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拷问中国教育
21122700000026

第26章

教师的苦恼有时候来自学生家长

一些中小学校的班主任时不时地会叹起苦经:现在的一些家长实在太难侍候。面对他们的孩子,论学习,轻了怕说抓得不紧,紧了又怕说压力太大;管行为,软了怕说不负责任,硬了又怕说存有偏见。真叫老师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现在的这些学生,通常以独生子女这一特定的教育对象出现,跟多子女家庭相比,独生子女的家长似乎更多了一种原始的、缺乏理性的舐犊之情。于是我们看到,有的家长几乎把自己的宝贝疙瘩的话奉为“圣旨”,一旦听到孩子对学校或老师有所不满,也不问个是非曲直,就一个电话打到学校,大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有些家长则仅仅根据孩子的一两次测验的情况,便联名写信给校方要求调换教师。还有的家长对教师的挑剔近乎苛刻,比如仅仅根据某数学老师在家长会上的发言语速稍快了一点,就断定这位老师在课堂上也是说不清什么的。而还有一些家长为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寻找根源时又众口一词:“我的孩子智力向来不错,进了某老师的班后,成绩就拉下来了。”其潜台词是,责任全在老师。

可以这样认为,现在的一些中小学生的家长已陷人一种矛盾心态之中,一方面因望子成龙心切而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则把家庭溺爱方式向外界延伸;一方面他们因自觉不自觉地卷人了互相攀比家庭智力投资的旋流,而使自己的种种努力都化作日益上涨的期望值,并希望所有的投资都能得到效益上的回报,希望教师们也能循人他们的那种并不切合实际的意向轨道;另一方面因长期对孩子千依百顺,过度溺爱,使自身的行为也变得异常的偏执,处事自然也就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于是,一旦孩子在学校有了点压力或受了点委屈,做家长的就不能自已,甚至出现向学校或教师发泄不满的种种举动。

事实上,这种矛盾心态,往往会对孩子的教育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产生深远的甚至是难以估量的影响。这是因为,过多的操心与过多的呵护,过分的急于求成与过分的越俎代庖,都会抹煞孩子自身的内趋力,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使他们难以在更高的知识层次上和更大的文化空间去摄取养料。而家庭的溺爱方式,如果不加抑制,任其蔓延到社会、学校、课堂,更会使孩子的成长受到各种非正常的因素的干扰,误了自己的孩子。作为家长,肯定是不希望看到这种严重后果的。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情绪和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品行,像那些在学校里喜怒无常、在同学之中行为霸道、屡屡顶撞老师的学生,一般都与平时耳儒目染了家长的某些品行习惯有关。

毫无疑问,中小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在家庭中当好孩子的常任把关老师,是摆在每一位家长面前的亟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或左或右,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两个极端

爱子如命,望子成龙,已成为中国众多父母的解不开的情结,尤其是在当今众多的中国父母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这种情结无时无刻不左右着他们,进而左右着他们的孩子。

只要学习好就能当“少年大款”

“只要你考试成绩好,你要什么,爸爸妈妈就给你买什么。”调查表明,上海起码有25%的家庭搞“物质刺激”,将学习成绩好坏作为是否对孩子进行奖惩的标准。这是该市的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指导》杂志等四个单位在对全市13个区县1万多个家庭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这次大型调查表明,在教育方法上,虽然落后的方法如“棍棒下面出孝子”等已不为人们所接受,但先进的科学方法还未形成,表现出父母亲子互爱教育的行为方法与认识意愿之间还存在较严重的脱节现象。

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在被调查的1万多户家庭中,约有1/4家庭将孩子的读书成绩作为是否给予物质奖励的根据。很多家长不要孩子做家务,不让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其他公益活动,只要孩子读书好,孩子的一般要求乃至很高的要求如购买高级名牌服装、游戏机、外出旅游等都能够得到满足。

漫步北京、上海、广州、长沙街头,时常能见到这样的中学生,身穿进口的名牌运动休闲服,足踏高级运动鞋,胯下是高级变速车,腰间插着高保真随身听,俨然“少年大款”。

今日都市,中学生对名牌的熟悉程度丝毫不亚于成年人。倘若不信,你可“抽样调查”,大多数中学生几乎都能如数家珍地给你报出一大串名牌服饰。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服装厂商也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内地的学生。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皮尔卡丹”中学生服饰专卖点,有休闲装、西服、书、文具等。据售货员介绍,节假日由父母带着或单独来的中学生还真不少。有的是作为生日礼物给孩子,有的是对孩子学习的奖励,有的则是极为平常的消费行为。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并不富裕,仅仅靠父母有限的工资维持生计。但他们却受“少年大款”的影响,爱慕虚荣,讲究排场,全然不顾家庭的困窘。笔者的一位亲戚,单位不景气,1个月才挣300多元。她女儿做梦也想要一台“公主车”,因考虑经济承受不起,所以一直没有买。她说她们班上的同学基本上都是骑“山地车”、“公主车”,而她却骑着辆老掉牙的破自行车,多丢脸呀。没办法,做父母的只好咬着牙满足她的愿望。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屡屡发生。少年犯赵某就是因为羡慕“少年大款”,心生邪念,对同学敲诈勒索、偷盗财物而步入高墙的。赵某家里穷,看到别人花钱大手大脚很是眼红,他也想有钱穿好点,于是铤而走险,终于走上犯罪道路……

只因一次作业未完成,毒打儿子8小时

曾经身为教师的母亲,只因儿子一次作业未完成,毒打儿子长达8小时。这是《北京青年报》记者赵新培采写的一篇令人痛心的报道:

“阿姨,我是个好孩子。”刚满8岁的王闯下半身青紫地躺在医院病床上对记者说出这句话。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仅仅因为没完成作业就被妈妈用未棒毒打了8个小时。

当昨天下午记者见到王闯时,他已经在医院躺了整整3天了。从肚子到双腿全部呈青紫色。他妈妈没来看望他。当记者站在他身边时,他竟轻轻地说:“阿姨,我疼,我浑身都难受。”

据王闯的父亲王文星讲,事情的起因是,这天中午,在琉璃河二街完全小学上二年级的王闯因为没完成家庭作业而被老师留在学校。老师让班上的一位叫陈阳的同学通知王闯的家长将午饭送到学校。王闻因怕挨打就哀求陈阳不要告诉妈妈,并吓得把作业本撕碎。妈妈最终还是知道了,但没给他送饭。晚上,饿着肚子的王阒回到家,等待他的是妈妈手中的笤帚把子。

这场“家法”惩治持续了8个小时。据王文星回忆,妻子左手倒156 提着孩子的一只脚,右手挥着长把笤帚猛抽。手酸了就让孩子跪在地上,继续抽打孩子的大腿。“孩子给她磕头,求她住手都不行。”这位父亲说,“连我劝也不管用。”直到最后王闯“不哭不闹,头都抬不起来了,还不停地吐”,这位父亲才拉住了疯狂的妻子。他想用家里的三轮车拉孩子去看伤,但妻子不同意,于是他抱着儿子走到琉璃河医院。据他说,曾当过幼儿教师的妻子,一直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她经常为一点小事打王闯。

“其实这孩子特懂事。”王文星说,王闯和80岁的姥姥特别好。每天早晨王闯都在5点起床,先帮瘫痪的姥姥穿衣、洗脸、吃早饭,然后自己再去上学。晚上还帮姥姥脱衣睡觉。“没人教他做这些事。”王文星说。

“我们从没收过这么重的病人住院。”儿童医院外科病房值班医生说。王闯的病情属于外伤导致的肾功能衰竭,目前他每小时只能排尿1毫升。“如果他在一两天里仍然尿少的话,”这位医生说,“那么就只能做透析了。”

小王闯被母亲打得出现了肾功能衰竭,每小时只能排尿1毫升。此一恶性事件立即在读者引起巨大反响,人们在为小王闯揪心的同时,对王闯母亲何以下得如此毒手普遍感到困惑。

两天后《北京青年报》又刊载了对此一事件的后续报道:

“早知道这种结果我就不打他了呀!”昨天因涉嫌过失伤害已被警方刑事拘留的骆淑萍泣不成声地说,她想孩子,想家。昨天记者在房山分局看守所见到了骆淑萍。43岁的骆淑萍和丈夫共生育了3个孩子。大女儿呆傻,二女儿刚上初二,她说老三王闯是她这辈子最大的希望。“老师都说这孩子聪明,有次数学比赛还拿过第一名。”骆淑萍说,“我就下决心一定要供他上大学。”为了养家,骆淑萍每天和丈夫一起出摊卖鞋,早出晚归,很少照顾孩子。

“出事那天中午我上街买菜顺便到学校接王闯。别的孩子都出来了,就是不见王闯。我就进学校问老师,老师说他有好几天没写课堂作业了,正在教室里补作业。”骆淑萍说。那天晚上王闯回家补作业直到晚上11:30。“补完作业右我问他几天没做作业了,他说有20天了。我又问他这20天是怎么骗的老师,他不说话。于是我抄起屋角里的笤帚把子。”骆淑萍说她实在是气急了,失望极了,而且再也没有别的办法管教孩子了。

骆淑萍说那天夜里打了儿子两次。“我只打他的屁股和腿。他也不哭不喊疼,这让我更生气,下手更重。”骆淑萍说。直到丈夫把孩子抱到另一间屋时,她也没觉得自己把儿子打坏了。早晨,父子俩什么时候去的医院她也不知道,只看见那屋地上有一片呕吐物。骆淑萍曾到琉璃河卫生院看儿子,可医生说儿子已经转到北京治病去了。因为过于着急,她回家后就一病不起,直到现在她也没能见儿子一面。

昨天记者在琉璃河中心学校二街小学见到了王闯的班主任。她说王闯在学习上特别偏科,数学毫不费劲就能得90多分,可语文很差。并且王闯爱说谎话。“他经常不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每次交上作业后,趁老师不注意再将自己的作业本偷回来。所以当我发现时他的本子上已经有好几页是空白了。”这位女老师说。于是她让王闯中午留在学校补作业,并把他妈妈叫来,把这段时间孩子的表现情况谈了一下。这位老师说,在谈话当中发现王闯的妈妈特别着急,“因为她希望孩子将来能上大学,能出人头地”……

家庭教育问题多得惊人

说起来难以置信,口口声声要把孩子教育好的家长,实际上自身的教育素养和教育方法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缺陷。

辽宁省教委“关心下一代协会”和《家庭教育》编辑部联合进行的一项家庭教育现状调査,就反映出在许多家庭的教育过程中,家长们的家教态度、方法、内容、形式及策略等诸多方面均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

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者中,90%的家长期望自己的子女考上大学。其中,越是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家长,对子女的这种期望表现得越为明显(两者分别为92.86%和91.355%。

为了使这种期望不至于落空,35.70%的家长为孩子请了家庭教师;66.03%的家长让孩子参加过特长班(如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及音乐、美术班等)的学习;61.67%的家长曾额外为孩子布置家庭作业。为了孩子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62.52%的家长不让孩子干家务活(其中41.86%的家长“经常如此”,21.66%的家长“有时如此”)。

家长对子女溺爱过度

调査结果显示,59.18%的家长在养育孩子上不惜代价,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每月给孩子零花钱的数目50元以上的占21.02%,其中,每月超过百元的占,85%。以过生日为例,61.745%的家长想到和做到的是给孩子“——吃的”,其中有64%的家长是到饭店为孩子举行“生日宴会”。孩子每周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极少,18.72%的学生根本不参加任何家务劳动;41.78%的学生每周只参加1小时以下的家务劳动。为此,60.12%的学生不会做饭;51.75%的学生需要家长在上下学时需要接送。有81%的孩子经常帮家长耐打扫卫生。更有甚者,为了孩子能“讲究卫生”,41.19%的家长端到孩子的面前“经常如此”的占14.83%“偶尔如此”的占32.36%。

家长对孩子千涉过多

家长对孩子的过多干涉除了上面提到的种种表现外,还集中地反映在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及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上。

调查结果显示,81.08%的家长要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学习(“经常如此”的占27.44%,“偶尔如此”的占53.64%);当孩子没有考出好成绩时,29.71%的家长会把孩子狠狠教训一顿。

此外,为了家庭洁净,37,44%的家长不愿让孩子带同学到家里来;61.11%的家长认为对孩子应该严管严教,而不是采取民主式的科学管理方法。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5年之后,竟有49.75%的家长对孩子进行打骂(“经常如此”的占1.3%,“偶尔如此”的占42.44%)。

与此同时,15.12%的家长感到自己与孩子的关系越来越差,61.12%的学生对学习有厌烦情绪。

家长素质普遍偏低

在所有被调查的家长中,大学文化程度的仅占14.34%,而中学文化程度的占41.17%。20.99%的家长从未读过家教知识方面的书籍;47.69%的家长认为自己并不完全了解自己的孩子;85%的家长对辅导孩子学习感到力不从心;8.47%的家长从未辅导过孩子;33.64%的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夫妻的意见总是不一致;45.87%的家长在孩子面前说过谎话(“经常说慌”的占6.86%,“偶尔说谎”的占31.01%)。更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在回答“假如孩子拣到100元钱交给了老师,您会对孩子说……”这一问题时,竟有5.91%的家长选择了“你真缺心眼儿”作为答案,还有12.9%的家长对孩子的拾金不昧行为持不置可否的态度。可见,当今一些家长自身价值观念、道德水平也存在缺憾。根据这次调查结果,一些学者向家长们提出几点建议:1.要孩子在群雄逐鹿中捷足先登,家长先要练好自己的“内功”。2.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双腿“残废”,那么不妨放下孩子,让他自己走路。3.分数不是一切,在孩子的成长中,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更值得追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