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养生法
脾胃病的发生主要是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寒积于中,使脾胃之阳不振;其次是郁怒忧思,肝气失调,横逆犯胃乘脾。要预防脾胃疾病,关键在于保护脾胃正常功能的运转。因此平时应注意保养脾胃:
一、饥饱适中
宋代苏东坡认为,饮食适宜是长寿的基本条件。他常常是“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他认为这样可以“宽胃以养气”。上了年纪的人胃肠功能减退了,过饱会使胃肠的负担过重,“饮食过量,肠胃乃伤”,则会出现嗳气、呃逆、脘腹胀满、腹泻等症状,因此应当“食无求饱”,“饮不可过,过则湿而不健;食不可过,过则淤滞难化”,可见很多养生学家均主张饮食宜节制。
二、食宜缓细
《养病庸言》中说:“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医说》日:“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令细。”咀嚼使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可溶解出食物中的味觉物质,促进食欲。充分的咀嚼,可以使食物磨得极细,进入胃肠后,营养素易于吸收和利用。反之,狼吞虎咽地吃进去的食物,其营养不仅难以被身体吸收,而且还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很可能引起胃肠道的疾病。
三、饮食有时
食要限量“饮食有节,则身利而寿命益;饮食无节,则形累而寿命损”;“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食”;“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要长寿,三餐量腹依时候”;“食味调和,百病不生”;《千金要方》云:“饮食以时。”就是说饮食必须定时,要有规律,才能使身体及时获得维持健康的营养要素。
四、怒后勿食
古人说:“不可食后怒,怒后不可食”,“人之当食,须去烦恼。”说明进食的时候宜心平气和,一切反常的情绪都应尽力排除,才有利于胃的消化,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于保健大有益处。
五、谨和五味
饮食的种类多种多样,所含营养成分各不相同,只有做到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才能使人体得到各种营养,满足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因此,饮食要全面,营养要充足,此乃保证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从流,腠理以密。”阐述了主食和副食多样化的重要意义。
六、清淡为上
食宜清淡“味薄神魂自安”;饮食要“去肥浓,节酸咸”;“薄滋味养血气”;唐代孙思邈提倡饮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勿进肥浓、羹肤、酥油酪饮等”,他还主张:“营养性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
七、甘成勿过
《素问·奇病篇》日:“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食糖过多会害脾生痰损齿,易患消渴(糖尿病)。《千金要方》说:“咸者伤筋,多食咸则筋脉伤。”现代科学证明吃盐多了,会造成心血管疾病,尤其使人易患高血压。
八、适温而食
适温而食,“食宜温暖,不可寒冷”;“食饮者,热勿灼灼,寒勿沧沧。”
这是《内经》中关于饮食寒热要适中的忠告。食物过热过烫对消化道会造成物理性伤害,过寒则伤脾胃,即使是炎炎酷暑,也不可恣意冷饮。
九、饮食宜洁
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作伤杂病论·禽兽鱼虫禁忌》中说:“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诸肉臭败者勿食,猪羊疫死者不可食,曝肉不干者不可食,煮肉不变色者不可食。”
十、餐后养生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食毕当漱口数次,令人牙齿不败;叩齿三十六,津令满口,则食易消,益人无百病;饱食则卧,食不消成积,乃生百病。”
长期只穿一双鞋易长鸡眼
不少人习惯一双鞋子穿到底,不坏不换鞋。专家提醒:再舒服、合脚的鞋子,长期在地上挤压、摩擦,鞋子的某个部位会变形,穿鞋的脚某个部位会因此长出厚厚的茧子,脚趾外翻变形,甚至厚茧角化形成鸡眼。因此,鞋子也该经常换着穿。
生蒲黄可治高血脂症
蒲黄性味甘平,有活血祛淤作用,能抑制脂质在主动脉内壁沉积,有效地延缓动脉粥样化的进程。方法:每日用生蒲黄10克纱布包裹煎服。或用2-3克用开水送服;或拌在炒面、面食中服用,每日3次。阴虚无淤者忌用。
控制血压“八要”、“五不要”
高血压病是当今世界引人注目的流行病,而且越是工业发达的国家患病率越高。
高血压不但影响工作和生活,而且也是诱发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肌梗塞病人中50%是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病中有76%的人有高血压病史。因此高血压的危险性在于突然死亡或致残。高血压患者要学会生活调养和早期治疗,来控制病情的发展,以下介绍的“八要”与“五不要”也许会给您一定的帮助。
“八要”
1.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就餐,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睡前1小时避免过度的思维活动,以免影响睡眠。
2.饮食要有所选择
高血压、冠心病人中的肥胖者,由于体内的脂肪过多,压迫心肌,会增加心脏的负担。所以,肥胖的高血压、冠心病人,首先要节制饮食,以素食为主,才能控制体重。体重减轻了,血压也会降低。
饮食以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为主,限制动物脂肪,如:猪油、奶油等,以及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鱼子、蛋黄、甲壳类动物等的摄入;多食用植物油和含碘的食物,如:豆油、菜子油、海带、紫菜,这些食物能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和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有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另外新鲜水果和蔬菜也具有加强胆固醇排泄的作用。
为了让您吃得放心,建议每天吃蔬菜400克、水果100克、一袋牛奶,鸡蛋每周不超过3—4个,主食6—8两,食盐量在6克以下。
3.要戒掉不良嗜好
饮酒多的人容易得高血压。喝白酒每天超过二两,久而久之造成酒精在体内损害动脉血管,使动脉硬化、血压升高,如果同时又吸烟则加重血压的升高。
要限酒戒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酒只可偶尔少量饮用,最好是葡萄酒类。
4.要保持心理平衡
精神长期紧张和性子急的人容易得高血压,长期的不良刺激,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过度、噪音等,加上体内生理调节不平衡,大脑皮层高级神经功能失调,容易发生高血压。
遇事要“提得起、放得下、想得开”是高血压患者的必修课程。平时做到:心情愉快、心态平衡、生活充实,避免过度紧张、疲劳、激动、忧郁。
5.要适当运动
提倡有氧运动,要求长期规律地、循序渐进地按每人具体情况适度运动,掌握“三、五、七”的运动原则:
“三”:指每天步行3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
“五”:指每周运动5次以上,只有规律性的运动才对健康有效果。
“七”:指运动时心率加年龄约为170,这样的运动属于中等,能很好地保持有氧代谢。
6.要确保大便通畅
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日定时排大便的习惯,多食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等,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已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的人要避免用力大便引起中风、心肌梗塞等危险。
7.必要时要借助药物治疗
当高血压病人病情严重或对自我调节治疗反应差时需要用药物治疗。但服药时切勿间断或断断续续,坚持服药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由于存在个体差异,须在服药过程中不断摸索,以求最小、最合适的剂量而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采取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中药与西药兼用等多种措施,这样可提高疗效,减少药物剂量,减轻甚至避免副作用,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8.要了解一些与高血压有关的医药知识
掌握所用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和副作用,有条件者学会自测血压,以便观察药物疗效。正常血压是低于130/85mmHg,理想血压是小于120/80mmHg。如发现血压控制不好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五不要”
1.不要长久趴卧
有的人喜欢趴在床上看书、看电视,这对于没有得高血压的人问题不大,患有高血压的人,则会带来危害。由于经常长期趴伏,压迫腹部的肌肉活动,人体不能够深呼吸,而引起血中氧分不足,肌肉收缩,致使血压升高,血管压力增高,容易造成脑血管破裂。因此,对于年龄比较大的高血压病人,应该改变趴着看书、看电视的习惯。
2.不要长期压迫颈部
人们穿衣的习惯各式各样,不少人上衣领扣扣得很紧,显得严肃和庄重。
但是,患有高血压的人这样穿衣,对病情不利。衣衫领子太紧,长期压迫颈静脉,造成脑血管供血不足。脑细胞缺血、缺氧,容易出现意外。
所以,有高血压的人领扣不能经常扣上,还要尽量少戴领带,保持颈部宽松,这样,才有利于大脑的血液循环。
3.不要在起床后急于做运动
不少人早晨起床后,喜欢在阳台上或空地上反复向前弯曲身体、下蹲等,以作为一种早晨锻炼方式。对于患有高血压的人,如果一醒后马上运动,一部分脏器特别是脑和心脏会感到供血不足,容易出现心肌缺血等意外情况。
所以,患高血压的人起床后只能做一些轻微的运动如散步、甩手等,慢慢加大活动量。
4.温水洗澡
洗澡不要用热水或冷水,以减少血压骤然变化,以洗温水澡为宜。
5.不要听快节奏音乐
音乐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功能,使你心情舒畅。但是,如长时间听节奏快、强烈刺激人体感官的音乐(如爵士音乐),可使耳内末梢神经紧张,血管微循环障碍,使人体血液循环失调,引起血压升高。
所以说,高血压病人应该多听比较柔和的音乐。听音乐时,扬声器的声音不能开得太大;还不宜长时间戴耳机,因为耳机长时间压迫末梢血管,也可引起人体血液循环失常,导致血压升高。
糖尿病人过节五要
作息要规律
节日期间,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家人常免不了要在一起打牌、下棋.,对这一切,糖尿病病人都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要过度疲劳,以免引起血糖升高,甚至引发其他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饮食要控制
亲朋好友团聚,离不开美酒佳肴。此时,您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严格按平时控制的饮食量进餐,切忌放开大吃,否则可能使原本控制较好的血糖升高,甚至引起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
用药要按时
节日期间应充分考虑饮食起居的变化情况,特别是那些正在注射胰岛素的病友,更应注意结合饮食起居的变化情况调节用药,以使血糖保持稳定。
血糖要监测
节日期间,不妨适当增加血糖、尿糖的检测次数,防止由于生活起居被打乱造成血糖升高。那些选择外出旅游的病友,更应做好充分准备,带足药品,定时监测,以保证旅游期间血糖正常。
心态要平和
春节是我国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老百姓都非常重视,所付出的代价和精力也比较大。作为糖尿病病人来讲,要尽量保持心态平和,切忌喜乐过度,力求平平安安、心情舒畅地过好年。
不良习惯使大脑变钝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普遍感到头脑疲劳。为了保持年轻而充满创造力的头脑,必须避免诸多生活上的坏习惯:
1.长期饱食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长期饱食,势必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现象。
2.轻视早餐
不吃早餐会使机体和大脑得不到正常的血糖供给。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而久之对大脑有害。此外,早餐质量与思维能力也有密切联系。据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儿童在课堂上的最佳思维普遍相对延长,而吃素的儿童精力下降相对较快。
3.甜食过量
甜食过量的儿童往往反应能力较低。这是因为儿童脑部的发育离不开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而甜食会损害胃口,降低食欲,减少对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影响大脑发育。
4.长期吸烟
德国医学家研究表明,常年吸烟会使脑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萎缩,瘾君子易患老年痴呆症。这是因为长期吸烟可引起脑动脉硬化,日久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神经细胞变性,继而发生脑萎缩。
5.睡眠不足
大脑消除疲劳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会加速脑细胞的衰退,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
6.少言寡语
大脑有专司语言的功能区,经常说话尤其是多说一些内容丰富、有较强哲理性或逻辑性的话,可促进大脑这些功能区的发育。整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就像“用进废退”一样,这些功能区会退化。
7.不注意用脑环境
大脑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只有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才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因此用脑时,要特别讲究工作环境的空气卫生。
8.蒙头睡觉
随着被子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会不断下降。长时间吸进潮湿的含二氧化碳浓度高的空气,对大脑危害极大。
9.不愿动脑
思考是锻炼大脑的最佳方法。只有多动脑,勤于思考,人才会变聪明。
反之,越不愿动脑,大脑退化越快,聪明人也会变愚笨。
10.带病用脑
在身体不适或患疾病时,勉强坚持学习或工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大脑损害。
饮食中的误区
喝牛奶会使胆固醇增高牛奶中所含的胆固醇并不高,而牛奶中所含的乳清酸还具有抑制胆固醇的作用。
鱼吃得越多越好长期过量食鱼,可以使血小板凝聚性降低而引起各种自发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