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浴血功臣录: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秘事追叙
21008500000029

第29章 费英东——“万人敌”

费英东是清朝的开国勋将,名排满洲开国五大臣之首。他一生追随清太祖努尔哈赤征战,去世后仍被清朝历代皇帝尊为满清英烈,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那么,费英东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他何以被称作“万人敌”?费英东与鳌拜同属瓜尔佳氏,他们又有何关系?

后金的勋将

1.苏完部的雏鹰

清太祖努尔哈赤战斗一生,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建立了大清朝(后金)。自其创业初期,费英东便跟随太祖,历经数战,为大清的开朝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更被太祖视为自己的“肱股之臣”。

费英东,瓜尔佳氏,苏完部(今吉林省境内)人,后隶属满洲镶黄旗。父索尔果,是苏完部的首领,其部族世代居住于苏完地区。公元1588年,索尔果带领部族五百余户归顺努尔哈赤。费英东时年25岁,第一次见面就获得努尔哈赤的赏识。他自小便骑射精湛,臂力惊人,十二岁时就能拉开十余石的强弓,而且射箭精准,百发百中,在当地很有名气。

2.戎马征战的一生

费英东自少年时期就追随努尔哈赤,征战三十余年,他总是身先士卒,奋力直冲,毫不畏惧地驰骋沙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城池。努尔哈赤十分器重他,授予他一等大臣的官位。

讨伐瓦尔喀部一战是费英东的初征。他一战攻取噶佳路(路为明代女真各部的一个单位),并杀死了瓦尔喀噶佳路长阿球。公元1598年的正月,费英东与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率军一千再征瓦尔喀,攻克安楚拉库路,同年三月,瓦尔喀部首领额果里率领部众投降。

公元1607年,斐优城遭乌拉部侵犯。乌拉部是海西女真中最强的一族,城主策穆特黑无力抵挡,只得求助于努尔哈赤,希望建州女真能够收容其逃亡军民。努尔哈赤派贝勒舒尔哈齐与费英东、扈尔汉带兵支援。扈尔汉率领斐优城三百民众先行,不料途中遭乌拉部追击,此危难之际,费英东及时率领建州兵赶到,杀退了乌拉部,解了众人之围。五月,努尔哈赤讨伐东海女真的渥集部,费英东率本部人马攻克渥集部的赫席赫路,鄂摩和苏鲁路,佛纳赫托克索路,并俘获敌兵两千,立下头等战功。公元1611年,费英东又与阿巴泰等人攻占渥集部的乌尔固辰,穆棱二路,渥集部投降,建州女真进一步扩大了势力,力量更加强大。

公元1613年正月,努尔哈赤集中兵力征伐海西女真的乌拉部,面对劲敌,建州兵将皆以死相拼,悍勇无畏。费英东更是表现突出,他首先攻占了乌拉部的城门,建州大军趁势入城,乌拉部投降,经过此战,女真各部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了后金政权,任命费英东、额亦都、扈尔汉、何和礼、安费扬古为五大臣,并将自己的孙女(努尔哈赤长子禇英之女)下嫁费英东为妻。此后,后金的战场开向了明朝。

历代君主的尊崇

1.战斗有勇,指挥有谋

为臣者获其君主称赞并非罕事,而若要博得数代君主的肯定却着实不易。就此看来,费英东的确不是一般的勋臣。努尔哈赤曾赞誉费英东为“万人敌”,称其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皇太极叹其一片丹心,忠于国事,并且铁骨铮铮,敢于直谏;顺治帝奉他为太祖时期第一功臣;康熙帝亦评价他功勋卓著,名冠众臣之首。费英东受到历代皇帝的尊崇,他是当之无愧的。

·军无败退之将。

作为带兵打仗的将领,费英东不屈不挠,骁勇善战,每次征战,他都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公元1619年,在萨尔浒之战中,费英东率镶黄旗本部兵马英勇奋战,击溃了开源总兵马林的军队。在攻打明朝的抚顺城时,明朝守军以火炮抵抗,费英东不幸被火炮击中,他的战马因受惊而四处乱跑,部下担心他的伤势,劝他撤军,兵士们也慌乱了阵脚,纷纷撤退。正在一片混乱时,费英东却奇迹般地策马而归,边杀敌边大呼:“我建州无败退之将,只有战死之将!”部下见此情景,顿时斗志勃发,群情振奋,他们并肩战斗,愈挫愈勇,终于攻克了抚顺城。战后努尔哈赤曾感叹地称赞道:“费英东真乃万人敌也!”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天命年间,费英东奉命率部攻打叶赫城。叶赫部的守兵在城墙上以飞石投火护城,金军用尽了一切办法都不奏效,费英东的将士在敌人如雨的箭火中死伤惨重。努尔哈赤连忙下令撤军,这时,前线却传来费英东的抗议:“我已薄其城,安可退也?”他仍一马当先,率领兵士继续攻城。随着敌人的火力越来越凶猛,努尔哈赤不得不第二次令其退兵,费英东依旧抗命,回报说:“城垂克,必毋退!”努尔哈赤没办法,只好任由费英东继续作战。当努尔哈赤欲下第三道命令时,前线已传来捷报,费英东已经占领了叶赫城,并且俘获了叶赫贝勒金石台。

·崇尚智取,治军严格。

费英东并非有勇无谋,他很有战略意识,并总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战术,经常在战斗中以弱胜强。他崇尚智取,强调“平时以正为上,军中以智巧谋略、不劳己不钝兵为上”,力求在战斗中机制灵活地应敌,合理配置兵力,将损失降低到最小。萨尔浒之战便是在他的战术原则指挥下获胜的典例。

同时,费英东还十分注重军队建设,兼顾军事与生产。他要求将士出则征战,入则务农。他不以身世、背景选拔将领,而只看其是否忠心,有无智谋,在选调人才上,他强调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他治军严格,赏罚分明,“有罪者即至亲不贳,必以法治;有功者即仇敌不遗,必加升赏”。他要求兵士严格执行军令,从令者馈酒,违令者斩头。平时费英东还十分重视兵士的军事训练,以提高兵士的战斗能力,锻炼其勇气。

2.性情忠直,敢于诤谏

作为臣子,费英东忠勇耿直,公正无私,总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虽然他战功显赫,地位尊贵,却从不骄矜其功,盛气凌人。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朝堂中,他处处以身作则,对于国事,他更是果敢直言,表里如一。只要发现皇上对国事的处理有不当之处,费英东就会不顾情面,直言进谏。皇太极曾经这样评价他:“费英东见人不善,必先自斥责而后劾之;见人之善,必先自奖劝而后举之。故被劾者无怨言,被举者无骄色。朕未闻诸臣以善恶直奏斯断人也!”

史稿曾有如此记载:“兑沁巴颜者,费英东女兄之夫也,有逆谋,费英东擒而诛之。”说的便是费英东能够忠于国事,大义灭亲,就算是自己的姐夫叛变国家,他也毫不徇私,照样将其正法。费英东对大金、对太祖努尔哈赤可谓是忠心耿耿,他的妻子是太祖皇长子褚英的女儿,当褚英叛父时,费英东仍然坚定地站在太祖这边,在他心中,即使是岳丈大人违法,亦不得有半点通融。从中可见其耿直赤诚之心!

3.痛失肱股,太祖垂泪

公元1620年三月,费英东在界凡城(今抚顺以东)去世,结束了他戎马征战的一生,享年57岁。太祖听此噩耗,无限哀痛,欲亲临其丧,诸臣因当日天色已晚,劝太祖明日再去,太祖却说:“吾股肱大臣,与同休戚,今先雕丧,吾能无悲乎?”于是太祖赶赴灵前,痛哭不止,直至深夜才离去。后每至重阳扫墓之时,太祖都要到费英东的墓前奠酒,并涕流不止。

费英东墓又称“驸马坟”,起初建于界凡城附近,后来迁葬到了福陵之旁。顺治十六年和康熙九年,顺治帝和康熙帝分别为费英东墓赐碑。康熙帝每次东巡必至其墓祭扫,后来这便成为一项东巡制度。

清太宗天聪六年,皇太极追封费英东为直义公,配享太庙。清顺治十六年,又追封他世爵位三等公。清康熙九年,圣祖亲自为他撰写碑文,立碑纪勋。清雍正九年追加封号信勇公。清乾隆四十三年,晋费英东世爵一等公,子孙世袭罔替。

鳌拜因何免死?

1.康熙念其功绩

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的鳌拜也是清初期的一大功臣,他早年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后辅助年幼的康熙帝理政,却于晚期因结党营私、擅弄朝权而被康熙帝智擒下狱。经审讯核实,鳌拜触罪30条,应处以革职、立斩,但康熙帝最终并没有杀他。这是为何呢?

历史上有种说法是:鳌拜在获罪后请求觐见康熙帝,他给康熙帝看了早年自己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康熙帝念其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对他宽大处理,保留了他的性命。历史上对其免死原因的猜测众说纷纭,不妨从其家世上找找答案。

2.“瓜尔佳氏”的族裔

鳌拜家族的姓氏为苏完尼·瓜尔佳,是满清八大异姓贵族之首,后人简称为“瓜尔佳氏”。此族后代在满清时期出现了不少权臣。联系一下费英东的家世可知,他与鳌拜同属“瓜尔佳氏”,事实上,费英东即是鳌拜的伯父,他们都是苏完部首领“索尔果”的后辈子孙。鳌拜的父亲伟齐,是费英东第九弟,而鳌拜又是伟齐的第三子。鳌拜的二哥卓布泰、四弟巴哈、六弟穆里玛以及叔伯兄弟图赖(费英东之子),都是清初军功卓著的战将,其家族在满清可谓是战功赫赫。鳌拜本人也是如此。

鳌拜同其先辈一样骁勇善战并屡立战功,还被赐予“满洲第一八图鲁”的称号。清太宗皇太极去世后,他与堂兄图赖一起力挺皇太极之子福临嗣帝(清顺治帝),并凭借手中的军权助福临登上皇位,因而,他被顺治帝封为“一等超武公”,并世袭罔替,还获赐免死金牌。顺治帝临终时,命鳌拜为辅政大臣,辅佐年纪尚幼的康熙帝。鳌拜的族人中还有许多人享有御赐免死之恩,其后人在历朝中也多有权臣。

再看其伯父费英东。被清朝誉为“开国第一功臣”的费英东,因其为女真部统一所创下的骄人战功而受到满清历代皇帝的尊崇。后来,他为保护太祖努尔哈赤而受伤身亡。皇太极常称赞费英东忠诚勤政,并以此训诫众臣,后追赐其享受“功臣配享”之尊。费英东去世后的牌位与历代帝后一起供奉在满清太庙。他的子孙也享受免死两次的恩待。费英东被授为“直义公”,后加封为“一等信勇公”,世袭罔替。康熙帝为他立碑表文,尽叙其功,以表崇敬之意。鳌拜的堂兄图赖,也是开国元勋,亦获授“昭勋公”、“一等信勇公”。他的牌位也同其父费英东一起配享太庙。在满清历史中,能够配享太庙的有功大臣仅有十二位,而鳌拜的亲戚就获占了两席,足可见其家族在满清的地位。

3.费英东之功的福荫

由此看来,鳌拜死罪的获免多少与其家世有关。与汉朝君主多“屠戮功臣”的现象不同,满洲君主更看重为臣者的功劳,对有功之臣不仅自己念念不忘,还常教育后辈之君牢记他们的恩德。君主对功臣的这种信任,也许可以解释为何满清多忠勇之将。费英东便是一个典例,他以一人之功福荫了几世子孙,也为后代做了榜样。他为大清拼下的战绩令数代君主铭记于心,本着对他的尊敬,清朝历代皇帝都很优待瓜尔佳氏部族,或许这也是种“爱屋及乌”的心理。不过鳌拜本人也是一名功臣,虽然在后期他有专权的行为,但他毕竟辅佐了三世君主,他对清朝的功劳是不可抹杀的。因此,康熙帝最终还是念及了他的功勋,再加上其对费英东后代子侄的“照顾”心理,鳌拜终归获免被斩。不过,鳌拜因家族的庇护免死之说多少有些“舞弊”的意味,其真正的原因究竟为何,还须从更多的史料中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