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王道全集
21101500000009

第9章 示弱谋胜之道(2)

王佐听了大喜。正在这时,陆文龙回来了。陆文龙一见王佐,就让他讲故事。王佐讲了两个故事:一个叫“越鸟南归”,说的是越国的西施带鹦鹉到了吴国,鹦鹉从此不再说话,直到西施回到越国,它才开口说话;另一个叫“骅骝向北”,说的是杨家将孟良从辽国带一匹马回宋京,不料那马整天向北嘶叫,不吃不喝7天后饿死。陆文龙听了,不知道王佐为什么要讲这种故事。

第二天,王佐带着一幅陆登夫妇殉难的画来见陆文龙。他把当年的情况原原本本讲给陆文龙听。这时,奶妈走出来,又向陆文龙哭诉一遍。陆文龙这才如梦方醒,他拜谢王佐:“不孝之子,今日幡悟。恩公点拨,永世不忘。”说罢,拔出剑要去杀金兀术。王佐急忙把他拦住:“金兀术帐下人多,防范甚严,如此盲动,反受其害。此事还须从长计议。”

过了几天,金兀术从金国运来一批铁浮陀,这是一种威力很大的火炮,准备第二天轰击宋营。当晚,王佐和陆文龙带着奶妈逃出金营,回到宋营。岳飞看到王佐说服了陆文龙,心里十分高兴,又令所有营帐虚设旗帜,全军退入山中。

第二天,金兵推出铁浮陀炮轰宋营,霎时间,山摇地动,硝烟弥漫。放炮的金兵以为宋军已全军覆没,把炮丢在一边,回营报功去了。埋伏在附近的一支宋军一拥而上,将铁浮陀推进河里。

王佐使用苦肉计不仅说服了陆文龙,为岳家军添了一员大将,而且及时报信,使岳家军免遭铁浮陀的轰击,可以说用一条胳膊救了六、七十万人的性命。

勾践忍辱尝粪便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退守于会稽山上,不得不向夫差求和。夫差接受了勾践的请求,但前提条件是勾践要到吴国给夫差当仆人,勾践答应了。

到吴国后,勾践住在山洞里。夫差每次外出,勾践就亲自为他牵马。有人辱骂勾践,勾践始终低头顺眼,始终表现出一副驯服的神情。他表面上对夫差忠心耿耿,实际上暗中策划复兴越国的方案。

有一次,夫差病了,勾践探望夫差,并亲口尝了尝夫差的粪便,然后对夫差说:“我曾跟名医学过医道,只要尝一下病人粪便,就能知道病的轻重。刚才我尝了大王的粪便,味酸而苦,得了‘时气之症’。得了这种病很快就会好,请大王不必担心。”夫差听了很受感动,认为勾践比自己的儿子还孝顺,定无反叛之心,不久便允许勾践回到越国旧地。

回到越国后,勾践卧薪尝胆,苦身劳心,礼贤下士,招兵买马。20年后,勾践终于报仇雪耻,灭了吴国。

国王雪地跪三天

在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教皇成了各国国王的太上皇。国王登基和加冕要由教皇主持。接见的时候,教皇坐着,国王要屈膝敬礼。步行时,教皇骑马,国王要牵马带路。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国王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亨利王想摆脱教廷的控制,有更多的独立性。教皇则想加强控制,把亨利王的权力剥夺殆尽。亨利王甚至召集德国教区的主教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这下子把教皇气坏了,他在罗马召开了全欧基督教大会,宣布开除亨利王的教籍。教皇的号召力非常大,一时间欧洲各国掀起反对亨利王的高潮,德国的封建主起兵造反,亨利王处于四面楚歌的艰难境地。

人在矮檐下,怎能不低头。亨利王面对危机,被迫妥协。1077年1月,亨利王带着两个随从,骑着毛驴,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请罪。但教皇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王到达之前躲到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王无奈,只好又前往卡诺莎拜见教皇。到了卡诺莎,教皇叫人紧闭城堡的大门。当时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王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

亨利王的“卡诺莎之行”保住了教籍,使他的王位未受到影响。回到德国后,亨利王集中力量整治内部,将造反的封建主各个击破。在阵脚稳固之后,亨利王立即出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教皇弃城逃跑,最后客死他乡。

显然,亨利王的“卡诺莎之行”是苦肉计,目的是摆脱危局,暂时与教皇和解,赢得喘息的机会,以便东山再起。结果,教皇因一时动了恻隐之心铸成大错,亨利王重振旗鼓,终于获得成功。

丰臣秀吉的缓兵计

日本幕府时期,织田信长不幸死于横祸,丰臣秀吉乘机逐个讨伐各方军队,企图平定天下。信长之子信雄见秀吉的势力日渐强大,便檄告各方说秀吉有夺取织田政权的野心,还向德川家康提出救援的请求。

不久,家康出兵攻打秀吉,小牧山一战,秀吉被打得落花流水。秀吉暗自思忖:拼武力,自己尚不是家康的对手。为长远计议,应委曲求全。于是,秀吉到信雄处大哭一场,说道:“臣向来依循令尊的意志行事,为织田政权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岂料有小人进谗言,公子对我才产生了猜疑之心。如果公子认为臣有二心,臣甘愿交出所有军队,以示忠心。”愚蠢的信雄未识破这是苦肉计,被丰臣秀吉的眼泪所迷惑,心肠一软,与丰臣秀吉缔结了和约。家康闻讯,力劝信雄撕毁和约,但信雄就是不听。

秀吉与信雄缔结和约后,形势大变。家康因出师无名,撤走军队。秀吉又开始南征北战,在有相当实力后,对信雄发起进攻。

信雄后来被秀吉贬谪他乡,饮恨不已。

自古以来,苦肉计的背后都隐藏着阴谋和圈套。信雄这种人没有识破的慧眼,最后只能自食其果。

风流才子开酒铺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位风流才子。他与才女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是千古流传的动人佳话。

司马相如原是梁王刘武的门客。刘武死后,他回到家乡成都。有一次,他到临邛的财主卓王孙家做客,偶遇卓财主在家守寡的女儿卓文君。两个人一见钟情。卓文君不顾父亲反对,乘夜与司马相如私奔到成都。卓财主知道后气得暴跳如雷。

他俩到成都后,日子窘迫,不得不回到临邛,硬着头皮请求卓王孙接济。卓财主余气未消,哪里肯给钱。司马夫妇经过商量,很快想出了一条“苦肉计”。

他俩把身边的车、马、琴、剑和首饰变卖,用得来的钱在距卓府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房,开了一家小酒铺。只见司马相如穿着伙计的衣服,又是擦桌椅,又是端酒菜。卓文君也是粗布衣裙,忙里忙外,招待客人。酒铺刚开张,就吸引来不少人。这倒不是因为她们的酒菜物美价廉,而是想前来目睹这两个远近闻名的落难夫妇。司马夫妇一点也不觉得难堪,相反内心里十分高兴,因为他们达到了办酒铺的目的——给顽固不化的老爷子丢人现眼。

很快,临邛城里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大多数对司马夫妇表示同情,责备卓财主刻薄。卓财主是一个讲究脸面的人,他过了几天便受不住这些风言风语,答应资助女儿和女婿。卓财主送给他们100个奴仆,100万贯钱。司马夫妇得到了这些财物,谢过,了卓财主,关闭了酒铺,双双回到成都,成了那里知名的富户。若干年后,汉武帝读了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大为赞赏,于是召见了司马相如,并留他在宫中当官。司马相如没有辜负卓文君的一片苦心,终于在官场上飞黄腾达。

【施计要诀】

聪明的管理者擅用苦肉计。苦肉计,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苦人计”——让他人(即员工)受苦,另一个是苦己计——让自己吃点苦头,这与古老的三十六计中的苦肉计是一模一样的。

苦人计:欲降大任于某人时,最好对他进行一番磨炼,正如“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肌肤……”,过去的忆苦思甜,还有挂职锻炼,都是一种苦人计。企业管理者完全可以借鉴,只要运用得当,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苦人计”不花一分钱,却能大大调动人的积极性。

苦我计,做为管理者,应该给员工树立一个好榜样,企业所倡导的自己要先做到,如此才能要求员工为企业多做贡献。骑自行车上下班的老总,和开私人飞机老板到处招徭的老总那个更能受到员工的敬重?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如能放下架子,与员工同甘共苦,往往可以产生巨大的鼓舞力量。古时候打仗,皇帝为什么要御驾亲征呢?领导者深入一线,群策划群力,与民同甘共苦。苦尽甘来。为了甘,必先苦。

三、以柔胜——柔性管理,最高境界

釜底抽薪

【原典金言】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计名阐释】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不直接面对敌人的锋芒,而是间接的瓦解敌人的气势。也就是说用以柔克刚的办法转弱为强。

【妙用“釜底抽薪”计】

汉军楚歌胜项羽

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在全国范围内分封了十八个诸侯。刘邦的封地是巴、蜀、汉中,名为汉王,他表面上顺从项羽,暗地里招贤纳士、发展力量,等待时机与项羽一争天下。公元前2O06年5月,就在项羽大封天下的一个月后,各路诸侯因对分封不满,纷纷起兵反对项羽。刘邦趁战机迭起项羽应接不暇之机,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很快就攻下关中地区。随后一面向楚地进军,一面联络诸侯公开声讨项羽,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刘邦借用韩信、彭越、英布的力量同项羽作战,赢得了楚汉双方战略相持阶段的胜利。项羽的后方日益不稳,军粮更加困难,兵源日益枯竭,士气越发衰落,军心趋于瓦解。刘邦通过封王,封地等手段进一步争取到韩信、彭越、英布等人的支持,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战争越来越向着有利于汉而不利于楚的方向发展。

公元前2O3年8月,项羽感到自己缺兵少粮,主动与刘邦议和,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为了表示诚意,项羽还释放了以前俘虏的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就在项羽东撤时,刘邦听取谋士张良。陈平的建议,撕毁和约,约会各路人马,从四面八方对楚军发动合围追击。

韩信曾在项羽手下做过持戟的小官,因不受重用,转投到刘邦手下,被刘邦拜为大将军。楚汉战争爆发后,韩信先后灭魏、破赵、降燕、伐齐,在北面对项羽形成了战略包围。在接到围追项羽的命令后,韩信亲自率三十万大军南下,势如破竹,很快攻克了包括楚首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在内的许多地方,与刘邦会师于颐乡(今河南鹿邑东)。汉将英布、刘贾劝降了楚大司马周殷,继而西下与刘邦会师。此时,彭越也率军南下。

刘邦各路大军齐聚,四面云集,一场规模空前的决战就要打响了。项羽自知不敌,于公元前2O2年12月退兵到了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一说今河南鹿邑东),汉军紧追不舍。这时候,项羽的后方几乎完全被汉军占领,已经无路可退,项羽于是定下决心,在垓下安营扎寨,要与汉军周旋到底。

汉军总兵力有五六十万人,仅韩信就有三十万人,而项羽只有十万人马。项羽告诉手下说:“汉军兵多,只要坚守大营,等他们粮草不足,汉军就会不战自退了。谁也不许出击,打退了汉军的进攻也不要追击。”

韩信知道项羽力能举鼎,勇猛无敌,楚军士兵也是个个骁勇善战,对付楚军只益智取不能力夺。于是,韩信布下十面埋伏,自己亲自率领三万人马,到项羽营门前挑战。堂堂西楚霸王怎么能让一个胯下小儿,一个从前自己手下的无名小卒欺侮!项羽把既定的坚守战术抛在脑后,挥军杀向汉军。韩信且战且退,把项羽引入包围圈,埋伏的十路人马依次杀出。战斗几乎进行了一天,项羽人困马乏,楚军虽然杀伤了大量汉军,但自己伤亡也越来越大,而且汉军似乎越来越多。项羽没办法只好退回大营,这时手下十万精兵只剩下两三万残兵败将了。

“败了,败了”,项羽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自己的爱妾虞姬说。

“胜败是兵家常事。大王不必烦恼,”虞姬一面劝,一面命人送上早已准备好的酒菜。项羽只饮了几杯,就趴在桌子上沉沉睡去。

虞姬看着项羽满身血迹,心疼不已,嘴上劝项羽,其实她自己也很为楚军的前程担忧。虞姬轻轻叹了口气,披上大氅,走出帐篷。

正值严冬,寒风凛冽。月色很好,却显得凄凉无比,让人感觉不到一丝柔美。楚军白天损失了十之七八,大营显得空荡荡的。时而传来的受伤楚军将士的呻吟、远处战马的嘶鸣,让虞姬的心情越发沉重。

虞姬忽然觉得风中似乎隐隐约约夹杂着别的声音,仔细一听,发现是歌声,从远处汉营里传来的,还伴有箫声。倾耳细听,那歌声凄凉哀伤,如泣如诉,竟然是楚歌。虞姬环视了一下四周,发现不少楚军士兵三三两两靠在一起,或斜倚或坐卧,都在动情地听着,有的还轻声相和。

虞姬赶忙回帐,叫醒了项羽,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什么?!不可能!”项羽将信将疑,几步冲出帐外。他也听到了歌声,那也是他熟稔的曲调。“怎么会这样呢?怎么汉营里会有这么多楚人呢?难道刘邦小儿已经打下了西楚?!”

项羽不明就里,计无所出,接下来的几天同汉军厮杀的劲头也不足了。楚军将土随项羽四处征战,几天来受了楚歌的感染,思念起阔别已久的家乡和亲人;再想想现在楚军内无粮草,外无数兵,坚持下去只有失败,战斗精神很快就垮了下来。失败的气氛笼罩着整个军营,有人开始逃离楚营,开始三三两两,后来竟整批整批地溜走,就连跟随项羽多年的将军季布、钟离昧、项羽的伯父项伯也不辞而别。

其实这正是张良、韩信的计策。周殷投降英布时带去的九江兵,是临近汉水的人,也会唱楚歌,张良让他们教会了汉军。然后命令士兵在夜里唱楚歌,以此来引发楚军的思乡厌战之情,瓦解其斗志。这一釜底抽薪之计,“抽”去了楚军的战斗意志,真是抵得上千军万马。最后项羽只剩下祖楚和虞子期两个将军和八百亲兵。

虞子期建议说:“现在四面楚歌,将士也都散去了,我们不如趁夜色突围吧。”项羽无奈,只好同意。虞姬怕项羽保护自己,会影响突围,毅然横剑自刎。虞子期见妹妹自杀,伤心欲绝,也随虞姬自刎而死。项羽忍住悲伤,率军偷偷越过汉营,突围而去。

韩信发现后立即派五千骑兵追杀,几次交战,又歼灭了包括祖楚在内的许多楚军。项羽只带领二十六人,来到乌江边上,恰好江边有一条船,但项羽感到跟随自己的八千子弟兵,全军覆没,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拒绝渡江。在又杀死几百名汉军,做了最后的抵抗后,自刎乌江,死时只有三十一岁。那一年是公元前202年。

刘邦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汉朝。

宰相卖绸稳市场

宋仁宗至和年间,国家财政紧张,几种钱币同时流通,国家难以控制市场。于是,便有大臣上疏仁宗,请求统一钱币,特别是要罢掉陕西铁钱,由国家统一铸币流通。仁宗接到奏疏,交大们议论。大多数人觉得罢掉铁钱会造成市场混乱,所以并没有实行。但消息却传了出去,一时间,首先从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开始,刮起一股风:“朝廷要罢掉陕西铁钱了,赶快脱手出去,晚了就一钱不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