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知剑虹的名字还是从我们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西亚非洲》2007年第5期上他写的那篇《莫桑比克华侨的历史与现状》一文。细腻的笔触和详尽的资料让我能感知到文章作者对文字的娴熟驾驭能力、对文献资料的充分把握以及对莫桑比克当地情况的熟稔与了解。心里还猜测过,不知作者是在莫桑比克经商的商人,还是研究莫桑比克的学者、驻非记者或是眼下中国才刚刚兴起的独立撰稿人?这个小小的疑问很快在今年盛夏的一天得到了“化解”。
当剑虹带着他用心血凝聚的又一部新作《穿越东南非洲》来到我的办公室时,我惊讶地发现,剑虹原来是如此年轻而又富有激情。他不属于我先前对他职业定位的任何一种猜测,而是兼备了这些职业定位的若干“元素”。他学外语出身,在国内当过中英文文字编辑,2000年赴非后,根据亲身经历,已经写作和出版了近百万字的有关非洲商情、风情的文字和书籍。
当剑虹提出让我给他的新书写序并激情洋溢地用他的笔记本电脑给我展示和讲解他在东南部非洲采访时所拍摄的一幅幅优美的非洲照片及其背后的故事时,我的确被他对非洲的热情所感动,同时也有一些自惭形秽和汗颜。因为我虽然研究非洲多年,但剑虹走访的非洲各地我确未曾去过,他所挖掘出的许多鲜为人知的非洲故事我之前也并不知道。
抱着多学习、多了解的态度以及向国内更多的读者推介非洲故事的热情,我答应了写序并在随后始终忙乱的日子里抽空集中阅读了他的这部新作以及他送我的他此前出版的《最后的金矿——无限商机在非洲》(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年1月版)一书。
应当说,此次剑虹承袭了他一贯的生动、平实的写作风格以及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在故纸堆和图书馆里埋头做学问所不同的是,他实践了我们先哲们所倡导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想,用“行走”、“采访”、“记录”的方式把东南非洲的画卷逐一向读者们打开。从2006年7至9月,为了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稿,他专门拿出2个月的时间,由南到北穿越了东南非洲国家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这本书即记载了这段时间他在非洲探险与探索时难忘的历程,身处荒原孤岛的险境,述说非洲浓郁的风土人情,解析稀奇怪事的来龙去脉。对于这部书稿,我私下认为,它至少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独特。文稿内容全部来自于在非洲的实地采集,属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有些内容讲述的是只有在非洲才发生的独一无二的重大事件。如《莫桑比克岛惊现中国古代瓷器宝藏》独家披露了莫桑比克岛上有中国瓷器的博物馆,岛下有满载中国古代瓷器的沉船,海滩冲积有大量的瓷器残片,岛上岛下一起惊现中国古代瓷器宝藏;《莫桑比克华侨的历史和现状》独家披露了在非洲东南国家莫桑比克的境内,生活有为数众多的中国人的后裔,他们是中国人和莫桑比克人的混血,但并不被外界认知;《中华会馆回归交接仪式》独家披露了中华会馆的创建、没收和回归的坎坷历程;《亲历斯威士兰国王选妃》是非洲最后的古王国延续至今最后的古遗风,全世界独此一家,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十分难得,属于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剑虹则是截止目前,唯一一位全程跟踪、采访、拍摄并详细撰文,将非洲内陆小国斯威士兰这个举世罕见的21世纪国王选妃、几万名少女大聚会的独特奇观,介绍给国内的华人。
二是突出文章的趣味性和真实性。和略显枯燥的学术论文相比,本书的最大特色则是它的纪实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书稿的纪实文章既浑然一体,又可单独成篇。凭藉事件的惊天动地、独特、真实和趣味,观众或读者的胃口会被立刻抓住。这在信息爆炸,人称“读图时代”的今天,也可谓是一种推介非洲文化和独特风情的新方式。例如《洪水滔天 惊闻孕妇树上分娩》是他在赛赛采访时,了解到的一则千古传奇:一名临产的孕妇,当特大洪水来临时,逃到树上,并在4天4夜后被迫于树上生下女婴的真实事件;《寻找非洲矮人族》是他在赞比西河流域渡过荒岛、越过荒原、趟过雷区、走入深山,寻找矮人族的艰难过程;《非洲竟有鸵鸟人》是记录非洲赞比西河谷地鸵鸟人的生存、迁移状况,非洲另类矮人族和鸵鸟人的存在等。
三是深度挖掘非洲大陆的文化内涵。剑虹在“行走”非洲的过程中,并不是满足于对非洲故事的探险和猎奇,而是以学者的态度对穿越过程中遇到的稀奇怪事进行调研,既保障了文章的真实与严谨,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故事性,满足了世人强烈的猎奇心里,同时在学术上也存在着巨大的研究价值。因为,剑虹在保持文稿真实和可读性强的同时,也对事件所发生的历史成因、所依赖的背景环境、所洋溢的地域风情、所蕴藏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发现。
四是信息量大、色彩斑斓。这本书稿分为十站,每站都有不同的内容和风景,越到后面越精彩,真实地记载了他在探险、穿越非洲时的所见所闻及遭遇的稀奇怪事,信息量大,现场感清晰,一步一景,生动紧凑。在布局谋篇上下了很大功夫,历史地理、文化风俗、底层民众、自然奇观、个人历险、投资经贸等题材一一笔走龙蛇;古与今、中与外、美与丑、荣与衰一齐融铸笔端,从而可使读者对东南非洲有一个色彩斑斓地、全景式的了解。
在和剑虹的攀谈中,我还了解到,从2000-2006年,他完全是以打工的方式自筹经济支持,在东南非洲进行实地采访,在挥洒泪水和汗水之中笔耕不辍,至今已写出近百万字的文稿,内容涉及中非经贸、对非投资、国情介绍、风土人情、游记散文、动物世界、社会百态、文化艺术、非洲华人群体,等等。一写就是6年,历经艰辛!体力透支与精神压力外人难以想象,可以说他的这种自掏腰包、勇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许多人只热衷金钱与名利的今天,显得尤其可贵和可赞。
记得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说过,“行走”本身比写作重要,脚板比笔头重要。但愿剑虹此次用“行走”带给我们的感性东南非洲能使得包括我在内的研究和对非洲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对非洲多一份了解,并籍此对推动中非关系多一份关注和热情。
是为序。
贺文萍 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中国亚非学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