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史上99个生活的经验大全集
21159600000013

第13章 心胸开阔,谦虚谨慎(1)

要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要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见识:要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要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要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要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

刘邦的“吾不如”

一个人若能保持内部心理的平衡,就会增加个体的精力。如何促进心理的和谐?必须对世俗事物和功利的得失,有着宽容与广达的胸襟,对目前的生活能产生最大的乐趣。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能看的很远,但是胸襟不够的话,那他注定是走不远的;而一个人如果胸襟很广阔,但是眼光看不远的话,那他注定也是走不远的;只有有眼光又有胸襟的人,才能走的更远,见识更多。”

宽阔的胸襟是一个人必备的重要品质,它可以让我们在纷杂的世事中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在生活上保持一个平常心态,在一片鼓噪与喧嚣中沉静如水而高瞻远瞩。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岳飞诗曰:“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就是一种气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飘萧我是孤飞雁,不共红尘结怨。”“神甚放,形则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这些都是襟怀的写照。

当人们形容一个人胸襟豪迈的行动时,常用“昂首阔步”、“豪气干云”等这些词语。我们如果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一个人的胸襟是否博大宽广,气度是否恢弘,和学问的大小并没有什么关系。有人学历很高,气量却是很小;有人根本没进过学堂,却是开朗得很,遇事十分洒脱,待人既宽厚,又有担当。

在楚汉相争中,无论是总体实力还是个人素质,刘邦都难与项羽匹敌。最终“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还是拱手交出了胜利。尽管他愤愤不平:“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把失败的责任推给“天意”,然而“天意何曾袒刘季”。

这种结局倒是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性格决定命运。如果对项刘两人的性格作一番比较,不难发现长短优劣。项羽自以为是超人,因而唯我独尊,行事“一言堂”,把“一把手”当成了“一霸手”。当项羽打到成阳时,有人劝他说:“关中险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劝他定都咸阳。对此,项羽答了一句话,可以说是流传千古:“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可见,这位大人的胸襟,只是想在富贵之后,给故乡人摆摆威风,否则人生滋味就大打折扣了。听其言,观其行,他注定是位失败的“人杰”。

与项羽相反,刘邦则有过人的胸襟,擅长择善而从。最初,他有意定都洛阳。齐人娄敬在对他说了一番道理,他愉快地收回成命,定都关中,并没有觉得丢了面子,而且赏给娄敬五百黄金,授予官爵。最能说明刘邦胸襟的,是他的这样一段话:“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者也。”

经验要诀

身为一国之君,公开承认“吾不如”,颇有过人之处。汉高祖之“高”,胸襟之宽,远胜项羽一筹。

宰相肚里能撑船,是大胸襟;心眼没有针鼻大,又是一种胸襟。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称之为君子风范;锱铢必较,小怨必报,属于小境界。做人的胸襟大小,往往与做事的成功大小密切相关。成就大事业者,必有大胸襟,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能听种种逆耳之言,能用两头冒尖之才。有大胸襟之人,不会陷入个人恩怨而不能自拔,总是以大局为重,以国家为重,以事业为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从而赢得人心。唐太宗李世民不计旧恶,重用“死对头”魏徵,故有贞观之治。韩休为相,常常使唐玄宗下不来台,因而日渐消瘦。群臣不解,玄宗则言:“吾貌虽瘦,天下必肥。”有了这种“亲贤臣,远小人”的胸襟,事业焉能不发达兴旺!

胸襟开阔了,人的境界就不一样了。为名缰利锁所困的人,其胸襟必然狭隘。沉溺于“富贵归故乡”的项羽,缺乏大家风范,只能上演“霸王别姬”的人生悲剧。相反,恪守“事业重如山”,就不会为“位子、票子、房子、孩子、车子”之类搞得焦头烂额,更不会被所谓“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引诱得心猿意马。大胸襟才有高境界,否则,不晕头转向才怪。

人的成功失败,涉及的因素非只言片语所能说清。不过,历览人生多少事,成败常常在胸襟。对人而言,始终有宽阔的胸襟,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功成名就之后。刘邦未能一以贯之,唐太宗也几次扬言要杀掉魏徵这个“田舍翁”,可见其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修炼宽阔的胸襟,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百姓人等,不仅于事业有利,而且于己有益。

我国古代的圣贤是充满智慧的,他们往往用一句看上去很简单的话来说明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道理。正如古人所言,做人要有君子风范,要襟怀坦荡。一旦落人小人的窠臼,那无异于自毁前路。历史上能够取得大成就的往往是那些目光长远、胸怀宽广的人。对此,我们不妨深长思之。

放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放弃是一种解脱,它的终点便是你新生活的起点。当你学会放弃,相信你前面的风景会变得更美!

许多的事情,总是在经历过以后才会懂得。一如感情,痛过了,才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傻过了,才会懂得适时地坚持与放弃,在得到与失去中我们慢慢地认识自己。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么些无谓的执著。没有什么是真得不能割舍。学会放弃,才能生活得更从容。

三国时,吴国军事都督周瑜年轻有为,但心高气傲。诸葛亮促成东吴与刘备联合抗曹,其智谋处处超出周瑜,周瑜醋劲大发,几次想杀了诸葛亮,都没有成功。诸葛亮对周瑜则抓住其心理弱点,进行攻心夺气,演出了三气周瑜的妙手好戏。

周瑜与曹军作战,损失很多兵马钱粮,眼看曹军占领的南郡城唾手可得时,却被诸葛亮坐山观虎斗,占了南郡。周瑜为得南郡自己身负箭伤,而后又带伤上阵,施假死计,让全军披麻戴孝,方才打败曹仁。付出如此心血代价换来的胜利,却被诸葛亮占了便宜,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因为他曾心高气傲地说过,如他取不下南郡,可以让刘备、诸葛亮去取。周瑜第一仗确实没取得南郡,还中了毒箭。这一下,周瑜被气得怒目圆瞪,气恨交加,一气之下,箭疮复发,半晌方苏。这就是诸葛亮一气周瑜。

周瑜看准刘备今后是与孙权争天下的对手,便生出一个美人计,让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骗刘备来东吴成亲,想趁机擒杀。没想到,孙权的母亲真的喜欢刘备,使美人计弄假成真。而后诸葛亮授计给赵云,让刘备争取到新夫人的同情,一起逃回来。一路上他们全靠孙权的妹妹帮助,闯过一道道关口。周瑜先是派人追赶,后又亲自追赶,都被诸葛亮安排的计谋一一击破,最后还中了埋伏。周瑜大败,回到船上。诸葛亮又令军士齐声呐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周瑜眼看要好的箭疮再度进发,倒于船上,不省人事。这就是诸葛亮二气周瑜。

刘备经鲁肃作保,借得荆州,约定取了西川之后立即归还给吴国。但刘备迟迟不攻西川,因而也迟迟不还荆州。周瑜要鲁肃来催还,刘备向鲁肃哭诉一番。鲁肃不忍,又回见周瑜。周瑜此时心生假途灭虢之计,要鲁肃再度去荆州见刘备,说是由周瑜去帮刘备打西川,打了后送给刘备作为孙权妹妹的嫁妆。

但是,这一计又被诸葛亮识破。诸葛亮见鲁肃回来得如此之快,判定鲁肃没有见到孙权,因而做嫁妆送人的决定不是孙权做的,也就是假的。而周瑜却以为诸葛亮终于中了他一计,便得意忘形起来,准备在刘备迎接他时,把刘备捉来杀了。没想到,周瑜带兵抵荆州时,只有很小的官迎接他,骗他说刘备在城门迎接。到了城门,只有赵云把守,无人迎接。此时关羽、张飞、黄忠、魏延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

周瑜一见此状,知此次计谋又被诸葛亮识破,气得七窍生烟,箭疮再度发作,大呼一声,坠于马下。左右把周瑜急救上船。

周瑜一气之下决定真的去攻西川。行至巴丘时,却被蜀将刘封、关平截住了水路。周瑜则再度发怒,却听信使来报,诸葛亮有信给周瑜,说攻西川使东吴后方空虚,要防曹操趁机攻打,因而远征难收全功。诸葛亮说得句句是理,周瑜不得不服。最后,诸葛亮又在信中说:“我实不忍心坐视东吴遭此失败。”这一句话,更是以高姿态对周瑜表示怜悯。气得周瑜昏倒在地,许久才徐徐醒来,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这就是诸葛亮三气周瑜。

周瑜从发现诸葛亮才华超过自己那天起,就想谋害他,但事与愿违。赤壁大战之后,吴、蜀两国为争夺荆州,周瑜和诸葛亮各自运筹帷幄,施展才华。经过三次大的较量,结果周瑜皆败在诸葛亮手下。然而,周瑜总不服气,终于气绝而之。临死还呼喊:“既生瑜,何生亮!”报怨老天爷不公。可见周瑜嫉妒贤能,小肚鸡肠,心胸狭小,不能容他人在己之上,因此才被诸葛亮气死。

人在嫉妒心理的影响下,健康极易受损。要想使人进步,跟比自己强的人交往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特别是作为领导者,对比自己强的人一定要做到礼贤下士,而不妒其才华。像周瑜那样,弄个两败俱伤,既不利己,又妨碍工作进行,真是得不偿失。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在这里,五十岁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其实,不管是五十岁,还是三十岁、二十岁,都是一样的。否则你活到八十岁还是摸不清楚自己的命运。孔子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从错误中积累了智慧,因而能够学会顺应天意。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你才能够透视命运对你的安排。

当我们回顾浩瀚的历史,当我们打开尘封的记忆,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人放弃少许却获得了更多。

东晋陶渊明不与世俗合污,不为“五斗米”折腰,他放弃了俯仰由人的仕途,却享受到了“采菊东篱下,幽然见南山”的惬意;唐朝李白一生豪放不羁,浪漫飘逸,他不愿低头摧眉,宁愿弃官而去,选择云游四方,与诗酒为伴,最终吟就了熠熠生辉的九百诗篇,令后人赞叹不已;“两弹一星”的元勋邓稼先,放弃了在美国舒适的工作环境,毅然投身祖国的怀抱,报效祖国,至死不懈,创造了伟业……先贤虽已远去,却仍然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人生有失才有得,放弃未必意味着不幸!

但是生活中不是人人都能甘于放弃,都懂得放弃的必要。有的人贪图富贵,为此不择手段;有的人热衷功名,为此尔虞我诈;有的人爱慕虚荣,为此不肯谦让忍耐;有的人迷恋玩乐,为此丧失斗志……然而,这些未必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相反,往往使他们活得更为沉重,更加烦恼,甚至走向自我毁灭。因此,过多地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肯放弃眼前的安逸,必将使人生变味,使人生的绿地慢慢荒芜。

其实许多人不明白:放弃也是一种美丽。因为上帝在关上一道风景秀丽的门时,同时也会打开另一扇别有一番洞天的窗。放弃了丑陋你就选择了美丽,放弃了黑暗你就选择了光明,放弃了邪恶你就选择了正义,放弃了平铺直叙你就选择了曲折离奇。凡是对立的东西你又怎能“鱼与熊掌兼而得之”呢?不要害怕关上门后就一定是漆黑一片。拿出你的勇气!打开那扇窗,你会发现外面的风景更迷人。

经验要诀

一个人要学会平衡自己的心灵,不管是收是放都应从容自得。我们的心灵应该像天平那样,称量物体的时候,你看那物体忙来忙去而衡杆却一点也不忙;物体被搬下去的时候,也就自然在这里悬空而浮了。就在那样的虚无清静之中,真不知道有多少的自在了!

在现代繁忙、快节奏的生活中,一个人学会管理心灵的本领十分重要。节假日,我们要尽可能过得快乐而有意义,尽可能多地让自己走出狭小的空间,多呼吸新鲜空气,多接触新鲜事情。工作学习的时候,也要做到从所做的事情中体会快乐,乐于沉浸其中。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平和开朗的心境,那就是一个超脱的人了。生活中有许多人都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每天弄得自己愁眉苦脸,生活也了无乐趣可言。如果懂得这些是必须要做的,开心去做,学会放飞自己的心灵,岂不是会过得更开心一些?

宽容之道,其惠无价

人的一生谁都会碰到个人的利益受到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侵害的时候。为了培养和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你要接受忍让和宽容的考验。

宽容是这个凡尘世界的太阳,是人类社会的美德之一。

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人类历史中最宝贵的珍珠,也是人类社会的美德之一。为何下这个定义?因为宽容是集众善之链,是许多美德的中心。它可使你通达、大度、包容、谦让……总之,它能使你成为一个赢得芸芸众生青睐的英雄。所以,凡事不论公私都以宽容为上,不把自己认为“对”或“否”的东西强加于人,这样你才能被他人看作最可尊敬的人。

记得清朝光绪年间东阁大学士阎敬铭,曾写过这样一首《不气歌》:“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危害大可惟,诚恐因病将命废。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这首以幽默诙谐见长的诗,让我们看到了宽容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值得珍惜。所以,一个会宽容、不苛求别人的人,常常会陶醉于振奋、愉悦的好心情中。人若常存报复心理,一切冤怨将会没有尽头,又何来宁静、平和之感?何来得意、喜悦之乐?《菜根谭》中有一句话:“处事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多一点宽容,就多一些融洽、和谐的气氛,我们的生活也会洋溢许多激情,许多欢笑,许多温馨。医学家们说:“宽容是健康长寿的金钥匙,养生之道就在于胸襟开阔,事理通达。”在这个由矛盾组成的世界上,在这个繁杂的现代生活中,我们绝对不可缺少的内容就是宽宏大量,和气待人。倘若世人都能永秉宽容之道,以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以谦让为先、宽容为怀的心境对待别人,那么不仅会使家和国兴、天下太平,而且还会使自己万事顺遂、千祥云集、延年益寿。

宽容心是这个凡尘世界不可缺少的东西。没有了宽容就没有了宽松。无论你取得多大的成功,无论你爬过多高的山,无论你有多少闲暇,无论你有多少美好的目标,没有宽容心,你仍然会承受内心的痛苦。纵观古今,凡是成大业者无不具备宽容的气度。

汉末大乱,起而逐鹿的群雄,大多是世家贵胄或据有州郡的实力派。织席贩履,刘备的出身最为微贱。可是,由于他器识不凡,能敬贤容众,虽然毫无尺寸之地,但在士人中却声望很高,为众名士望之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