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说经的地方
21005500000023

第23章 茶余饭后篇(2)

1966年冬日。三门峡。火车彻夜停站,乘客渴寒交加。周围居民闻讯赶来,有的义务送水,有的提来家中的火炉供车上的娃娃们取暖。场景十分感人。

乘客中有我。那次,我是作为中学生“赴京代表”,随团乘车去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的。三门峡车站那一幕,让我感动由衷,切切在心。曾不止一次地默念:来日有缘,一定要回报这里这些善良的恩人!

斗转星移,寒暑更易,光阴飞逝。转眼间,我参了军,提了干,转了业,又上了学……每于回忆往昔之际,每临感人场景之时,脑海常常泛起“三门峡之夜”饱噙泪珠那一刻的浪花……

在宁夏当兵时,野营借宿贺兰县八里桥村百姓家。言谈中,得知这里的群众原是陕西朝邑人,因为修三门峡水库集体移民至此。离乡背井,生活难免不便,话语中流露怨气,甚至误以为是三门峡人让其客居塞外的。我遂以自己的感受劝告乡党:三门峡人热情好客,忠厚善良;大家都在为国家修水库做贡献,值!

转业后,在县委工作,分管宣传文化。参加“老子哲学思想研讨会”时,见到了来自三门峡的学者。我俩攀谈中又话及缘分:老子曾在三门峡辖内的函谷关收尹喜为徒,又在周至县的楼观台著讲《道德经》,两地有缘啊!陕县亦属三门峡,而“陕西”省名的来源,即取“陕县(陕原)之西”之意,两省有缘啊!

那一次,我索得一份《三门峡日报》。从此,结缘弥深。

政余问文,是我的一大爱好。其后,我便以“试试看,凭缘分”的心情寄投散文给《三门峡日报》社。没想到,竟被采用,且很快寄来了样报和稿费。于是,又寄。有缘,又登。快十年了,投稿从未间断,刊用也接二连三。又一次让我感动由衷!这事,让我这个唯物论者也信起了缘分!

说实话,我是抱着回报三门峡人的心理投稿的,享受稿酬,有违初衷。于是,曾两次给报社写信,谢绝稿费,但被婉拒。

每回收到样报,我都珍爱地放置床头,留在入睡前的“黄金时段”细读细揣报中诸文。可喜的是,常看常新,与时俱进,贴近基层,且自成风格,独有情致。

我对文学副刊版《伏牛》关注较多。每期报来,必“细嚼烂咽”。《伏牛》很有特色,图文并茂,脍炙人口。每每“掩报”感叹:不愧古称中原,果然地灵人杰,不同凡响!“洛阳纸贵”,其风犹存!

尚有一事,让我更为感动:每次寄稿前,我既担心文章太长,受报纸版面限制,又担心编辑修改删减时损及原意。于是,便“自己动手”、“越俎代庖”,主动用红笔先圈除其中部分段落或字句,供编辑审改时参考。万没料到,有时编辑老师竟“不厌其长”,悉数采用了原稿!即使删减,也事先通话联系,并设法尽量保留我“自裁”的部分文字。

时下,不少报纸副刊风行“千字文”,几成时尚。这样,稍长的文章,有的被打入冷宫,有的被删减得面目皆非,作者只有“望报兴叹”,无可奈何。《三门峡日报》的做法,当使他们深思……

而我,多幸运!

去年,因公赴京开会。路过三门峡时,我默诵一位哲人的名言:假如,你在某地有一挚友,到达前,会觉得整个城市都在欢迎你;离开后,会觉得这个城市永远不会忘记你!

这个挚友,便是《三门峡日报》。

这种体会,我感受到了!

这一切,源于缘!

爱驴说

吾友陈君联喜,敏而好学,勤而多思,专而多能,声闻画坛久矣!幸师从大家刘公大为先生,现供职西安美院。友擅画驴,秉师真传,为诸前辈嘉许,其作被时人视之若宝,皆曰:“纸驴贵于真驴甚也!”

君与吾晤,言必及驴,兴至忘情,夜不能寝,昼不知疲。吾钦其见地,敬其德艺,叹其功力,爱其墨宝。遂乘兴相约,君作画,予配文,邑友书家赐字,序次日犟驴、灵驴、草原驴、义驴、福驴云耳。

犟 驴

驴有恶名日犟。谓驴犟者,盖有三说:一日不知回头,二日不愿屈从,三日不会乞怜。思之,此三者适系驴之三长:一谓勇往直前,二谓坚强不屈,三谓刚直不阿。非独于此,驴尚有七直:心直,不投机取巧;性直,不阿谀逢迎;耳直,不轻信甜言;口直,不掩掩遮遮;眉直,不斜抛媚眼;鼻直,不仰人鼻息;情直,不唯唯诺诺!

三长七直,谓之十德。驴既有十德,何犟之有?!

犟者,“强”、“牛”是也,妄加于驴,屈哉冤哉!

驴,不舔权贵高门,不逐肥马后尘,骚客乐与为友,田叟依其结伴,真情率性,可谓畜中君子,堪为世人明鉴。

“犟驴说”者,“将驴说”也!拙笔试之,虽难免俗浅,然饱含诚敬!

灵 驴

尝有人谓驴日笨日蠢,偏见矣!然则,驴不愠不怒,大度矣。君不闻,马背出名将,驴背出诗人。杜甫云:“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贾岛云:“野桥孤店跨驴行”;陆游云:“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屈指数之,尚有李白骑驴过华阴、韩愈驴背推敲诗、雪中骑驴孟浩然故事。

更有甚者,东汉名士戴良学驴叫为母行孝,八仙之张果老倒骑驴背冷眼过市,伟人周恩来以“小毛驴”自喻。识驴深矣,爱驴甚矣:苏轼终日与驴厮守,始有“日长人困蹇驴嘶”之句;陆游骑驴时方有灵感,故发“蹇驴闲后诗情减”之叹;八大山人酷爱驴,遂以驴为号。惊天文豪,竟也爱驴成癖!驴之性,亦憨亦灵!若无驴,何来诗;若无诗,孰爱驴;无人爱,灵何益?

俊可画,丑可画;凶可画,善可画;高可画,矮可画,惟“灵”难画!予观绘驴图多矣,然,陈君画驴,有异于众者,惟灵气耳!

草原驴

余年少时,从戎边塞,恰与联喜君同。虽远也,亦缘矣!

浩瀚戈壁,旷渺千里。骄阳当空,大漠炙热,若烫若烤,恨无窟穴;狂风起兮,黄沙蔽日,若吼若啸,疑入地府!人行其间,举步维艰,抱首眯眼,一步一趔!

然则,塞外毛驴,竟泰然处之,不屈不挠,愈难愈悍。沙丘前,枯草旁,胡杨下,辄见骑驴少女,巾缠头,带束裤,或取水,或运货;或纵喉放歌,或扬鞭策驴;或行或歇,或缓或急,悠哉游哉,若逸若仙,心无挂碍,天人合一!跃然画面,草原佳景,尽在其中,余韵绕梁,清香四溢!

北国塞上,驼称“沙漠之舟”,马日“千里神骏”,陈君何独钟于驴也?曰:驴体小,便而捷,勤而憨,耳聪性韧,任劳任怨,取寡予众,故边民择之役之,吾友悟之绘之;尺幅之间,呈美寓神,灵之动之;吾复观之,心回当年,思驰塞上,感之慨之,恋之惜之。

诗言志,画赋情,诚信之!

义 驴

联喜君归里省亲,余等登门叙旧。主置家宴。席间,陈君尝转述义驴故事一则:终南山深处存一孤庙,居一老道,衰弱多疾,与一驴为伴。每购物,遣驴往。驴负褡裢,内置一函,恒赴一贾,诚信无虞。驴于山径跋涉,饥食路旁草,渴饮涧中溪,随寒就暑,沐雨栉风,竟廿余载矣!道者病笃,驴负而赴医。道者故,驴绝食饮。嗣后,路人于道者坟侧见驴尸骨,遂叹之葬之,称“义驴冢”焉。

此虽传闻,难考枝末。愚以为,花含芳秀,人蕴俊杰,畜秉仁义,亦在情理之中。是故,余愿信其有!是以感念之情陡生,慨然之心常系,昼思夜梦,不能自已,披衣而起,品味友之大作,遂觉天地造化,和为根本,义乃至上。于是,欣然命笔,草成拙诗:“莫道为人就有情,岂知灵畜远凡牲。写驴旨在扬真善,绝妙毫端凛凛鸣!”

福 驴

史话有二焉:其一为汉武帝刘彻梦驴。武帝率群臣狩猎,宿长杨宫中。晨起,谓百官曰:“朕夜梦变驴,脸丑且长,孰知凶吉?”—臣曰:“面长者寿长;驴面长,主圣上高寿,乃为吉兆。”帝大悦。后,刘彻果为长寿帝君。于是乎,民俗遂有寿礼送面之说,称寿面,祈高龄。细考之,始于驴焉!其二为魏文帝曹丕学驴叫。文帝与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甚善。粲喜听驴叫,先于帝故。丕亲临丧礼,谓文武曰:“粲乐闻驴叫,朕与卿等仿驴祭粲可也!”言出行随,君臣逐一“杭唧,杭唧”,若驴呜咽,若泣若诉,音亢情挚,莫不下泪。

窃以为,古来牲畜为帝君所喜所重所梦所效者,惟驴尔!至尊敬之,岂非福驴!

吾友联喜君以绘驴名,以此推之,亦善赐福。驴为福相,画者乃福源,得者系福分,赏者日福眼,撰文者存福愿,书丹者蓄福根,观阅者有福运!

噫,福驴者,福屡也!

《爱驴说》自议至竣,乃历半载。喜得陈联喜君佳作六;书法大作计:周明君二,骞国政君二,路毓贤君一,庞宗世君一,徐坡君一。春始秋成,喜不自胜,爱不释手。邑中六人合璧巨轴,首见矣!

始为戏说,后乃成癖。偶有小暇,余即访友说驴,快莫大焉!其后,又访得驴趣两事,本欲独立为篇,书而记之。然因琐务相缠,其思难竟。姑且叙之于《跋》,免生后憾。

一为《择驴而居》:古时,一富商之三子分家。父曰:汝等各自择邻;毕,吾为之造舍必豪奢于邻。长子择一官家,次子择一富家,三子择一养驴农家。父践诺。后,官家失火,长子舍与之俱焚;悍匪抢劫,次子室遭洗,其奢过邻,邻免于难;惟三子与邻睦处,邻之驴助其经商脚力,互惠皆悦。乡人感言:富比富非福,邻有驴无祸!

一为《驴前马后》:战乱,一员外举家出逃。行前告仆:驴队马队各一,任尔自选;择驴者居驴前,择马者居马后。仆各应而择之。乱息,归里。员外论功行赏,厚奖”驴前”者。”马后”者不解,怨之。主释曰:“居驴前者可嘉有三:驴前辛苦,须将驴引之导之;驴前有险,猝遇兵卒,当防劫之洗之;乱世奔命,狼狈不堪,居驴前者若逢故人,易受羞之辱之。故,非忠厚之士,谁愿择驴?!”众皆诚服。

拙作配之以方家书画,友人见而爱之,阅而揣之,聚而议之,多具同感。偶有置疑者曰:“黔驴技穷”,当作何解?!余以为,此说不公:驴与虎斗,本非同类,安能论其强弱智愚?试思之:虎固雄且壮也,然则驴能为之事,虎亦能为否?人可与驴为友,亦能与虎为友否?黔之驴遇虎无奈,秦之驴、晋之驴、豫之驴、湘之驴竟能胜虎否……

驳友之论,无它,惟持《爱驴说》拙见而已!

感于此,题之曰:“任劳任怨不停蹄,本色原为畜里骐。褒贬从来身外事,我行我素不知疲。”

青木川的早晨

陕、甘、川交界的地方,有个小镇叫青木川,鸡叫听三省!

曾获鲁迅文学奖的作家叶广芩,下一部小说就写《青木川》。她偕编辑小韩实地采访,我有幸随往,夏夜10点赶到。

清溪河哗哗的流水声把我从沉沉的睡梦中唤醒。原来,旅社就在河岸上!推开窗户一看,好一幅乡村画卷:鸟儿在河面飞翔,牛马在河滩吃草。一位少妇提着一桶待洗的衣服,一条狗厮跟着。她先将衣服泡上水,然后涉水过河上街去了。狗守原地看护衣物,其它狗们引逗,它不随伙;鸟儿落在附近,它不追赶;行人旁经,它也不动声色。一会儿,少妇乐呵呵地回来了,边走边与河滩上拉沙子运石头的人们笑嘻嘻地打着招呼!狗迎上前去,邀功讨好似地摇头摆尾。她摆了摆手,示意让它自由活动。受宠若惊的狗,如获重释,蹦蹦跳跳地加入狗群狂耍去了!这时,她将长发一甩,赤足入水,悠然自在地洗起了衣服。忽然间,我对山里的女人产生了一种羡慕:她们的生活,没有纷繁复杂的人际,没有莫名其妙的紧张,无须东施效颦地打扮,一切都自自然然,淡淡漠漠,清早,看着翠岚映着初日,沐着晨晖走向清溪,坐在河中的鹅卵石上,细听溪水的低吟轻唱,接受晨雾的温柔滋润,任由无拘的思绪,把自己幻化成瑶池的仙女,浣纱的西施……这些,她们并不奢望,但却拥有!

旅社门口,一老汉骑着三轮车拉上孙子晨练。他在前面当“马”,孙子在后面“吆车”。小家伙手扬一根长长的马鞭草学当驭手,不停地喊着“加!加!”。打我身旁经过时,老汉轻声告诉孙子:“小声点,人笑话哩。过去了再喊!”小家伙不谙含意,我行我素地扬鞭策“马”南驰。

河边,一眼清泉,以条石砌成,水碧池澄,清澈见底。泉旁,三条小径,连着古镇人家。人们挑着水桶,慢慢悠悠地自不同方向走来。舀满水桶后,彼此淡淡一笑,又晃晃悠悠地原路返回。真正是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一个小伙子肩挑一担水,手提一桶水,快步流星地走在前,一老妪领一女童小跑着紧随其后。原来,是小伙子帮助来泉边抬水的祖孙二人哩!老太太边跑边怨小伙子走得太快,小伙子边走边哼歌曲,全然听不见身后的絮絮叨叨。

河东,一户临水居住。石砌的房基高出水面10余米,石台阶直抵河底。晨光中,女主人将一群鸭子赶入河中。鸭子戏水觅食去了,她走入河边自家的菜地,拔了一捆葱,就地剥净,顺手在水中淘洗。右邻一户,建房时索性将二层的阳台伸人河水上方。时值暑假,孩子一大早就站在阳台上玩起了钓鱼的营生。不用钓竿,手持鱼线,像吊水桶一般直线“垂”钓,饶有情趣。年轻的母亲在一旁有一搭没一搭地做着针线活。看神态,她心不在活上,而在身处水边的儿子身上!

老街叫回龙场,与清溪河平行。大街小巷纵横连接,古风古韵,错落有致。步入其中,我头一次体会到“市井”原来是这般模样!居民们清早做的头一件事,全是自扫门前尘土。天长日久,约定俗成,成了古镇每天的第一道风景。

这里的居民,从天南地北迁入。人数最多的两支,一自湖北襄樊来,一自陕西三原来。几百年了,三原话也罢,襄樊话也罢,都变成了地道的陕南话。但是,他们仍固守着对本根的崇敬和追怀,按各自的习惯祭祀先祖,按各自的习俗穿衣戴帽,按各自的礼仪婚丧嫁娶。大伙互不强加,宽厚礼让,和谐相处。镇上现有的民房,大多建于明、清两代。兴许是因为当初房子造得雄奇结固,这些年来才不忍拆毁。这样,镇上的人们便形成了一个不轻易打动房舍的习惯,诸如旧宅院、旧商号、旧药铺,还有旧时的大烟馆,全都像模像样,古色古香。这样,陈年标语便得以保留。一堵旧墙上写着“打倒地主,拥护土改”;一座老楼的门楣上写着“一天节约一两粮,十年要用仓来装”;一家商店的门板上写着“歌唱伟大的毛泽东,歌唱伟大的工农兵”。历史的沧桑,在这里烙印清晰,历历在目。

街的北头,一户人家正在修房。主人说,政府要求保护古镇,房子只能修葺,不能拆除。细看旧门窗上的几行文字,原是一则《家训》:“闲时炼心,静时养心,坐时守心,行时验心,言时省心,动时制心”。其祖教子之严,治家之慎,让人肃然起敬!青木川人勤劳善良,淳风沿继,先辈功不可没!

“热面皮”是这里的特产,我想买几张与旅友分享。店主乃一少妇,边蒸面皮边与我闲聊。她说自己的小店一天能卖近百张热面皮。没顾客的时候,就用缝纫机做刺绣,给县城的老板交售。她打算为丈夫买一辆拖拉机跑运输。前天,丈夫已到汉中培训驾驶技术去了。问她钱挣多了干啥用,她说养老人、供孩子。问有几个孩子,答:“一个,教育成才就行了;如今的人,生活就讲究个质量!”

是啊,城里人也在追求生活质量。可是,“寻寻觅觅”的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竞争的刺激沉淀成心力的疲惫憔悴,成功的辉煌隐含着背后的辛酸苦辣,富裕的奢侈伴随着精神的空虚迷惘,即使是处尊居显的人,也难免被四围的尔虞我诈或阿谀奉迎搅乱了方寸、失真了自我……何如眼前,家和人勤,男耕女织,多好!

面皮店左边,老屋的台沿上坐着一位八旬老翁,他正在用黑布条包缝一把竹篾扇边。扇子很旧,红光发亮,颇有年份。如今早已无人如此保养竹扇了。老人之所以这般认真地一丝不苟着他的劳动,兴许这把扇子伴随着一个故事,一段记忆,一种依恋呢!换线时,他穿不进针眼,反复搓捻,仍是屡穿屡偏,久不能遂。见状,儿媳走来。媳欲代翁穿针引线,翁不允,固执着他的活计。媳再要,翁再拒。儿媳很无奈,老头很坚决。她走开了,他乐开了……

青木川的见闻,与这里早晨的空气一样新鲜,一样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