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走近2012:解读末日灾难之谜
21162100000027

第27章 生态理论上的灾难预测(1)

20世纪5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新成果比此前的总和还多。随着自然科学分支学科大量涌现,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因而就越加发现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世界末日理论,就与古代预言和宗教的世界末日理论,有了本质的区别。

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地震、龙卷风以及洪水这三大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致命的,而这些灾难总是在我们毫无防备的时候来袭。比如,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一匹马正在干涸的库鲁阿伊湖湖底奔跑。在巴西亚马孙州首府马瑙斯附近,一艘小船在接近干涸的亚马孙河床上搁浅。由于遭受飓风“卡特里娜”及其引发的洪水的袭击,新奥尔良南部的萨尔弗港墓地的一些棺材已经从坟墓中“移出”。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海滩上,人们捡拾因油料污染而死去的鱼。一群候鸟聚集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上空,寻找栖身过夜的场所。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候鸟从欧洲出发,经这里飞向南方。专家指出,近年来出现的鸟类迁徙季节推迟、繁殖期提前和部分鸟类生活区域北扩等异常现象,都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

地球在告急,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2012就要到来,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1.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的破坏

科学家预测:在正常的情况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那么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会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而同时,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总之,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纽约锡拉丘兹大学的科学家在一份权威的杂志《科学家杂志》中指出,早前他们发现一种植物病毒TOMV,由于该病毒在大气中广泛扩散,推断在北极冰层也有其踪迹。于是研究员从格陵兰抽取4块年龄由500至14万年的冰块,结果在冰层中发现TOMV病毒。研究员指该病毒表层被坚固的蛋白质包围,因此可在逆境生存。

随着研究的深入,这项新发现令研究员坚信,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儿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块深处,目前人类对这些原始病毒没有抵抗能力,当全球气温上升令冰层溶化时,这些埋藏在冰层千年或更长的病毒便可能会复活,形成疫症。科学家表示,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些病毒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适应地面环境的机会,但肯定不能抹煞病毒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全球暖化使南北极的冰层迅速融化,全球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有人居住岛屿即将产生——位于南太平洋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岛屿卡特瑞岛,目下岛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农地也全变成烂泥巴地。

全球暖化使南北极的冰层迅速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即使海平面只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导致5600万发展中国家人民沦为难民。而全球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有人居住岛屿即将产生——位于南太平洋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岛屿卡特瑞岛,目下岛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农地也全变成烂泥巴地。

穿着传统服饰向来乐天知命的卡特瑞岛人,几百年来遗世独立,始终保持着传统生活模式,但他们却因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造成全球暖化,令他们将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命运。卡特瑞岛环保人士保罗塔巴锡说:‘他们已经持续被海洋力量攻击,还有持续不断的洪水,原有的地区都被改变了,被破坏殆尽,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被海水淹没了。’

令人不堪想象的是,生态环境的极度破坏将会招致蚊子苍蝇丛生,疟疾肆虐。

专家大胆预测,过不了几年,卡特瑞岛将被完全淹没在海里,那时候整个美丽的“独立王国”将会变成汪洋大海,全岛居民迁村撤离实属无奈。

而位于南美洲、全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正渐渐消失,让全球暖化危机进一步蔓延,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冰火两重天。

全球暖化还有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冰川期来临。

南极冰盖的融化导致大量淡水注入海洋,海水浓度降低。“大洋输送带”因此而逐渐停止:暖流不能到达寒冷海域;寒流不能到达温暖海域。全球温度降低,另一个冰河时代来临。北半球大部被冰封,一阵接着一阵的暴风雪和龙卷风将横扫大陆。

10多年来,经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人的皮肤癌就增加3%,还要受到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和发育停滞等疾病的袭击。现在居住在距南极洲较近的智利南端海伦娜岬角的居民,已尝到苦头,只要走出家门,就要在衣服遮不住的肤面,涂上防晒油,戴上太阳眼镜,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晒成鲜艳的粉红色,并伴有痒痛;羊群则多患白内障,几乎全盲。据说那里的兔子眼睛全瞎,猎人可以轻易地拎起兔子耳朵带回家去,河里捕到的鲜鱼也都是盲鱼。这简直太恐怖了,真是不可思议,

推而广之,若臭氧层全部遭到破坏,太阳紫外线就会杀死所有陆地生命,人类有可能遭到“灭顶之灾”,地球将会成为无任何生命的不毛之地。可见,臭氧层空洞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了。

直面2012,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将有可能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所有这些,我们准备好了吗?

2.全球气候反常引起的世界末日恐慌

世界各地正经受各种极端天气的“侵袭”。有的地方洪水泛滥,有的地方却高温难耐。非同寻常的天气造成多人死亡,相继引发了自然灾害,让人们的心情多了几分烦躁,甚至使人们觉得电影《2012》所描绘的全球气候异常所带来的灭顶之灾似乎就要来临。

一份美国五角大楼“秘密报告”引起中国科学家高度关注———

到2020年,欧洲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没,英国气候将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核战、大旱、饥饿和暴乱等问题将困扰全球各国。

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中国北方将水患不断,南方一片干旱……

“今后20年内,全球气候将发生突变,一场全球性灾难就摆在我们面前,成百上千的人将在自然灾害中死亡。”

“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下降达5华氏度(2.8摄氏度),北欧下降6华氏度(3.3摄氏度)……到2020年,欧洲的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没,英国气候将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核战、大旱、饥饿和暴乱等问题将困扰全球各国。”

这些“预言”来自美国五角大楼向布什总统递交的一份“秘密”报告,报告警告说:今后20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要超过恐怖主义。

真是危言耸听,然而,针对这些预测中国科学家已经进行了三次研讨,在最后一次研讨结束时。与会专家认为,虽然该报告中对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的极端情景几乎不可能发生,但其中对中国部分的预测还是很有启发意义和预警价值的,它提醒中国科学家将气候变化研究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报告中关于2010年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主要有:

———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下降达5华氏度(2.8摄氏度),北欧下降6华氏度(3.3摄氏度)。整个澳洲、南美洲和非洲南部的关键地区年平均温度上升达4华氏度(2.2摄氏度)。

———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人口密集的农业产区和水资源供给地区,干旱将持续几十年。

———冬季暴风雪和大风增强,西欧和太平洋北部将遭受更强烈的大风天气。

报告中特别提到了2010年的中国气候状况:

———季风降水可靠性的降低将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中国现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

———夏季风可以为中国带来降水,但也会引起负面效应,如洪水可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由于水汽蒸发冷却作用的降低,会引起寒冬延长,夏季高温增加。

这份报告是美国国防部出资10万美元,委托GBN公司完成的。研究的出发点是设想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最坏的可能性,并提出应对之策。

报告在美、英、以色列等多个国家及环保组织中引起强烈反响。报告的作者之一施瓦兹解释道:“尽管报告中所提到的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景象似乎超乎人们想象,但却非常值得提前采取措施,正如美国人曾对历史上其他一些重大事件事前就作出评估一样———比如,在1983年美国就开始为前苏联的解体提前进行筹划,1995年我们就曾对世界贸易中心是否会遭受飞机撞击进行研究。”

毫无疑问,GBN的报告,引起了中国科学家们求证的强烈兴趣。

很快,在一批气候学家的努力下,2010年3月4日,以GBN的报告为出发点,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领导小组和中国科学院地学部,联合组织召开了“气候变化应对战略研讨会”。

与会专家指出,GBN报告里所引用的科学依据,均是得到绝大多数同行科学家公认的研究成果,但是正像作者在报告中明确指出的,该报告的目的不是预测气候将如何变化,而是描绘出如果我们对气候变化没有做好准备的话,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GBN报告的另一个科学依据是,在世界各大洋的表层和深层,有一股温(度)盐(度)环流输送带,这个输送带从格陵兰附近的北大西洋开始,因为这里的海水的温度比较低,海水盐度比较大,在重力作用的推动下,这里的海水会下沉,然后在海洋深层向南流经南大洋,最后在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上翻,变成表层洋流,流回到北大西洋,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

“环流经过的地方,带去了海洋上的热量和湿润的气候,所以这些地方降水较多,气温也比较好。”但是GBN的报告指出,随着现在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格陵兰岛的冰也在不断融化,越来越多的淡水通过陆地上的河流,汇集到了北大西洋,这样北大西洋的海水盐度不断降低,盐度的降低导致海水失去了这种重力的推动,不再形成环流。“于是,没有了环流,海洋上的热量和湿润的气候不能到达陆地上。全球气候突变,气温不断降低也就成了可能的事实。”

针对报告中提到的这个科学依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罗勇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从目前北大西洋海水盐度的变化幅度来看,未来20年温盐环流关闭的可能性不存在。

“所以,从这个科学依据上来说,GBN报告预测的气候突变,发生的可能性同样几乎为零。至少在2010年前后发生这种突变的概率太小了。”

3.刻不容缓的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简称环保)是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首先引起工业化国家的重视而产生环境保护的,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和舆论宣传而使全社会重视和处理污染问题。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书中阐释了农药杀虫剂DDT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由于该书的警示,美国政府开始对剧毒杀虫剂问题进行调查,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各州也相继通过禁止生产和使用剧毒杀虫剂的法律。由于此事,该书被认为是20世纪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

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联合国发起,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是环境保护事业正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重视的开端。中国政府也参加了这个会议。

据参考消息报道,110个国家(共10亿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森林植被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说是不可逆转的污染。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

据250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预计,海平面将升高,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孟加拉国、中国沿海地带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都将被水淹没。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据预计,1990-2010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能源消费将增加一倍,拉丁美洲的能源消费将增加50%-70%。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温室效应示意图的灭绝。因为一些物种的绝迹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品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能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会引起瘟疫。

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在1980-1990年,世界上有1.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再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据专家估计,从下个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到本世纪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将达21个,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害到了自然区。因此,无限制的城市化应当被看作是文明的新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