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女人叫榜样
21236500000020

第20章 菲律宾女总统——阿罗约

我只希望成为一个好总统,而不是一个伟大的总统。——阿罗约

尽管已经年近花甲了,但小巧玲珑的她,保持着娃娃似的精致容貌。当与她的国民接近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想亲吻她,他们称她为“菲律宾的女儿”。 作为菲律宾历史上最具个人魅力的传奇女性,在她当上总统时,不少人认为这都来自她那深受国民爱戴的老爸的荫庇。但当她成功连任后,人们不得不承认,她“亚洲铁娘子”的绰号并非浪得虚名。

1.理性的“第一女儿”

阿罗约于1947年4月5日出生在菲律宾潘嘎希楠省。她的父亲迪奥斯达多·马卡帕加尔是菲律宾前总统。不过,阿罗约出生时,他父亲还只是个勤勤恳恳的公务员,有一个做医生的妻子。

阿罗约的童年是在外祖母依山傍水的庄园里度过的。在那里,她得到了一个亲近自然,自由自在的童年。8岁时,父母把她接回马尼拉,让她就读全国最大,也最严格的阿桑普申女修道院学校。

在这所学校里,要给人印象深刻绝对不能只靠外表的魅力,这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在这里,你得展示出你的才智、能力、勤奋。阿罗约意识到了这一点,她是学校里最用功的孩子之一,学校图书馆的书几乎都被她读遍了。

父亲成为菲律宾副总统后,阿罗约也成了学校里的“名人”。但她并没有因此得意洋洋。“记得我父亲当了副总统以后,有记者采访我,问了许多有关我个人喜好的问题,他们问我是不是喜欢这个或那个什么,我回答说,我没有这样的爱好。因为我是理智型的。”

她清醒地知道,在这所学校里,几乎所有的女生都出身名门望族,她需要继续保持着严谨、勤奋的作风。这一年,阿罗约11岁。

1961年,阿罗约的父亲被自由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并在竞选中获得成功,入主马拉卡楠宫。15岁的阿罗约因此成为菲律宾的“第一女儿”。

她很快适应了这一改变,并很好地扮演了这一“角色”。

玛丽兰·耶斯米欧,阿罗约在马拉卡楠宫的那群朋友中的一个回忆说:“她做事总是很专心,是一个不说废话的孩子,并且聪明。从一年级开始就显示出将来要担任致告别词的毕业生代表。但同时,她又是总统府的少女明星,她需要在社交上表现自己。我们对于她就像是一个背景,或者是只会傻笑的一群小跟班。”

如果说童年的阿罗约是朴素甚至粗糙的,那么作为第一女儿的她则展现出与其身份相称的秀丽和端庄。阿罗约的另一位观察者,伊莎贝尔·葛兰姆寇说,“她总是明星。我不认为阿罗约对当第一女儿这些事情特别渴望。然而,她接受了在马拉卡楠宫的角色,这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她只能这么活着,并且要活出最好。她把第一女儿和社交形象的规范都拿捏得很好。”

事实上,阿罗约在马拉卡楠宫只生活了两年。高中毕业后,她就去了美国乔治敦大学读书。在她告别总统府的时候,她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习惯于依靠自己能力的人。当然,她也学会了如何更加理性地取舍,比如对她而言学业无疑是第一位的。在此之后,才是爱情。

2.沉着面对爱情

阿罗约与丈夫迈克·米格尔·阿罗约的相识于1962年。那是圣诞节后,16岁的迈克·米格尔·阿罗约去参加表妹的生日派对,认识了阿罗约。他一下就被眼前这个娇小的女生迷住了,并和她跳了一整夜的舞。后来,他回忆说:“真是一见钟情!”

然而阿罗约的回忆却没有唯美的童话色彩。她否认当时就已和丈夫擦出爱的火花。“我认为他外表英俊,性格很吸引人,舞跳得很棒,就这些了。”

一如她一贯沉着的风格,在之后与丈夫六年的恋爱期里,阿罗约始终很冷静地控制情绪,约束喜怒,没有表现出一般女孩的青春期里应有的烦躁。在此期间,他们没有任何约定,丈夫当时还只能算是她同伴中的一个而已。如果丈夫有时候流露出求婚的意思,她会提醒他,她还不能说服自己,毕竟他们还年轻,而结婚那更应该是很多年以后的事。

所以在顽强追求了阿罗约几年之后,她的丈夫仍然被悬在那里,没有得到任何有希望的表示。之后阿罗约去美国乔治敦大学读书,尽管此时她心中已有所决定,但是就她的丈夫而言,当时没有任何可以想象的空间。

在美国求学两年后,阿罗约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然而学校规定女生不能选修经济学,她便决定回国。在她的老同学中,有很多都和她一样,只在外国求学两年就返回。但对于这些人中的女孩子们而言,她们这么做最迫切的原因是要回去嫁人。

显然,这不是阿罗约的原因。她已经给自己定了目标,在完成大学学业之前绝不结婚。而对她而言,坚持这个决定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关于爱情,甚至在她赴美之前她都做好了决定,尽管非迈克不嫁,但这只是将来的事情。“当时我并没有让丈夫知道我的太多想法,对他我也没有婚姻的许诺,我在意的只是读完大学。对我来说,凡事要一步一步地走。”

所以,阿罗约回国后又进了阿桑普申大学继续最后两年的学业。在此期间,婚姻是她的脑子里排在最后的一件事。

1968年3月,阿罗约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完成了她人生规划中排在首位的这一部分。另一部分,正如她原先预计的,读完大学再去完成。阿罗约没有延误地实现了。这一年8月,她成了阿罗约夫人。

3.当选菲律宾女总统

1986年2月,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下台后不久,阿罗约进入了新总统阿基诺夫人的内阁,历任贸工部部长助理、副部长。1992年和1995年,她两度当选参议员。1998年5月,当选副总统,兼任社会福利与发展部长。2001年1月,阿罗约就任菲律宾第14任总统,并在2004年5月举行的大选中获胜连任。

显然,阿罗约的这一段仕途算不上坎坷曲折,而这与她一次次理性的选择是密不可分的。理性,就是她政治生涯中的灯塔。

1992年,阿罗约第一次竞选参议员。她当时采用的名字是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而不是格洛丽亚·阿罗约。她想借助父亲的姓,来唤起人们对于马卡帕加尔家族在政治上的美好记忆。相应的,她似乎也应该加入父亲当年所在的政党——自由党。

然而这时的自由党已不再是当年父亲所在的那个自由党了,它缺乏竞争力。“去民主党吧。”她的丈夫说。“我父亲永远都不会原谅我的。”阿罗约当时流着眼泪说。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民主党。事后证明这次理性的选择是对的。自由党在选举中惨败,而加入民主党的格洛丽亚在24位赢家中排名第十三。

1998年,阿罗约曾经竞选总统,但这一次,她失败了。她的支持者有限,同时缺乏资金,而她的两个竞争对手——约瑟夫·埃斯特拉达和得·文莱西却似乎有源源不断的资金。面对这场注定失败的竞选,阿罗约做出了在别人看来有失面子的选择:退出总统竞选,转而角逐副总统。

玛丽兰·耶斯米欧回忆说:“不,她一点都没有觉得难为情,她不是那种转不过弯儿的人,一头走到黑。而是改变策略,不怕丢面子。”

当时内心深感窘迫和屈辱的阿罗约事后也认识到,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事实上,作为总统候选人,阿罗约是无庸置疑的冷门。人们不相信她在竞争中会有胜算。然而作为副总统的竞争者,情况就不同了。她显然是副总统候选人中的佼佼者。支持她的人越来越多,资金也因此像潮水一样涌来。有人后来就说,竞选副总统,对阿罗约而言“就像吃饼一样容易”。

成为副总统,这奠定了阿罗约迈向总统宝座的关键一步。2001年,电影明星出身的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因贪污被弹劾。身为副总统的阿罗约就此顺利接任菲律宾第14任总统,成为了菲律宾历史上,继阿基诺夫人之后的第二位女总统。

4.阿罗约轶事

关于阿罗约的轶事,很多。我们在这里只给大家展示一二,以便读者更好的了解她。

第一,48岁前没有想当总统。作为一个前总统的女儿,阿罗约总统曾在马拉卡南宫(总统府邸)生活过,但在48岁前从未想过要当总统。只是1995年在参议员选举中以高票获胜后,支持者和朋友们都劝阿竞选总统,她这才开始动了心。在1998年总统大选中,阿当选为副总统。从那以后,阿开始真正认识到,离总统宝座仅一步之遥了。

第二,是个称职的政治家。阿罗约总统首次涉足政坛是在1986年。当时,阿正在菲律宾大学读书。阿基诺总统大概看中了阿的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请阿出任贸易和工业部副部长。阿曾任过两任参议员,任参议员期间,阿发起、起草并力争通过了55项法律。阿竞选参议员和副总统时的创纪录高额选票,就是对其政绩和能力的一种肯定。

第三,要求阁员守时廉洁。阿罗约总统十分强调守时,认为如果一个人连时间都不能遵守,那还能指望他做什么呢?阿本人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每天早上8点准时去官邸小教堂作弥撒。内阁会议每天早上9点整或略早一点开始。对于迟到者,无论是谁,如不能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定会受到阿的严厉训斥。阿认为,当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他们的责任是为人民作事,决不容忍任何人以权谋私。阿上任后,取消了许多以前不甚合理的规定或传统作法。如阿一次主持的内阁会议一直到中午才结束。要在埃斯特拉达时期,定会提供一顿丰盛的午餐。教育部长劳尔·罗科问道:“午餐吃什么?”“什么也没有。”阿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会议室。

第四,最大的抱负是向贫困宣战。目前,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贫困问题。在今日菲律宾,还有许多人每天生活费只有不到1个美元。为战胜这一挑战,阿罗约表示要完成以下事情:发展经济;重视信息技术;推行对穷人有利的发展计划;实行农业现代化;进行土地改革;分配财富;实行税收改革等。阿的最大抱负是在10年内消灭贫困问题。

第五,最崇拜撒切尔夫人。阿罗约称,这个世界上有她许多崇拜的人。其中最令她崇拜的是女领袖,强有力的女领袖。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以色列前首相梅厄夫人。更早一点的,是英国伊莉沙白女王一世。

5.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罗约曾被西方媒体誉为“亚洲最有权力女性之一”,转眼一届任期就过去了,这个只有1。5米的美女总统能赢得民众的心、继续把总统权杖牢牢握在手中吗——伊拉克人质事件给了她一个挑战,更带给她一个机遇。

让人意想不到的意外发生在2005年7月10日。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7月10日播出了伊拉克恐怖分子绑架的菲律宾工人克鲁斯的画面,这名46岁的卡车司机哀求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满足绑匪的要求,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撤除驻伊菲律宾军队,以便让自己免于杀头之祸。

危机大概在十天之后结束——克鲁斯7月21日已离开伊拉克,前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接受体检,作短暂停留后回国;首批菲驻伊人道主义救援队10名成员已返回马尼拉,其余34人正在科威特等待订购机票回国。与此同时,菲国内盛赞政府为解救人质而从伊拉克撤军的决定。

但美国人显然并不满意,国务卿鲍威尔谴责菲律宾此举“无异于对恐怖分子绑架行为的一种嘉奖”。对此,阿罗约表示她并不后悔做出这个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定。“我们的外交政策从未发生变化,”阿罗约在菲外交部发言时坚定了菲律宾将继续致力于全球反恐战争的立场,“我们共享同一目标,但是不一定都要走同样的道路。”阿罗约强调,撤军是为了信守对近800万海外劳工的承诺。

面对美国的强硬立场,再次把这位“亚洲最有权力女性之一”推上风口浪尖,套用一句电影台词:阿罗约,这个女人不寻常……

6.身陷丑闻不屈服

正当阿罗约的政治前途一片阳光之际,一盒内有窃听阿罗约电话的录音带,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将她逼到了执政以来最危险的境地。那次电话交谈的时间,正值2004年菲律宾总统大选计票期间。阿罗约在电话中询问加西兰诺,自己的领先票数会不会跌到100万张以下,后者向她保证“会尽力而为”。

这被菲律宾反对派渲染成为“菲律宾版水门事件”。反对派指控阿罗约选举舞弊,步步紧逼要求其下台。2005年6月27日,阿罗约被迫就自己在打电话这件事上的“判断失误”道歉。但她坚决否认操纵选票,并表示不会辞职。

不仅阿罗约自己饱受围攻,她的家人和亲戚也是反对派攻击的对象。反对派指控阿罗约的丈夫何塞·米格尔、阿罗约的儿子胡安·米格尔及阿罗约的亲戚从赌博业中收取非法回扣。6月29日,四面楚歌的阿罗约宣布,她的丈夫何塞已决定无限期离开菲律宾,以维护她的信誉。

菲律宾参议院对迈克·米格尔·阿罗约的问题展开调查后不久,总统阿罗约在出席一个商业论坛时宣布:“今天,我的家人再次被要求牺牲个人幸福,以便让我能更好地担负起国家总统的责任……我们一家将非常想念他,我希望你们能一起祈祷,让我们仍然保持一个团结紧密的家庭。”

这个在菲律宾政坛上以美丽和果敢著称的女人,她的婚姻生活一直非常幸福。她与丈夫迈克·阿罗约共有3个孩子。菲律宾媒体上也经常刊登她与丈夫亲密拥吻的镜头。

然而,在家庭利益与国家利益面前,阿罗约选择了后者。

其实,早在2003年,当丈夫陷入一个洗钱丑闻后,阿罗约就严肃地表示,她不会以任何方式对此事的调查进行干预,因为她已“嫁给了”国家。“公务员们要把国家利益放在家庭利益之上,优先考虑。”她说。

再说,阿罗约道歉后,她所面临的危机并没有迅速结束的迹象。菲律宾货币比索对美元的比价进一步下跌,逼近历史最低纪录。反对派在国内各大城市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

所幸的是,美国仍表示支持阿罗约。美国驻菲律宾使馆临时代办约瑟夫·穆索梅利说:“我们认为,总统仍然是总统。我们支持法律和宪法的规定。美国政府将坚决反对任何违反宪法的举动。”

在长达近20年的从政生涯里,阿罗约屡经宦海沉浮。面对此次巨大的政治风浪,我们但愿这个娇小的菲律宾女人还能撑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