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路维格又准备着手筹建造船公司。他设计一艘油轮或其他用途的船只,在还没有开工建造的时候,他就与人签约,愿意在船完工的时候把它租出去。接下来,就像以前一样,路维格拿着船租契约,跑到一家银行去借钱建船。这种借款是延期分期摊还的方式,银行要在船下水之后才能开始收钱。船一下水,租费就可转让给银行,于是这笔贷款就像上面所介绍的方式一样付清了。等到一切手续办妥,路维格就成了当然的船主,可是他当初一毛钱也没花。当路维格“发明”的这种贷款方式畅通无阻之后,他就先后租借别人的码头和船坞,继而借银行的钱建造自己的船。就这样,路维格等于有了自己的造船公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购买了路维格所建造的每一艘船,他的造船公司就这样迅速地发展起来。
很多创业者一开始资金有限,不得不借用别人的钱去发展事业,而船王的借法更是别具一格。他把上述借钱的想法提出后,任何人都会感到惊愕,但仔细研究之后,就会发现其想法是有道理的。这一类的贷款,人们称其为“双重文件”。意思是说,这笔贷款是由两个公司或两个人分别保征偿还,而他们之间的经济又相互独立。因此,即使有一方还不了,另一方也会把债务解决。所以,大通银行把钱借给了路维格。
回笼资金要快
“空中老鹰不如手中麻雀。”做生意赚钱也好,赔钱也好,就是不要赊账,这是赚钱大师们的经验之谈。生意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手里的资金赚取最大的利润,不论此资金是自有的还是借来的,都务求要有最大的回报率和增长率。在做生意的过程中,越能加速资金的回收,就越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增值效应。资金的回收比较慢,必然令资金使用效率大减,此外,积压产品太多和固定资产过于庞大,也会使资金积压而不能获得有效的使用。每一个生意人都会认为生意越多越好,社会上评价一个生意人是否成功,往往也主要是看其营业额、增长率和利润。
一家公司可以生意天天有,但是资金回收问题,往往却被不恰当地忽略。订单蜂拥而至却并不意味着现金大量流人,假如十个客户中有九个资金周转有问题,不能及时付清货款,那你的公司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资金流通问题。不能及时付款的客户,即使再多也未必是好事。因为客户多意味着公司不断接订单和从事生产,意味着不断地将资金投入生产,可是所有赊账交易的货款又未能收回分毫,甚至连应收款项的零头都没能进账。这种情况下,生意人手里现金的大量流失,就好似一个突然伤及大动脉的人—大量出血。
此外,如果你的营业额增加很多,但会计账上只是“应收的数字”,而不是“现金”一栏的增加。这样一来,虽然你的生意看起来红红火火,但也不一定真的赚钱。因为你“赚”的那些“账”还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利润,或者能否收回来谁也不敢打保票。其后果很可能是债权方上门讨债,生意人宣布破产。许多生意人的破产,都是因为这种欠账不定期造成的。
手里的存货不能出手,在很多时候还不如垃圾,因为垃圾扔掉也就没事了,存货还得付仓储费和保管费。假如要等上一年半载才能清仓,你的资金就会被积压,不论资金是外借的还是自己的,起码都有一定的利息成本。积压资金越多,其利息额就越大,假如时间增加,那利息成本也会相应增高。
建立一个有效的收款程序,是预防公司步上赤字倒闭之途的关键。但如何进行现金管理呢?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快地收回应收的款项”,而在不损害公司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拖延“应付款项”的兑付。说白了,就是以最大的可能让钱在你的手里多停留一段时间。要使自己的货款回收畅通,生意人应该为公司设计一个明确易懂的信贷控制管理制度,如客户的账单已经超过期限时,就应及时采取行动:催收通知、停止发货和交易等,如果确有必要,也可以考虑进一步的法律行动。在催收货款时,一般情况下以不破坏与客户关系的前提下,实行催收大行动。当然,如果该客户有意拖欠或即将倒闭,这就显示日后你们可能再也没什么生意可做了,此时一切以收钱为上,也没什么顾忌与客气的了。
总起来说,生意人对于资金的回收要力求快,有时即使压点价也要快点收回来。千万不要为了多赚一点点“账面钱”而将资金死死地套住。
现在许多大商场经营服装的生意人,都非常明白这个道理:刚上市的应时服装,价格奇高,很快就赚回了该赚的钱;等到快过季时,为了不压货,尽快回笼资金,几乎是半卖半送赶快处理了事。
“水不流动只能是臭水”。假若生意人懂得如何使公司资金保持畅通,懂得及时回收账款的重要性,则生意人的生存机会就会比别人大得多。在生意场上,忽略保有现金的生意人,无异于自掘坟墓。
建立信誉,赢得资本
企业是功利性机构。企业宣传自己、赢得信誉的根本目的是要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更广泛的支持。
企业信誉作为企业评价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非常有效地把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良好印象,转化为企业资源与对企业的支持行动,从而能够强化企业的商业成果并推进其战略意图的有效实现。
对于中国市场的企业来说,企业信誉为什么比过去更显得珍贵,更值得重视呢?
首先是因为中国市场的购买力与日俱增,要想从根本上赢得中国市场强大的消费群体,良好的信誉是基础。
其次,中国资本市场迅速崛起,而资本对于信誉的苛求,势必将中国企业信誉的重要性推向顶峰。
怎样维护好企业的信誉,是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信守承诺,是维护企业信誉的最基本要求。
1982年9月,美国芝加哥地区连续发生有人服用泰诺胶囊中毒死亡的严重事故。针对出现的危机,强生公司坚持“在遇到危机时,公司应首先考虑公众和消费者的利益”的最高原则,不惜花巨资在最短时间内从各大药店收回了所有的数百万瓶泰诺,并花费50万美元向有关的医生、医院和经销商发出警报。
最终查明,并不是泰诺胶囊本身有问题,而是有人向泰诺胶囊中投毒。强生公司洗清了自己的“罪名”,并仅用5个月的时间就夺回了原市场份额的70%。
兑现承诺,是企业经营的准则之一。企业在经营行动中,只有持之以恒地兑现自己的承诺,包括严格履行交易合同、依法纳税、严格兑现对于顾客及社会的承诺,才能建立并维护良好的信誉,获得公众的普遍信任。
2006年9月15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在宝洁SK-Ⅱ品牌的多项化妆品中,查出禁用成分铬和钕。但随后宝洁公司只是一再强调自己的产品质量绝对没问题,在声明中没有出示任何权威的证实性报告来说明产品中重金属的含量以及其危害程度,也迟迟未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在退货方面也设置许多障碍,使得退货成为不可能。宝洁公司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态度在整个事件中表露无遗,导致对抗升级,不但基本丢掉了SK-II中国市场,而且在其他东亚国家也遭受抵制。在SK-Ⅱ事件中,宝洁公司没有表现出一家跨国公司对消费者的真正关怀,丢失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最终让整个事件从产品质量危机演变为信誉危机。
对任何一家企业,其利益相关者都会基于其获得的资料、信息对其行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想像,这种判断和想像不只局限于与其密切相关的经济利益方面,还包括行为方式、价值观等,并会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于企业的期望。当企业的实际行为和表现与其期望有差异时,将会对企业的信誉及信任关系产生影响。
2006年7月,柯达公司因质量问题对中国台湾消费者和大陆消费者采取截然不同的对待方式而引发矛盾。给台湾地区的消费者免费升级相机一事被披露之后,柯达公司极力掩盖事实,严重违背了商业的伦理道德。其次,柯达公司态度傲慢无礼,不仅拒绝向消费者道歉,拒绝免费升级或召回产品,甚至还拒绝由中消协主持召开的调解听证会。这些做法不仅损害了中国大陆消费者的利益,也使柯达公司的信誉大受损害,打击了中国消费者对跨国公司的信任。
符合商业伦理的行为是良好信誉最重要的必要条件之一。任何不道德的行为,如贿赂、欺骗、不正当竞争等,都将为企业的信誉抹黑。柯达公司拒绝为中国大陆消费者免费升级产品,看似为公司节省了大笔资金,实际上却输掉了公司的信誉,这个损失更大,而且恐怕在很长时期内难以修复。因为那些受到伤害的消费者和所有了解此事的人,肯定都成了柯达公司的义务反面宣传员。
那些在维护信誉方面失败的企业,往往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只顾企业利益而轻视企业信誉,在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不愿意承担应有的责任。而那些成功维护信誉的企业,总是宁可牺牲暂时的经济利益,也要竭力维护公司的信誉。只要公司的信誉还在,不管在经济上受到多大的损失,公司都会像凤凰涅槃一样,浴火重生。正如可口可乐公司总裁所说,即使某一天公司所有厂房全部被毁坏,他们也可以在第二天以品牌的信誉,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到足够的资金,来重建一个崭新的公司。
在同质化竞争环境,信誉将企业的突出优势予以展现;在买方市场,信誉是奠定信任的基础,在信息社会,信誉造就强势影响力,在全球化时代,信誉赋予融合国际资源最有效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