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范围内,包括“林西冰块”在内的许多“特大冰雹”,由于来历不明,又没有经过全面的科学鉴定,因而都未得到承认。
引起气候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地球气候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引起气候变迁的原因很复杂,但归纳起来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几亿年来的地球气候史是以温暖时期与寒冷时期交替出现为其基本特点的,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则是多方面的,集中表现在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空气污染和热污染,滥伐森林、盲目垦荒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出现。其中,人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影响最大。因此,研究气候变迁不仅是为了找到预测气候的科学方法,提高防御气候灾害的能力,更重要的还是为了找到改造气候的合理途径,有效地利用气候资源,改善各地的气候。当前,防止地球气候“恶化”,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你知道“天气福尔摩斯”默克多吗?
1978年2月,加拿大多伦多市有个8岁的小女孩突然失踪。4天后,人们发现她穿着衣服死在雪地里。警方很快认定这是一起谋杀案。然而,犯罪嫌疑人却能证明这4天内的大部分时间里自己并不在犯罪现场。这个案子一时成了疑难案件。于是,多伦多警察局立即请来了著名的法庭气象学家默克多博士,希望通过他,能从天气变化中找到此案的突破口。
默克多在现场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小女孩的脸上覆盖了一层雪融化后又冻结成的冰晶。这就意味着:在女孩死后,气温曾上升到冰点温度以上,使死者脸上的雪融化;然后气温又下降,使融化的雪冰冻结成晶体。默克多首先查阅了当地气温升降的记录,又和一位曾研究体温过低症的医学专家一起,在一具狗尸上进行了实验,从而确定女孩的死亡时间是在她失踪后的两小时。这样,就大大缩小了侦察的时间范围。据此,警方集中精力寻找在这两个小时内的各种罪证,而犯罪嫌疑人却无法证明这个时段内他不在现场。配合其他证据,在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只有认罪伏法。
在多伦多的一个公园内,游人发现一具女尸躺在一片干地上。警方在得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经查看,她的手提包内有一顶仍然温乎乎的折叠塑料雨帽放在房门钥匙和钱夹上面。警方从默克多那里获悉,在这个妇女死时,该市只有两个地区在下雨。警方立即调查了这两个地区发生的各种可疑情况。几个小时后,凶手被缉拿归案。
在侦破各种凶杀案、违法案件,寻找工业和交通事故、飞机坠毁、污染事件、神秘森林火灾的原因等的过程中,默克多和法官们逐渐把以研究地区气象特点为目的的气候学与专门审理诉讼案件的法庭,紧密地联系起来了。一门新兴学科—“法庭气象学”应运而生。默克多自1973年以来,在400多起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中,大量利用气温、降水、雨量、日照、风速和卫星云图、气象雷达等气象资料进行侦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被誉为“天气福尔摩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公认的法庭气象学专家。
火山爆发究竟是怎样影响气候的?
1991年6月9—20日,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连续多次大规模爆发。蘑菇状的火山灰烟云夹杂着水蒸气直冲云霄,喷发高度最高达30千米。滚滚的烟云使火山口东南110千米的马尼拉市天昏地暗,白昼犹如午夜;数以万吨计的火山灰,使大片肥沃的良田变成荒漠。从人造卫星拍摄到的火山灰“云”照片上看,大量的火山灰、二氧化硫喷出物在到达高空后,便迅速扩展到北纬30°以北。20天后,火山灰已经随高空风环绕地球一周,重返菲律宾上空。
据观测,伴有大量含硫气体的极细的火山灰被抛到高空后,便随着高空风飘游全球,形成一个由尘埃组成的帷幕。悬浮在高空中的尘埃,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阻挡紫外光透过,使湛蓝的天空变成乳白色,并造成大气高层变暖、低层变冷,从而改变大气原来的热平衡状况,引起大气运动异常变化。在火山爆发后的几个月至几年内,地球表面气温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同时,升腾到高空中的火山灰尘埃会成为水汽的凝结核,使得云量、降水量显著增多。
火山灰在大气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火山灰幕的分布取决于喷射地点的纬度和火山灰到达的高度。除了位于低纬度的火山爆发能影响全球外,一般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灰幕,仅局限于北纬30°以北的区域。因此,火山爆发对各地气候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强大的火山爆发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是显著的。17世纪是火山活动十分频繁的时期,也是我国气候异常、江河结冰最多的寒冷期。其间,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汉水、淮河多次出现封冻现象,我国热带地区出现冰雪也极为频繁。1963年3月,印度尼西亚的阿贡火山突然大爆发。入夏后,世界各地异常天气急剧增多。我国各地年平均气温普遍下降0.5℃以上,长江、淮河流域多次发生区域性洪涝灾害,许多地区降水量超过常年同期降水量的1—3倍。8月上旬,我国河北省太行山东麓地区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少见的特大暴雨。1980—1981年,美国圣海伦斯火山连续大规模爆发后,我国出现“南涝北旱”、“东涝西旱”的局面;1981年7月13日,四川省出现特大暴雨洪水,更是震惊全国、举世瞩目。
尘埃的气候效应相当复杂,火山爆发究竟是怎样影响气候的,这个问题至今没有最后定论,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做深入探讨。
冰雪王国知多少?
南极洲成为“世界寒极”,并非是从太阳那里获得的热量太少。据计算,南极夏季得到的光和热竟可与赤道一年里得到的相比。可是这里满山遍野都覆盖着平均厚度达2000米的冰雪,冰雪把90%的太阳辐射反射回太空,因此南极洲真正能获得的热量就少得可怜了。
严寒使南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冰库,地球上90%的淡水就冻结在这里。然而,异常寒冷的天气使得冰面蒸发量极小,空气十分干燥,降水量全年只有30多毫米,与戈壁滩差不多,因此人们称南极洲为“白色的沙漠”。
在这奇寒的冰雪王国里,各种物质会改变自己通常的性质:加过防冻剂的墨水在南极照样会冻结成冰;橡胶变得像岩石一样坚硬;防冻汽油变成黏泥;锡制品变成粉末;在—80℃的低温下,钢板脆得像玻璃,轻轻一敲,碎屑就会四处飞溅;钢锯对冰块无能为力;用斧头可以轻而易举地把盛燃料的厚铁桶击穿。
在南极,由于大气中水汽含量极少,人呼出的水汽多而吸进的很少,因而常常有干渴的感觉,就像生活在沙漠中一样;过去考察留下的火柴,二三十年后仍一擦就燃;南极降的雪不像雪花而呈粉末状,像沙子一样,不能捏成雪球打雪仗;在这种雪面上滑雪,感觉就像在沙子上滑行一样,因为滑雪板很难靠人体压力略微融化雪面以产生润滑作用;南极洲因海拔高度较高,空气稀薄,洁净透明,太阳即使位于地平线上也不可用肉眼直视,否则眼睛会受到严重伤害。极夜来临时,月亮格外明亮,整个天空的星星都不眨眼。严寒使细菌难以生存,1892年出版的杂志放在那里,纸质仍然很好。20世纪初,人们残留在那里的饼干,时隔六七十年居然不会霉变。美国探险家贝尔格再次去南极探险时,发现4年前他曾在那里吃剩的面包和牛奶仍冻结在餐桌上,而且食物还保持着原来的风味。漫长的极夜生活,使人感到单调、枯燥、乏味、抑郁。当“夏季”到来时,极夜变成了极昼,兴奋也取代了抑郁。这时,经常会看到一些年轻的科考队员们一丝不挂,只穿一双靴子,大声嚎叫着从基地赤身裸体狂奔到南极点标志处,然后再跑回来,可从来没有一个人患过感冒。
魔鬼峡谷里真的有魔鬼吗?
1959年8月,四川松潘县地质队前往位于松潘北部的雪宝顶一带进行地质勘察。途中,地质队员小孙想方便一下,队长说:“我们慢慢走,方便后你马上跟上来。”俗话说,站一站十里半。当小孙方便完后,队伍早已不见踪影,他立即快步追赶。山路蜿蜒曲折,山谷寂静而荒凉。他跑了一阵子,仍不见队伍,心里又急又慌。小孙参加工作还不到两年,对松潘县境内的地理情况不太熟悉。每次下去执行勘探任务,从不敢离开队伍单独活动,生怕迷了路。在这人迹罕至的荒野,迷路就意味着死亡。这时,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使他本能地大声呼喊,然而却听不到队友的回应,空旷的山谷中只有他的声音在回荡。情急之下,他掏出手枪,“砰!砰!”向天空连开两枪。突然山坡上烟雾弥漫,很快整个天空就被乌云笼罩,接着狂风夹带着冰雹雷电铺天盖地而来。小孙见势不妙,急忙钻进一个小山洞躲藏起来。过了一阵子,风停云散,碧空如洗,一切如初。小孙爬出山洞,四处观望,只见地面上铺了一层像豌豆大小的冰雹。当他见到队友站在远处山坡上正在向他招手时,已经在眼窝中转了很久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激烈跳动的心才慢慢地平静下来。
这件事给高原气象工作者很大启发。调查表明:在四川松潘的大雪山、茂汶的海子、峨边的黑竹沟、西藏高原的一些深山峡谷中,当地的一些居民也曾有过类似的亲身经历。居住在岷江上游的农牧民,遇到干旱时常去“炸海子”。所谓“炸海子”就是在高山湖泊附近的山坡上放炮,利用声波振荡进行人工降雨。
1961年夏,四川马尔康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严重干旱。当地气象台选择了距县城不太远的一处环形山脉的山顶做作业点,在海拔3000多米处,试图采用“高山爆破法”进行人工降雨试验。
夜晚,当云层移来时,作业人员先点燃一包5千克重的炸药。出人意料,爆炸后降下来的不是雨而是冰雹。冰雹伴着阵阵冷风,把庄稼打得东倒西歪。在现场的一位藏民讲,这里还从来没有降过冰雹。在这种情况下,作业人员已来不及向指挥部请示、会商,果断地点燃50千克重的一包炸药。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之后,风停雹止,山野一片寂静;约15分钟后,大雨倾盆而至,从午夜一直下到天明。这场大雨使马尔康地区的旱情全面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