

【温馨提示】:

很多人也许有过这样的体会:采用了多种方式补肾,可对牙齿效果不明显。为什么呢?原来补肾的组方很多,有滋阴的,有壮阳的,有补气的,但只有针对骨髓的进补,才能达到固齿的效果。因此,牙齿松动,酸痛无力时,不要急着拔牙,只要及时采取补肾益髓的科学方法,积极治疗,可以使牙齿重新变得牢固。

耳者,肾之官也

【出自】:《灵枢·五阅五使》。

【译文】:肾的精气上通于耳而为听,对耳的听觉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解析】:

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听觉的灵敏与否,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而肾开窍于耳,肾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统管耳朵,肾脏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耳朵的功能。

【养生智慧】:

望耳知健康

一、颜色。

就耳部整体而言,正常人的耳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如果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反应机体肾精不足。

1.耳郭淡白无血色:多为寒证、虚证。可见于感受风寒,或寒邪内伤脏腑,或气血亏虚,或肾气虚衰等证,多见于贫血、失血症及慢性消耗性疾病。

2.耳色青发黑:表明身体某处有痛患,多见于久病有淤血的人,或患有慢性胸痈,慢性阑尾炎。

3.耳背有红络或紫络:在耳背上见到红色的脉络,且伴有耳根部发凉,是麻疹先兆。先按摩耳廓,使其充血,会看到耳背有微细的紫色血络,耳背有细小紫色血络患者多数为扁桃体肿大或化脓的急性高热患者。

4.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盛、或湿热火毒上攻;也可以是疖肿或中耳炎引起的。

二、形态。

望耳的另一个内容是观察形态变化。耳朵厚大的人,肾气充足;耳朵薄而小的人,多为肾气亏虚。

1.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而且没有光泽的人,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如肝硬化、肿瘤等。

2耳朵上的血管应该是隐而不现的,若暴露太明显而且有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如冠心病、哮喘等。

3.如果耳内流脓,而其还伴有耳部红肿热痛,听力下降的,多是中耳炎的表现,这是风热上扰或肝胆湿热引起的。

【温馨提示】:

耳朵老是“嗡嗡“作响,声音也听不太清楚,这可能是肾功能在逐步衰弱的信号。有时还会伴随着脚痛、尿频等症状。此时,中老年人,尤其是工作过于劳累的人,要注意做到劳逸结合,少饮酒,少吃姜、辣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六腑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

【译文】:胆好像是司法之官,具有决断的能力。

【解析】:

我们知道,肝为将军之官,很多将军在外可以不受君令,为了保证将军的行为的正确,所以,这就需要一个军师的角色,这个角色就是胆。胆的性格刚毅果敢,正直不阿,因此,可以把它比作是“中正”之官,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和对行动的决心,都是从胆这里发出来的。

【养生智慧】:

中医是如何养肝胆的

胆居六腑之首,又属于奇恒之腑。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胆与肝又有经脉相互络属,而为表里。

胆有贮藏和排泄胆汁的生理功能。胆汁的化生和排泄由肝的疏泄功能所控制和调节。其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若肝失疏泄,则可导致胆汁生成和排泄异常,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引起厌食、腹胀、便溏等消化不良症状。胆汁外溢则发为黄疸,表现为目黄、身黄和尿黄等。由于胆本身并无传化饮食物的生理功能,且贮藏精汁,故又属奇恒之腑。

胆汁的分泌与肝密切相关,肝胆相表里,功能相辅相成。因为肝疏泄正常,胆汁才能充盈,所以春天应肝胆并养。如保来养呢?

1.心情舒畅。肝胆都是主管人的情绪和心情的器官,心情舒畅,肝胆的功能就能很好地发挥。因此,平时我们要保持心情愉快有利于舒肝利胆。

2.吃一些舒肝胆的食物。我们平时可以喝点玫瑰花茶,玫瑰花茶具有舒肝胆之郁气,健脾降火之功能。口苦、舌苔黄、胁肋不舒服的人,可吃苦丁菜或服加味逍遥丸。平时要多吃萝卜、青菜、水果,少吃或不吃油炸食物、肉汤等。

3.做肝胆拍打功。我们的肝胆均位于右胁下,中医说“左肝右胆”,所以做肝胆功的方法就是拍打左、右两侧胁部。每天早晚用手掌同时拍打两胁下30次,有利于通畅肝胆气机。

【温馨提示】:

适当多饮水可以预防胆病发生。据统计,70%胆囊炎患者易并发胆囊结石,适当饮水不但能稀释胆汁使胆汁不易形成胆石,而且还能在胆石形成初期将胆石前期物质或小胆石冲刷入胃肠而排泄掉,从而防止胆结石的发生。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出自】:《素问·六节脏象论》。

【译文】:十一脏功能的发挥,都取决于胆的少阳之气。

【解析】:

十一脏,指心、肺、肾、肝、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对“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这一句话,历代中医学家们有多种解释。唐代医学家王冰认为:“胆者,中正刚断无私偏,故十一脏取决于胆也。”金代的李东垣认为:“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安之,所以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明代的张介宾则解释说:“足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亦日中正之官,又日奇恒之府,所以能通达阴阳,而十一脏皆取决乎此也。”清代的张志聪解释说:“胆主甲子,为五运六气之首,胆气升则十一脏腑之气皆升,故取决于胆也。”其中以李东垣和张志聪的解释于义为胜。也就是说,胆具有少阳春生之气,能使脏腑皆受气,促使机体整体生命活力旺盛。

【养生智慧】:

子时最宜养胆

子时是指晚上23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也就是说,胆经的气血在子时最旺。

胆具有阳气初生的性质,称为“少阳”,这种初生的阳气是维持整个人体生命欣欣向荣不可缺少的力量。

阳主动,人体生命的一切活动都是在阳气的推动下完成的,可以说,阳气的盛衰决定着我们生命的强弱。“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也就是说,其他十一脏功能的发挥,都取决于胆的这种少阳之气。善养生的人应当从阳气初生之时对其养护,助其生长、壮大。

在子时的时候胆气是怎么生发的呢?胆经从我们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的两侧,然后顺着身体的侧面下来,一直走到脚的小趾、四趾(小趾旁边倒数第二个脚趾)。人在疲劳时喜欢手臂高举,其实这就是抻拉胆经以振奋阳气的一个动作。我们打了一个哈欠后,就会感觉精神一些,这也是胆主生发之象。

子时如何养胆呢?子时,即晚上23点至1点这一时刻,此时是一天最黑暗,也是阴气最盛的时候,过了子时,阳气开始生发。此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阳主动,阴主静,阴阳相合,人即安静思睡。因此,子时睡眠可养一身之阳气,又是胆经保养的最好之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温馨提示】:

经常在子时不睡觉的人很容易造成失眠,而造成失眠的原因基本上有两种:一是心肾不交,另一种是胃不和则卧不安。因此,晚饭要少吃,晚上阴气过盛,吃多了不容易消化。

胃者,水谷之海

【出自】:《素问·五脏别论》。

【译文】:胃是盛贮饮食的器官,叫做水谷之海,它是生成营养物质供给五脏六腑活动的源泉。

【解析】:

胃的主要功能是主受纳和腐熟水谷,故《灵枢·根结》说:“胃者,太仓也。”就是说,胃像储粮的大仓一样受纳水谷,以保证人体之需。“胃者,水谷之海。”由于人体的气血由水谷精微所化生,所以又称胃为“水谷气血之海”。水谷是气血生化之源,而气血是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旺盛,脏腑生理功能活跃,人体健壮,抗病能力强,故人以水谷为本。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全身气血的化生,都取决于胃的功能正常与否,正如《灵枢·五味》所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