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者,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出自】:《灵枢·经脉》。
【译文】:经脉用来决断疾病的预后,处治许多疾病,调节虚实,因此不可不通。
【解析】:
经络连通人体的五脏六腑,是气血运行的通路,一旦这个通路堵了,人的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就会生病。可以说,疾病产生的原因与经络的失控有关,所以一切疾病都可以叫做经络病。只有经络通了,我们的身体才能保持正常运转。
【养生智慧】:
经络可以防治各种病痛
经络是人体的生命线,它维系人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中医治病之根本。因此,很多疾病的治疗都可从经络入手。
一、治感冒。
1.搓外耳:用拇指和食指搓揉外耳,要搓揉到发红发热,出现辣辣的感觉为止。在冬季如能经常搓揉外耳可以达到活血驱寒、防治感冒的目的。
2.按太冲穴: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适等感觉时,可通过按摩脚上的太冲穴可减轻感冒带来的不适。方法:先用温水浸泡双脚10~15分钟,之后用大拇指由涌泉穴向脚后跟内踝下方推按5分钟,然后,再用大拇指按摩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的太冲穴,由下而上推按,双脚各按摩5分钟。按摩后,即刻会感到咽痛减轻,其他症状也会随之减轻。
3.搓手:每天坚持搓手对改善易感冒的体质大有益处,且对咽痛、打喷嚏等感冒早期症状有效。此法很简单,两手相互对搓,直到搓热为止。搓法似双掌搓花生米一样,简单而快捷。此法可促进血液循环,强化身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故可预防感冒。
二、治头痛。
1.指压太阳穴: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两眉梢后凹陷处),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2.按摩风池穴:用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捏住颈后肌肉近发际处的风池穴,手法采用一上一下、一紧一松按摩,以颈部感酸胀为度,左右手可以交替进行,这样就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有效缓解头痛。
三、治咳嗽。
1.按摩肺俞穴:肺俞穴位于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可借助他人帮助,于两侧的肺俞穴上按揉50次左右。此法具有益气补肺,止咳化痰之功效,能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
2.按摩乳根穴:以拇指螺纹面按摩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的乳根穴30~50次。此法具有宣肺理气,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咳嗽、胸闷、哮喘等疾病。
四、治胃痛。
1.按摩腹部:两手交叉,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划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经常按摩腹部,不但能止痛消胀,而且还能增进食欲。
2.按摩足三里穴:胃痛时,用双手拇指揉双腿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3~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至消失。
3.按摩内关穴:用拇指揉按位于腕横纹上2寸,在掌长肌腱和挠侧屈腕肌腱之间的内关穴,定位转圈36次,双手交替进行。此法可健胃行气。
五、治肩背痛。
1.指压风池穴:风池穴位于枕骨下两侧凹陷处。肩背疼痛时,可用双手大拇指按压或转圈2分钟。坚持按揉此穴对治疗肩背痛有很好的疗效。
2.按摩小肠经:肩臂疼痛是小肠经常表现的症状之一,我们可以稍微用力搓揉手臂外侧的小肠经络。路线:小肠经从小指外侧向上走,沿着手臂外侧的后缘,到肩关节以后向脊柱方向走一段,然后向前沿着颈部向上走,到颧骨,再到耳朵。经常按摩可改善肩背不舒服的现象。
六、治腰痛。
1.点按委中穴:取坐位,以两手中指指尖分别点按位于膝盖里侧中央的委中穴,点按1~2分钟,使被按部位出现酸、麻、胀的感觉。按摩此穴可治腰部疼痛或疲劳。
2.指压大肠俞:两手虎口正叉腰,用两手拇指指尖按压在位于腰椎棘突下的大肠俞穴,用力向下按压至有酸胀感后,再持续按压2分钟。按压此穴可有效缓解慢性腰痛的症状。
【温馨提示】:
通过经络进行按摩还有很好的美容作用。如沿胃经的面部路线进行按摩,可以增强面部滋养,起到美容作用。路线:从鼻尖上眼内角→下到面部→口唇→从下面颌→上耳前→上额际。经常按摩可以起到美面、美目、美鼻及美唇的作用。
肺手太阴之脉
【出自】:《灵枢·经脉》。
【译文】:肺属于手太阴经脉。
【解析】:
肺经开始于中焦,下络大肠,环循胃口,上行到胸中,联系到肺,再上行咽喉,横行到胸部外的上方,又从腋下沿着上肢内侧前缘下行,到腕部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过鱼际,一直到拇指指端;还有一个分支到了食指端。
如果一个人的肺经出现病变,就会出现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小便频数,肩背及上肢前边外侧发冷,麻木酸痛等症。
【养生智慧】:
肺经上的穴位各个都是宝
1.列缺穴:把两只手的虎口交叉,然后按下来,食指终点的位置就是列缺穴。《四总穴歌》中说:“头项寻列缺。”就是说列缺穴可以治头和颈部的毛病,还可以治感冒、气喘、咳嗽等,是清肺热、补肺气的,可以经常按摩。
2.中府穴:它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按摩时,我们用双手拇指同时压两边的中府穴,每次至少压5下效果较好,每下压3~5秒钟,长期坚持有丰胸的功效。此外,常按摩此穴对咳嗽、哮喘、胸闷、胸膜炎、肩背痛、腹胀等症也有好处。
4.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央稍偏桡侧,肱二头肌腱之桡侧处。肺热失眠者,可以按摩此穴,帮助泄除肺热。此处按压力度要大,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5.孔最穴:位于前臂桡侧,尺泽与太渊的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对咳嗽、哮喘、咯血、扁桃体炎、肘臂痛不能伸屈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它是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6.太渊穴:腕横纹之桡侧凹陷处,用指压太渊穴对腕臂痛有特殊的功效,同时它还可治疗哮喘、咳嗽、胸痛等症。
7.鱼际穴:位于第一掌骨掌侧中点赤白肉际。患有哮喘的病人平时用双手交替按两手上的鱼际穴,再用右手大拇指与食指直接按摩位于第1胸椎处的华盖穴,一天3次,每次20分钟左右。一般坚持按摩1周,就可获得良好效果。
8.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距指甲角1分许,经常按摩少商穴可以调节肺的功能,促进肺清除燥热,滋养润泽。用指压少商穴还可以治疗打呃。指压少商穴时,要用意念把上逆之气往下引,至下复丹田,再由下吞咽口水,如此数次即可止住,压时以有酸痛感为宜,持续1分钟左右即可见效。
【温馨提示】:
根据子午流注学说,当气血流注手太阴肺经时按摩最好,这时是早上3点至5点,人们正在熟睡,我们可以从同名经上找,在上午9点至11点足太阴脾经当令时进行按摩效果也不错。
大肠手阳明之脉
【出自】:《灵枢·经脉》。
【译文】:大肠属于手阳明经脉。
【解析】:
手阳明大肠经起自食指桡侧(紧挨着拇指一侧)顶端,沿食指桡侧向上,通过第一、二掌骨(食指拇指延伸到手掌的部分)之间,过两筋(翘起拇指出现的两条明显的肌腱)之间凹陷处,沿上肢外侧前缘,经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斜向后行至第七颈椎棘突下,然后向下进入锁骨上窝,络肺脏,再向下贯穿隔膜至大肠,属大肠。
它有一分支,从锁骨上窝走向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回过来夹口唇两旁,在人中处左右交叉,上夹鼻孔两旁(迎香)。
如果一个人的大肠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齿痛,颈肿,目黄,口干,鼻出血,肩臂疼痛,食指不用和经脉过处灼热肿胀等症。
【养生智慧】:
按摩大肠经穴,健康不请自来
1.商阳穴:位于食指尖端桡侧指甲旁。每天早晚用手指捏弄食指的商阳穴,每次2~3分钟即可。经常刺激此穴,可以强精壮阳,保持充沛的性热情,推迟性衰老,防止阳痿等病发生。
2.迎香穴:位于鼻翼旁开约1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按摩迎香穴不仅可防止鼻炎的复发,还可以预防伤风感冒,还有为鼻子美容的效果。用双食指尖揉动鼻孔两侧的迎香穴,共揉动200下。搓揉的手法不可过于轻柔,以能忍受为宜。
3.曲池穴:屈肘成直角,肘横纹外端凹陷中便是此穴。这个穴是一切外感病均可应用的穴位,具有很好的清热泻火作用。每次可点按1分钟。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按摩此穴容易造成流产,因此孕妇应禁用。
4.合谷穴:合谷穴是人体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它位于手背上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如果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导致晕厥时,病人突然晕倒。此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持续2~3分钟,晕厥一般可缓解。如果同时用指尖掐按人中穴,醒脑回苏的效果更好。
【温馨提示】:
气血在卯时(上午5点至7点)流注于大肠经,此时气血最旺,这时按摩大肠经上的穴位效果最好。
胃足阳明之脉
【出自】:《灵枢·经脉》。
【译文】:胃属于足阳明经脉。
【解析】: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此处有个承浆穴,沿着鼻子向上行,到左右侧时汇合于鼻根部,旁行入眼睛内,再向下沿着鼻子外侧,入上齿中,然后在嘴的两边环绕着嘴唇,接着返回往下,沿着发际到了额前。
它的颈部之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沿喉咙,进入缺盆,通过膈肌,属于胃,络于脾。
它的胸腹部主干,从锁骨上窝向下,经过乳中,向下挟脐两旁,进入气街。
它的腹内支脉,从胃口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沟动脉部与前外行者会合,并下行至髋关节前,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下向膝膑中,沿胫骨外侧下行足背,进入中趾内侧趾缝,出次趾末端。
它的小腿上的支脉,从膝下3寸处分出,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
它的足部支脉,有一个分支走到脚上的大拇指的外侧端,接足太阴脾经。
如果一个人的胃经发生病变,就会出现全身发冷战栗,就好像被凉水淋洒一样以及频频呻吟,呵欠连天、额部肤色黯黑,且病发时见到人和火光就会烦躁不安,听到木器发出的声音就非常恐惧,心跳加剧。
【养生智慧】:
胃经穴位可治全身疾病
1.承泣穴:位于面部对着黑眼球的下眼地方。经常按摩此穴,可以对老花眼、近视、青光眼、白内障等眼部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用两手食指分按压两侧的承泣穴,每次按压1秒钟,共按压5~10次即可。
2.四白穴:该穴在眶下孔凹陷处,瞳孔直下。以食指为术端捻四白穴,边捻边渐施压力。持续1~2分钟,每天按摩1~2次,对治愈面瘫大有裨益。
3.地仓穴:地仓穴位于嘴角旁约0.5厘米处。按摩地仓穴可治三叉神经痛。用左手食指,按贴在穴位上,轻轻地慢慢地按揉,使之有酸胀感觉为宜,一次按摩约200下,一日3次,一周之后就会受到明显的效果。
4.人迎穴:人迎穴位于颈部,前颈喉结外侧大约3厘米处。用手触摸,会有脉搏跳动的感觉,这就是人迎穴。经常按摩人迎穴有助于降低血压。挟住喉结两侧,用手指按压于人迎穴区,轻缓加大压力,使脖颈先缓慢向右侧倾斜,然后再缓慢向左侧倾斜,可反复按摩7~15次。每日按摩2~3次,坚持每日进行,血压会逐渐地降低并保持稳定。
5.乳根穴:位于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乳根穴是防治各种乳腺病的有效穴位。以右手拇指抵住左侧乳根,微用力揉按5分钟,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宜,然后以同法用左手拇指揉按右侧乳根,每天1~2次。
6.丰隆穴:位于外膝眼至外踝尖之中点,胫、腓骨之间肌间处。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对脾、胃两经均具有调节作用,每天坚持按压1~3分钟,可起到健脾化湿、涤痰降浊的作用。
7.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便是此穴。足三里是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要穴,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不但能补脾健胃、助消化,而且还能疏风化湿,通经活络,扶正培元,益气增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功能。
【温馨提示】:
气血在辰时(上午7点至9点)流注于胃经,此时气血最旺,这时按摩胃经上的穴位效果最好。
脾足太阴之脉
【出自】:《灵枢·经脉》。
【译文】:脾属于足太阴经脉。
【解析】:
足太阴脾经从大脚趾内侧端开始,沿足内侧赤白肉际(脚背与脚掌的分界线)上行,过内踝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过膝膑,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于脾,络于胃,向上穿过横膈,沿食管两旁,连舌根,散布舌下。
它有一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行穿过膈肌,流注于心中,经气接手少阴心经。
如果一个人的脾经出现问题,就会出现舌根强直、食则呕吐、胃脘疼痛、腹内发胀、时时嗳气等症状。在排大便或放屁后,就会感到脘腹轻快,就好像病愈了一样。此外,还会出现全身上下均感沉重等病象。
【养生智慧】:
按脾经,身体轻
1.三阴交:位于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的后缘处。取坐位,左小腿置于右大腿上,以左手拇指指面按揉三阴交穴1~3分钟,再以右手拇指按揉左腿的三阴交穴l~3分钟,至有酸胀感为度。经常按摩三阴交穴,能够起到健脾胃、补肝肾、调经止带的效果。
2.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每天经常按摩此穴,对胃痛、食欲不佳、腹胀都颇具疗效。
3.阴陵泉穴:屈膝,在小腿内侧,胫骨内髁下缘凹陷处便是此穴。按摩此穴可健脾利湿,调补肝肾。对治疗腹痛,腹胀,小便不利,遗尿,遗精,月经不调等病症,有很好的疗效。用拇指螺纹面着力,按于阴陵泉穴上,持续用力按压1分钟左右。
4.商丘穴: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该穴正好对应于足底反射区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区,因此可以治疗下身的各种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用手指按揉该穴位,保持酸重感为宜,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两脚交替进行。
5.血海穴:位于膝膑内上缘上2寸,当股内侧肌隆起处。经常按摩对治疗慢性胆囊炎,慢性盆腔炎,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有很好的帮助。下肢伸直,借助他人帮助,用一手拇指螺纹面着力,附着在其对侧下肢的血海穴上,以腕关节和拇指掌指关节轻轻的摆动或小幅度的环旋转动,使着力部分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轻柔缓和揉动1分钟左右即可。
6.大横穴:大横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经穴,是足太阴脾经与阴维脉之交会穴,其位置在脐中旁开4寸处。每天坚持用双手食指指端同时按压大横穴100次左右,可以排除肠道内的油脂,降低血脂。
【温馨提示】:
按摩脾经在巳时最好,即上午9点至11点,此时人体的阳气正处于上升期,这时疏通脾经就能起到很好的平衡阴阳的作用。
心手少阴之脉
【出自】:《灵枢·经脉》。
【译文】:心属于手少阴经脉。
【解析】:
心经起于心,走出以后,从属心系;向下穿过了膈肌络小肠;其中有个分支从心系上分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又往下浅出腋下,沿着上肢内侧后缘,经过肘继续向下行,沿着内侧到了小指,叫少冲穴,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如果一个人的心经发生病变,就会出现头痛、喉咙干燥、心痛、口渴、目黄、胸胁痛和上肢前边内侧本脉过处发冷、疼痛、手掌热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