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说话走遍天下
21402900000035

第35章 这样的话,请主动一点说(4)

这个故事令人感动。虽然维修工的过失险些使自己丧命,但心地善良的胡佛深深懂得有过失者的心理。当对方因出了严重差错而痛苦不堪时,善解人意,自我克制,出人意料地给予宽慰,使其恢复自信和自尊。这,就是友善的巨大力量。试想,如果胡佛愤怒斥责这位维修工,甚至不依不饶地追究他的责任,那么很可能会彻底地毁了他。可见,面对同一件事,以两种不同的态度来对待,就会有迥异的结局。友善,可以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仅善待了他人,也能使自己得益——胡佛的飞机不是从此就没出过任何差错吗?而以愤怒乃至暴力来应对,结果往往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能否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世,不但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有时甚至是一个民族素质高低的反映。有一则报道说:同样一起交通事故,在加拿大,可以不到2分钟就顺利解决,司机会很快下车,视事故的实际情况,以一种友善的态度来协商解决,双方都会向对方认错、道歉,于是不到2分钟,便各自开着车离开了。而在中国,不花上一个小时是很难解决争端的。原因很简单,一旦撞车,司机就放下车窗,不管自己是否有错,便破口大骂,在车内骂得不爽,又走下车互相指责。于是后面的车辆不能前行,司机们一个个在车指责。

生活是一面镜子。当你面带友善走向镜子时,你会发现,镜中的那个人也正满怀善意地向你微笑;当你以粗暴的态度面对它时,你会发现,镜中的那人也正向你挥舞拳头。人生在世,请拥有一颗友爱之心,保留一份友善之情吧!

7、理解的话,请当场就说

理解万岁的口号,一直广泛为人们所提倡。彼此理解,是朋友之间所真心希望的,并一直寻求的。对一个人作评价、下结论,就应该坚持全面,完整的原则,因为只有这样,作出的评价和结论才有概括性,才符合这个人的全部实际。

这个道理很简单,不必赘述。但对一个人要做全面、完整的评价,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之所以有这种困难,是因为人们的评价活动本身要受对被评价者的了解程度的影响。了解不多,可又必须有个评价,就只好凭印象了,现实中就是这样。所以人们不要总是奢望别人时时处处都对自己有个全面公正的评价。

如果说友情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那么可以说理解的话语是联结鲜花与鲜花之间柔软的纽带。当别人处于逆境时,纽带轻轻地拉扯着你,会给人心灵以莫大的安抚。

所以说,理解是一种艺术,是对朋友的一种帮助。你只有真正理解了别人,别人才会真正理解你。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贵在默契,但工作上的默契毕竟不同于生活中的,不是每一对工作拍档都适合继续发展,Chris一直没有进一步的选择,这份理智或许是正确的。

Chris是个美丽的女人,单看外表,最多只有30岁出头。

“默契有时候,只是一个眼神,一句别人听上去漫不经心的话”,Chris说:“我有上级,也有下级,可真正让人感到贴心的不多。Paul,算是一个贴心吧。”

老板总是对我恩威并施的,我也知道他也有他的苦处。有一次,一个新来的员工和我闹别扭,我去找Paul抱怨,他拍拍我的肩膀说,他知道我也很累,当时我确实是有种心力憔悴的感觉,真想靠在他胸前大哭一场,可我们也都明白那是不可能的。可是一句理解的话就足够让我感动了。

理解是沟通的桥梁,是人际交往中最理想的润滑剂,如果我们在劝说时注意多说一些理解的话语,就可以增强语言的亲和力,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

高女士让自己入岁的儿子到商店买了五斤苹果,回来一称发现只有四斤一两,便提着苹果怒气冲冲地来质问店主。尽管店主一再声称“我们诚信做生意,绝对没有缺斤短两的事情”,但气昏了头的高女士不但不信,反而出言不逊,说了些“开黑心店、无商不奸”等伤人的话,要出门时,竟然说:“你记着,谁也不会花钱买气受,全世界的商店都关门了,我也不来这里买东西了!”

店主心里真想骂她“泼妇,无赖”,可是一想到“顾客就是上帝”,马上就笑嘻嘻地说:“大姐啊,今天咋的啦?您常来买东西,气头上来找我,我怎么就没给您个面子,反倒惹您生这么大的气?将心比心,换了我遇到被坑挨宰的事也要生气的。不过,您是不是先调查调查,问问你儿子……”高女士听后,气消了一些,出了商店慢慢冷静下来,这才想起问儿子,原来儿子在买苹果回家的路上,遇到同学小胖,各吃了一个。高女士不好意思起来,马上来到商店,一个劲儿地赔礼道歉。从此高女士和店主关系更融洽,成了商店的铁杆顾客。

这里,店主不仅彬彬有礼、骂不还门,而且还讲了一些理解的话语:“惹您生这么大的气”,“换了我……也要生气”,做到了善解人意、将心比心,才让情绪激动的高女:仁接受了“消消气”“问问儿子”的劝说,避免了业主与顾客之间一场交际的失败。理解的话语为买卖双方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 □ □ □

要想真正理解他人,就得要有宽容心。宽容是人际关系的“黏合剂”和“润滑液”。宽容,我们给了别人一个机会,也就给了自己一个机会。若斤斤计较;寸土必争,不善于体谅他人,势必会影响和阻碍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

刘伟和谢华在大学里是“情敌”,关系一直有点疙疙瘩瘩;毕业后,两人进了同一家公司,谢华在市场拓展部,刘伟在行政办公室。尽管不在一个部门,但肚量不大的谢华人前人后还是说了刘伟不少坏话,什么刘伟在大学里风流成性,什么好斗逞能,打人闹事被学校处分啊之类子虚乌有的事,在谢华嘴里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公司里很多不明真相的员工因此对刘伟都有点“另眼相待”。

一年后,刘伟调任市场部部长,成了谢华的上司。谢华想到自己平时对刘伟的造谣诽谤,担心刘伟会借机报复,给自己小鞋穿,为此心神不宁,怕惶不安。谁知刘伟不但没有对谢华进行打击报复,相反大会小令、人前人后经常夸他脑子活,点子多,能力强,干劲足,并放手让他去拓展业务。刘伟的宽容让谢华心服口服,工作积极性更加高涨,放弃了偏见和妒忌,主动地帮刘伟出谋划策,成了他得力的助手。当初那些准备看他俩“好戏”的员工也被刘伟的宽容大度所折服,大家齐心协力,整个市场部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对与自己心存芥蒂的部属,刘伟不借机打压排挤,而是待之以宽,容之以量,励之以行,从而避免了一场两败俱伤的“窝里斗”,实现了“双赢”。

亲爱的朋友,请你做个有心人吧!现实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用“心”去建立和维护,有了自信心、诚实心、同理心、宽容心,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 □ □ □

要想真正理解他人,还得要有同理心。所渭同理心,是指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心态。拥有同理心的人,在交际中往往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赢得别人的尊重。

刘嘉和王路同为佳艺装饰公司设计员。刚进公司时,相互间竞争,由于一个客户的原因,两人产生了误会,虽同在一办公室,但彼此关系却不融洽,一直不冷不热的。

前几天,刘嘉接了个业务,为一对准备结婚的青年设计新房装修方案。熬了几个夜晚,刘嘉终于把装修的方案设计好了。这不,周一上午,客人前来看图样,他兴冲冲地把设计方案拿给他们看,谁知他还没有介绍完自己的设计意图,客人就横挑鼻子竖挑眼,说起了设计方案的不是,门厅玄关、客厅吊顶、卧室窗户如何如何,说得设计方案几乎一无是处。刘嘉没想到客人如此挑剔,一时面红耳赤,满脸窘态,不知如何是好。

见此情景,坐在一边的王路连忙走过去,拿起刘嘉的设计图对客人解释说:“门厅是住房的‘第一张脸’,方寸之地自有玄机。作为连接室外室内的一个过渡地带和缓冲空间,它既要有很好的使用功能,又要有较高的审美要求。所以你们不能只考虑美观而忽视实用……”“还有卫生间……”针对客人的质疑,王路解释得很细心,刚才还面有愠色的一对新人听后连连点头。“当然,这只是设计初稿,你们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刘设计师一定会为你们提供最好的设计方案。”王路见客人情绪缓和了许多,就说,“你们可以坐下来,充分地交换意见嘛!”

回过神来的刘嘉向王路投去了感激的目光……从那以后,两人前嫌冰释,成了一对工作上的好伙伴,生活中的好朋友。

平时关系不融洽的同事拿出的设计方案,遭到顾客非议和质疑时,王路并没有幸灾乐祸,落井下石,而是尽力维护同事的利益,出面解围,使事情出现了转机。王路积极主动地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这种在交际中表现出的同理心,最终让他赢得了信任和友渲。

一个人是否能受到朋友的欢迎,与这个人的能否理解他人有很密切的关系。懂得事事为他人着想,事事理解他人,采取中庸之道,谈吐风趣而不失儒雅的人,身上会散发出一种诱人的馨香,令周围与他相处的人,如沐春风,被他善解人意的魅力所吸引,以能成为其好朋友而自豪,不管日后是否同道,心中的思念却会历久弥新,友情长存。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你要保存一段情谊,不能以为单靠嘴巴或一双手便如愿以偿。这皆因人的思想变化无常,以为彼此日夜共对,相拥相依便可保持热情,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西方的心理学家一致认为,人最大的需求就是被人理解,一个善解人意的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结交到患难知己,人人会向他伸出友谊之手。

培根曾说:缺乏朋友的理解,乃是最纯粹最可怕的孤独,假如没有朋友,世界不过是一片荒漠。只要人人都多一点理解,世界将变得 更加美好。

在现实中,人们难以交到真正的知心,即使有朋友也难以长久相处。

朋友并不是庸俗的金钱附庸品,并不是权势下的奴隶。只有当一个人能发现他人身上闪现出别人需要的亮点时,别人才愿意与之为友,才愿意为他敞开心灵之门,才愿意付出他应得到的激情和赞美。

青年人涉世不久,往往体验较少,于是对于一个需要安慰的人常显得束手无策。而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当一个人充满悔恨时,尤其需要朋友在此关键时刻拉他一把,在朋友的宽慰力量下增长力量。如果,这时你多说几句理解的话,那么你就必然会获得不绝的赞美。

8、欣赏的话,请及时地说

世界是一个整体,但认识世界的人却只是一个局部。我们每个人都只从一个或几个角度认识世界,因为社会学的社会角度看世界,学艺术的从艺术的角度世界,如此等等,世界上数千门学科,把我们每个人都切割成了分裂的人,局部的人。因此,几乎可以说,我们人人都是带有偏见的人,我们所说的话,几乎都是带有偏见的话。

由此可知,在人与人交流中,在一个团队内,一个组织中,当要对某一件事发表看法时,自然就会见解各异了。那么,究竟谁对谁错呢?

世界没有对与错,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只是得失不同而已。如果生活中,工作中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在取舍之前,我们应该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

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看法,与传统的东西有差异的观点,千万不要草率下结论,也不要急急慌慌做结论,尤其是不能将不同观点一棍子打死。

有篇文章这样说,对不同说法的事,要做到宽厚、宽容和宽松。三个“宽”字,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不同的说法多一点宽容,对不同的人多一点宽厚,对不同的事要多一点宽松、多一点弹性。

我们在多种意见面前不要只有对与错,不要只从自己角度考虑,更不要伤及不同意见的人。如果一定要各执已见,那也得认同和允许别人各执已见,否则,就会造成新的冲突。

□ □ □ □

欣赏就是赏识,欣赏就是领略。欣赏就是视线之内的一份美好。

欣赏别人是一种尊重,被别人欣赏是一种承认。无人欣赏则为一种大不幸。如果一颦一笑一招一式都有人欣赏,那孟浩然就不会发出“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的慨叹了。

鸟啼而欣然,花落而自得。可见任何地方都有真正的妙境,任何事物都有真正的玄机。欣赏高山,自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强悍和凝重:欣赏大河,自会在大河的澎湃中感悟到气度与洗礼;欣赏大树,自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与尊严:欣赏小草,自会在小草的葳蕤中汲取执著与希望。

欣赏不同于好奇,需要有一双睿智而又真诚的眼睛;欣赏不同于猎艳,需要具备艺术的敏锐心灵,需要那份澄澈境界的雄阔。欣赏是人生的阶梯,会产生奇妙无比的效果。欣赏更需要慧眼独具,角度不凡。正如明代学者洪应明所言:雨余观山色,景象便觉新妍,夜静听钟声,音响尤为清越。

一个碌碌无为的浅薄者,是没有欣赏可言的。

懂得欣赏他人,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和智慧。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生活在社会中,彼此之间难免存在利益的差别、思想的分歧,但更具有一致的目标、相通的感情,更需要相互的支撑、相互的理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一个人的周围,无论是上级、同事,还是下属、朋友,都有可以欣赏的亮点,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富兰克林说:我成功的秘诀是,从不说别人的坏话,只说别人的好处。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胸怀宽广、虚怀若谷的人,才能懂得欣赏他人。懂得欣赏他人,就是知道尊重和关爱他人,知道看到他人的长处。有一则故事很能说明欣赏的力量。

有一个富翁,由于他特别喜受吃烤鸭,于是重金聘了一个精研烤鸭的大厨师,每天为他烤一只鸭。大厨师名不虚传,每天烤出的鸭,香喷可口,不过却只有一条腿。富翁觉得很奇怪,但碍于身份也不便过问。过了一星期,每烤出来的鸭,还只有一条腿,富翁实在忍不住了,他叫出厨师。

富翁问道:你所烤的鸭为什么都只有一条腿呢?另外一条腿路到那里去了呢?

厨师答道:哎呀!你弄错了,鸭子本来就只有一条腿啊!不信的话,我带你去看看。

于是,厨师带着富翁到后院。这时,鸭子因天气热,缩了一足在树阴下站着休息。

厨师说:你看!鸭子都只有一条腿啊!

富翁气不过,立刻双掌用力拍了几下,掌声惊动鸭群,伸出了另一足,纷纷走避。

富翁说:你看!鸭子都有两条脚啊!

厨师答道:是的!如果你早鼓掌的话,那鸭子老早就是两条腿了。

千万别像富翁那样,吝于鼓掌,否则你吃到的烤鸭,很可能永远只有一条腿啊!

一个人懂得欣赏别人,在把慰藉和力量给了他人的同时,也把激励和鞭策给了自己。因为在欣赏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往往也能以人为镜,看出不足,找出差距,从而不断提高素质能力和修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