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见吕布已下决心,他立即假传圣旨,召董卓上朝受禅。董卓耀武扬威,进宫受禅。不料吕布突然一戟,直穿老贼咽喉。奸贼已除,朝庭内外,人人拍手称快。
王昭君,大汉对匈奴的和亲牌
王昭君,恐怕是历代文人墨客凭吊最多的美人之一了,后世的杜甫、江淹、王安石、马致远等人均有吟咏她的名篇传世。昭君,西汉元帝时期人氏,与屈原同为湖北归州人氏,丰神秀美,气质出尘,但昭君之所以名标青史,不仅仅因为她超凡脱俗的美,更因为她自愿请行和亲匈奴,远嫁塞外,换来了边疆的和平与安宁。汉朝在立国之初,便时常与匈奴兵戎相见,烽烟蔽日,鼙鼓震空。“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百姓流离,田园丘墟,北方边陲迨无宁岁。自昭君和亲后,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铸刀剑为犁锄,北方边陲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1954年在包头汉墓出土的“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瓦当残片便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昭君出塞也因此成为一个经典的历史时刻,不断在典籍和舞台上重现,后人评述“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不失为对她的壮举的公允之断。
就昭君个人的遭遇来说,她那和亲的壮举其实是一出个人的终生悲剧。她所选择的是一桩毫无爱情的政治婚姻,正如恩格斯所说,这种联姻“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婚姻问题的最后决定权怎能属于爱情呢?”昭君说到底不过是汉元帝慰安匈奴的一个筹码而已,更直白地说,昭君其实就是汉家天子给匈奴单于的性贿赂罢了,她的牺牲与委曲始终摆脱不了这一抹难堪的色彩,令人唏嘘不已。传说昭君出塞时离情别绪愁怀满腹,为纾解去国离乡的抑郁之情,便在马背上弹起了琵琶。她的曲声缠绵徘侧,哀感顽艳,她的姿容凄婉动人、楚楚可怜,就连南飞的大雁都为之倾倒,不忍继续前行,纷纷停留在昭君的周围陪伴她……与西施“沉鱼”相映成趣的典故“落雁”便是由此而来。
也许只有杜甫才是她的知音,听出了她心中的无奈与不平----“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周幽王得美女而失天下
周幽王时,大夫褒垧因直言进谏,惹怒幽王,被囚于京城狱中。褒垧全家想方设法搭救褒垧,但均未奏效。
一次,褒垧的儿子洪德外出收税来到乡间,碰巧遇到褒姒在门外汲水,洪德惊叹道:“这里乃穷乡僻壤,竟然有如此绝色的美女!”他向当地人打听了褒姒的身世。原来是周幽王时的一个目女所生,出生后被扔到宫外河中,后被来到褒地的好心人抚养成人。
洪德回家后对母亲说:“当今天子荒淫无道,尽选四方美色,以补充后宫。我今天遇到一个名叫褒姒的女子。此女长得国色天姿,如果将她买来献给幽王,父亲定能出狱归家。”母亲从洪德之言。于是,洪德又去乡间,用布帛300尺把褒姒换了出来。洪德让他香汤沐浴,吃山珍海味,穿丝绸锦缎,然后带她进京。洪德买通宫中的红人,求他向幽王转奏说:“褒垧目无君上,罪不容诛。今有褒垧的儿子洪德献美女褒姒,以赎父罪。”幽王闻奏,立即宣褒姒上殿。幽王见褒姒娇艳非常,光彩照人,心中大喜,立即留褒姒于宫中,并降旨赦褒垧出狱,恢复其官爵。
正是这个褒姒,使得周幽王日夜享乐,荒废了朝政。为博得她的一笑,周幽王竟上演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在诸侯不来救驾的情况下,西戎人杀死了周幽王,灭了西周。
洪承畴降清
明朝末年,清兵大败明军于锦州,俘虏明军统帅洪承畴。清太宗久存入主中原的野心,想利用洪承畴作开路先锋,便派说客劝他投降清朝。洪承畴深明大义,执意拒绝,且绝食明志。
有人向清太宗献计说:洪承畴性情耿直,越迫越刚,如果用美人相劝,或许可以成功。太宗搜罗许多美女去劝洪承畴,但洪承畴始终不抬眼皮,只是绝食等死。
太宗无精打采地回到后宫。皇后问他为何事忧心,太宗如实相告。皇后沉思半晌,两颊晕红地说:“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我愿亲自去劝洪承畴。”太宗初时不同意,后来改变了想法,叮嘱皇后秘密行事,不可让别人知道。
皇后特别打扮一番,携带一壶秘密出宫,来到关押洪承畴的房间,细声问:“此位是洪将军吗?”那洪承畴不知为啥被皇后婉啭的女人声吸引过来,抬头说了句:“你是什么人?来此有何贵干?”
“我是来救将军的。”皇后的话里充满了同情,“将军不是绝食等死吗?但绝食起码十日才能气绝。未死之前,必然饿火中烧,头晕眼花,个中苦楚,甚于吊颈投河。我是佛门信徒,不忍心看将军受煎熬之苦,特献上一壶毒药,望将军喝下。”
洪承畴说道:“死且不怕,何怕毒药!”说罢接过壶来,张口狂饮。皇后见药沫溅湿了洪承畴的衣襟,拿出香帕慢慢拂拭,劝洪承畴说:“将军为明朝而死,只得个虚誉。如果换成我的话,会忍辱一时,候机报君,方不负明帝之重托,百姓之仰望。”
太后的话勾起了洪承畴的心事,想到毒药已下肚,死期不远,他不禁泪如泉涌。但是,令他奇怪的是毒药迟迟没有发作,反而觉得血脉格外畅通,见到皇后美丽的面容,欲火突然冒上了头顶。洪承畴一把抓住皇后的玉臂,说道:“现在毒药还未发作,我就死在牡丹花下,做个风流鬼吧!”
于是,青苔上权作翡翠之床,罗衣绣带暂作鸳鸯之帐,两个人搂作一团,成就了云雨之欢!
到了次日天明,洪承畴这个昔日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英雄豪杰,竟与清朝皇后含笑携手入朝参见清太宗。
原来,洪承畴所饮的不是毒药,而是长白山的人参汁,里面渗进了催情药。
【施计要诀】
人们常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又说:自古英雄皆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连英雄也被美人攻克,为美人倾倒,可见美色有何等的威力,又是何等地惹人喜爱。
美人计早已经被中国人用得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但是,它远没有诸如空城计那样让人觉得是光明正大的,甚至很多人认为那是下三滥的,体面的人是不齿的。其实,不是美人也可以用美人计。
作为管理者,在职场上利用美人计的地方很多:
1.对敌人
美人比任何武力都有威力。武力的攻伐带来仇恨,遭到抵抗。而美色可以消磨敌人意志,侵蚀敌人体力,引起敌人内部矛盾。美人媚眼一丢,细腰一扭,或者柔怀一送,再强的敌人也注定要灰飞烟灭。
2.对交际
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有事无事聚到一起,互相敬几杯酒,聊聊天、叙叙友情。这种场合,大家以逗乐、喝酒为主,无论田埂女士都比较放松,喝得也热闹。
第二种类型带有“礼宾”性质,多见于官场酒宴。上级领导或上级机关重要人物来了,接待方自然要讲究接待规格。酒宴上有龙虾、茅台,对有些客人已算不上最高规格。最高明的办法莫过于请漂漂亮亮的男女演员们给贵客表演几个小节目,唱几首歌,陪几杯酒,大家自然高兴。
3.对下属
现在都讲究“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所以如果你是领导者,一定要注意员工的分组拾配,如果一个办公室里全是男人或全是女人可是要大大降低工作的积极性的噢!当然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要平衡男女的比例。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万绿丛中一点红”和“众星捧月”都不能创造最高的工作效率,女性的比例至少应该达到20%。其次,不要将暧昧作为提高效率的动力。男女搭配干活,一定要端正心态,彼此只是朋友。如果掺杂过多男女之情,短期看确实可以配合得更默契,可久而久之,工作就会被私人感情所累,难以继续。
4.找配偶
美国芝加哥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一个男人只需要对一张魅力迷人的青年美女照片看上45秒,就足以让这个男人的体内发生强烈的化学变化,虚荣心和好胜心戏剧性膨胀起来,荷尔蒙分泌随之改变。看完照片,这个男人就会想:我的收入还要增加一个百分点,我的事业一定要成功,我的事业还需跃上一个台阶,工作能力再加强……所以,各位要想更多的挖掘一下自身的潜力,不防对自己施个美人计!
5.自我形象
显然,中国人的传统教育里,少了这么一环“性别魅力”的教育,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利用这一性别优势,理直气壮地施行美人计。怎么锤炼自己的“异性缘”是我们每个人的天职,不要以为你长得困难点就放弃了这一权利。要知道,很多美女为什么配的都是“野兽”或者“青蛙”,不是美女眼光差,而是那些丑男人懂得经营自己的“性别魅力”,善于用美人计。反之亦然!性别魅力的来源:与众不同的性格;人靠衣裳,马靠鞍;气色心情都要好。只要有这三样,任何人都有施展“美人计”资本!
三十一 以炒胜——虚张声势有何不可
树上开花
【原典金言】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计名来源】
“树上开花”是由“铁树开花”一词转变而来的。《碧严录》:“体去歇去,铁树开花。”按此借俗语为样语,不可强解。另见于《王镜日·洵年镜》:“俗谚见事难成日须铁树开花。”树上开花,是原本无花或不能开花的树上加挂(人工制作的)花,或借树开花,或在别人的树上开自己的花(乃至于结自己的果),以混淆观树者的视听,或达到其他目的。树上开花,铁树开花是炒作的奇迹,谋略家们也往往创造奇迹。
【计名阐释】
【妙用“树上开花”计】
张飞有勇有谋
无人不知张飞是一员猛将,而他却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大将。刘备起兵之初,与曹操交战,多次失利。刘表死后,刘备在荆州,势孤力弱。这时,曹操领兵南下,直达宛城,刘备荒忙率荆州军民退守江陵。由于老百姓跟着撤退的人太多,所以撤退的速度非常慢。曹兵追到当阳,与刘备的部队打了一仗,刘备败退,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在乱军中被冲散了。刘备只得狼狈败退,令张飞断后,阻截追兵。
张飞只有二三十个骑兵,怎敌得过曹操的大队人马?那张飞临危不惧,临阵不慌,顿时心生一计。他命令所率的二二十名骑兵都到树林子里去,砍下树枝,绑在马后,然后骑马在林中飞跑打转。张飞一人骑着黑马,横着丈二长矛,威风凛凛站在长板坡的桥上。
追兵赶到,见张飞独自骑马横矛站在桥中,好生奇怪,又看见桥东树林里尘土飞扬。追击的曹兵马上停止前进,以为树林之中定有伏兵。张飞只带二三十名骑兵,阻止住了追击的曹兵,让刘备和荆州军民顺利撤退,靠的就是这“树上开花”计。
唐太宗虚张声势
公元6世纪中期,突厥人在今日的蒙古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帝国,努力向西扩张。
公元582年,突厥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隋文帝用“以夷制夷”之计,使东突厥一度称臣于汉人。但后来,中原地区陷入混战,唐朝建立后也处于时断时续的宫廷争权之中,东突厥便趁机一再入侵,对唐朝的生命财产以及经济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危险。新生的唐朝面对强大的突厥,多次请求与突厥约和。无奈突厥人反复无常,忽战忽和,完全听凭性子,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