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宋美龄大传
2098000000035

第35章 活跃在外交舞台上(2)

2月13日,宋美龄在尼赫鲁女儿陪同下前往亚格拉城,参观了大哈玛寺等名胜古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宋美龄说,大哈玛寺伟丽的建筑,“象征一种较该建筑本身更形伟丽之精神。此种建筑表示吾人之肉体虽可死灭,但精神尚存。”

2月15日下午,在接见新闻记者时,宋美龄盛赞了印度妇女给她留下的深刻印象,她说,“印度妇女,一如中国妇女,在重建祖国之工作中,将负有重任。此次来印,得晤印度妇女领袖多人,深信印度妇女必能完成此目的。余所晤及之诸位女士,其大公无私之精神,感余甚深,彼等尚为印度妇女之代表,则印度之前途,必较过去尤为光明。”

2月19日,宋美龄陪同蒋介石参观泰戈尔国际大学。在欢迎会上,该校领导人赠给宋美龄一套丝印式漂亮女服。宋美龄在答辞中希望印度学生珍惜和平生活,对生活采取积极姿态,“以领导人民争取自由平等”,唤起后世的子孙,以赎救自己的民族,这是不少中国青年学子正在经历的事。

印度人士对宋美龄作了高度的赞扬,土邦联合主席拉斯·衣·萨尔顿尼在致蒋介石夫妇的信中说:“余之夫人及家属与各界妇女,咸望与尊夫人相见。余甚望彼等有缘得获拜见尊夫人之光荣,彼等认为尊夫人为中国第一位之伟大女领袖,不仅因尊夫人之地位关系,而因其多方面之美德及成就故也。”有的王公在拜访蒋氏夫妇时,还捐献印币2.5万卢比,为宋美龄作妇女工作之用。

经过半个月的访问,蒋介石夫妇对印度政情已有深入的了解,遂于2月21日在加尔各答发表了《告印度人民书》。这一重要文告阐明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中印两国有悠久的友谊。中国与印度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1/2,其毗连之国境有3000公里之长,其文化、经济关系之历史,有2000年之久,然而两国间从未有一次武力之冲突,此种悠久和平之邦实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未有,此足证明吾两大民族实为世界真正和平之民族。而且,中印两国国民之德性,亦有共同之特点,即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之崇尚,所以吾人传统之精神,乃不惜牺牲自己,以达其救世之目的。

二是印度应当积极参加反侵略战争。因为已分为侵略与反侵略两大阵营,进行着自由与奴隶、光明与黑暗之战。日军野蛮残暴,凡是想为国家和人类争取自由的人绝无中立旁观的可能,印度要早日获得自由独立,只有一致拥护大西洋宪章及26国反侵略共同宣言,积极地参加此次反侵略战线,联合中、美、英、苏等同盟国,一致奋斗,获得中印两大民族自由。无论中国与印度,其中如有任何一民族不能得到自由,则世界即无真正和平可言。

三是呼吁英国从速赋予印度更能发挥其精神与物资方面的无限力量,这是对大英帝国有益无损的最贤明政策。这个文告全文是宋美龄用英语对印度广播的,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

印度民众对《告印度人民书》反应极佳,每日各地首领到领事馆或去信对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表示敬意者有数十起,认为他们的访印可“增厚中印友谊,亦且促进印人对日觉悟”。国大党党报及各大报分别发表社论,赞颂他们“不辞劳疲,顾及中印友谊及世界前途,远道飞行,令人景仰,尤盼随时指导,”“早日实行,东亚文明,实深利赖。”

美国也给予很高的评价,华盛顿政府深表关注,《告印度人民书》引起了各界强烈同情,各大报对此皆有评论。原来在外交政策方面主张不同的报纸现在也一致拥护印度独立,并希望蒋氏夫妇或许能劝告印度贡献全部力量以抗战。认为若能于中国伟大贡献之外,进而动员印度庞大潜力,则所予同盟之帮助不可限量。

英国反应强烈,但普遍认为战时解决印度问题不合时宜。上下两院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上院议员萨慕尔认为蒋氏夫妇的访印与《告印度人民书》的发表,对印人必有影响,“英政府应鼓励印度各派领袖,自相磋议,提出具体方案,印度危在眉睫,惟中国可以为其援助”;新殖民部长兼上院政府代表克兰彭称“印人自治,亦为英政府之主张,并非消极一味反对”;下院议员倍立夏称“希望英政府从速以彻底的普遍的方案接受建议”;保守党议员诺克思则认为“在目前战事进行期间,对印度作任何政治上之主张,等于狂语”;克利浦斯爵士则代表政府谨慎地说:“印度已濒险境,英政府对其统一及作战力量整个问题,十分关注,但兹事体大,政府将召集国会详加讨论。”

英国各报也纷纷对此评论,但也如同议院一样观点不一,《斯特导报》称蒋氏夫妇“劝英印两方面觉悟其责任,以远大眼光共谋合作,为惟一解决英属地问题之途径”;接近政府的《每日电闻》则称“印度问题之困难症结,并非英政府不愿满足印度之正当企图垄断权力之要求。蒋氏夫妇访印,必已使此觉悟日本扬言之共荣待遇,与现在印人在英政府统治之下享受之地位,究有不同”;《旁观周报》评论说:“告别印度书中,申述世界战争,告诫印民欲达其民族自由思想,须首先战胜各轴心国,主持人类公道,抵抗侵略,为印民建国条件,英方应使印民满足其欲望,印民亦应证明其独立能力,此种开诚布公是朴实中而兼外交。”

《告印度人民书》集中反映了蒋氏夫妇解决印度问题的基本立场,他们希望印度人民积极参加反侵略战争,联合各盟国一致奋斗以获得最后的解放,同时不惜冒着得罪英国政府的后果公开期望英政府能从速赋予印度国民以政治上之实权。这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连英政府也不得不公开宣称:“印度的独立也是英国的目标,与中国并无二致。”

2月26日,蒋氏夫妇结束印度之行回国。27日下午,昆明各界妇女开会欢迎宋美龄访问归来,到会千余人,由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夫人主持会议。席间宋美龄致答辞,对战时及战后建国过程中中国妇女所负责任作了申述,辞意恳切,与会听众莫不深为感动。昆明妇女参加公共活动,从来没有像这样热烈过,会场内座无虚席,天井里也站满了人,既有当地政府官吏和军官的夫人,也有工厂女工。宋美龄演说后,许多妇女自动脱下耳环戒指,捐献给国家,当场认捐25万元,在以后的短短几天共募集了40万元捐款。

其间,由于在印度未能与英军司令魏菲尔达成任何协议,蒋介石对英国人的无所作为感到不满,对中国能否获得经由印度的供应物资也令人担扰,尤怕英国将人缅的中国部队作为牺牲品。因此,当宋美龄在昆明策动妇女进行抗战努力时,他则于3月1日又自昆明前往缅甸腊戍,向中国部队进行布防,以防英国突退,而为他人暗算,并先后约见了魏菲尔、史迪威、陈纳德等。

3月5日中午12时半,蒋氏夫妇由昆明回渝,结束了第一次出访。

二、出使美国

宋美龄长在美国,对美国人有天然的亲和力,在抗战外交中,宋美龄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以高超的外交手段,赢得美国特使邀请她访美。访美期间得到了罗斯福总统和夫人的接见和称赞,为中国赢得了尽可能多的美援。

1.迷住美国特使

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蒋介石对美国的依赖与日俱增,而与美国人打交道,正是夫人宋美龄的强项。抗日战争期间,宋美龄访问美国,呼吁立即援华,得到了美国社会民众和国会议员们的广泛同情,以致当时想先集中全力把欧洲战事了却的马歇尔也向记者惊叹说,蒋夫人是他所见到过的最难对付的说客。一个被她迷得神魂颠倒的美国记者写道:

她那乌黑的眼睛犹如清澈见底的一汪清水,皓齿微启,发出美妙的乐章,纤雅的双手犹如夏夜微风中婆娑的荷叶。即使在那次使蒋介石在国际上的声望达到顶点的会议上,若没有夫人相助,他真不知道该怎么熬出来。以至于罗斯福在返美后,对记者说:“在开罗,我所知道的都是蒋夫人向我讲的她的丈夫如何如何,以及她是怎样想的。她总是在那儿回答所有的问题。我可以了解她,却根本看不透蒋先生。”

宋美龄独特的魅力的确给蒋介石的外交增色不少。据猜测,“飞虎队”将军陈纳德长期热衷于支持中国抗战的重要情感原因就在于宋美龄。陈纳德在日记中曾记述了1937年他与宋的会面是他“终身难忘的会面”。当蒋夫人仪态万方,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房间,兴趣极高地发出咯咯的笑声时,陈纳德“完全给迷住了”,“她对我将永远是公主”,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有遇到“另一个能使他那么仰慕,那么尊敬和那么爱恋的伙伴”。后来陈纳德娶了战地女记者陈香梅,还是宋美龄作的大媒。

据说蒋介石的“夫人外交”也曾给他难堪与尴尬。1942年8月,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访华。为取悦于威尔基,国民政府予以“盛情款待”,宋美龄也施展了自己的魅力,威尔基带着成年人的激情,倾倒在宋美龄的石榴裙下。为了继续他们的“友谊”,威尔基提议宋美龄对美国作一次友好访问,在与宋美龄最后一次会晤时不停地要求她“明天”同机赴美。

据当时陪同威尔基访华的美国出版界大亨、《展望》杂志创办人迈可·考尔斯回忆,威尔基跟第一夫人宋美龄的“联系”倒真别开生面!

迈可·考尔斯后来出了一部书,叫《迈可回望》,书中道及这一别开生面的中美“感情上的密切联系”:

我们旅程的下一站是中国。宋子文那幢现代化豪华巨宅,是我们在重庆6天的总部。

6天的活动相当紧凑,有威尔基和蒋介石委员长——国民政府领导人之间的数次长谈,有政府官员的拜会活动,还有委员长和夫人每晚的酒宴。其中,夫人的仪态和风度,令我和温德尔(威尔基)两人都感到心神荡漾。

有一晚在重庆,委员长为我们设了个盛大的招待会。在一些欢迎词之后,委员长、夫人和威尔基形成了一个接待组。大约1小时后,正当我与宾客打成一片时,一位中国副官告诉我温德尔找我。

我找到威尔基,他小声告诉我,他和夫人将在几分钟后消失,我将代替他的地位,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做掩护。当然,十分钟之后他们离开了。

我像站岗似地盯在委员长旁边。每当我感到他的注意力开始游荡时,就立即慌乱地提出一连串的有关中国的问题。如此这般1小时后,他突然拍案传唤副手,准备离开,我随后也由他的副手送返宋家。

我不知道温德尔和夫人去了哪里,我开始担心。晚餐过后,不久,中庭传来一阵巨大的吵杂声,委员长盛怒狂奔而入。伴随他的3名随身侍卫,每人都带了自动步枪。委员长压制住他的愤怒,冷漠地朝我一鞠躬,我回了礼。

“威尔基在哪?”礼仪结束后他问。

“我不知道,他不在家。”

“威尔基在哪?”他再次询问。

“我向你保证,委员长,他不在这里,我不知道他可能在哪里。”

我和侍卫们尾随其后,委员长穿遍了整栋房子。他检查每个房间,探头床底,翻开橱柜。最后,他对两个人的确不在屋里的事实感到满意后,一个道别的字没扔下就走了。

我真的害怕了,我见到温德尔站在一排射击手前的幻影。由于无法入眠,我起身独饮,预想着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凌晨4点,出现了快活的威尔基,他就像一个自傲如刚与女友共度良宵之后的大学生。一幕幕叙述完发生在他和夫人之间的事后,他愉快地表示邀夫人同返华盛顿。我怒不可遏地说:“温德尔,你是个该死的大笨蛋。”

我列举一切理由来反对他这个疯狂的念头。威尔基听了气得跺脚离去。当时我已经非常疲倦,于是倒头便睡。

我8点醒来时,威尔基已在用餐,我们各吃各的,半句话没说。9点钟他有一个演讲。正当他起身准备离开时,他转身对我说:“迈可,请你去见夫人,告诉她不能和我们一起回华盛顿。”

“哪里可以找到她?”我问。他腼腆地说:“在市中心妇幼医院的顶层,她有一个公寓。那是她引以为自豪的慈善机构。”

大约11点,我到医院要求见夫人。当我被引进她客厅后,我愚钝地告诉她,她不能和威尔基先生一起回华盛顿。

“谁说不能?”她问。

“是我,”我说,“我告诉温德尔不能带你同行,因为从政治上来说,这是非常不理智的。”

在我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之前,她的长指甲已经朝我的面颊使颈地抓下去。她是这么的用力,以致在我脸上整整留下了一个星期的疤痕。

这件事,是空穴来风,还是确有其事,已无法知晓,也没必要深究。反正50岁的威尔基一回国,便把访华感受分10次在报上发表。在谈及中国“第一夫人”时,他不无崇拜地说:

她的才能出众——请恕我这种带有个人感情的说法——以及她对中国的献身精神,在美国是众所周知的。她到美国不仅会受到大家的爱戴,效果也必然可观,她的话比任何人的话都有分量。她具有才智和魅力,还有慷慨和谅解的胸怀,她的仪容优美,风度文雅,她的信念炽热,正是我们需要的人物。

在威尔基的推荐下,罗斯福总统发出欢迎宋美龄访美的邀请。蒋介石当然希望夫人能去美国拉拉关系,多争取一点援助。同时蒋介石还担心身体状况不好的宋美龄患有癌症,让她赴美检查身体。这样才有了1943年宋美龄“访美盛况”,事后蒋介石常常夸奖宋美龄的才能,说“她的能力顶得上二十个陆军师”。

2.肩负重任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反法西斯国家结盟,宣告要“打击共同之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的半年内,先后占领了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把战火一直烧到澳大利亚附近。直到1942年5月上旬中途岛海战,日军大败,美军才由守势转为攻势,而中国战场上的中国军队却打得很好,沉重地打击了侵华日军。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随之提高。

正是在中国抗战处在僵持而出现有利的形势下,宋美龄决心抓住这个时机,亲赴美国争取美国政府与美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宋美龄对美国等盟国对中国抗战所采取的观望态度十分不满。以前,她曾谴责过美国,也呼吁过美国,她说:“若是大家还是对日本现在横行中国的罪行视若无睹,这些灾难就不是不可预料的了”,“恕我直言,依我们的浅见,只要是签约国,就该在道义及法律上遵守义务,和其它缔约国一同抵制背约国。中国人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花这么大的功夫陈述其重要性,而真正的试练来临时,却又认为那算不了什么?”但是,国弱言微,宋美龄这些活动并没有使美国的态度起变化,此时,她想借中国抗战的地位和抗战的威力充分显示出来的有利时机,赴美呼吁,争取支援。

无巧不成书,1942年10月,美国国会议员温德尔·威尔基来华访问,向宋美龄发出了访美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