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圈里圈外
21230800000002

第2章 圈子:一种无形的能量,一种无形的势力(2)

环绕我们四周的多半是泛泛之交的朋友,和他们交往虽然愉快,关系却不能长久。但每个人也都有一些关系稳固的挚友,我们很容易分析得出结交朋友的过程,总不外因为某种缘分与别人邂逅,相互间产生好感,于是有更多的交流,随后就进入“熟识”阶段。朋友们使我们觉得有趣或愉快,通常都在这个阶段。

熟识之后,开始有一种共患难的意识,彼此间产生友谊。此时我们会期待朋友能对我们有所帮助。这个阶段的友谊,联系性强,彼此间也容易产生超过利害关系的亲密感。说得更具体一点,交往的本质其实也就是互相启发和互相学习,彼此从不断摸索中逐渐改变逐渐成长,建立起稳固而深厚的友情。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可以作为智囊的朋友,大抵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朋友提供给我们有关工作情报和意见,称为“情报提供者”。这种人大都从事记者、杂志和书籍的编辑、广告和公关工作,即使你不频频相扰,对方也会经常提供宝贵的意见,像上述的“电话智囊”就是这一类。

第二类朋友提供给我们有关工作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意见,称为“顾问”。这种人多半是专家,甚至是本行内的第一人,我们可以把他们视为前辈或师长。

第三类朋友则与工作无直接关系,称为“游伴”。原则上不是同行,通常是我们在参加研讨会、同乡会和各种社团认识的,有些也是“酒友”。他们不但可以是“后援者”,有时甚至是我们的“监护人”。

5圈子里的每个人都很重要

在你的人脉圈子中,只要你善于开发,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你的事业上的助手。

世界一流人脉资源专家哈维·麦凯,就是利用人脉圈子来找到一份好工作的。

哈维·麦凯从大学毕业那天就开始找工作。当时的大学毕业生很少,他自以为可以找到最好的工作,结果却徒劳无功。好在哈维·麦凯的父亲是位记者,认识一些政商两界的重要人物,其中有一位叫查理·沃德。查理·沃德是布朗比格罗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月历卡片制造公司。四年前,沃德因税务问题而入狱服刑。哈维·麦凯的父亲觉得沃德的逃税一案有些失实,于是赴监采访沃德,写了一些公正的报道。沃德非常感激那些文章,他几乎落泪地说,在许多不实的报导之后,哈维·麦凯终于写出公正的报导。

出狱后,他问哈维·麦凯的父亲是否有儿子。

“有一个在上大学。”哈维·麦凯的父亲说。

“何时毕业?”沃德问。

“他刚毕业,正在找工作。”

“噢,那正好,如果他愿意,叫他来找我。”沃德说。

第二天,哈维·麦凯打电话到沃德办公室。开始,秘书不让见,后来他三次提到他父亲的名字,才得到跟沃德通话的机会。

沃德说:“你明天上午10点钟直接到我办公室面谈吧!”第二天,哈维·麦凯如约而至。哪想面试变成了聊天,沃德兴致勃勃地谈到哈维·麦凯父亲的那一段狱中采访,整个谈话过程非常轻松愉快。

聊了一会儿之后,他说:“我想派你到我们的‘金矿’工作,就在对街——‘品园信封公司’。”

为找工作奔波了一个月的哈维·麦凯,现在站在铺着地毯、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办公室内,不但顷刻间有了一份工作,而且还是到“金矿”工作。所谓“金矿”是指薪水和福利最好的单位。

那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42年后,哈维·麦凯仍在这一行继续勤奋开采着“金矿”,他已成为全英著名的信封公司——麦凯信封公司的老板。

哈维·麦凯在品园信封公司工作期间,熟悉了经营信封业的流程,懂得了操作模式,学会了推销的技巧,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这些人脉成了哈维·麦凯成就事业的关键。

事后,哈维·麦凯说:“感谢沃德,是他给我的工作,是他创造了我的事业。”

你圈子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你事业上的贵人。做个有心人,随时随地注意开发你的人脉金矿吧!

6圈子就是学校

“圈子”就是一个学校,进入圈子,你就可能从中学习到许多东西,从而获得许多知识。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可以学到以下三种东西:

1认识自己

一般人都爱犯一个毛病,就是自以为最了解自己。事实上,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极为有限,几乎无法具体地描述自己的个性、能力、长处和短处。当你以为“这就是真正的自己”时,通常只看到“有意识的自我”和“行动的自我”,而这些都只是自我的一部分而已。

我们很难掌握自己,唯一的办法只有拿自己与周围的人比较,或者从与人的交往中逐渐看清楚别人眼中的自己,有时候必须在多次受到长辈的斥责和朋友的规劝之后,才能恍然大悟,真正达到自知之明。“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除非有别人作为镜子,否则你很难知道自己。

2了解社会

我们习惯于从日常生活中了解这个社会,别人的生活经验、书报杂志和传播媒介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可是从生活体验中获得的社会知识毕竟太狭窄了,就如“井蛙窥天”一样,使我们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报纸和其他传播媒体所提供的也只不过是一张“地图”,光靠这张地图,当然掌握不到活生生的现实。像这样经由较狭隘的个人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观,随着人脉圈子的扩大,有可能慢慢得到修正。

从学校刚毕业时,我们常常听到父母师长训勉:“外面的世界很现实的。”的确,外面的世界和我们理想中的世界是太不一样了。简单地说,只有与人交往才有可能掌握真正的现实社会。

3了解人生

我们的一生中无时不在受着他人的影响,这些人可能是父母亲友,也可能是自己的上司和同事。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更能了解整个社会,同时也因为他们的生活态度而认识人生是什么。

人脉圈子是一面镜子,通过它不仅可以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人生,还可以从圈子里的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对于启发灵感及增长智慧不无帮助。

7圈子就是财富

所谓成功,不过是在经营自己的社会关系,积累自己的人脉圈子。成功者真正经营的是自己的圈子。没有人脉圈子,或者说经营不好圈子的人,难以获得成功。

人脉圈子是很微妙的东西。我们的一举一动,所接触的大人物或小人物都很可能变成日后成败的因素。而世间密密麻麻地结着人脉的圈子,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个的圈子之中,攀缘着圈子可以和许多人拉上关系。假如你能和这么多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在事业上帮助你的朋友、在生意上照顾你的顾客,相信你的事业就一定能成功。

成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开拓圈子的过程。圈子的大小多少决定了成功的程度。成功学之父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主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世界著名人际关系专家哈维·麦凯也说:我所认识的全世界所有的成功者最重要的特征是:创造人脉,维护人脉。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显示,在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生产力三要素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人们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人是生产当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离开了人,一切物质的东西都是死的东西,是不能发挥作用的废品。所以,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一个人要想聚财,就先要聚人。有了人气,才会有财气;积累了人脉资源,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中国是一个凡事讲究关系的国度,人际交往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有着特殊的重要性。而在我们的文化中,人际交往承载了反映感情、面子、利益、地位等诸多要素的内容,任何一个要素考虑不周,都会影响交往效果,影响双方的关系。所以,交往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又是一个难以把握的事。搞好人际关系,积累圈子资源是每一个想成功的人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

圈子是自立创业最重要的课题,事业能否成功,人际关系圈起着决定性的因素。你所结成的人脉关系圈子,实际上是你一笔无形的巨大财产。如果你希望成为办事高手,那就一定要尽快建立良好的圈子。

8进入好圈子,好成功

在成功人士圈子里的人往往也会成为成功人士。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不善于利用圈子力量的人,光靠自己单枪匹马闯天下,在现代社会里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一般来说,不管圈子里的贵人名望怎样、地位如何,只要对你走向成功能够有所帮助,他就是你登高望远的好“梯子”。

在一次签名售书时,晓丽认识了一位知名作家。当时她还在一家公司做秘书,她是位文学爱好者,平时也写写散文、小说,还曾在报纸和一些杂志上发表过。不过,晓丽确实有向文字工作发展的心思,只是没有合适的关系,想要进入这个圈子工作,还是相当有难度的。

晓丽自从认识了这个作家后,她经常去拜访作家,不时登门讨教。去的次数多了,她也结识了许多作家圈子里的朋友。其中,有一位在报社工作的记者看过她的稿子后,认为她是个很有潜力也很有思想的人,于是将她推荐到一家报社工作。

到了报社后,她工作非常认真,与人交往也很积极,在单位里人缘特别好。此时,她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类名人圈子,也通过其他编辑、记者等认识了许多圈子里的成功人士。晓丽从这些人身上学习他们的优点,并按照他们指导的方法去工作,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她现在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接触成功人士圈子给她带来的好处,所以交往得也更积极。

一年后,她的关系圈子迅速发展了起来。而且,经过那位作家朋友的指导,她的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无独有偶,下面的故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徐志摩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位诗人。了解现代历史的人都知道,徐志摩的出名是与一位名师不无关系的。这位名师就是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学者梁启超。那么,徐志摩是如何攀上这位名师的呢?

徐志摩从小就非常聪明,7岁的时候就对语言和文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到了15岁,他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几乎不见长进,迫切需要一位精于此道的老师来指点。

徐志摩听说有一位叫梁启超的人是位良师,于是便想拜他为师。但梁启超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想拜他为师谈何容易。于是,他就请表舅为其引见,因为徐志摩的表舅与梁启超交情颇深。但徐志摩的这位表舅是一贯不希望自己的外甥学文的,认为这风月诗词之类,不过是闲时消遣之物罢了。他很想让徐志摩去学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