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申熙(1906~1932)原名升熙,字初旭,曾化名刘辑明。湖南醴陵人。
蔡申熙出身于农民家庭,早年在家乡读书。1924年春,国共合作实现后,他开始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奔赴广东,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黄埔军校学习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中工作。北伐战争时,他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营长、团长等职,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蔡申熙奉中国共产党的指示离开部队,到湖南衡阳一带发动群众,组织工农武装。5月,马日事变后,他曾率领农民自卫军在衡阳一带与敌作战;后到武昌,任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二师第六团团长。8月参加南昌起义,并随军南下,调任叶挺领导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参谋长。12月,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奔赴上海,到中共中央军委工作。1928年,他调到江西南昌,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1929年,又奉调到吉安工作,任吉安东固区游击队第一路总指挥,在吉安东固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和土地革命。1930年初,他被调到武汉,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10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红八军第四、第五两个纵队和英山独立团,在湖北黄梅考田镇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他被任命为军长。1931年1月,他领导的第十五军和徐向前率领的红一军在河南商城长竹园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他改任第十师师长。2月,中共鄂豫皖特委和军委成立,他任特委委员和军委副主席。3月,他率领的第十三师三个团,在第十一师两个团的配合下,在双桥镇歼灭国民党第三十四师,俘师长及以下官兵5000余人,缴枪6000余支,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在这次战斗中,他不幸右臂负伤致残。5月,中共中央鄂豫皖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委鄂豫皖区军事委员会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中共鄂豫皖分局委员、军委委员、军委参谋长、监察委员会主席和彭杨军事学校校长等职。在此期间,他参与指挥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在主持彭杨军事学校的四期中,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对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壮大,起了重要作用。1932年7月,他调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二十五军军长,随后率部参加根据地的第四次反“围剿”作战。10月9日,他率红二十五军在湖北黄陂河口镇仙人洞与敌人作战,掩护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战斗中不幸身负重伤,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