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你有什么朋友,决定你有多大能量。你的路子广,有头有脸的朋友多,你的办事能力一定比一般人强。现在不少公司招聘高层管理人员,要看他的背景如何。如果你在这个机构、那个机构都有朋友,办起事来自然顺利多了。交友要慎,最好交那些名声好、能力强的朋友。当你的层次不够高时,不易交到高层次的朋友。但是,宁可不交朋友,也不要交品行不好的朋友。不能得朋友之利,至少可以免于受朋友之害。
做领导要大胆使用人才
一个企业想要运作,就必须要有人才,一个创业这想要把企业发扬光大,就必须要敢于使用人才,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身为老板谁都清楚。但何时用人,用人何干,却有水平高低、技巧优劣之分。有的领导怕自己用的人才表现太好,抢了自己的风采,因此,不敢用人才,但是在创业的途中,没有人才的支持,创业这条路是走不远的。在创业之初,需要忠心苦干的人才可以帮助创业者起家,到了某一个阶段,如果创业者要在事业上再往前跨进一步,他便需要向外招揽人才,这个时候就需要分门别类的专业人才。一方面是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足够的人才动力,另一方面用这些各有所长的专门人才来弥补元老们的不足。故此,一个企业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任用不同的人才。作为一个创业者,想要成功就必须起好领导的作用,做领导就要大胆使用人才。
清代的名将曾国藩是很会用人的。有一天,李鸿章向曾国藩推荐三个人才,恰好曾国藩散步去了,李鸿章示意三人在厅外等候。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说明来意,并请曾国藩考察那三个人。曾国藩讲:“不必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心,让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供应之类的工作;中间那位是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担不得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可独当一面,将来作为不小,应予重用。”李鸿章很吃惊,问曾国藩是何时考察出来的。曾国藩笑着说:“刚才散步回来,见到那三个人,走过他们身边时,左边那个低头不敢仰视,可见是位老实、小心谨慎之人,因此适合做后勤工作一类的事情。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过之后,就左顾右盼,可见是个阳奉阴违的人,因此不可重用。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如一根栋梁,双目正视前方,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将之才。”曾国藩所指的那位“大将之才”,便是淮军勇将、后来担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具备能够挑选人才的能力。只有选对人,才能用对人,否则又何谈人才管理呢?因此创业的第一步是先选对人才,第二步才谈得上运用人才。
李嘉诚从创业到华人首富,他的发展是离不开人才的。创业伊始,李嘉诚选用忠心耿耿、埋头苦干的人才,宁损自己也不亏员工,留人先留心,使员工具有极大的积极性,从而企业也具有很强的活力。企业发展壮大后,老员工的知识和业务技能就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李嘉诚又适时任用富于开拓精神的青年专门人才。这时候,李嘉诚对公司的事务不再事必躬亲了,而是将自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人事管理上。他用人不拘一格,不管洋人汉人,惟才是用,并且采用待人从善的管理方法。李嘉诚的得力助手中就有不少是外籍人。收购了不少英资企业以后,他又采用“以夷制夷”的招式,利用洋人来管洋人。这样做,一方面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彼此间易于沟通;另一方面,在海外业务方面,他们有血缘、语言、文化等天然优势,事半功倍。李嘉诚的董事机构采用“老、中、青”交替、中西结合的方式。
长实在20世纪80年代得以急速扩展及壮大,股价由1984年的6港元上升到90港元(相当于旧价)。这和李嘉诚不断提拔年轻得力的左右手实在大有关系。
元老重臣经验丰富、老成持重,但拙于开拓、缺乏闯劲。而事业处于上升期,则需要勇于开拓者。企业越发展越壮大,就越需要科学管理,就越需要人才,特别是需要闯劲十足的年轻人。
年轻人有强烈的热情,以及大胆创新和力求上进的精神。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跌倒后能够再站起来,继续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这正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
李嘉诚的用人之道是一种创新。其后的事实也证实了他的举才用贤招术十分管用。做领导就是要学会用人才。
对于人才,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个刚毕业的大学到企业工作,干劲十足,但在领导的眼里,举手投足都有错。怎么办?不要逢错必纠,否则,他会手足无措,丧失自信。看到对方一点点进步,就要表扬、鼓励,但看到对方较大的错误,才需要批评指正。这样,一个新手才会变成一个有自信的老手。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形成新的工作方法、特征和风格,不见得比老经验差。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才能活力充沛,不断创新。这是“用人不疑”原则在基层的应用。到了高层,干部训练有素,更需要“用人不疑”了。高层干部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工作思路和风格,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优秀的领导者就应该注意到下属的思路和风格。例如,有些下属行事缜密,适合于做生产型的工作。有些下属思路开阔,适合于寻找新项目。有些下属擅长与人打交道,适合处理公共关系。只有做到这样,作为一个领导才有时间整理自己的创业思路,否则如果事事需要自己做,那么又怎么有精力,有时间统领全局呢?所以说做领导要大胆用人才。
想要创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人才的帮助,21世纪最值钱的就是人才,作为一个创业者本身可以不是人才,但是必须要学会运用人才,想创业,想成为一个企业家,先学会如何管理人才。只要能够管理好人才的创业者,才是成功的创业者。
管理企业从管理人员开始
想要盖房子,要先从挑选砖头、瓦块开始,想要造轮船,要先从挑选木头开始,想要管理好一个企业,就要先从员工开始。一个巴掌拍不响,不管你是刚刚开始创业,还是已经有了经验的生意人,你都需要员工,只有当你的员工跟你一样奋发图强的时候,整个企业才能蒸蒸日上,只要当员工跟老板一条心的时候,整个企业才有竞争力。
有人说,管理的对象,有人力、财力、机械、方法、物料、市场、士气、管理信息、管理环境及管理哲学等十大项目。但是管理企业要先从人开始,因为有了人,才能管理事务,才能运营一个企业。
中国人是最不喜欢被人家管的。我们一开口就说“你凭什么管我”、“不要你管”或“你管那么多干什么”,我们都是这种态度。我们没有看到过一个人会说:“赶快来管我!”中国人天生对被管是非常抗拒的,这点我们要相信。外国人讲权利、义务,你该管我、我该让你管,就要照这样做,他没有什么抗拒的态度。但是我们创业想要管理一家公司,要结合中国特色,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规则。中国人是如果你少管我,我可能还多做一点;你越想管我,我就越偷懒,最后把你气死。中国人最高明的就是不说话,却会想办法把你气死。
老实讲,中国人最要紧的就是面子。现在很多做学问的人都会说“面子不重要”,那是他不了解人性。一个人活得连面子都没有,那活着为了什么?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是人有面子,动物没有面子,就差这么一点而已。
根据中国人的特点,你可以发现一个爱面子的人很好管。一个不爱面子的人,你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如果一个人连面子都不要了,你就无从管理了。人可以“理”,就是因为他爱面子。我们千万要了解这一点。说难听点,就是我们要利用人类的弱点——爱面子,然后你就捧捧他,安慰安慰他,多听他的意见。多听人家的意见,是非常管用的。你最后不一定听他的,但是你给他讲话的机会,他就很高兴。在中国管理员工要先从一个“敬”字开始,敬”就是让对方感觉到他受到尊重,感觉他被重视,感觉他在从事一份重要的工作。这样他才会有主人翁意识。
台湾有一家纺织公司,想到菲律宾去投资。有一次,该公司的董事长居然问一个扫地的工人,说:“老王,我们公司想去菲律宾投资,你觉得怎么样?”老王就回答说没有意见。扫地的工人走了以后,有人就问董事长:“你干吗问他?”他说:“我明知道他没有意见,但我还要问他,这样他就很有面子了,然后他出去就可以对别人吹牛了,以后扫地就会扫得更干净了。”这位董事长就是一个非常懂得人性的管理者。
尊重员工是管理一个公司的必要先决条件。只有员工的私人身份受到了尊重,他们才会真正感到被重视,被激励,做事情才会真正发自内心,才愿意和领导打成一片,站到经理的立场,主动与经理沟通想法探讨工作,完成经理交办的任务,甘心情愿为工作团队的荣誉付出,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
所有的员工都喜欢享受工作,喜欢有领导魅力的经理,有着高度的自觉性和进取精神,把工作视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一份喜欢的工作是不会觉得累的,他们愿意为自己喜欢的工作付出,愿意为尊重自己的经理分忧解难。如果持续受到尊重,持续得到认可,员工们愿意和经理成为朋友,成为互相促进的工作伙伴,愿意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你,为你出谋划策。
管理员工,首先要尊重员工。尊重员工就是给予员工一个私人的空间,既使是在上班时间。作为经理你不可以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监督在员工的身边,你所能做的就是指导帮助员工学会时间管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做好自己的发展计划,用计划和目标管理员工。要让员工感觉到自己被信任,而不是一个劲被当做“贼”一样的防着。
人人都会有消极情绪,不满情绪,管理员工就要及时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在任何一个企业,员工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牢骚、抱怨、甚至愤怒等不满的情绪,只是不满的程度不同,表达不满的方式有时激烈、有时婉转,但是都对工作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这些不满情绪一定要及时处理,否则会造成很多的隐患和不稳定因素,甚至会直接影响工作效率。不称职的领导者往往不愿意面对矛盾,把员工的不满当作小事,并且把部分人的抱怨当作幼稚、愚蠢或无事生非,因而予以忽视。这样的人领导一个企业,那么企业一定会垮台。好的创业者会鼓励员工把不满情绪宣泄出来,分析原因,加以解决。事实上,能够表达不满、勇于提意见的员工大部分情况下正是其责任心的一种表现方式,他可以帮助管理者认清管理中存在的不协调因素,然后加以改进。试想,假如一个单位不管工作中存在多大的缺陷,所有的员工都表现得漠不关心,麻木不仁,那么这个单位还有前途可言吗?因此好的创业者一定要鼓励员工说出心中所想,大家在一个公开的环境下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人性化的管理就要有人性化的观念,就要人性化的表现,最为简单和最为根本的就是尊重员工的私人身份,尊重员工的情绪,善于及时解决员工的问题。把员工当作一个朋友来看待和管理,想要创业的你一定要记住这重要的一点,管理一个企业要先从管理员工开始。
在管理上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李白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才不用有”短短七字,不碍其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肯定和鼓励他人的至理名言不仅用在事业、学业还是其他方面都是非常恰当的。
人无完人,只要是个人,就会有缺点。做事业,就要会做管理,做管理,就要“人尽其才”。什么业企业,这个“企”字就很值得推敲,人下止为企,就是说企业无人则止。但是人才在手不代表会充分发挥他的作用。有没有放对地方,就看老板的本事了。
老北京有许多“百年老店”之所以能持续生命力旺盛,在市场中的份额屹立不倒,就在于他们百年来传承了“贤者居上”、“能者居中”、“智者居侧”的方针。在用人上胆大心细,对于能忍一向不吝敞开大门,招贤纳士。一个企业,经营的活不活,能不能持久,很大程度上在于人才的支配,掌舵的有了好的决策和想法,关键的还是看能不能执行下去。执行力是衡量一个企业素质的关键指标。而增加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则就是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管理学上强调,所谓管理,就是要创造各种事宜的条件,来发挥职工的特点,让这些特点放大,并同时缩小他们的缺点,尽力让他们的缺点不影响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所谓的“短中见长”。一个人的长出和短处并不是一生都不变的,而且优点和缺点也是相伴相生的。和奇特的现象,往往成就很大的人,他的缺点也很明显,这就是做人的特点。一般来庸碌无为的人,他的性格也平淡无奇,没有什么闪光点,也没有什么暗点。
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善于发现员工的长处,把这些长处扩大,放在有力的位置来运用,而且要同时善于抑制他们的缺点。在这样扬长避短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的魅力,做到人尽其才。
怎么用人,用了他的长处,那么他就是人才;用了他的短处,那么他就是庸才。所以,创业者如果过做了领导,一定要善于发扬他人的长处,不要把他的短处放在不应该出现的地方。“放错了位置的人才是垃圾。”
“巨匠手中无废料”,用人之道就在于“理”而不单单是“管”,通过打理、梳理人才,让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这样的工匠才称得上是人尽其才的大师。管理的高明就在于他能发现每个人身上闪光的地方,以及每个人身上不合适的地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让每个人充分发挥他的效用。
是金子就要让它发光,是人才就要发挥其才,这是一条最起码的用人原则。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做到这一点,遇到不同的事,用不同的人,自然能收到最大的效用。
很多企业会有这种现象。有些员工在招聘考试时能力出众,但是到了岗位上,会连连犯一些低级错误。不仅达不到公司对他的要求,甚至连一些低级的指标都完不成。这个时候,坏老板的第一想法就是炒了他;而好老板则会考虑,这个员工前后对比很大,是不是自己的管理出了问题。是遵守末位淘汰,继续招新,还是再给他一些机会。其实这个时候好老板不仅给了他一个机会,也给了自己一个机会。因为很有可能,并不是这个员工能力差,而是他不适合呆在现在的管理岗位上。假如他对数字敏感,读书时成绩非常好,对着一堆数据就抬不起头来,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却把他放在了销售岗位,口呐不善言的他怎么可能完成指标。那么,这个时候,老板如果不管不顾的把他给开了,也许就会失去一个很好的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