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选择进退
“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首诗说明了人生的进退需要合理的选择。只有掌握适时的进退,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且成功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从一次次小小的成功,到更大的成功。仿佛人天生就是追求成功的,而不允许自己有所失败。当然,这种心思可以理解,毕竟人总是有追求的,人都想有所进步,都有一种追求优越感、超过别人的愿望,但事实上,人不可能在所有方面超过别人。一味追求成功,一味闷在一条死胡同里,必然会导致无谓的牺牲浪费,甚至失败。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没有理由不允许别人超过自己,为什么非要去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呢?为什么非为一点利益而争得头破血流呢?为什么不向后看看?退一步海阔天空,聪明的人总是有远见卓识:他们不会一味地走进一条死胡同,相反,他们善于在广阔的人生海洋中发现机会。
“退”从表面上看,意味着胆怯、失败,但是下面一个事实也许会令你感叹不已。森林中,唯老虎为百兽之王,谁见谁怕,无不撒腿而逃。就是这样一个威风凛凛的虎王,、在捕食时却总是先后退几步,然后才狂奔而上。老虎尚知道在进攻时后退几步,以便产生更大的势能,而我们又何苦只知前进,不知后退呢?
大禹治水的故事,不照样给我们启示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哺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灾难。传说尧的时候发大水,年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采用的方法是筑堤防水,可是今天刚筑好的堤坝,明天就被大水冲垮了。这样鲧足足用了9年时间仍没将大水治服,结果却被舜杀掉了。舜用鲧的儿子禹来治水,禹在治水过程中,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善于作退步思考,不钻进一条死胡同里。他凭着自身的智慧和顽强的斗争精神,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斗争,利用疏导的办法,取得治黄的成功。其实,疏导对于筑堤来说就是一种后退,面对汹涌而来的河水,我们不后退怎么能行呢?后退并非意味着河水的强大,而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时机和手段来控制它、牵引它、疏导它,使它按渠道流人大海。这种方法不是让人耳目一新吗?
战斗打起来,就需要战士有韧性,没有韧性的战士终究会失败的。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在强大的势能下加上韧性的战斗,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智慧火花
人生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在选择中不断完善自我。
恰当地进退,才能把握主动
恰当地以退为进,作出适当的让步,能够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从而最后取得全局性的胜利。人世间,有许多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不论在什么时候,明智的人都懂得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如果能给自己留下思考和活动的时间,在退中进,不失为一种上策。
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得知樊哙有谋反之心。刘邦很生气,就派陈平骑马去传达命令,让周勃代樊哙指挥军队,并立即在军中把樊哙斩首。陈平、周勃奉命出发。在路上,陈平私下对周勃说:“樊哙是主上的故交,且是至戚。平楚之功,他也最大,不知主上听了何人谗言,忽有此举。一旦主上气消,或许后悔;兼有吕后从旁搬弄,难免归罪你我二人。依我之见,你我不如拿住樊哙,绑赴朝廷,或杀或免,听凭皇上自己处置。”周勃道:“我是一介武夫,君是智谋之士,连张良也服你。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陈、周二人来到樊哙军中,命人筑起一台,宣樊哙接旨。樊哙并无多虑,独自赶来接诏。不料,台后突然转出大将周勃,喝令将樊哙拿下,钉入囚车。樊哙正要喧闹,陈平忙走至樊哙身边耳语几句,樊哙方始无言,任由陈平押返京师。
行至中途,汉帝刘邦便已病故。陈平暗自庆幸先前未斩樊哙,否则怎么向昌后交代。原来,当时的西汉中央政权内部权争激烈,以皇后吕雉为代表的外戚吕氏,力图取代开国老臣,控制军政大权。汉高祖刘邦年老多病,将不久于世。在此情况下,有心人首先要考虑如何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存在下来,然后才能谈到其他方面。陈平之所以不杀吕后的妹夫樊哙,便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那时汉帝棺木尚未安葬,陈平一到宫中,伏在灵前且哭且拜,几乎晕了过去。果然不出陈平所料,吕后一见陈平来到,急忙从帏中走出,怒询樊哙的下落。陈平暗自得意,表面上却边拭泪边答道:“臣知樊侯本有大功,不敢加刑,仅将樊侯押解来都,听侯主上亲裁。”吕后一听陈平未斩樊哙,心中顿喜,即将怒容收起。又见陈平涕泪交流,忠君情义溢于言表,顿生哀怜之心,便嘉奖道:“忠诚如君,举世罕有,现在嗣主年少,处处需人指导,先帝临终,曾言君才可用,敢烦君为郎中令,傅相嗣主,使我释忧。”陈平一再叩首谢恩,真的不回家,而去随伴惠帝去了。
由此可见,我们在为人处世时应当寻求多方案、多选择、多出路,一计不成,还可再施计,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恰当地以退为进,做出适当的让步,能够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从而最后取得全局性的胜利。
在朱元璋羽翼未丰之时,其中势力最强的起义军陈友谅自集舟师,从江州直指朱元璋的属地应天,船舷千里,旌旗蔽空,气焰十分嚣张。朱元璋闻之变色,而手下有的主张投降,有的主张转移逃奔钟山,只有刘基怒目而视,一言不发。朱元璋见此,便将其召人屋内问道:“猛虎已出,如今奈何?”刘基气愤地说:“凡主张投降和转移的当斩!陈友谅果如一只猛虎,若在山中,你哪能与之相斗?今既下山,正应乘机猛打,岂能不战而降,不战而溃?”朱元璋问:“话虽这样说,但到底如何应敌,你快快说来。”
“骄兵必败。陈友谅如此蔑视我们,一定以为我们非降即逃,他的后援必不充分。所以我们应先放弃几个地方,移走兵饷,装成逃跑的模样,再派人诈降,引诱陈友谅全速奔袭,我们中途设下伏兵,再派兵断其后路,叫其首尾难顾。哪有战而不胜的道理?”
刘基不慌不忙,细说方略:“取胜后我们再乘胜追击,还可以占领他的属地,陈友谅遭此重创,进一步制服他就易如反掌了。帝王之业,在此一举,天赐良机,岂可错过?”
朱元璋闻之顿感精神一振,立即命令胡大海出兵牵制陈友谅的后路;命陈友谅老友康茂派人诈降,诱敌深入;命徐达等将领各处设伏,准备截击。
果然,陈友谅中计战败,丢弃战舰数千艘,逃回西北。朱元璋收复了失地,重创陈友谅,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陈友谅则因此大伤元气,从此一蹶不振。朱元璋顺利地拔掉了通往皇权路上的一枚“钉子”。
在战场上,恰当地以退为进,作出适当的让步,能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从而最后取得全局性的胜利。可见,先退一步,造成一定的弱势假象,迷惑对方,然后再采取措施,往往能收到一招制胜的效果。
智慧火花
退不是忍让、怯懦的表现,退是为了进,是为了更有力的蓄积力量。同样,你越是强行压制,对方反击的力量也就越大。在退让的过程中,给自己留下喘息的机会,然后再伺机而动,一招制胜。
该出手时快出手
兵贵神速,以快取胜,历来被兵家推崇为用兵的最高意境。在中国武术中也有同样的道理。电影《功夫》里面的火云邪神说:“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中国四大名拳之一的形意拳中也有这样的说法。历代拳师都教导门人,“紧拿不如快打”“出手似箭,变招似电,贴身近打,瞬间即变,乘乱取胜,我在敌先”“崩拳起落如波生,分手似箭向前攻”,等等,这些拳理名言无不在强调一个“快”字。因为只有快,才能使对手防不胜防,只有快速进攻才有杀伤力。以快见长,以快取胜,这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拿破仑有一句名言:“我的军队之所以打胜仗,就是因为比敌人早到5分钟。”商场如战场,经商中比别人早点抓住商机,就会抢先一步赚大钱。商业机会的竞争总体上是公平的,商机大家找,信息人人有,人才处处在,竞争的结果往往就取决于商家行动的快慢。如果总能比别人先一步行动,生意就会做得很从容,因为他敢于在大多数人还在犹豫不绝时候就做出实际的行动。美国战略规划研究所的统计数据表明。在500个成熟的行业中,第一个进入市场的企业的平均市场占有率是29%,早期跟进的企业的平均市场占有率是21%,而其他的平均占有率是15%。天下万物,道理一致。这数据也证实了中国的一句话:第一个是天才,第二个是人才,第三个是庸才,第四个是蠢才。
《三国演义》一书中也艺术地再现了一些以快取胜的杰出战例。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破袁绍于官渡。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春,曹操斩袁绍的儿子袁谭于南皮,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和袁熙投奔北方的乌桓部落。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五月,为了彻底解除关外的威胁,曹操听从郭嘉的主意,率领大军到达无终,准备出塞作战。但是,当地夏、秋季节常见的阴雨天气导致进军的道路不畅。曹操不免有些后悔,这时郭嘉虽然水土不服,卧病不起,仍极力鼓励曹操。他说:“兵贵神速。现在我们千里袭人,辎重多而难以趋利,不如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备。”曹操又一次采纳郭嘉的建议,他留下笨重装备,北出二百里,到了人迹罕至的卢龙塞。一路开山填谷,长途奔袭,率领精锐骑兵,行程达800华里,出其不意地进攻辽西乌桓的巢穴柳城。乌桓单于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仓促集结数万骑兵抵挡,两军在白狼山遭遇,曹操大破乌桓,占据柳城。袁熙、袁尚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不久,公孙康杀袁尚、袁熙,归顺了曹操。至此,曹操北征之战大获全胜。
还有一次,曹操要西取汉中的刘备,可又当心孙权会从东线进攻自己。于是派大将张辽驻扎合淝防止孙权。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当争夺汉中的厮杀还没停歇,东吴大军已直捣合淝。东吴大将吕蒙为这次进攻谋划道:“可先取皖城,然后攻合淝。”孙权同意了,他亲率大军攻打皖城。皖城守军一面派人到合淝求救,一面固守城池,坚壁不出。东吴诸将中有的建议堆筑土山攻城,有的建议造云梯、造虹桥攻城。吕蒙反对说,这些办法都需要好多天才能完成,那时合淝救兵一到,就不能取胜了。现在我军刚到,士气正盛,正可乘此锐气,奋力攻击。明天拂晓进兵,中午就可以破城。孙权照此办法,结果,刚到吃早饭的时间,皖城就攻下来了。张辽的救兵赶到半路,得知皖城已失,也只好撤回来了。
大凡用兵作战,都讲究速战速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攻击,可以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其次战场上情况变幻莫测,战机稍纵即逝,只有神速行动,才能捕捉战机,稍有迟缓,到手的胜利就会溜掉。再说用兵是人力、物力消耗的过程,迅速的行动和进攻,就能在较快时间里解决战斗,从而减少战争消耗。还有就是迅速的行动,可以在敌人来不及集结之前突袭,从而相对弥补了自己兵力的不足,所以常常能以少胜多,战绩显著。因此可以说,在千变万化的战场中,“时间就是生命,快速的行动就是赢得了生命”。
智慧火花
快速的行动对于捕捉许多偶然的机会,显得尤为重要。在进退争让之中,经常遇到随机现象,这些机会常常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如果不能迅速看准和及时的抓住,就会被别人捷足先登。同时在快速的行动中,也可以使自己的弱点不会给别人发现,或者是不给别人反应的时间。所以在进退之中,要十分重视“以快取胜”的手段。
把握好现在,快速行动
阿里巴巴的马云说:“大部分人都是晚上想好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如果你决定要做了,今天就行动。行动本身会增强信心,不行动只会带来恐惧,当我们有一个好的想法,当我们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时,不要犹豫,而要迅速行动起来。而且一旦行动起来,还可以顺便做调整。光想不做,只能是越想越慌。”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些人对指正他人得失十分拿手,对人生的道理也能讲得头头是道,但光凭一张嘴行动是没用的。真正的勇者应该是亲身投入人生的战场,即使脸上占满汗水与灰尘,也会勇敢地奋战下去。遇到挫折或错误时,他会修正自己重新来过。为了达到自己崇高的目标,他会尽最大努力去争取,即使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他也不会丧气,因为他知道勇敢尝试后的失败,远远胜于畏首畏尾,原地踏步不肯前进的失败”。
是呀!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只有行动才是真正的勇者。逃避的结果只能是让人变成不敢面对困难的懦夫。而害怕困难的人,终将会一无所有。
古时候,在四川的一个偏僻的大山里,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你说怎么样?”富和尚说:“您一无所有,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已经足够了。”富和尚说:“我这几年以来,一直想雇船到下游去走一走,还是没有能够去成。您还能去南海,开玩笑!”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听了脸上显出了惭愧的神色。
有想法、也有机会却不去做、不去把想法付之行动,就像是有汽车不去加油,那么它永远也开动不了,想法也只能永远的想法。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计划,只要在行动中不断完善的计划,如果想在一切就绪后才行动,那么永远也成不了事。四川距离南海,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也许世上只有敢想敢做的人,才能有所成就吧!许多人总是认为,明天会有新的开始,明天会比今天更好。似乎到了明天,今天的一切烦恼、一切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如果没把今天的问题解决,明天怎么能有新的开始呢?
当初在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时,韩信平定了齐地,势力强大的他,已经完全可以左右楚汉相争的战略格局了。因此,刘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赶紧分封他为齐王,而项羽也放下架子对他进行劝降。韩信小时候受尽了苦难,当初在项羽麾下时得不到重用,是刘邦封他为大将军,才让他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所以,韩信婉言谢绝了项羽的招降。但韩信的谋士却跟他说,现在你不要依附刘邦和项羽的任何一方,而是以齐地为中心自己创业,和项羽、刘邦三足鼎立。但当时韩信却丝毫不为所动,他说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如果没有刘邦的提拔和重用就没今天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