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说话走遍天下
21402900000009

第9章 这样的话,请换方式说(7)

除了要注意避免说消极话之外,我们还要认识到有意见应当当着别人的面去说。我们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叫“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人说”,这是很不好的,在日常的交际生活中要注意“闲谈莫论他人是非”。

有些人对别人的成功议论,对别人的失败也要议论,任何东西都是他们议论的对象,这是很不好的做法。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意义并不是被他人议论,而且议论大多数都是负面的,我们要尽量把这个陋习改掉。

在别人背后议论他人的好坏是对人际关系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行为。同学、同事之间不要互相议论,若我们对某个人有意见就可以约个时间,或找个机会当面告诉他,指出你对他不满意的地方。这样对方不但不会生气还会因此感谢你,人际关系也会和谐融洽。

下面介绍的这个旅美学者的经历对我们认识这个问题或许有些帮助:

“我在美国和俄国时,从来没有人在我面前说第三个人的坏话,我自己倒有时会犯这个毛病,在一个人面前对不在场的某个人说三道四。后来有个老毛子告诉我:‘在我们这个地方,和一个人议论另一个人的事是不道德的。’我从那以后就把这个坏毛病彻底地改掉了。”

我们都知道背后议论他人的毛病,对人际关系极具破坏力。而人际关系的好坏对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要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避免它发生在自己身上。

11、易触雷的话,请选别的词说

说话要因人而异,有时换种说法,就能解困化窘。

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使人措手不及,陷入一种尴尬困窘境地。此时如果能随机应变,换种说法巧说话,就能轻松化解尴尬,走出困境。

今年元旦,市委在机关礼堂召开迎春茶话会。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三五成群走出会场,一边交谈,一边沿阶而下。由于天气寒冷,残雪未消,台阶又湿又滑,城建局的陈局长一不留神,脚下踏空,琅踉跄跄,连跨了三四级台阶,差点跌了个大跟头。大家哄然大笑,有人说:“陈局长,当心哦,走稳点,别栽啦!”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新年的第一天就在众人面前出了这么一个洋相,本来就有点尴尬,一听这话,陈局长的脸上就更挂不住了,红一阵,白一阵,满脸的不悦之色。宣传部新闻科张科长一见气氛不对,连忙打圆场说:“大伙儿看我们的陈局长啊,新年迈开新步伐,走起路来好劲头,三步并作一步走,争先恐后好兆头!”此言一出,刚才还满脸不高兴的陈局长立即喜笑颜开:“借老弟金句,谢老弟吉言!”

一个“栽”字,虽然说者无心,只是调侃嘲弄之语,但是它有“下台”“出事”的歧义,容易让人误认双关,大有含沙射影、幸灾乐祸之嫌;所以陷入尴尬的陈局长心有不悦也在情理之中;张科长随机应变,借题发挥巧说话,把当事人脚下踩空的“晦气”之事说成了新年迈新步的“吉祥”之兆,信手拈来,及时调节了现场气氛,化解了同事失言给陈局长造成的困窘。

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就是因为善于运用字眼激励了人们,决心跟随着这些伟大的人物,才得以塑造出今天的世界。

当帕特里克·亨利站在十三州代表之前慷慨激昂地说道:“我不知道其他的人要怎么做,但就我而言,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激发了美国人的决心,誓要推翻长久以来骑在他们头上的苛政,结果造成燎原之火,美利坚合众国于此诞生。

美国一位伟人演讲道:“当我们今天得以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时不要忘了独立宣言,虽然那没有几句话,却是二百多年来所给予我们每个人的保障。同样地,当我们这些年致力于种族平等时,不要忘了那也是因为某些字眼的组合而激发出来的行动所致,请问谁能忘记美国马丁·路德·金博士打动人心的那一次演讲,他说道:‘我有一个梦,期望有一天这个国家能真的站立起来,信守它立国的原则和精神……”的确,用对了字眼不仅能打动人心,同时能引导行动。

当然,话语的影响力并不只限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有一个人的话激起了英国全民抵抗纳粹的决心,结果他们以无比的勇气挺过了最艰苦的时刻,打破了希特勒部队所向无敌的神话,那个人就是已故的英国政治家丘吉尔。

许多人都知道人类的历史就是由那些具有威力的话所写成的,然而却鲜有人知道那些伟人所拥有的语言力量却也能够在我们的身上找到,这能改变我们的情绪、振奋意志、乃至于有胆量敢于面对一切的挑战,使人生过得丰富。

□ □ □ □

日常生活中,说话有许多禁忌,就像战场上的雷区。踩上话语的“雷区”自然不会让人粉身碎骨,但会让人难以在世间立足。有些话是绝不能说的,也不该说。为了避免撞入说话的“雷区”,我们应当怎么避免呢?

忌背后议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在背后议论同事——即使你的领导已主动开了头。有一天,刘科长突然问小赵:“你觉得魏某这个人怎么样?”一时间,小赵不知道如何应答才好。这是关于人格性情的问题,如果回答,无疑是背后说人闲话了。

中国有句俗话:“宁在人前骂人,不在人后说人。”这个意思就是说,别人有缺点有不足之处,你可以当面指出,令他改正,但是千万别当面不说,背后乱说,这样的人,不仅会令被说者讨厌,同样也会令听说者讨厌。

“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这话虽然说得有些绝对,却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大多数人都多多少少地在背后说过别人,只是所说的是好话还是坏话无从考证了。不过有一点,经常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肯定不会是受欢迎的人。因为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这么想:这次你在我面前说别人的坏话,下次你就有可能在别人面前说我的坏话。这样一来,你给别人的印象就不可能好到哪里去了。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别人在你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对此,你就得端正态度,用辩证的思维去考虑这种情况,把握好应对的方法。

忌搬弄是非。

随便地把人家的短处或隐私揭发出来,这样不但有碍别人的声望,而且足以显示你为人的卑鄙,因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在说话的时候要非常的注意这一点。

虽说你可以在这个人身上得到许多的消息,但是不一定可靠,因为在他的另一面或许还有许多非你所熟悉的情况。所以不要拿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言来宣扬,否则有可能会给自己招来是非之事,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也没有办法更正了。

忌无谓争辩。

你喜欢和人争辩,是否以为你可以用争论压倒对方,就会得到很大的益处呢?其实,你不必压倒对方。即使对方表面屈服了,心里也必悻悻然,你一点好处也得不到。

好争辩会损害别人的自尊心,因而对方会对你产生反感,因此失掉一些朋友。好胜是大多数人的特点,没有人肯自认失败的,所以一切争辩都是不必的。如果能够常常尊重别人的意见,你的意见也必被人尊重。如此,你所主张的,就会很容易得人拥护。你可以实现你的主张,你可左右别人的计划,但不是用争辩的方法来获取。

在我们的平常生活或是工作当中遇到的事情,没有几件是值得我们拿友谊去争辩取胜的。如果你却偏偏要这样做,那么你的精力和时间会不值一钱,更不要说到感情的损害了。除了彼此都能虚心地,不存半点成见,在某一个问题上专程讨论之外,一切争辩都应该避免,就算是一个学术性的争辩,你也不用认为这就是发扬文化的精神。爱和别人争辩,你以为可以用理论压倒对方,其实根本不能。有人表面看着是服了,但是他的心里却不平,这样你不但得不到好处,相反害处会随着增多:你损害了别人的自尊,别人对你产生反感;会使你很容易犯下专挑剔别人错误的恶习;它使你变得骄傲;你将因此失掉所有的朋友。

自古以来,尊敬别人,是谈话艺术的必需条件。专门为难对方,逞一时之快,于人于己都无好处。你不想别人损害你的尊严,但你也绝对不可损害别人的自尊心。常言道:“要想别人尊敬你,你必须先尊敬别人。”甚至于你的儿子或者下属,如果有不足之处时,你可以向他们询问,还可以向他们做一番阐述,而方法态度首先要真诚大度。

忌随意附和。

每个人讲话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无论是讲话的语言还是手势,都具有个人色彩。例如美国人最擅长以夸大的动作表现自己内心感受的极限;欧洲人和东方人则比较含蓄、内敛,不轻易把自己内心的感受一五一十地表现于外。

说话需要借助情感的大力支援,也就是必须集中情感来表达才能打动人心。人并不是机器人,说话一定要有抑扬顿挫。为了辅助或加强语气,还必须加以形容词或语尾助词。

谈话必须要时常加入自己的意见才能成立,一般人总是习惯于附和别人说的话,但这种没有独自思想的附和语词,并不能表现出个人的独立人格与个人意见,一个喜欢强调自己想法或意见的人,是绝对不会以附和的口吻来表示自己的看法的。

许多人在交谈时有“我同意……”的习惯用语。其实在朋友交谈中,朋友想要听的是你个人的看法,而不只是要你附和地回答:“是的。”要让自己成为更独特的人就必须与一般人有所区别,尽量地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因此,不妨多应用些特殊或极端的例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总是附和别人的想法。

忌故意对立。

千万不要故意与别人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人专门喜欢表示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处处故意表示与别人看法不同,比如说:你说这是黑的,他在这个时候就硬说是白的;在后来你又改变了看法也说这是白的,他在这个时候就会反过来,说它是黑的了。这种人与那些处处随声附和的人一样,会被人看不起,最后还有可能让人认为他是一个不忠实的人。

忌质问。

用质问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假如你真想让对方心悦诚服,越是在紧张竞争的场合中,越不可用质问的方法。当对方为你的质问所窘迫时,他虽然形势已趋失败,但他肯定是怀恨在心的,绝对不会让你高高兴兴地得到胜利的。

虽然在朋友之中,偶然以质问来取笑是可以的,不过不可用得太多了,更不可使之成为习惯。倘若你专用质问的态度向人进攻,而反被对方以更大的理由把你压倒时,你将会丢脸。以温厚待人就是为自己留有余地,向前冲得太猛,摔得也越狠。

用质问式的语气来谈话,是最易伤感情的。许多夫妻不睦,兄弟失和,同事交恶,都是由于一方喜欢以质问式的态度来与对方谈话所致。除遇到辩论的场面,质问是大可不必的。如果你觉得对方的意见不对,你不妨立刻把你的意见说出,何必一定要先来个质问,使对方难堪呢?有些人爱用质问的语气来纠正别人的错误,这足以破坏双方的情感。被质问的人往往会被弄得不知所措,自尊心受到大大的打击。尊重别人,是谈话艺术必需的条件,把对方为难一下,图一时之快,于人于己皆无好处。你不想别人损害你的尊严,你也不可损伤别人的自尊心。

忌挑刺。

千万不要故意地与人为难,有的人专门喜欢表示自己与别人意见不同。这种处处故意表示自己与别人看法不同的人,和处处随声附和的人一样,都是不老实的。口才是帮助你待人处世的一种方法,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口才很好却到处不受欢迎的人。不要为了要表现你的口才,而到处逞能,惹人憎厌,口才一定要正确而灵活地表现。

忌虚伪。

对于你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内行。不懂装懂是一种不老实的自欺欺人的行为,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没有人要求你做一个百科全书。即使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也必有所不知。所以,坦白地承认你对于某些事情的无知,这绝不是一种耻辱,相反的,别人会认为你的谈话有值得考虑的价值,因为你不虚伪,没有吹牛。

12、晦涩语,请转为口语后说

有的人喜欢说一些难懂的话,用一些偏僻、文绉绉的字眼,显得自己多有学问似的;有人出口成“脏”,并已成为习惯,不但不以为耻还自鸣得意;也有人故意使用一些对方听不懂的成语典故,还误认为对方会觉得自己说话简洁、口齿清晰、很有学问。

例如,对顾客说:“雨后万物更新,令人心旷神怡。”尽管本人挖空心思,咬文嚼字,但对方却不知“心旷神怡”是怎么解释,还是选“雨过天晴,空气清爽,真痛快啊。”较好,既亲切又易懂。

如果对方个性很强,对一些难懂的话他能立刻明白,那么他可能会对你感兴趣,觉得“这小子可真行”。

如果对方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定会反感地说:“你到底想说些什么?乱七八糟的?”

有人尤其是一些大公司的推销人员喜欢在会话中用一些不常用的外来语(主要是英语),虽说言语丰富是一个优点,但是,如果对方听不懂,就会感到不知所措和难为情。因此,有乱用外来语怪癖的人必须适可而止。有一些不常见的话,估计对方可能听不懂但又不能不说时,该怎么办呢?那就尽量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用较温和的方式表达。

有的人吹毛求疵、故弄玄虚、说话带刺,这很令人讨厌,推销人员应引以为戒。在与顾客谈话的过程中,除非是难懂的专有名词,一般来说应尽可能使用忠实本意且通俗易懂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方感到亲切。

□ □ □ □

另外,演讲语也有着自身不同于口头语言的特点。如演讲语要“上口” “入耳”,通俗易懂表达准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入耳”的要求,要做到“上口”还要求说话的口语化。说话的内容最终要诉诸说话者的口头表达传递给听众,如果说话者的语言不“上口”,那么,说话的内容再好,也不能使听众“入耳”,同时,说话者讲起来也觉得别扭,不自然。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颇负盛名的大学者,通今博古,学富五车。他在演讲中亦十分注意语言的口语化,把深刻的道理融在淳朴通俗的言词中,生动活泼,新鲜质朴,含蓄幽默,朗朗上口,铿锵入耳。请看梁启超先生在《人权与女权》中的讲述:

“啊,啊!了不得,了不得!人类心力发动起来什么东西也挡他不住。‘一!二!三!开步走’‘走!走!走!’走到18世纪末年,在法国巴黎城轰的放出一声大炮来:《人权宣言》!好呀好呀!我们一起来!属地么,要自治;阶级么,要废除;选举么,要普遍;黑奴农奴么,要解放。19世纪全个欧洲、全个美洲热烘烘闹了100年,闹的就是这一件事。吹喇叭,放爆竹,吃干杯,成功!凯旋!人权万岁!从前只有皇帝是人,贵族是人,僧侣是人,如今我们也和他们一样,不算人的都算人了,普天之下率土之滨凡叫做人的,都恢复他们资格了。人权万岁!万万岁!

“万岁声中,还有一大部分‘圆颅方趾横目睿心’的动物在那边悄悄地滴泪。这一部分动物,虽然在他们同类中占一半的数量,但向来没有把他们编在人类里头。这一部分是谁,就是女子!人权运动,运动的是人权,她们是women不是men,说得天花乱坠的人权,却不关她们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