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无论是成与败,抑或是喜与忧,一切都将成为过眼云烟。多少荣华富贵,多少功名利禄,到头来也不过是身外之物。世事知足才能常乐,唯有知足才能潇洒走一生。要做到一生无忧,必须自觉地调整心理状态,自觉地保持心理健康。只有保持健康的心理,才能使自己精神愉悦,才能远离痛苦和压力,让幸福常相伴。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指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也就是说,人的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健康,同时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学家和医学家对心理健康问题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心理学家麦灵格说:“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以及人们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变故,而是要三者都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有敏锐的智能,适合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著名健康学者马斯洛指出,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心理健康的人应当:
①对现实具有敏锐的知觉;
②自发而不流俗;
③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热爱大自然;
④在所处的环境中能保持独立和宁静;
⑤注意基本的哲学和道德;
⑥对于最平常的事物如旭日夕阳,都能经常保持兴趣;
⑦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情并有乐于助人的热心;
⑧具有真正的民主态度、创造性观念和幽默感;
⑨能承受欢乐与忧伤的考验。
人的心理是大脑的机能,而大脑又主宰全身的活动。因此,为了获得全面的健康,除了防止身体器官的疾病和缺陷外,在日常生活中,关键要学习一些心理卫生知识,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进行自我慰藉,及时排除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平衡,从而心情舒畅地投入生活。在平时还应注意做到这样几点:
第一,对未来充满信心。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青春永驻的营养剂。丢弃理想就会无所事事,失去目标,失去动力。身心屈服,万念俱灰。而坚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为理想的实现而不懈努力,就会深感内心踏实。
第二,有一种满足感。感激周围的同事、朋友、家人和生活环境,感激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但不是消极地沉湎于满足现状的自我安慰中,而通过这种方式形成深沉的内驱动力,获得力量与勇气,以现在为新的起点。
第三,对客观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所谓适应,一是承认接纳现实;二是调整自己,但并非消极地逆来顺受,随遇而安,而是在主客观的相互溶解与撞击中,使自我得到升华。
第四,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尤其是在受到挫折、损失甚至干了一件使自己后悔的事情后,能在短时间恢复自己一向乐观的情绪。
健康有赖于良好的道德修养。科学研究表明,经常做好事的人心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低。而那些不讲道德、损人利己的人容易损害健康。
良好的身体不仅包含强健的体格,还包含有精神的健康。只有精神健康的人,才会不断战胜自己,创造机遇,把自己的事业推向成功。精神健康的人说话做事光明磊落,从不模棱两可或用谎言欺骗人,也从不欺骗自己。他们认为,要么活得轰轰烈烈,要么活得平平淡淡,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都能显示出真实来。
精神健康的人是非常自尊的。他们不喜欢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他们希望靠自己的奋斗,自己的能力,拼搏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来。因此他们不断地学习,补充自己的能量,不断地超越自我,奋斗在事业的第一线。这样的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绝不依赖他人,他们具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尊重别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精神健康的人,休息时间似乎比别人少得多,但他们精神饱满,富于激情,任何时间都有事可干,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中度过。他们做事,从不疲倦,而且能发挥自己的能量,具有超人的毅力,也从没因工作而累坏身体。在生活中,他们也总是充满活力,永不厌倦。
精神健康的人,是一个心胸宽广、乐观活泼的人。在生活中,总是以风趣、幽默来代替呆板、乏味,从而激发人的活力,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他们会创造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局面,激励人在逆境中奋进,和这样的人生活,你也会被感染上活力,会觉得生活更快乐。
精神健康的人,能正确地看待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能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踏踏实实,不怕吃苦,勤勤恳恳地奋斗,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从不好大喜功、华而不实。
一个人如果缺乏其应有的道德修养,遇事常斤斤计较,既要算计别人,又要防备别人对自己的暗算或报复,那么就会终日陷入紧张、愤怒和沮丧的精神状态,导致体内各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很容易就会找上门来。而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坚持做好事,他就能够与周围的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每天都会感到愉快,获得精神上的平静和舒适,从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攀比会拉大女人与幸福的距离
许多对生活不满意的人,总有这样一种心态:别人比我快活!别人有车,我没有;别人有房,我没有;别人月收入上万,我没有!总之,与别人相比,自己永远都是“慢半拍”,永远追不上别人的步伐!
正因为看到自己不如别人,我们以为快乐就和自己无缘,这着实是一种错觉。其实,你在生活中感到的不满意和烦恼,正源于我们盲目地和别人攀比,而忘了自己享受自己的生活。“境由心生”,只要你真心觉得自己比谁都快活,那么你就的确会如此。
攀比让你得不到快乐,这个道理很简单:现在的你,觉得生活不幸福,羡慕你的上司;当你成了上司还是不满足,又羡慕老板;成了老板,你觉得和李嘉诚相比,自己还是差……就这样,李嘉诚、巴菲特、比尔·盖茨……这些都成了你不快乐的源泉,让你永远在攀比的路上疲于奔命。
有一位母亲,她对自己倒是没有什么奢望,对自己的贫穷也不觉得没面子,但是她对女儿生活在穷困中却感到十分痛苦和羞愧。她很伤心,因为别的女孩子有的东西她女儿却没有,别的女孩子想到哪里去旅游都有父母陪着,甚至还有豪华轿车相送,而她的女儿只能骑自行车或步行。
她说,她漂亮迷人的女儿只能穿廉价的、普通的衣服,而那些根本没有她女儿一半漂亮的女孩子倒可以那么奢侈,戴那么昂贵的首饰,一想到这些她简直伤心极了。她说这个社会真是太残酷了,让她那么漂亮的女儿成天为了生活忙里忙外地工作着,她也应该像别的女孩儿一样过着舒适的生活。
这位母亲总是这样在女儿面前唠叨,最终毒害了女儿的心灵。她教会了女儿鄙视自己贫寒的家庭和低劣的生活环境,女儿也不喜欢自己拥有的任何东西。像她母亲那样,她总是拿自己有限的条件和别人奢华的生活作比较;这位母亲给女儿灌输了满脑子的功利思想:要尽最大的努力嫁给有钱人,这样才能给家里带来金银财宝。
她告诫女儿,一个小伙子不论他多么诚实、勤奋,如果他没有钱,不能让女友享受荣华富贵,那么就不要与他来往,一切都免谈。在她竭尽全力帮女儿物色有钱的男友时,她可能问都没问过那些“有钱人”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和品质。
母亲这样教育的后果就是:这位小姐一点儿也没有年轻人应有的快乐生活。她总是愤世嫉俗,对每件事情都看不顺眼,对自己的处境经常抱怨,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也抱无所谓的态度,因为它们总是很廉价、很不体面,没有一个地方合她心意。
攀比就是这样一种变态的心理。在错综复杂、嫉妒横生的心理状态下,“幸福”自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因为私欲永远没有尽头,所以这个人的人生永远是虚伪而疲累的。由于错误的生活态度,有些人不但忍受着贫穷而拮据生活的折磨,而且还阻碍了自己的发展。他们让自己的嫉妒、羡慕和愚蠢的欲望扼杀了所有的快乐,赶走了所有的幸福。
其实,我们有时候并不缺少舒适的生活,只是很多人不懂得珍惜。生活中的很多人总是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殊不知这样失去了许多本该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没有一个怀有嫉妒心的人能好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我们不懂得愉快地享受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趣事,而是去羡慕和嫉妒别人的快乐,因而失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
为什么不对自己拥有的平静幸福的生活感到快乐,而要去向往别人的奢华呢?为什么总是去关注富有的邻居而不享受自己的兴趣爱好呢?让我们享受在林间漫步的乐趣吧,让攀比的邪恶思想见鬼去吧!
放下自私,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
自私的人必定是孤独的。我们每个人都不会与自私的人为友,因为自私的人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别人的快乐、痛苦他都不会在乎,更不会关心。当他们处于群体中时,他们只会斤斤计较自己的一得一失,因而自私的人又是狭隘的,认识不到自己对别人的苛刻最终会报到自己的身上。
自私会扭曲人的心理,人一旦陷入了自私的泥潭,就犹如凶狠的恶狼一样,疯狂地撕咬自己和他人,抛弃世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直到最后走向毁灭。
自私的人是可怕的,同时也是可怜的。他们学不会去关心别人,无法体验付出的快乐与满足;同时,他们很难获得别人的关心与帮助,无法感受人间暖暖的真情。自私的人没有善心,没有热情,没有体谅,没有宽容,他们的心是贫穷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富有,战胜自私的最佳妙方就是我们应该有爱。爱本身是博大的,不是某一个人的专属物品。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分享爱的重要,能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才会受到众人的敬佩和喜爱。让我们看看下面的故事来体会这一点。
很多中国人都知道,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的鬼节。其实,在美国也有鬼节,就是每年10月31日,又称万圣节、南瓜节。这个时候,正是南瓜收获的季节,每年美国的鬼节上,人们买回南瓜,刻成各式各样的形状,南瓜比赛是必不可少的项目。
人们都在南瓜园买南瓜。南瓜的价格有高有低,而价钱高的并不是那些最大的。全美国最大的南瓜,曾经出现过有一辆小汽车那么大的,但这种南瓜一般都卖不出最高的价钱。那些长得奇形怪状的南瓜反而能卖出好价钱。
2001年的鬼节,一位华人也去南瓜园凑热闹。远远地,他就看见人们围着一个胖女人,对她手上的南瓜赞叹不已。他走近一看,她手里的南瓜,既不圆,也不大,而是扁的,那瓜不但扁,而且有个弯弯细细的头和长长的瓜柄。
胖女人花很高的价钱买下了这个奇怪的南瓜,还得意地说:“好贵哟!但是值得。我要用这个形状,做一只天鹅。你看!它大大的身子,弯弯的颈,还有尖尖的嘴,多棒!”说着说着,这位女人还亲了南瓜。
这位华人回去后,有所感悟地对家人说:“什么东西最美,这完全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由自己的心理来决定的。”
一件东西的价值,不是一个枯燥的价格数字所能表示的,只有当拥有这个东西的人自己觉得它很有价值,并加以足够的重视,别人才有可能会喜欢它,并对之赞叹不已。同样,人也是如此,只有做到自爱,重视并爱惜自己,别人才有可能承认你的价值,给予足够的尊重。
自爱就是要敞开胸怀,用心感受周围和自身的一切;自爱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给自己以足够的重视与关注;自爱就是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并对自己负责。自爱体现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懂得自爱的人也希望别人能看重自己,他们不愿虚度一生,会努力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早在两千多年前,耶稣基督就说:“像爱自己一样爱周围的人。”需要自爱的人们也应学会爱别人,自爱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爱都留给自己,其实,自爱的更高层次是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也就是爱他人。
请看看下面这个有爱心的小男孩的故事:一场战火席卷了一个不大的国家,每天都有很多无辜的人受伤。一天,一位名叫托尼的孩子不幸被炮弹的弹片击伤,而且由于失血过多,他已经奄奄一息,必须立即输血,否则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但是,环境条件非常有限,附近没有血库,救护人员于是开始给在场的人验血型,希望能找到和托尼相符的,可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费了好大力气,他们还是没能找到相符的血浆,他们急得团团转。最后,救护人员的目光落在一个孩子身上,现场只有他没有验血型了。救护人员怀着一线希望,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他验了血型,没有想到他的血型正好和托尼相符,这让人们感到惊喜。
但是很快这种惊喜就被冲淡了,救援人员犹豫了,因为那个孩子太小了,差不多只有五六岁,要说服一个这么小的孩子,从他身上抽血,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除此之外,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
救护人员尽量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告诉他:“托尼受伤了,需要输血,需要抽你的血给托尼。”
小男孩低头想了想,最后还是伸出了细小的胳膊。
随着鲜红的血液一滴一滴地流入托尼的体内,托尼原先苍白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红润——他脱离了危险。大家一直紧揪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那个小男孩一直紧紧地抿着嘴唇,忽然,他小声地问救护人员:“我很快就会死,是吗?”
救护人员说:“死?怎么会呢?你不会死的,孩子。”
直到这时,人们才知道,原来,刚才小男孩以为“输血”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换回托尼的生命。
人们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这么有胆量,小男孩紧紧地握着托尼的手说:“因为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这个小男孩是自爱的,当救护人员问他愿不愿意抽出自己的血给托尼时,他犹豫了,但最终还是同意了,他愿意为了好朋友而奉献一次。
自爱与自私,没有明显的界限和尺度。如果把握不好,一个人就很容易由自爱滑向自私。自爱的本质并不是自私,但过分自爱就会变成自私。
一个不自爱的人,缺乏自信心,自我意识薄弱,很难自己驾驭人生,也就无法真正享受生活。而真正懂爱的人不仅爱自己也会爱别人。
伤心,最终伤的是自己的心
任何时候,都不要为一个负心的男人伤心,女人更要懂得:伤心,最终伤的是自己的心。
有一个女孩失恋了,在公园里悲恸欲绝。
一位哲学家走来,轻声问她为什么哭得如此伤心?失恋的女孩告诉他说和青梅竹马的男友分手了,十年的感情啊,说分就分了!好难受的,边说边哭。
这位哲学家听后却哈哈大笑,并且说:“这是好事啊!你还哭,真笨!”
失恋的女孩听后很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我遭受这么大的打击都不想活了。你不安慰我也就算了,居然还指责我。”
哲学家回答她说:“傻瓜,这根本就不用难过啊,真正该难过的是他。因为你只是失去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而他却失去了一个爱他的人。”
失恋的女孩想了想,停止了哭泣。
如果一个男人开始怠慢你,请你离开他。不懂得珍惜你的男人不要为之不舍,更不必继续付出你的柔情和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