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走近2012:解读末日灾难之谜
21162100000021

第21章 风霜雪雨正浩劫着地球和人类(4)

2012可能发生的灾难雪崩、冰雪洪水以及冰川泥石流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全球气候在逐步变暖,一些地区的很有可能会造成雪崩、冰雪洪水以及冰川泥石流,而这些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必然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科学家们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即使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些灾害对人类的损害。

5.极度严寒带来的恐怖性灾难

牧区夏秋的冷雨对牲畜的危害也很大,虽然牲畜的皮毛隔热性能很好,但在被冷雨或湿雪浸透,又有大风降温时,牲畜往往散热过多。加上天气恶劣影响采食,春末掉毛脱绒,使牲畜的抗寒抗病能力也下降了。随着体温降低出现弓腰、颤抖、瘫痪等症状,严重者死亡。以刚剪毛或换绒后的绵羊和羊羔受害最重。

1976年新西兰也发生过一次冷雨灾害。9月正是南半球的初春和新西兰草原的产羔季节,新西兰出现百年不遇的湿冷天气,冷雨不断,大量羊羔冻死,有的草场死亡率竟达90%。

冬季严寒对农区牲畜的危害,北方以仔猪受冻,南方以耕牛冷害为最突出。

仔猪由于体小脂肪薄,散热较快,抗寒力比成龄猪弱得多。日本学者曾统计冬季仔猪死亡的各种因素,因受冻直接致死的只占8%,被母猪压死的仔猪占44%,多半也是怕冷靠近母猪取暖被压的,还有10%以上是因虚弱、饥饿和拉痢致死的,与寒冷有关的各种因素致死率合计过半。

南方的耕牛,尤其是水牛的耐寒能力比北方的黄牛差得多,在气温10℃以下易患感冒,加上缺乏青草,主要靠吃营养价值低的稻草维持,体能较低,易受风寒。通常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低于0℃就可能造成大批耕牛死亡。1959年2月24~29日云南有11.4万头大牲畜死亡。广西隆林县1966年冬到1967年春冻死耕牛6946头,占耕牛总数的12.2%。1996年2月席卷江南华南的寒潮中,湖南死亡大牲畜7800多头,广东死亡耕牛4825头。

1984年12月的一次寒潮还使香港人工养殖的热带鱼大量死亡,1969年4月初的寒潮中最低气温降到4℃,南海大量鱼死亡翻白漂浮水面,当时水温尚在10℃以上。

2009年冬季,欧洲大部分地区遭受极度严寒天气,严重干扰当地陆路、空中交通,引发交通事故,影响居民正常出行,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冻死街头。欧洲多个国家交通陷入混乱,交通事故频发,导致人员伤亡。

欧洲多个国家出现罕见低温,罗马尼亚锡比乌市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0摄氏度,降雪量50厘米。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气温降至零下7摄氏度。法国一辆汽车因路面过滑,撞上一座桥梁,导致混凝土等杂物落入桥下铁路,造成一辆巴黎市郊往返列车脱轨,列车上至少36人受伤。连接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欧洲之星”列车在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停运,数万名乘客受影响。

2012灾难来临,高纬度地区必然会出现极度严寒,由此带来的种种问题也是值得人类关注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除了加强气象预报以及防冻措施之外,可以考虑迁离一些极度严寒地区,加强居民房屋的保暖和取暖措施等。在2012灾难来临前,尽可能地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2012会遭遇“千年巨灾”吗

2010年6月开始,俄罗斯南部城市的旱灾就备受世界的关注。这次俄罗斯历史上巨大的旱灾,不仅给俄罗斯的政治、军事以及生态上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而且也给世界粮食市场带来的巨大的恐慌。令人深思的是,2012空前的灾难中会发生比这次旱灾更严重的旱灾吗?

1.5000余万人遭受的特大干旱灾害

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旱情,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等省(区、市)发生了严重干旱,其中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广西西北部旱情达到特大干旱等级。3月下旬开始,西南地区陆续出现降雨过程,其中广西平均降雨量102毫米,重庆75毫米,贵州64毫米,云南47毫米,四川34毫米。受降雨过程影响,重庆市和四川盆地旱情基本解除,广西东北部、贵州中东部旱情有效缓解,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广西西北部以及四川南部等重旱区由于降雨多以阵性为主,总量不大且分布不均,基本未形成有效径流,旱情仍然持续,人饮困难情况仍很突出。

截至2009年4月19日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8亿亩(多年同期均值1.0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659万亩(重旱2623万亩、干枯1680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123万亩;有2213万人、1761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多年同期均值1144万人、893万头)。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四省(区)耕地受旱面积8909万亩,占全国的76%,作物受旱7041万亩(重旱2406万亩、干枯1658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1868万亩;有1770万人、1329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80%和75%。西南地区旱情持续时间之长、发生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造成损失之重,均为历史罕见。

攻必克,战必胜。这场特大干旱面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指挥下,随着强有力的政府机器高速运转,一个个充满民生情怀的举措、一次次果敢有力的行动,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抗旱救灾的强大合力,灾区群众更加坚定了战胜旱魔的信心。

2010年中国西南特大干旱是2010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

天灾不可避免,但是,干旱并非全部都是天灾的原因造成的。随着2012的临近,像这种反常的天气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只有人类以持之以恒的抗旱和防涝措施,在发展经济中最大程度的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把灾害控制到更小。

2.灾难是人类的天敌,人类与干旱一直在斗争

我国古代早已形成了灾前预防,灾时抗御、赈济和灾后补救、恢复的配套环节以抵御自然灾害。水利、漕运系统的兴修、储粮建仓的未雨绸缪,以及以赈济、平粜、减役、抚恤等抗灾行为等都能有效地缓解旱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减缓了自然灾害的损害。

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一个改变国家旱情的重要举措。

不仅我国,比如巴西也是一个多发旱灾的国度,而巴西干旱管理的总趋势是由过去被动的应急抗旱和危机管理模式向主动的风险管理、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生态保护方面发展。

澳大利亚作为著名的农牧业生产发达的国家,依然要受到干旱的影响,多发旱灾。澳大利亚政府通过长期的防治旱灾实践,逐步走向了可持续发展、危机管理、农业结构调整为主旨的干旱管理政策,是国际上较早提出和实施干旱风险管理的国家。

印度也是旱灾的多发的国度,为有效防御旱灾,印度政府采取了诸多政策、措施:比如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其发展战略列入发展规划;发布旱灾预报和警报;以及充分发挥管、井、渠、塘小型灌溉作用,加速大中型灌溉工程建设;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农田灌溉,在一些易干旱而又缺少灌溉的地区,主要通过土地整治,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布局,抵御干旱。

近年来,我国旱灾持续严重,2000年,我国多省干旱受灾面积大,达4054万公顷,受灾面积6.09亿亩,成灾面积4.02亿亩。建国以来可能是最为严重的干旱。2003年,江南和华南、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伏秋连旱,其中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省部分地区发生了伏秋冬连旱,旱情严重。2004年,我国南方遭受53年来罕见干旱,造成经济损失40多亿元,720多万人出现了饮水困难。2005年,华南南部、云南发生近50年来少见严重初春旱。2006年,重庆旱灾达百年一遇,全市伏旱日数普遍在53天以上,12区县超过58天。直接经济损失71.55亿元,农作物受旱面积1979.34万亩,815万人饮水困难。2007年,全国22个省受旱,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24亿亩,897万人、752万头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中央财政先后下达特大抗旱补助费2.23亿元。2008年,云南连续近三个月干旱,云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现达1500多万亩。仅昆明山区就有近1.9万公顷农作物受旱,13多万人饮水困难。2009年,连续3个多月,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15个省、市未见有效降水。冬小麦告急,大小牲畜告急,农民生产生活告急。不仅工业生产用水告急,城市用水告急,生态也在告急。都是因为一个字:水。

影响干旱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为因素。人类的城市建设,造成了原始森林各地的植被等被破坏,而森林植被严重不足,直接导致水雾蒸发量不足,因而严重影响降水,从而形成了干旱。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而抗旱,就一定要从恢复植被、兴修水利做起,从干旱的源头做起。俗话说“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这种警示以及“天灾人祸”等成语,都说明了旱灾是天、地、人相煎交迫的结果。这不仅说明了人的各种消极甚至倒行逆施有可能造成小旱变大灾、重灾的情况,也说明,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只有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才能真正地解决旱灾的问题。

回顾干旱防治的历史,旱情并不能打倒人类,随着各类水利设施以及区域调水,人工降雨等越来越多的解决旱情的方法涌现,旱灾对人类的危害在不断减少。尽管如此,为了避免2012灾难中出现旱灾,干旱防治对每个国家以及全人类来说都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更一场永久的斗争。

3.干旱引发的触目惊心的灾害链

由旱灾开始往往会形成一个范围广、时间长、危害大的灾害链。旱灾首先会使农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从而引发大面积饥荒。而且从历史经验和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蝗灾多与旱灾相伴而生。如《史记·孝景本纪》载后元二年“大旱。衡山国、河东、云中郡民疫”,《旧唐书·德宗本纪》载贞元六年夏“福建等道旱,井泉多涸,人渴乏,疫死者众”。

北宋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南方大旱,种粒皆绝,人多流亡,因饥成疫,死者十二三。”明末崇祯年间全国人口为9987万,特大旱灾发生后人口减少了1139万,数字之大可谓触目惊心。而劳动力的减少必然造成大片土地荒芜,导致经济恶化和财政危机。

1931年陕西发生旱灾,陕西饿死与逃荒者达200多万人,两年内陕西青年妇女被卖到山西的,仅风陵渡一处可查稽者达40多万人。这年的大旱,是陕西近代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旱灾。

在古代旱灾甚至还会引发的流民潮,乃至政局动荡。

众所周知的李自成起义,就是崇祯年间,陕北大旱,流民激增,地方官员处置不当,终于引发明末农民大起义,明朝也随之走向灭亡。

旱灾还会导致山林破坏、耕作不当、黄沙遍地、水流干涸等,形成难以阻遏且日益加速的恶性循环,导致自然环境被大量破坏,恶劣气候随之而来。

旱灾对国民经济也有很大的影响,一旦处理不好,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2009年,北方大旱,导致2.99亿亩耕地受旱,442万人、222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河南等8省冬麦区受旱面积总计1.52亿亩,占全国作物受旱面积的95%。专家称:“这是一场影响不亚于金融危机的大旱。”如果因为大旱导致粮食减产,必然会对国家的粮食安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只有有足够的粮食储备,才能减轻经济危机对国民经济的冲击,抗旱救灾甚至比抵御金融危机更为重要。

此外,长期干旱也是引发火灾的重要诱因。

2010年6月以来,持续的旱灾以及引发的火灾使俄罗斯南部城市大幅减产。罕见高温干旱天气,也给俄罗斯带来了火灾。对于俄罗斯既是一场生态灾难也是一场社会灾难。66亿卢布的经济损失和数十人的死亡,大量的树木、农田和家园被大火吞噬,甚至连军事基地的飞机都未能幸免。有17个地区受灾,逾4000人痛失家园,全境内过火总面积已超过67万公顷,由旱灾带来的火灾还影响了国内旅游业发展以及带来环境污染问题。火灾发生地正是俄罗斯小麦的生产基地,造成大面积农作物绝收。

2012年,旱灾也是可能带来的灾难之一,而旱灾持续时间长,影响时间长,必然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旱灾带来的是粮食的灾难以及人类的饮水问题,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灾难。而要克服这些灾难,那就要加强粮食储备,以及水源的平衡利用,加强自然环境建设,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旱灾带来的危害,这也是对2012可能发生的旱灾的一种有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