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爷
2121900000154

第154章 第 一五四 章 建议相左

大唐王爷154

大明宫太极殿中,黑鸦鸦跪了满殿的官员。李世民强打精神高坐在御座上,所有的官员们都显得那样无精打采,那样麻木疲惫。有些人在打着呵欠。有些人用脚在地上划着圆圈。

李世民:“今天叫你们来,主要是说一说赈济粮荒的事……”

百官都微微一惊。现在已经是八月了,粮荒在朝廷付出极大代价之后安然度过,虽说有几个地方发生民变,辅大部被平息下去了。此时夏粮早已收完了,全国粮食的产量要比去年少了不少,但由于施行了禁酒令,今天应该不会再出现粮荒了。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李世民现在会旧事重提,大臣们心中不断猜测着李世民话中的意思。

李世民:“在粮荒初现伊始,余杭刺史李宽给朝廷上过三道急梳,现在已经过了好几个月,朕仍然没有看到那三道急梳。辅机”。

“臣在”

“你把那三道急梳的大概内容说一说”

“遵旨,列为大人,臣金融向正在江南的魏征大人发函询问,查之却有这三道梳,第一道为平抑粮价梳,大意是粮食价格大幅上升,很大原因是由于世家商家囤积惜售所致粮食价格也不断上升,为此,朝廷应采取综合措施平抑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同时目前只进行储备粮轮换粮的收购,以稳定市场价格”。

“第二道为统筹救援梳,大意是此次粮荒,不尽是在江南地方,江北不少地方也出现了粮荒,所以对朝廷来说时间紧,波及范围大,加上各地存粮多少不一,为了有效及时的赈济,应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速速建立统一的救助机构,全权处理赈灾救济的一切事宜,并是救助机构高于任何地方官府,直属朝廷”。

“第三道为整饬吏治梳,大意是吏治的好坏关系王朝存亡兴衰,为其命脉所系。现在余杭官场贪墨成风的,官员们不顾王朝的前途与命运,废弛政务法纪、贪污冒饷等行动来满足个人或世家门阀私利的行为,他们竟将官仓粮草贱卖给那些世家,让他们高价出售给普通百姓,谋取暴利。若不疼加整饬,长久以往必使朝廷加虚弱腐化”。

“如果朕当时见到那三道急梳,断不至于让国库的消耗竟达一千二百多万贯!让朕吃惊的居然是大大小小的官员居然这样损公肥私,泱决中华大国发生了一次粮荒,竟然官商勾结!你们想没想过,长此以往朝廷要多花多少冤枉钱,再发几次水灾、旱灾怎么办?边境上一但发生战事怎么办?怎么办!赈灾?怎么赈?”

李承乾连忙带头跪下,众大臣一齐跪下。

李承乾道:“儿臣等处事无方,请父皇治罪”。

“户部尚书唐大人,这三道急梳都是发往户部,朕问你,你见到没有?”

“启禀陛下,臣没有见到,粮荒救济期间,全国各道州县一共给户部一千余道奏疏,件件登记造册,有案可查,断无此梳。如有,臣即便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私自扣押”唐俭诚惶诚恐地说道。

“好,好,好,唐大人,这么着朕给你一个时辰,你当着百官的面一级级的查下去,费用查他个水落石出”

“臣遵旨”

李世民趁着唐俭在查询的时候,提高了声调王德说道:“你刚才都听到,你现在就带着二十名侍卫,去陪同唐大人吧”。

“奴婢遵旨”王德一转身便退出了大殿,此时在大殿中的人,除了几个人还算镇静外,其他人都被惊呆了,早已不知所措,不少人都在暗自祈祷这样大案只要不牵扯自己就好。

“朕很失望哪。这一向朕总是在想,我大唐这么多的官员,其中还有我自己的儿子,怎么就把这个国家都当成了朕一个人的国家呢?你们难道就不明白,这棵大树朕是主干,你们都是枝叶呀。而国库呢?不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吗?没有了根,朕这棵主干会枯萎,你们这些枝叶难道就不会枯萎?”

群臣跪着地说,口称臣死罪之类的话。

李世民叹了口气说道:“列位臣工,朕给你们个机会,如果你们当中,有谁下命扣押了这三道急梳。就说出来认个错,朕从宽处理”,大臣听到李世民的,开始左顾右盼,希望能在别人的表情上寻找到蛛丝马迹。

过了很久,李世民见众臣都是一语不发,站了起来,一边在踱着脚步一边说:“哎呀,还有半个多时辰,可就要查出来了,到时候,朕不管是三公九卿,还是皇亲国戚,必定严办不可”

说着话李世民阴冷的目光环视了众人一遍。大臣则被李世民看到直发毛。急忙低下头不敢再看了。

又过了很久的时间,唐俭和王德双双回来复旨,唐俭跪着说:“启禀陛下,查出来了”。

李世民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说道:“有没有那三道急梳”。

“有,分为元月,二月有余杭郡发出,都是半个月的之后,收于户部”。

李世民强忍着怒火问道:“谁扣下?”

“户部两名文书都以为对方呈报上去了,结果都没有追询,刚才臣去查询时,三道急梳还在箱底押着”

“传两人见朕”,王德说道:“启禀陛下,奴婢失职,两名文书都已经畏罪自尽了,临死前留下遗书,承认自己时渎职,别说无人指使”。这让李世民更加愤怒,他可不傻,这点小把戏岂能瞒过他的眼睛。不过现在已经是死无对证的事情了,李世民一甩袍袖,气哼哼地走出了太极殿。

御书房

李世民脸上那种气愤的神色已经消失,代之而来的是一脸的茫然和淡淡的凄凉。长孙无忌、马周和唐俭等人悄悄地走了进来,没敢作声,只是默默地请了个安,然后在各自的位置上站好。唐俭则是跪着下面。

李世民走着走着,突然停住了脚步问道:“唐俭,你是怎么想的?”唐俭一惊连忙说:“回陛下,显然这道急梳是他们有意压下的,其用意就是针对信诚王……”。说着暗暗地斜望着李世民,观察他的反应。话是不敢再往下说了。

李世民不露声色向长孙无忌问道:“你怎么看”。长孙无忌带头跪了下来:“臣等位磊中枢,却不能未雨绸缪,请皇上治臣等失职之罪”。马周和其他人也跪了下来。

马周:“这件事的责任首在中书省,请皇上给臣等处分,对朝野也是个交代”。

杜楚客:“这件事情怎么处理,臣等一切但听皇上训诲”。李世民又踱开了脚步,一边走一边说道:“朕没有其他的训诲,只有三个宇‘说实话’。他们以人为人死了便死无对证了,辅机你去查,一定要把实情弄清楚,然后即刻向朕陈奏。明白”。

长孙无忌大声答道:“嗻”。

李世民嗓音有些嘶哑:盯魏征的折子来了,有些喃喃自语地说:“朕被他们骗了…嘿嘿,真是前所未闻哪……”。

马周说道:“启禀陛下现在至少已经把一点弄清楚了,信诚王当时罢免了那么多的官员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余杭等地的官员与世家蛇鼠一窝,沆瀣一气联手期满朝廷。……况且信诚王当时也不是先斩后奏,……”。

杜楚客见他再为李宽伸冤亢声说道:“马大人,话不是这样说的,不能有次先列,要是以后各地藩王都能请旨的同时就将官员罢免了,还要朝廷的律条何用?”

马周:“照杜大人这样说,是非要置皇上圣名于不顾了”。他话风一转道:“陛下,余杭那边的阳奉阴违,臣可以理解信诚王当时的无奈,不是及时处置了那些墨吏,怎能有如此的赈济效果,不但把余杭的百姓救济了,就是周边不是州县的百姓就救济不少。瑕不掩瑜,即便有一点半点不周之处,信诚王也不失为一员能臣,若责罚过甚,恐其他地方官员会引以为戒,今后不敢用命,但求无过、不求有功,到那时个个临敌畏缩,大唐的百姓可怎办?”。

李世民微微颔,若有所思。他当初大怒之下危机多谢,便立即下诏命李宽递解进京议罪。李世民当时忘记了自古官场都是墙倒众人推,在朝中为官的人更是以揣摩圣意为第一要义,皇上要惩治一个人,他们都是绞尽了心思想着怎么替这个人罗织罪名,让皇帝惩治得更理直气壮,品德高尚些的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又有几人肯说出实情为他说项。

现在真像大白了,却发现自己的处境相当难看,若是因为御下太严,而让各地官员此后做事畏首畏尾,实非他心中所愿。但要是现在就被李宽放出来,自己的面子恐怕不会好看的。马周和杜楚客争执的时候,李世民心中暗暗盘算着,见二人越吵声音越大,便说道:“楚客不愧为正直之臣,说的若是人人都这样,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还要不要朝廷的律法了?办错了事也不能没有处罚”

马周说:“臣有话要奏。臣以为信诚王他还是一心一意为朝廷、为百姓的。若是陛下坚持严惩信诚王,臣担心以为今后就没有谁敢出来替朝廷做事了。”

李世民一听这话,知道马周又要同他争辨了。将手一摆:“你们都回去吧,让朕一个人清醒清醒”。长孙无忌、唐俭、马周一起叫道:“皇上……?”

李世民摆了摆手:“去吧”,众人对望了一眼,心情各异地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