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杨家将传》的人都知道,书中有一员大将叫做高怀德,他作战勇猛,战功卓著,为大宋基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那么,历史上的宋朝是否真有此人?在宋朝,有资格陪葬在宋真宗永定陵的大臣只有四位,分别是著名大臣寇准、包拯、蔡齐,还有一位便是高怀德,他为何能有如此尊贵的待遇?他与宋太祖赵匡胤又有何关系?古代姓氏书和民间高氏族谱多尊高怀德为高姓宋初始祖,又是怎么回事?
承志于武将世家
1.将门家世考
“倥偬一生堪用命,南征北战建奇勋。太原铁骑平烽火,渤海龙军驱戾云。曲啸抚琴清骨士,闻鸡舞剑壮心君。忠魂陟降归何处,先帝陵前驸马坟。”这首诗称赞的便是宋初名将高怀德。高怀德生于武将世家,一生南征北战,战功卓著,曾拥立宋太祖赵匡胤登基,是北宋的开国元勋,并以其忠勇为大宋的建立和巩固统一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高怀德(公元926前—公元982前),字藏用,真定常山(今河北正定)人,北宋初年大将。他为人忠厚倜傥,少时便武艺高强,颇有勇力,这也许是因为承接了家族禀赋。高怀德的家族源自幽燕地区,是典型的武将世家。高怀德的父亲高行周,字尚质,妫州(治今河北怀来东南)人,世代为怀戎县(妫州州治)守边将领。五代时期,高行周在后唐、后晋、后汉、后周4朝都做过将领,在后汉、后周两代还被封王。其堂兄高行硅曾在后唐做过节度使,死后追封太尉。行周之父高思继兄弟三人都以勇武在北方边疆称雄。唐朝末期,兄弟三人在幽州(治今北京)节度使李匡威麾下为将,后来被晋王李克用设计诱杀。
2.父亲高行周
后唐建立前,高行周只是李嗣源帐下一员裨将,却颇受幽州节度使赵德钧的赏识。一次,梁晋两军对战于黄河边上,后唐庄宗李存勖派李嗣源向东袭击郓州,由高行周率领前军。夜间恰逢大雨,全军都想避雨休息,只有高行周认为天降大雨,郓州人定然疏于防备,可趁机袭击,于是他坚持领军前进,连夜渡过济水。当后唐大军兵临郓州城外时,对方才惊觉应战,可为时已晚,高行周率军一举攻城,立下大功。后唐庄宗李存勖灭后梁后,赏其功劳,将高行周升任端州刺史,后改任绛州。
明宗李嗣源在位时,高行周升任颍州团练使、振武军节度使,曾先后出镇彰武、昭义两军。后晋时期,他曾做过三地节度使。后汉时期,高行周被封为守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临清王。后周太祖郭威登基后,封高行周为齐王。
3.性豪喜射猎
出身于武将世家的高怀德,性格十分豪爽直率,不拘小节。他少时就经常研习军事、武功,不喜欢读书,却偏爱音乐,并且精通音律。他爱好射猎,曾经在野外露宿,数天不归,猎得狐兔数百只。有时候,高怀德会在招待客人的间隙,突然招呼都不打一个,就自己带着数十人从侧门出去,直奔郊区射猎,却苦了被晾在一边的客人。
立功于纷争之世
1.随父征战,初露锋芒
高行周在延潞二镇任职时期,负责留守洛阳,节制宋亳,高怀德已在其帐下担任牙将。?公元944年,辽兵频扰边境,高行周率军北上抵御辽兵,当时高怀德年方弱冠(20岁),便向父亲请求随军出征,他的勇气和志气博得父亲的赞赏,高行周决定带他出战。高怀德随父北征抗辽,从此便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后晋军队到了戚城,遭到辽军伏击,一时陷入辽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此时后方援兵还未赶至,情况万分危急,晋军只得奋力突围。高怀德临危不惧,迅速持弓,左右射箭,同时策马猛冲,所向披靡,趁敌军溃散之际,他挟着父亲冲出了重围。战后,高行周凭此战功升任罗州刺史,朝廷赐给他珍贵的皮衣、宝带和名马,表示对高行周的特别宠爱。
不久,高行周调守郓州,改任信州刺史,仍挂军职,后来又改任信州刺史,兼守宋州,高怀德一直跟随其父。后晋末年,契丹又南下侵犯,,高怀德守卫睢阳。当时京东诸州盗贼四起,高怀德坚壁清野,有效地遏制了敌人的进犯,直至高行周率兵回师援救,击退了敌军。
2.连战告捷,深获赏识
后周初年,其父高行周逝世后,高怀德任铁骑都指挥使。时太原刘崇入境侵犯,周世宗派高怀德为先锋候讨伐刘崇,高平一战胜利后,以功升任铁骑右厢都指挥使、领果州团练使。高怀德又领兵出征淮南,主管庐州调度军务事,又担任招安使。庐州城一战,他斩敌七百余人,升为能捷左厢都指挥使、领兵州防御使,获赐骏马七匹。
公元957年,周世宗进攻南唐的寿州,南唐军筑连环寨据守,高怀德奉命带领帐下数十亲信视察敌军的防御设施。他带兵连夜渡过淮河,拂晓时分便行至城下,敌军这才有所觉察,高怀德以少胜多,擒获—名副将,探明了敌军虚实,并具告世宗。世宗大喜,赐给他袭衣、金带、器币、银鞍勒马,以彰其功。一日,世宗骑马在淮河边上观察敌情,忽见一将单骑追击敌军,并抡夺长矛而回,世宗马上令亲信探查此人,方知是高怀德,于是立刻召高怀德进帐慰劳,并特许他使用节铖的礼遇。世宗北征契丹时,高怀德和韩通率先进入沧州,飞速攻占关南和瓦桥关。
恭帝即位后,提升高怀德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宁江军节度使,后又升任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
3.拥戴有功,建功大宋
公元960年,时任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被部下拥上皇位,史称宋太祖。高怀德正是发动这一事变的主要将领之一。太祖即位后,高怀德因拥戴有功被拜为殿前副都点检,镇守滑州,充任关南副都部署,太祖还将胞妹燕国长公主嫁给他,加封他为附马都尉。
后周太尉李筠在上党反叛宋太祖,太祖要御驾亲征,命令高怀德率部与石守信联合先行进攻,在泽州南,宋军便一举歼灭李筠部队。消灭叛党后,高怀德以功升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此后他又追随太祖平定扬州。公元973年秋,高怀德被加授同平章事一职。
宋太宗时期,加封高怀德为兼侍中、检校太师。公元979年,高怀德随太宗平定太原后镇守曹州,被封为冀国公,七年后,他改任武胜军节度使,于当年七月去世。朝廷感念其功勋,追赠他中书令,追封渤海郡王,谥号“武穆”。
轶事广传民间
1.高父“借人头”,结拜太祖
高怀德与宋太祖赵匡胤可谓是至交。据民间相传,赵匡胤之父与高怀德之父高行周是结拜弟兄。赵匡胤在后周为将时,后周皇帝郭威,因忌高行周之名,疑其有不臣之心,便派赵匡胤前去征讨,并要求他携高行周的人头复命。赵匡胤难以违抗军令,进退两难。进兵巴公原后,赵匡胤单骑只身入关求见,言于高行周说:“君命难违。若借得叔王人头,巧夺兵权,杀昏君统一天下,不但此仇可报,天下百姓亦感叔王恩德。”高行周见赵匡胤气度不凡,踌躇满志,又听得此真切之语,料定眼前之人日后必有所为。于是答应借人头与他,但要赵匡胤允诺与其子高怀德、高怀亮结为生死兄弟,并推翻郭威江山为民除害,赵匡胤一一答应,还许诺将小妹嫁于高怀德为妻。高行周应许拔剑自刎。赵匡胤披麻戴孝,重殓高行周后,将其首级装入礼盒中,带回汴梁复命。赵匡胤献上人头后,郭威被高行周怒目圆睁的人头吓死。后柴荣继位,封赵匡胤为兵马大元帅。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称帝,统一江山,建立宋朝,并封高怀德为大元帅,赐婚燕国长公主。这一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还被编成地方戏,剧名《高平关》,亦称《借人头》。
2.杯酒释兵权,功臣解甲
高怀德既是宋太祖的结拜兄弟,又是太祖妹夫、皇亲国戚,还是大宋的开国元勋,在宋朝建立后,理当位列朝廷重臣,于公于私,他都可能日渐得势。谁知功成之后,宋太祖一场“杯酒释兵权”彻底打消了这种可能性。赵匡胤即位后,有鉴于唐中叶以来藩镇割据、武将拔扈造成的的后果,与宰相赵普密商,遂决定削夺大将兵权,以加强中央集权。
公元961年,一次晚朝后,太祖设宴款待各位开国大将。喝到酣醉之时,太祖突然屏退侍从,感叹地说:“如果没有诸位的功劳,我不会有今天的地位,现在我虽身为天子,却没有从前当节度使时轻松快乐,自登基以来,我是夜夜不得安眠啊!”众将听闻此言,都惊慌下跪。得知皇上在为皇位担心,石守信等人忙叩头说:“现今天下安定,谁还敢有异心?陛下何出此言?”太祖说:“不然。你等虽无异心,可天下谁不贪图富贵呢?假使你们的部下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到时你们可就由不得自己了。”众将说:“我们昏庸无能,没想到这些,请求皇上宽恕。”太祖说:“人的一生匆匆而过,不如多积钱财、广置田宅留给子孙,天天欣赏歌舞,享乐一生,这样,君臣之间互无猜忌,彼此相安,不是很好吗?”众将见皇上话已说明,再无回旋余地,只得俯首听命。次日,石守信、高怀德等人纷纷以年老体病为由,请求解除兵权。太祖欣然批准,一律授以闲职,给予丰厚待遇。后来宋太祖还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
3.斩黄袍,怀德说情
除了与宋太祖之间的旧事,高怀德还有许多故事流传于民间,很多还改编为戏剧。
北宋时期,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登上皇位,是为宋太祖。有一段时期,太祖赵匡胤宠爱韩妃,于是天天与韩妃花天酒地,沉湎于后宫。他昔日的兄弟郑恩怕他荒废朝政,对他经常劝谏。一日,赵匡胤在桃花宫喝得大醉,迷糊时听信小人谗言,误斩郑恩。郑恩的妻子陶三春得知丈夫被杀,勃然大怒,率兵围住皇宫,要杀赵匡胤为丈夫报仇,一时闹得不可开交。纷乱之际,大臣高怀德上前为太祖说情。赵匡胤亦后悔杀了弟兄,无奈之下,他脱下黄袍交与陶三春泄愤。于是,其黄袍便被陶三春当众斩为两截。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斩黄袍”。
4.为偿宿志,怀德别女
高怀德精通武艺,壮年时妻子却亡故了,留下一女,名唤桂英。他只得自己抚养幼女过着穷困的生活。一天,他在街前看到柴王的招贤榜,就想投军去谋取出路,可又记挂女儿无法安置。思来想去,高怀德决定将女儿送去窦燕山家抵债。回家后,他向女儿说明了想法,桂英体谅父亲,深明大义,忍住悲痛,自愿去窦府为奴,让父亲安心奔往京城。元朝关汉卿写的《窦娥冤》,或许是取材于“高怀德别女”的故事。
尊为高姓宋初始祖
1.高氏后裔分支
古代姓氏书和民间高氏族谱大都尊高怀德为高姓宋初始祖,称他的后代子孙在宋朝都十分荣耀,并世代位居高官,现今,自认是高氏后代的有河南淮阳和江苏宜兴丁山两支,他们都认为高怀德之父名叫高平州。同时,自认是高怀德后裔的还有江苏扬州、南京一带的一支高氏。
2.高氏族谱考证
民间关于高怀德的兄弟情况有三种传说:一种称怀德有一兄长名怀玉,河北景县(即古渤海蓚县)和江苏常州等地均有此说法;一种说怀德又名文怀,他有两个弟弟,分别是文汉(永能、永亨之祖)和文玉(居延州),广东揭西有此说法。第三种说法是怀德有一个弟弟,名叫怀亮,评书《杨家将演义》即采用此说。
河南淮阳手抄谱还列出高怀德家族世系:高尊—品—艳—健—玉—备—标—四齐—文举—圈—伦—平州—怀德—君保—齐—气—选—藏—全,并注明“此谱都经高全整修”。但是由于此世系中存有一些白字,使其有些可疑。
淮阳另有一种1990年铅印重修的《高氏族谱》(高东成主编),其中《续修族谱原序》(五)也记载了另一种世系:“我高氏自唐代始举于高唐州,高印位唐71相。印公有三子,长子高文举,系状元;次子高世纪,系都堂;三子高平州,系王位。宋初高平州生二子,长子高怀德,字燕平,次子高怀亮。高怀德生子高金宝(按:民间传说、戏曲中高怀德之子名君保),系王位;孙高廷赞,系王位;曾孙高双印,系王位。至元朝辞官不许。自明朝由高升迁民来陈(按:即淮阳)。”据《淮阳县志》记载,明初淮阳县有名叫高升的人,任都司断事。
扬州《高氏族谱》则说,高怀德之父高行周,字尚质,“幽州人也,生于妨州怀戎军之雕巢里,曾祖顺厉世戍怀戎。”(《维阳裕民洲高氏重修族谱》,光绪三十三年重修)。广东揭阳客家《高氏族谱》说高行周的祖父名叫高顺,恰好和扬州谱的“高顺厉”相近,应该不是巧合。上述淮阳流传的两种世系中均提到高文举、高平州(行周),而第二种世系中的高世纪可能是高思继的讹写。据正史记载,高思继是高行周的父亲,而不是兄弟;第一种世系说高文举为平州(行周)的曾祖父,也不是兄弟。因此,文举—(顺厉)—世纪(思继)—平州(行周)为4代人,而不是三兄弟,这种说法是比较合理的。不过因年代久远,单凭世代口耳相传,族谱产生讹误也在所难免,不能绝对认定或排除某种说法的真实可能性。
3.后裔分布地区
高怀德的后裔广泛分布在豫皖苏浙一带,经查证,在族谱中确有记载的有河南项城、淮阳、沈丘、鹿邑等县,江苏宜兴丁山,江苏扬州、兴化、南京等地高氏。丁山高氏自南宋末迁入此地,现已传至27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