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数日整顿,不但普通战士对此叫苦不迭,连排军官更是压力重重。沈嘉将三个蒙古连以及所有老兵连全部打散,编入各个连队,避免因为民族问题导致群体事件发生。沈嘉禁止在连队中称呼鞑子,即便针对建州女真也不行。既然接纳了蒙古流民加入,那么日常细节必须注意,沈嘉不想在内部制造不必要的矛盾。
目前总共有三十个连队,管理极为不便,沈嘉下令重新组建六个营。营长任命没有使用推荐方式,沈嘉直接将老兵连连长升任为营长。这次连排选举结果,除了六连长祖明,其它老兵连连长像刘武,李福来,洪诚,曾石头,何栋,牛大勇都以高票当选,这也是沈嘉能够顺利完成营建制的重要原因。六个营的兵力绝对超出一个团的编制,沈嘉现在找不到更合适的指挥者,而军队这种事情,又不可能假手别人,沈嘉干脆先凑活着,慢慢发掘好苗子。
陈策和贺世贤为新兵团拨付了两千五百匹战马。这些战马大部分是抚顺之战缴获而来,经过数月调养,烧伤的马匹已经能够应付日常骑行。关外牧业发达,沈嘉又出资购买一千匹骡马。部队组建时日太短,骑兵对沈嘉而言那是奢望,沈嘉的目的是希望借助马力快速移动作战,利用灵活的战术弥补明军火力,以及野战不足。
装备方面,沈嘉绞尽脑汁,主要以刀盾和长矛为主,配以少量弩机。弩机这东西射速慢,制造费时,大规模装备不太可能,沈嘉尽可能捡现成的用。除了随身携带武器外,沈嘉还给少量士兵配备了简易的工兵铲,用于快速构建作战壕。当然,手榴弹是少不了的,目前进攻的火力主要依靠手榴弹。但手榴弹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对移动中的目标,很难发挥作用。像建奴骑兵快速移动过程中,手榴弹的作用就极为有限。
近五日,沈嘉召集新任的六名营政委,着重阐述思想训练的重要性。沈嘉命令刘文采收集大量关于建奴的黑材料,这种未经加工的黑材料主要来自流民间传闻,具有较高的真实度。沈嘉没有刻意筛选,他甚至让刘文采刻画得更加具有冲击力。像**掳掠,残杀老幼,这是沈嘉刻意为建奴准备的形象。连续三日的讨论,演讲和发言表明,关外流民对建奴的痛恨远比沈嘉想象的要深。只是大部分流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善良而又淳朴,他们缺乏有力的组织去反抗。
沈嘉提供了一个机会,他将每位战士塑造成草根英雄,他将一团与建奴的对抗称之为文明对抗落后,正义对抗邪恶。汉民创造了数千年辉煌的历史,文化和财富,而蒙古同胞,创造了自己独有的文化特点,像蒙古长调,吟游诗歌。但建奴,他们文字是偷来的,身份也是抢来的,甚至他们现在生活的那片土地,也是迁移过程中抢掠而来。一个掠夺成性的民族,不会有创造,也不会从事社会生产,生活在他们的统治下,思想将会被禁锢,双手将被捆绑,在他们眼中,所有人都是奴才。伟大的汉民,以及成吉思汗子孙,愿意活在别人的阴影下,当一个奴才吗?
当沈嘉将这些信息,通过各营政委向下扩散之后,一团沸腾了。这些普通的战士,过去谁也没意识到他们自己就是那个拯救苍生的英雄。当沈嘉将这些挑明后,士兵们突然发现,命运似乎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而另一个主题,如何生存下去,体面的生存下去,大部分人认为,在一团他们已经感受到何为荣誉和尊敬了。
沈嘉积极督促各个连队的政委进行军队荣誉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虽然自两宋以来,好男不当兵的思潮时有时无蔓延在民间,但沈嘉通过物质和精神荣誉的双重激励,在军队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强制取消所有肉刑,改为训练性处罚,同时不断加强思想认识教育,此外尽量灌输出现代军队培养特点。这一系列的变化导致一团从一开始,就与别的部队有着很大的不同。
对于深水区,像爱国爱皇帝,沈嘉没有去涉及。天启年间仍然是以文御武的时代,这样做,弄不好会反噬到自己。沈嘉干脆换成忠爱辽土,救亡图存。撕破模糊不清的窗户纸,将所有人的利益与军事斗争胜利绑在一起,无形之中激发了训练士气。
就在沈嘉进行内部整顿时,抚顺以东的侦查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根据这段日子的情报表明,后金吸取教训,已在构建临时烽火台传讯,同时设置大量警讯哨岗。
这是个好机会,正在沈嘉打算行动时,皇太极忽然送来一封信,内容竟然是讨论求和。陈策,贺世贤不敢怠慢,连忙招呼萧基,尤世功,沈嘉等人商量。
沈嘉当然清楚皇太极是个什么样的人,在他的统治生涯中,这招玩过很多次,还要了不少人的性命。不过抚顺将领和官员大部分不清楚这个新对手。
“陈老大人,这还用商议吗?如果商议能拿回抚顺,那还要军队干嘛!”
贺世贤对沈嘉的话表示赞许,他跟着道:“陈大人,不管建奴玩的什么花招,都与我们无关,我们的职责就是打仗。”
陈策看向萧基,萧基森然道:“大明立国二百年,威震海内,什么时候与野蛮人坐下来谈判过?若是老夫收到此信,一定当面撕脆还给送信人!”
萧基的话说的大义凌然,令人无法质疑,其后表态的人对和谈一事都持反对意见。陈策见众人定下了处理基调,于是站出来圆场,表示抚顺驻军绝不会与建奴和谈,而且要与建奴战斗到底。
讨论到最后,由萧基亲自捉笔写了四个字:“何物等流”,然后封好由建奴使者送回。沈嘉搞不清这啥意思啊,于是偷偷朝萧基打听。萧基好不容易抓到嘲笑沈嘉的把柄,岂能白白放掉。当着众人的面,萧基臭骂沈嘉不学无术,还好意思说自己是高人,屁的高人,简直有辱中华千年传承。
沈嘉不好还嘴,况且一旁的陈策,贺世贤,尤世功等人都是端着茶杯看热闹,作壁上观。沈嘉很是恼怒,一连三日呆在军营忙个不停,任谁来请也是推辞不见。
经过半个多月的全面整顿,一团无论是纪律,还是训练成果,都大有改观,沈嘉决定趁机拉出去练练。
与贺世贤,陈策经过多轮反复争执后,八月初五傍晚,沈嘉派出尖刀连向铁背山方向偷偷渗透。尖刀连在赵长顺的率领下,带足口粮,悄悄消失在暮色中。八月初六凌晨,沈嘉亲自率领一营和二营,出城后向萨尔浒方向急赶。近半月来,一团每天早晨都要出城训练,沈嘉故意弄得声势浩大,全城百姓都知道沈守备的特殊癖好。因此沈嘉率军出城,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个平常训练。
中午时分,明军抵达后金控制区。明军没有走官道,而是绕到北侧丘陵,在林木的掩护下悄悄向营盘镇移动。
临行前,沈嘉向贺世贤借了二十名射手,这是他唯一的远程力量,沈嘉心里没底,不过想到配属的手榴弹,沈嘉略微宽心。对于少量装备弩具的一团士兵,沈嘉认为他们的射速,射距和移动速度太慢,除了定点攻击外,对于快速移动目标很难发挥作用。
在赵长顺的带领下,大部分新兵们已对萨尔浒北岸地形有所了解,并积累了初步的作战经验。当沈嘉下令缄默之后,整支队伍默默地穿行在北岸的森林中。队伍走走停停,下午四点左右,一千明军抵达后金几处前哨。
这些前哨是后金为防止明军渗透袭扰,新近设立的小寨。寨子外围由一米高的木质栅栏围成一圈,两座五六米高的瞭望塔分布在寨子两侧。沈嘉派二营长李福来策划进攻,唯一的要求就是,绝不能让对方点燃烽火。
李福来带着两个连偷偷摸上去。在神射手的帮助下,李福来干掉了烽火附近的守卫,同时打掉了两处哨塔上的瞭望者。二连蜂拥而入,将寨中来不及反抗的八旗士卒尽数砍杀。面对人数众多明军,战斗几乎是一面倒。一刻钟后,二营结束战斗,同时还抓到八名俘虏。
李福来向俘虏询问北岸岗哨布置,不了后金俘虏怒目相视,丝毫不肯妥协。沈嘉递了个眼色,走出营帐。八名俘虏被推到寨子后,不久,一身血腥的刘武骂骂咧咧走过来。沈嘉问起原因,刘武说这帮孙子至死都没开口,真够硬气。沈嘉没有说话,他抬头看向夜空,干净而清晰,他长舒了口气,尽量抚平心中的不适。与一千明军的安危相比,沈嘉根本不会在乎八名俘虏的命运,只是现代教育印记,让他多多少少有些不太舒服。
寨子中有些粮食,刘武找了一处隐秘的山洞就地掩埋。尸体和血迹被清理并掩埋,沈嘉留下一营一个连队驻守,其他人则继续摸黑向营盘山进发。
营盘山在萨尔浒北岸,与萨尔浒城隔湖相望,两处相距约十几公里。营盘山是一处百米高的丘陵,是后金在北岸的重要军事据点。根据之前的情报表明,营盘山约有三百八旗驻军,主要负责警戒河谷异常,在第一时刻向湖对面的萨尔浒城示警。
凭借山势坡度构建的军事据点易守难攻,前几次明军迫于无奈,都是偷偷绕过去。这次沈嘉打算拿下此处,但他不打算硬攻。抵达营盘山时已是晚上九点左右,沈嘉撒出探子快速侦查周围敌情,其他人则就地休息,填饱肚子。
树林中不时传来猫头鹰的叫声,诡异而又安静。明军潜伏在林中,啃着肉干和干粮,一些战士迫不及待的想要进攻,兴奋的无法合眼休息。沈嘉愁容满面,下午的前哨战表明,新兵们作战技能偏弱,很多人将平日训练中的条例抛之脑后,完全是借着人多欺负人少的后金士兵。为此,沈嘉傍晚召集七位连长开会,一再要求,指挥人员必须掌控各自队伍,无论如何,建制都不能乱。
等到晚上十一点左右,沈嘉下令刘武率领一营向山上缓缓移动,二营则留在山下负责封锁和警戒。上山的道路原本灌木丛生,林木茂密。只是自从建奴驻扎在营盘山后,寨前的山林全部被砍伐殆尽,甚至在南侧主干道还留出一条宽阔的空白地带,用于提高观测视距。剩余三面是百米高的陡崖,攀登极为不易。好在赵长顺在此地侦查过多次,他发现了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可以从后山抵达营盘山寨子。
刘武的计划很简单,他派出一个排从后山进攻。其余人则跟着自己从正面发起攻击。刘武让一连长武奎胜带人从正面匍匐靠近寨门,用炸药定点爆破,为进攻的一连和二连铺平道路,三连负责侧后。布置完毕后,刘武一摆手,各连开始根据作战计划安排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