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共产党英烈志3(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21197600000035

第35章 张浩

张浩(1897~1942)原名林育英,又名林仲丹,字祚培。湖北黄冈人。

张浩出身于手工业家庭。早年在家乡读书。1919年秋和林育南在家乡创办浚新小学和通俗讲演社,宣传新思想、新文化。1921年夏离家到武昌,加入利群书社。不久,在恽代英等人的支持下创办利群毛巾厂。1921年7月,加入共存社。经过学习和革命斗争的锻炼,他的思想觉悟提高很快,1922年2月便由林育南、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被派往大冶港地区开展党的秘密工作。同年7月他参与领导了汉阳钢铁厂工人罢工,并取得了胜利。1923年赴长沙工作,并领导人力车夫工人罢工斗争。不久到安源路矿,任工人俱乐部消费合作社营业部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安源地委工作。1924年秋,他受党的派遣,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1925年夏,张浩结束在东大的学习,由苏联回国到上海工作,任中共沪东区委书记。1927年的,他调任中共汉口市委书记,其公开身份为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官、特务队队长。大革命失败后,他继续留在武汉,转入地下坚持斗争,任中共武昌市委工委书记、汉阳县委书记。1928年4月,他奉派到安源参加组建中共湖南省委的工作,任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1929年春,他来到上海任中共上海沪西区委书记,领导群众开展了反对英国士兵杀害无辜中国工人的斗争,在示威游行中受伤被捕。3个月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任中华全国海员工会特派员,负责领导香港、广州的海员工会。1930年4月,他被派往哈尔滨工作,任满州省委常委兼工委书记。不久,满州省委遭破坏,他于5月到沈阳任满州省委代理书记,为恢复、发展党的组织做了大量工作。9月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被补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年11月在沈阳被捕,受尽严刑拷打仍坚贞不屈,并组织难友同敌人开展斗争。后经党组织多方营救于1932年1月出狱,随后赴上海任全国总工会常委和全国海员工会中共党团书记。不久,赴莫斯科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和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同际代表团成员。1935年秋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并根据会议的精神与代表团成员共同起草了《八一宣言》。同年11月回到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向中共中央传达了共产国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对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恢复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联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同张国焘分裂党的错误路线进行了斗争,迫使其取消了另立的伪“中央”,为维护党的团结作出了特殊的贡献。1936年1月,张浩开始参与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任白区工作委员会书记。1937年2月任援西军政委,为团结四方面军的广大同志做了大量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担任一二九师政委,率部挺进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8年初,他调回延安工作,主持创办抗日军政大学职工大队,并任大队长。11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不久,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正式成立,他任副书记兼工人夜校校长,集中精力从事工人运动。1940年主持创办了《中国工人》,兼任主编,带病坚持领导全国和解放区职工运动,为培养工人干部做了大量工作。由于长期忘我的工作,他终于积劳成疾,于1942年3月6日在延安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