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品赤壁论博弈
21326100000019

第19章 激情给博弈带来的致命伤(1)

情绪是理性博弈的大敌

博弈论者给自己的研究先设定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博弈的双方都是完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理性人物。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人能够冷静地算出可能的结果是什么,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收效最大,他总是朝着收益最大的方向去努力。

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吧。如果在某一家商店里,买一件物品的价格是100元,然而在另一个较远的商店里,同样质量的商品却只要80元。两地没有直通的公交车,若是坐出租汽车去,来回就得30元。

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博弈论者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花上100元把商品买下来就好了,如果打的去另外一家店,虽然东西便宜了20元,路费却花了30元,这件商品等于就花了110元,而且还搭上了时间,实在太不划算了。

然而,现实生活中就是有那么一些人,特别是那些爱挑剔爱逛商店的女人。她可能就会到那家便宜一点的店里去买。而那个路费,她反倒不去考虑了。

博弈论者对这样的人是没有办法理解的!而且,就中国的国情而言,还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1。这个女人是政府要员的妻子或者是公司老总的夫人(抑或是个小秘),她使用的车子不用花自己的钱,更不必掏汽油费。

2。即使是打的,打的的发票,她也能想办法从公家的账上报销。所以打的费用多少也无所谓。

3。她今天就是出来逛商店的,多走几家商店对她来说是一种消遣,或者是享受,她不必考虑时间和路程。

4。她是个情绪化的人物,一旦想到那家店便宜,什么都不顾忌了,立马要去买,根本不作理性的思考。

5。她与这家店的售货员发生了口角,说为什么你们卖得这样贵而人家卖的比你们便宜?因此为了顾全面子,她已经不便再在这家店里买东西了。当出现以上的情形时,这个人就肯定要到另一家店里去买了。

按照博弈论者的理性计算,所有人都会宁可买100元的商品,而不会去更远的店买80元的商品(因为加上路费就变成了110元)。而事实上,却真的有那么一些人,是在博弈论者估计之外的。

我们所说的那么一些人,一是那种情绪型的人;二是有某种精神障碍的人。

但同时也表示了博弈论的局限性,表示了人的感情这种东西,有时光用理性去规范是行不通的。

在博弈论中,其实是排除了这样两种人。这两种人都是不按常规“出牌”的,明明经过计算是应当这样出牌,他们偏偏用另一个方式出牌,这就打乱了理性计算的规律,让人无从琢磨他们的出牌规律了。

或许那些博弈论者会反驳道:“你说的是一种个别现象,一般人是不会像他们那样的。”

不,就从博弈论的本源是研究赌博和棋的规律说起,当赌徒连番皆输,到输红了眼睛之后,就会孤注一掷了,这个时候,他就会不按常理出牌了。

更为重要的是,人是一种感情动物,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理性与感性两种因素所制约的,感情在人的行为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博弈行为是很少很少的。如果我们排除了感情在博弈中的作用,那就等于没有研究活生生的人际关系中的博弈。

我们不必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找出更多的例子来,就是从《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能找出许多的例证,说明不带情绪的博弈的确太少太少了。

1。刘备只有数千兵丁,却要带着十几万的老百姓渡江逃难。按照博弈论来计算,这根本就是最愚蠢的行为。因为刘备他们每天只能走十几里路,而曹操的骑兵一天可以赶三百里,这样,刘备就是先逃上十天半月,曹操的骑兵一天就能赶上了。像这样的兔子追乌龟的游戏,乌龟又怎么能跑得掉呢?

刘备表示爱民,才如此出招的,但是一旦被曹兵追上,很可能连自己的小命也丢了,还怎么争夺天下呢?幸好,这次逃跑虽然被曹操追上了,但刘备和少量的军队保存了下来。不过老百姓却在乱军中死了不少,而要是这些老百姓不随刘备一起出走,说不定还死不了呢。由此可知,在曹操五十万大军的追击下,刘备不听从别人的劝告,坚持带百姓逃难实在是不理智的行为。

2。赵云在百万军中救阿斗,鲜血染红了战袍。他把阿斗交给刘备,并且报告糜夫人因为不堪受辱,已投井而死。当时刘备的表现是这样的:

玄德(刘备)接过(阿斗),将他掷于地上,说道:“为了你这个孺子,差一点折损了我一员大将!”赵云连忙从地下抱起阿斗,哭着拜着说道:“我即使肝脑涂地,也不能报答主公的恩德呀!”

后人也都认为,刘备这时是故作姿态,用一个表演式的方法来笼络赵云。他使用的是“笼络计”,完全是虚假的感情作秀,感情在这里变幻成了一种“笼将”的博弈术。

3。诸葛亮到东吴去做说客,使用的都是激将法,尤其是对周瑜,说曹操要用铜雀台来锁江东“二乔”,这就激起了周瑜肚子里的火。书中描写周瑜听罢,离座指北而骂日:“(曹操)老贼欺我太甚!”

诸葛亮此举意在调动周瑜的情绪,使之达到愤怒激越的程度,而后才能作出誓死抗击曹操的决定。当然,周瑜在诸葛亮说教之前,心里已经准备着要与曹操打一场了。但是我们想,如果周瑜本来没有抵抗的想法,那么他的抗战决定完全是受着情绪的影响而做出来的。就这种想到自己的老婆可能受辱而怒发冲冠的样子,我们就很难说周瑜是一个理性的人。

4。关羽在华容道上截住了曹操,因为曹操对关羽有恩,所以在曹操的哀求下自作主张放掉了曹操,这当然完全是在感情驱使下的行动。作为一个理智的人,是不能如此做的,因为放跑了自己的敌人,而且是敌首,说不定这个敌首将来会使自己这个集团全军覆没,关羽哪能因一己的感情而危害整个集团(国家)的利益呢?

5。诸葛亮其后的一系列计谋,达到了“三气周瑜”的效果,这三气就把周瑜气死了,这在古今中外历史上是一桩奇谈。反过来讲,周瑜这“三气”,完全是情绪所致,如果他是一个完全理性的人,即使他会生气,会激动,事后也就应当会调适,不至于如此因气丧身。

6。刘备因关羽被东吴杀死,怒火中烧,立誓要为关羽报仇,众将官无论怎么劝都劝不住,这纯粹是因情绪而作出的决策,而正是这个决策,导致了夷陵之战的惨败,也使刘备的蜀国元气大伤。如果是理性的决策,在这样一个时候,蜀国绝不应当用倾国的兵力去远征东吴,去同孙权拼老命打这一仗。

这样说来,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正常人的行为是由两部分因素控制的,理智与感情。而作出的决策不可能只有理性而没有惰绪,也不可能只有情绪而没有了理性。任何排除感情的博弈,其实只是一种理想的非现实的博弈,这种博弈理论无法解决任何一个带有情感的实际问题。

然而,我们把话说回来,一个理性的人行事,就像是一个头脑清醒的司机在开着一辆汽车,而情绪却像是酒,如果司机喝得较少,这辆车还是可以开的,一旦酒精在血液中超过了限度,这个司机就没有准头了,他头脑里的理智就被酒精控制了,那开到马路上就非出事不可。

感情的砝码究竟有多重

如果我们把人的决策分成几种类型,那么,也有少数的决策是完全理性型的,这是第一类;第二类是理性多于感情的;第三类是理性与感情各占一半的:第四类则是感情大于理智的;而第五类则是完全感情型的。

或者,我们可以假设一个坐标系,从0到10,即从理智到感情逐渐变化。0~3是很理性的人,4-5是较理性的人,6-7是较感情的人,8一10是很感情的人。其实在哪一阶段中,都有不少的人存在着。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对象,看他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人,他会作出什么样的决策。这还不算,因为即使是个十分理智的人,他也可能在某一个阶段某一个时期特别感情用事,就像刘备得知关羽被杀之后的情绪,他已经完全失去控制了。这样看来,如果博弈论者能够把人的情绪用数字化的方法计算出来就更好了。可惜的是情绪因每个人而异,同时也因不同时段而异,必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给活生生的人的博弈问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我们认为,人需要感情,有许多的决策如果没有了附加的感情,这个决策也就变得冷冰冰的了,失去了对手(对方)的信任,就像刘备把儿子阿斗掷在地上。就那么一掷,也就抓住了赵云的心,让赵云一辈子为刘备效命,虽死无悔。

然而。也有许许多多带着感情的决策,完全把本来想要按上策执行的行为变成了下策,从而使自己遭受到了覆灭的命运。因此,我们说,感情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成事,也可以毁事;既能让这个人成为人上人,也可能成为阶下囚。

让我们仔细看一看曹操在赤壁失败之后逃到华容道那里的情形吧!

走了不到数里路,曹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众将官问他为何发笑,曹操答道,人们都说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我看也不过如此,他们要是在这条路上埋伏下一支兵马,那我还有得逃吗?

可是,他的话刚说完,只听得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一字儿排开,为首的一员大将就是关云长。他手提青龙刀,跨一匹赤兔马,截住了去路。曹操的军士见了,亡魂丧胆,一个个面面相觑,曹操说道:“既然到了这种地步,只得同他决一死战了!”众将官说道:“人纵然不怯,马都已经乏力,哪里还能够再打仗?”程昱建议说:“我素来知道云长这个人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着。丞相您旧日有恩于他,今天只要您亲自去求他,可以逃脱此难。”曹操点头同意,纵马向前,行了个欠身礼,对云长说道:“将军别来无恙啊!”云长也欠身答道:“我奉了军师的将令,等候丞相多时了。”曹操说道:“我兵败势危,走到这里没有了路,希望将军以昔日情谊为重,放我一条生路。”云长说道:”当年我关某虽承蒙丞相厚恩,但是已帮你斩了颜良、诛了文丑,解了白马之围,也算偿还干净了。今日这件事,我哪里敢以私废公?”曹操说道:“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不知将军是否还能记得,不是我有意放您的吗?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难道不知道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吗?”

关云长是个义重如山的人,想起当时曹操的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操的军士一个个惶惶然,都想掉眼泪的样子,心中越发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对自己的部下说道:“四散摆开!”这分明就是让出大路放曹操过去的意思。曹操见到云长回马,便趁着这样一个好的时机,和众将一齐冲了过去。等云长回身的时候,曹操与众将的先头部队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