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江南话本
21040200000034

第34章 童年的经典

我生于1963年,应该说还是个不错的年头--我没有饥饿的记忆,三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所以长大后与几个比我年长三四岁的朋友玩,他们就会摆谱:没经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人就是幼稚。他们洋洋得意,因为饿过。

我母亲见过一个人活活饿死,一个活人,是怎样饿死的。她一天见到巷口围了一堆人,正想走过去,她胆小,只要见一堆人围着,也不管是什么事,就先心跳。邻居小女孩恰巧一转身,看到我母亲,就喊:

“阿姨,阿姨,快来看饿死人!”

看完饿死人--人饿死之际抽搐着,会缩小,像一张纸揉皱了。我不知道这是我母亲的说法,还是我的想象--我母亲呕吐。饿死的是一个孩子。我也不知道这呕吐是看到了孩子饿死呢,还是娠妊反应。母亲语焉不详--她一直没告诉我是哪一年见到的,只笼统称说为三年自然灾害。如果是1962年,也有可能这呕吐是娠妊反应吧。该怀上我了。一边在死,一边要生。

后来我母亲就把这件事当作经典--常常向我说法。我太挑食了,她就说。我那时候有了点正义,有了点同情心,就问道:

“你看着那个孩子饿死,就不想给他一点吃吗?”

母亲回答:

“那时候自己都没吃。”

我紧追不放:

“怎么你没有饿死?”

祖母听见了,一巴掌打向我,怒斥连声:

“孽子!”

饿死的是一个孩子,在巷口。我的祖母闭口不谈这件事。巷里的老人们也闭口不谈这件事。他们觉得一个孩子饿死在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甚至几代的巷口,总不是件好事。他们觉得脸上无光,觉得不道德、可耻,觉得自己一世清白,被一个孩子--一个外来的、不知名的孩子饿死在巷口而被玷污了。二十几年后,我去走访巷里的老人,有位老人说:

“饿死一个孩子?这件事我不知道。我在这条巷住了一辈子了,从没听说过。”

我母亲见过一个孩子活活饿死的这件事,像是我童年的经典,六十年代的经典。我与母亲常常会谈起它。经典常读常新。但也有套路。总是先母亲用这个经典来教训我的挑食或者厌食,接下来是我对这个经典的追问,最后是母亲力求经典地回答。

“你看着那个孩子饿死,就不想给他一点吃吗?”

有一次,母亲回答:

“人在自身难保的时候,怎么可能去救他人!”

但那个年代却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年代。小巷里的粉墙上,刷着这样的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