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遵守自己订定的策略,有时会为单位带来伤害。因为,市场充满了太多像油价波动、新科技应用、战争等不确定性因素,而且竞争对手会想尽办法发觉你的下一步是什么。所以,策略上保持一定程度的混乱,可以增加企业营运上的弹性。另外,创意在一个太有秩序、太规律率的环境下,很难被激发出来。
想要驾驭“有益的混乱”,你就必须要乐于接受变化。某些在个性、沟通和工作之中的混乱,也许就是自然出现的一个新的处理过程,你需要将其视为新的计划之中的一部分。
二十四 以逸胜——用最小的力气办最大的事
以逸待劳
【原典金言】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计名阐释】
此计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以逸待劳一计强调:当敌方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之法。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己,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劳的“待”字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等待。凡是先到战场而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后到达战场的只能仓促应战,一定会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调动敌人,而决不会被敌人调动。
【妙用“以逸待劳”计】
王翦休养生息终灭楚
战国末期,秦国少年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开始时,秦军连克数城,锐不可挡。不久,李信中了楚将项燕伏兵之计,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秦军损失数万。后来,秦王又起用已告老还乡的王翦。王翦率领六十万军队,驻扎于楚国边境。楚军立即发兵抗敌。老将王翦毫无进攻之意,只是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派坚壁固守的姿态。两军对垒,战争一触即发。楚军急于击退秦军,相持年余。王翦在军中鼓励将士养精蓄锐,吃饱喝足,休养生息。秦军将士人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平时操练,技艺精进,王翦心中十分高兴。一年后,楚军绷紧的弦早已松懈,将士已无斗志,认为秦军的确防守自保,于是决定东撤。王翦见时机已到,下令追击正在撤退的楚军。秦军将士人人如猛虎下山,只杀得楚军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势不可挡,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黄忠以逸待劳占领定军山
黄忠在定军山和曹将夏侯渊相遇,初战告捷。夏侯渊于是坚守山寨,不再出来交战,黄忠率领部队逼到定军山下。法正四面望了望定军山的地势,对黄忠说:“在定军山的西面,有一座巍然耸立的高山,四面的山道崎岖艰险,在这座山上,能够充分探察定军山夏侯渊的虚实。将军如果能攻占这座山,再攻打定军山就易如反掌了。”黄忠抬头看了看,见山顶比较平缓,山上人马也不是很多,就决定先攻打这座山。
“这天夜里,黄忠带领军士,趁着敌军防范松懈的时候,突然敲鼓鸣锣,一直杀上山顶。这座山是由夏侯渊的部将杜袭把守的,只有几百人。当时望见黄忠大批人马一拥而上,声势骇人,慌忙丢下营寨,逃下山去。黄忠非常轻松地占领了山顶,正好和定军山相对立,地势特别优越。法正说:“将军可以驻守在半山腰,我守住山顶。等夏侯渊来进攻时,我举起白旗将军按兵不动;等他倦怠了,疏于防备时,我就举起红旗,将军迅速地下山冲击曹军。我们以逸待劳,一定能够获胜。”黄忠听后,连说妙计,便带领大部人马在半山腰扎下营寨。
杜袭丢了山寨,逃回定军山,说黄忠夺取了对面的山顶。夏侯渊非常恼怒,说:“黄忠占领了对山,不由得我不出战!”张郃劝阻说:“这是他们的计谋,将军只宜坚守,不能出战。”夏侯渊说:“他占了我的对面山顶,观察我的军情虚实,我怎么能不出战呢?”张几次苦苦地劝阻,夏侯渊就是不听。
夏侯渊命令兵士围住黄忠占领的对山,大骂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任凭夏侯渊在山下怎样百般辱骂,黄忠就是不出战。等到中午以后,法正见曹兵已经疲倦,心不在焉,不见丝毫锐气,大都下马,倚在石头旁休息,有的竟昏昏欲睡,就举起红旗。黄忠见山顶上红旗招展,一声令下。战鼓齐鸣,蜀汉的军队大喊着冲下山来,那种阵势犹如天崩地塌。夏侯渊措手不及,黄忠闪电般已经来到他的面前,大喝一声,像平地惊雷。夏侯渊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见黄忠的宝刀落下,连头带肩被砍成两段。曹兵见主帅被斩,溃不成军。黄忠乘胜追击,占领了定军山。
曹刿论战
春秋时,齐王拜鲍叔牙为大将,率兵进犯鲁国。
鲁庄公过去曾吃过齐国的败仗,听到齐军又来了,很是惊惶失措,便对大臣施伯说:“齐简直太欺侮人了,有什么办法可以抵抗呢?”
施伯想了好一会,依然无法可想,却说:“我可以推荐一个人来,也许他有办法应付!”
“是谁?”
“曹刿!”施伯说:“他是一位隐士,虽然没有做过官,我看此人却有将相之才!”
“去请他来谈谈吧!”
曹刿来见鲁庄公。庄公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抵抗齐国的侵略呢?”
曹刿答:“战争的情况是变化莫测的,不可以遽下结论,如果能够给我一个随军参战的机会,也许可以临机应变,设计制胜。”
庄公听他这么说,心里很是欢喜,便叫他做参谋,随军出征,到了长勺地方,和齐军对垒起来。
齐将鲍叔牙看见鲁军出迎了,立即展开攻势。他从前在乾时曾打败过鲁军,把庄公视为手下败将,有轻敌之心。乃下令全面出击,想一下把庄公捉过去,一时战鼓齐鸣,喊杀连天,兵士如山崩海倒般冲过来。
庄公着了慌,也连忙下令擂鼓出击,曹刿立即制止,说:“且慢!敌人的锐气正旺盛,只可以严阵以待,急躁不得!”于是传令偃旗息鼓,坚守阵地,不准惊扰喧哗,轻举妄动,违令者斩。
齐军一阵冲锋过来,却如木板碰铁桶一样,冲不进去只得退下;过了一会,再次擂鼓冲锋,鲁军依然不动摇,铁桶似乎更加坚固,又退了下来,鲍叔牙很得意地对部属说:“鲁军吃过了苦头,一定害怕起来了,两次挑战都不敢出,证明已心怯胆丧,如果再来一轮冲峰,哈哈!不埋头夹尾逃跑才怪呢?
跟着下达第三次冲锋命令,战鼓又像雷一样响起来,这时齐兵虽然嘴里叫喊着,心里也认为敌军不敢出来,斗志无形中已松懈下去。
曹刿听到齐军的第三次鼓响了,便对庄公说:“是出击的时候了,下令冲出去!”
鲁兵一闻战鼓响,如猛虎扑食一样,迅雷不及掩耳地冲出去。齐兵防不到这一招,慌忙招架,被杀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
庄公见打了胜仗,欢喜得像得到什么似的,忙下令乘胜追击,曹刿又加制止:“别忙!等一会儿。”说完跳下车去,看看地上的车辙,又站回车顶,向齐军望了一阵,然后说:“放心追击下去,杀它个片甲不留!”追杀了3O里,把侵略军狠狠地赶回齐国去,俘获的战利品堆积如山。
在举行庆功宴的时候,庄公满怀高兴的问曹刿:“我很不明白,你当时为什么要等到敌军三通鼓后才肯擂鼓出击,其中奥妙,可以告诉我吗?”
曹刿说:“凡打仗,全凭一股勇气,擂鼓就是冲锋的信号,第一次鼓响,是士气最旺盛的时候,好比一群下山猛虎,千万不可撄其锋;第二次鼓响,又碰不到对手的时候,士气就开始松懈,斗志逐渐下降了;到了第三次鼓响,士气已到了疲惫地步,只能鼓噪,战斗力也减少了大半。所以,我乘敌人的三通鼓罢,然后出其不意,一鼓作气,策新羁之马,攻疲乏之兵,自然会将他们打垮喽!”
“可是,当敌人败退的时候你又阻止我不忙追击,待望过天看过地之后,才下令穷追,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庄公再问。
曹刿又向他解释:“兵不厌诈,乃古之名训,齐军是诡计多端的,它败走,说不定其中有诈,诱我交锋,一旦不慎,很可能会中埋伏,弄得全军覆没。因此,我特别下车去,看看车辙马迹,如果杂乱,证明这是他仓惶逃命。我看到他们的车辙车迹很不规则,但信不过,再登上车顶望望,见他们一窝蜂狼狈而逃,连军旗也东倒西歪的,就确信了他们是真的败退,再没有什么生力军和伏兵了。因此才敢大胆进军。”
“你真是一个卓越的战略家!”庄公说完,满赐一杯胜利酒,下令班师回朝。
铁木真以逸待劳破劲敌
铁木真成为蒙古部首领之后,招携怀远,举贤任能,势力一天天地强盛起来。曾与铁木真结为盟友的札木合心怀不满,寻机要与铁木真一比高低。
铁木真的叔父拙赤居住在撒阿里川一带,他经常令部属到野外放牧马群。一次,他的一群马被人劫走,放马人急忙通报拙赤。拙赤极为愤怒,只身一人前去追赶。傍晚时分,拙赤追上劫马者,把为首的那个人用箭射倒,然后乘乱将马群赶回。
原来,拙赤射中的那个人正是札木合的弟弟。札木合闻讯悲恨交加,遂联合塔塔儿部、泰赤乌部等13部,合兵3万,杀奔铁木真的营地。
铁木真得到消息后,立即集合部众3万人,分作13翼,做好迎敌的准备。开始的时候,铁木真的部队抵挡不住气势汹汹的札木合军,不得不且战且退。
在军务会议上,博尔术对铁木真说:“敌军气焰方盛,意在速战速决,我军应以逸待劳,等敌军力衰之时再出击掩杀,定获全胜。”铁木真采纳了博尔术的意见,集众固守。札木合几次遣军进攻,都被铁木真的弓箭手一一射退。
本来,草原兴兵,不带军粮,专靠沿途抢掠或猎获飞禽走兽。札木合远道而来,军粮渐少,又无从抢夺,士兵只得四处觅野物,整日不在军营当中。博尔术见敌军相率出游,东一队,西一群,势如散沙,立即入帐禀报铁木真。铁木真认为时机已到,遂命各部奋力杀出。
此时的札木合正在帐中休息,得知铁木真发动进攻,慌忙吹号角集合部队,可是他的士兵大多数出外捕猎,来不及归回。札木合手下的12个主将因敌不过排山倒海而来的铁木真军,纷纷落荒而逃。札木合见大势已去,骑快马从帐后逃走。已养足精力的铁木真军,像砍瓜切菜一样,将在帐营中的札木合部队数千人全部消灭。
这场战斗结束后,铁木真在蒙古草原的声威日振,附近的部落纷纷前来归附。
示弱疲敌曹玮一战获全功
宋朝有个叫曹玮的守边将军,智慧过人。
有一次打仗,开战不久,曹玮就取得小小的胜利,’敌军逃离。
曹玮探知敌人逃得远了,就驱赶着从敌军抢掠来的牛羊辎重慢慢而行,军队行军散漫不整,仿佛是一群分赃的乌合之众。
很多部属说:“这么多的牛羊没有用处,还连累我们受罪,不如抛弃,整饬好军队往回走。”
甚至有人在发牢骚:“这成何体统?”
曹玮对这一切置若罔闻,仍指挥部队散漫不整地往前走。
这一情况被敌人探知了。敌军首领听说曹玮因贪图牛羊而军队不整,二话没说,当下回师袭击,发誓要打一个翻身仗。
曹玮听说敌军袭来,并不慌乱,反而命令部队更加.缓慢地行军,直走到一个有利地形,才停止前进,等候敌军。
等到敌人靠近了,曹玮派人对他们放话说:“你军远来,必定很疲劳。我不想乘人疲倦时发动攻击,请你们先休息人马,然后再战。”
敌人正疲倦得很,听了这话,都非常高兴,解甲下马安心休息。
过了一段时间,曹玮派人对敌人说:“你们休息好了,可以决战了。”
于是,双方各自列队厮杀。宋军以逸待劳,将敌军打得大败而逃。
部下们对这一切都不太理解。曹玮解释说:“敌人已离去又回来,一往一来约有百里。我料定敌人已疲劳不堪,所以做出贪图牛羊之利的样子来诱骗敌人。如果乘敌人来势凶猛时决战,胜败还很难料。远行的人,如果稍微休息,就更加疲劳,以致难以立起身来。所以我让他们先休息,后决战。这时敌兵锐气已尽,我再发动攻击,敌兵便支持不住了。”
听了曹玮的解释,部下们都佩服不已。
曹玮的诱敌之计,并不出奇,奇的是他居然让远道而来的敌军休息后再战。这显然有违常理,谁知其中却藏着玄机,如果不是他自己说出来,胜败双方都蒙在鼓里。曹玮之计,源于对人体疲劳规律的认识,这应该是从生活经历中得来。但是,运用这种生活经验,却非有智慧的头脑不可。
【施计要诀】
两军对垒,逸者胜,劳者败。“以逸待劳”,并非一味避敌不出、消极防御,而是蓄势待发,静待良机。
此计强调:放敌方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之法。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己,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劳的“待”字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等待。
“以逸待劳”是要求我们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善于调整,养精蓄锐、不急不躁。妥协退步,不是目的,而是以退步赢得时机,休息静思,想出奇招,也使自己获益。因为必须的退步是换来更大的利益,万不可在经营不利的情况下,盲目行事与对手硬拼,定要停下来寻找机会,等待时机,再来竞争,反败为胜。
“以逸待劳”在现代经商赚钱之中也是经常用到的一计。利用此计需要经营者心理承受能力好,在和对手进行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要耐得住时间,耐得住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小恩小惠,保持良好的自我状态,才能取得自己真正的需求。
妥协退步,不是目的,而是以退步赢得时机,休息静思,想出奇招,也使自己获益。因为必须的退步是换来更大的利益,万不可在经营不利的情况下,盲目行事与对手硬拼,定要停下来寻找机会,等待时机,再来竞争,反败为胜。
二十五 以环胜——环环相扣害死人终大成
连环计
【原典金言】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计名阐释】
此计语见于《三国演义》第八回标题“王司徒巧使连环计”又见四十七回标题“庞统巧授连环计”。连环计,指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任何强敌,无攻不破。此计正文的意思是如果敌方力量强大,就不要硬拼,要用计使其自相钳制,借以削弱敌方的战斗力。巧妙地运用谋略,就如有天神相助。
【妙用“连环”计】
庞统巧献连环计
赤壁大战时,周瑜巧用反间,让曹操误杀了熟悉水战的蔡瑁、张允,又让庞统向曹操献上锁船之计,又用苦肉计让黄盖诈降。三计连环,打得曹操大败而逃。
在“反间计”那一章里,我们讲了周瑜让曹操误杀蔡、张二将之事,曹操后悔莫及,更要命的是曹营再也没有熟悉水战的将领了。
东吴老将黄盖见曹操水寨船只一个挨一个,又无得力指挥,建议周瑜用火攻曹军。并主动提出,自己愿去诈降,趁曹操不备,放火烧船。周瑜说:“此计甚好,只是将军去诈降,曹贼定生疑。”黄盖说:“何不使用苦肉计?”周瑜说:“那样,将军会吃大苦。”黄盖说:“为了击败曹贼,我甘愿受苦。”
第二日,周瑜与众将在营中议事。黄盖当众顶撞周瑜,骂周瑜不识时务,并极力主张投降曹操。周瑜大怒,下令推出斩首。众将苦苦求情,老将军功劳卓著,请免一死。”周瑜说:“死罪既免,活罪难逃。”命令重打一百军棍,打得黄盖鲜血淋漓。
黄盖私下派人送信曹操,大骂周瑜,表示一定寻找机会前来降曹。曹操派人打听,黄盖确实受刑,现正在养伤。他将信将疑,于是,派蒋干再次过江察看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