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解压密码
21102100000007

第7章 好心情,创造好生活(3)

要成为工作上的主人,从了解自己开始。职业顾问建议,当你开始对工作产生倦怠时,就是该重新思索自己的时候了。花点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自己要什么?擅长哪个领域?性格倾向于从事哪种类型工作?这份工作可以发挥所长吗?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被放错了位置?

心灵感悟

许多人不喜欢规划生涯,因为总是没办法实现。不过,如果能确立人生的大方向与目标,有助于在工作中自我定位。当了解自己的生涯目标是一步一步往上爬到领导者的位置时,就要确认惟有学习越过眼前障碍,自动打开格局,才有机会攀到顶峰。

显赫的财富,摆正的心态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有钱人,每天早上经过一个豆腐坊时,都能听到屋里传出愉快的歌声。这天,他忍不住走进豆腐坊,看到一对小夫妻正在辛勤劳作。富人恻隐之心大发,说:“你们这样辛苦,只能唱歌消烦,我愿意帮助你们,让你们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说完,放下了一笔钱,送给小夫妇。这天夜里,富人躺在床上想,“这小夫妇不用再辛辛苦苦做豆腐了,他们的歌声会更响亮的。”第二天一早,富人又经过豆腐坊,却没有听到小夫妻俩的歌声,他想,他们可能激动得一夜没睡好,今天要睡懒觉了。但随后的几天,还是没有歌声,富人好奇怪:就在这时。那做豆腐的男子走了出来,拿着那些钱,见了富人便急忙说道:“先生,我正要去找你,还你的钱。”富人问:“为什么?”年轻的男子说:“在没有这些钱时,我们每天做豆腐卖,虽然辛苦,但心里非常踏实。自从拿了这一大笔钱,我和妻子反而不知如何是好了,不做豆腐,那我们的快乐在哪里呢?现在把钱放在屋里,又怕它丢了,做大买卖,我们又没有那个能力,所以,还是还给你吧!”富人非常不理解,但还是收回了钱。第二天,当他再次经过豆腐坊时,听到里边又传出了小夫妇的歌声,他们又像以前那样愉快地生活着。

拥有更多的财富,是今日许多人的奋斗目标,财富的多寡,也成为衡量一个人才干和价值的尺度。当一个人被列入世界财富榜时,会引起许多人的艳羡。但对于个人来说,过多的财富是没有多少用的,除非你是为了社会在创造财富,并把多余的财富贡献给社会。

不追求显赫的财富,清醒地使用财富,愉快地施与财富,心怀满足地离开财富。这就是著名科学家培根的建议,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这些建议。

心灵感悟

现在不少人急于发大财,结果不是被骗,就是去搞歪门邪道,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如制假贩假,盗版走私,做毒品生意。他们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财富对他们如同绞索,他们越是贪求,绞索就勒得越紧,正如一个贪官说:每当听到街上警车鸣笛,便惶惶不可终日。我们并不是一概排斥财富,我们厌恶和蔑视的是对个人财富的过分贪求,是以不正当手段聚敛财富。我们努力创造财富,我们所追求的是一种行善的工具。

小人物,也超然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这是出自《论语·阳货》中的一句话。其含义是:当人们没有得到的时候,拼命地想去追求:等得到了,又时时刻刻担心害怕失去。人生处世的一大禁忌,便是患得患失。自古以来,在芸芸众生中,既有超然物外者,也有患得患失者。前者是一种健康而积极的人生态度,奉行这种人生态度的人,往往容易体会到心灵的自由和满足,能够过着悠然洒脱的生活,充分享受人生的尊严和快乐。后者则是一种病态消极的处事心理,这种人往往终日在得与失的罗网里钻来钻去,无法得到内心真正的超脱自在,更无法体悟到人生真正的快乐滋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患得患失常戚戚,超然物外天地宽”

却说《资治通鉴》中“崔光取绢”一文,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北魏建国初期十分强盛,东夷、西域各国每年都向其进贡。又特意设立了交易市场,获取了不少南方的货物。到了梁武帝天监年间,国库全都充满了。胡太后有一次临幸储藏绢帛的仓库,当场让一百多位同去的王公、妃嫔、公主凭喜好任意拿绢回去。大家都尽其所能地搬取,最少的也拿了100匹以上。尚书陈留公李崇与章武王元融两人更是因为贪心,扛的绢太重而跌倒在地上,李崇扭伤了腰,元融扭伤了脚。胡太后看了很生气,让人把他们取的绢夺了,两手空空地出来,这件事在当时成为那些达官贵人茶余饭后的笑料。而侍中崔光只拿了两匹绢,胡太后奇怪他为何拿得这么少,他回答道:“臣子我只有两只手,只能拿两匹绢。”众人听了,都感到很惭愧。

在当时,李崇、元融官至尚书令、章武王,算是“中央高级干部”了,什么样的场合没见过?什么样的好处没捞过?结果却为了几匹绢帛扭伤了腰和脚,不但颜面尽失,而且在太后面前摔了跟头,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实在不值。他们之所以落到这步田地,完全是由于患得患失所致。如果他们不患得患失,怎么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举动?怎么会惹得太后恼怒,闹出了一场笑话?又怎么会被后人耻笑?综观人间世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这是常理,可有些人总想不通这层理儿,只要涉及个人利害得失之事,总少不了要去争,要去斗,要从争斗中得到更多。殊不知这种做法,总会给人带来莫名其妙的烦恼,难以言状的痛苦,排解不掉的忧愁。名利尽管得到,可是人的尊严丧失了,人的洁净丧失了,人的品味丧失了……这样,看来是有所“得”,但失去的是否比得到的更多?而且这种“得”究竟有什么意义?

前些年,某杂志社编辑部评职称,有一个副编审的指标,竞争者却有三人。这三人中有两个是同一届大学本科毕业,有一个则晚两年,但文章颇具文采,并且有一篇在全国性的评选中获奖。若按照论资排辈,这个副高职称指标要在两位同期毕业者中选出一个。若按成就大小,这个副高指标则非第三人莫属。怎么办?经单位领导再三研究,再三斟酌,决定从工作时间长的两位中考虑,那位毕业晚两年的编辑也主动放弃竞争,待以后有机会再说。可是,那两位毕业时间和工作年限基本相同者,却争执不下,曾多次对论,各执己见,这是正常现象,并无什么可以厚非的。然而,其中有一位与领导的私交很好,而且善于溜须拍马、玩阴谋、耍诡计,曾不只一次在领导面前揭对方的短,夸自己的长,而且说得活灵活现,神乎其神,并且像乞丐讨饭一样讨取名利,像蚂蚁储食一样攒积荣誉。明智的人纵有天大的本领和业绩,也会尽量避免如此行事,免得他人说自己浅薄。功劳、优点尽可让别人去说,万不可盲目地推荐、夸耀自己,把自己说成是一朵花,把人家说成是豆腐渣,但此人却违反常情,竟愚蠢地这么做了,而且还果真奏了效,最后竟然如愿以偿。

消息传出来之后,大家自然议论纷纷,有的说为了名利,不惜丧失人格总是令人可耻的;有的说别看他外表上表现得泰然自若,其实内心里没准儿像猫儿抓着似的;还有的说当他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时,他就已经丧失掉某些人生真正美好的东西……他的所作所为使得他声名扫地。而那位与他公平竞争不耍花招、不做手脚的人,两年后也顺顺当当得到了副高职称,另一位明智退出的竞争者,过了三个春秋也顺顺利利地得到理想的职位。这两位当年没评上并获得广泛同情的编辑吃了多少亏呢?不过晚戴副高头衔两三年,少了点工资,可他们不争名、不争利的美德,众人可知。他们都感到自豪的不是因为自己终于得到了什么,而是因为自己把握住了做人的道理。而那位编辑由于采取不正当行径争名夺利,到头来将自己的自由、尊严和人格丧失殆尽。两相比较,孰重孰轻,明眼人不是一目了然吗?

人生在世有所得,必有所失,两者总是很难兼顾的。因此,在生活中,对于所拥有的要珍惜,要知足;对于失去的东西,不要耿耿于怀,老是放不下;对于那些不该得到的东西,切勿不择手段,一味奢求,这是精明、智慧和机智的生活态度。当然,在得失问题上,还要弄懂弄通两者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这正是祸福相依相成的道理。所以对得失,尤其对功名利禄方面的得失,应该淡泊一些,豁达一些,千万不可太介意、太看重。

心灵感悟

享誉五洲四海的西方哲学家、美学家尼采曾指出:“不患得患失是活得久、过得好的艺术。”在患得患失中度过一生的人,他的生活无时无处不充满忧虑,生命也因此衰老得更快;而在不患得患失中的人,他的生活时时刻刻充满乐趣,因而他的生命也获得久长。精神的力量传递给肉体、感染着肉体,美好的情绪既能使人快乐,也能使生命延伸。所以,就让活得长久,过得快乐的艺术成为每一个人的座右铭吧,它可以使人生充满快乐。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为别人做好事不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快乐,因为这能增加你自己的快乐感和健康指数。

世界如同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可是你要整天板着脸,它也会变得苦闷不堪。因此,在生活、工作之余多为别人想想,能使你不再为自己忧虑、善待自己,也能帮你结交很多的朋友,得到更多的乐趣。

美国密苏里州春田镇有个叫波顿的人,他对“多为别人着想”的好处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讲述的“我如何快乐起来”的故事曾感动了许多人。

“我9岁的时候失去了母亲,12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波顿先生写道:“我母亲在13年前的某一天离开了家,从此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以后我也没有见过她带走的我的两个小妹妹。她一直到离家7年之后,才写信给我。我父亲和一个合伙人在密苏里的一个小镇买下了一间咖啡店,合伙人趁他出差的时候把咖啡店卖了,得了现款之后潜逃。一个朋友打电报给父亲,叫他赶快回家,在匆忙中,父亲在堪萨斯州沙林那城因车祸丧生——那时,我母亲已离家出走三年。我的两个姑姑,她们又穷又老,而且身体也不好,她们把我们五个孩子中的三个带到她们家里去了。没有人要我和弟弟,我们只好靠镇上的人来帮忙。我们很快被人家叫做孤儿,或者被人家当作孤儿来看待,而且我们所担心的事情很快发生了”。

“我在镇上一个很穷的人家住了一阵子,可是日子很难过,那家的男主人失了业,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再养我。后来,罗福亭先生和他的太太收留了我,让我住在他们离镇子11英里的农庄里。罗福亭先生70岁,他告诉我说,‘只要我不说谎,不偷东西,能听话做事’,我就能一直住在那里。这三个要求变成了我的圣经,我完全遵照它们生活”。

“我开始上学,但其他的孩子都来找我的麻烦,拿我的大鼻子取笑,说我是个笨蛋,还说我是个小臭孤儿。我伤心得想去打他们,可是收容我的那位农夫罗福亭先生对我说:‘永远记住,能走开不打架的人,要比留下来打架的人伟大得多。’我一直都遵照他说的话去做,尽量不去和人打架。直到有一天,有个小孩在学校的院子里抓起一把鸡屎,丢在我的脸上。我把那小子痛揍了一顿,结果交上了好几个朋友,他们说那家伙活该。“罗福亭太太给我买了一顶新帽子,我感到非常得意。有一天,有个大女孩把我的帽子扯了下来,在里面装满了水,把帽子弄坏了。她说她之所以把水放在里面,是要‘那些水能够弄湿我的大脑袋,让我那玉米花似的脑筋不要乱爆’。”我在学校里从来没有哭过,可是我常常在回家之后号啕大哭。有一天,罗福亭太太给了我一些忠告,使我消除了所有的烦恼和忧虑,而且把我的敌人都变成了朋友。她说:‘罗夫,要是你肯对他们表示兴趣,而且注意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的话,他们就不会再来逗你,或叫你小臭孤儿了。’我接受了她的忠告,我要用功读书。不久后我就成为班上的第一名,却从来没有人妒忌我,因为我总在尽力帮助别人。我帮好几个男同学写作文,写很完整的报告。有个孩子不好意思让他的父母亲知道我在帮他的忙,所以常常告诉她母亲说,他要去抓袋鼠,然后就到罗福亭先生的农场里来,把他的狗关在谷仓里,然后让我教他读书。“死神侵袭到我们的附近,两个年纪很大的农夫都死了,还有另一位老太太的丈夫也死了。在这四家人中,我是唯一的男性,在我上下学的路上,我都要到她们的农庄去,替她们砍柴、挤牛奶,替她们的家畜喂饲料和水。我这样一直坚持了两年。现在大家都很喜欢我,不再骂我,每个人都把我当作朋友。当我从海军退伍回来的第一天,有两百多个农夫来看我,有人甚至从80英里外开车过来”。

不管你的处境多么平凡,你每天都会碰到一些人,你对他们怎样呢?你是否只是望一望他们,还是会试着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比方说一位邮差,他每年要走几百里的路,把信送到你的门口,可是你有没有费心去问问他住在哪里?或者看一看他太太和他孩子的照片呢?你有没有问过他的脚会不会酸?他的工作会不会让他觉得很烦呢?或者杂货店里送货的孩子,卖报的人,在街角上为你擦鞋的那个人。这些人都有烦恼和梦想,他们也渴望有机会跟其他人来分享,可是你有没有给他们这种机会呢?你有没有对他们的生活流露出一份兴趣呢?你不一定要做南丁格尔,或是一个社会改革者,你可以从明天早上开始,从你所碰到的那些人做起。

心灵感悟

如果我们知道每说一句话,反馈回来的是另一句什么样的话或什么样的事,那么我们就应该知道,这句话应该怎样说出去。正如我们用友好的态度说话,收到的效果就好;我们用粗暴的态度说话,收到的效果就不好。就像我们照镜子,你笑,它也笑;就像我们对着群山呼唤,你喊什么,它也喊什么。我们对别人友好,别人也会对我们友好。同样的道理,我们如果对着一个小孩子吼叫或者瞪眼,小孩子就会被吓哭,我们和他们玩,他们就会高兴。世界上道理很多,但是大道理很简单,善有善报,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