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左宗棠与保卫新疆
21412600000011

第11章 驱逐外寇 保卫新疆

收复新疆战事的艰难,犹胜于平定陕甘。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土地广袤,少数民族众多。天山南部是农业区,天山北部是草原世界。千里戈壁,茫茫荒原,水源寥寥,人烟稀少,没有粮产;沙漠中的绿洲,虽然水美草肥,宜于耕种,但面积小,相互之间相隔甚远。高大的天山山脉横亘新疆东西,成为一座难以翻越的天然屏障。

新疆战事的物质准备,要难于陕甘之战千百倍。出关作战,战线长达数千里,沿途要跋涉沙漠,翻越天山,军粮的筹集和运输都相当困难。左宗棠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筹粮、筹饷、筹转运之上,尤其重视节兵裕饷。

为广筹军粮,左宗棠分南、北两路加紧采办。北路在归化设“西征采运总局”,在包头设分局,派杨昌浚到马里雅苏台、科布多一带开辟粮源,南路主要指河西走廊甘州(今甘肃酒泉)一带,从1873至1875年,共在这里采粮47. 5万石。左宗棠还利用英、俄两国的矛盾,从俄国购得一批粮食。同时,左宗棠也开始了屯田。他说:“历代之论边防,莫不以开屯为首务。”1874年,张曜率先头部队进驻哈密,就依左宗棠之令关外屯田。张曜军兴修水利,屯垦戍边,每年收军粮几万石。

有了粮,还需要运。关边万里,在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西北地区,长途运输谈何容易。从甘肃武威至酒泉900里,酒泉至嘉峪关玉门360里,玉门至安西又是200里,再到哈密,一共3000来里。光是安西至哈密的11站路,千里之遥,全是戈壁,一无粮,二无安居之民,三无可使用的骡马,四无可用的车辆。粮要费大力气从远地运到酒泉屯足,然后再费更大的力气更远的地区转输供应。西出阳关,不仅无故人,而且无故道。人粮、驼粮、马粮的沿途消耗是所运粮的2倍。一石粮运到哈密,要耗去两石粮。左宗棠向当地老乡打听,虚心向长途跋涉的商人求教,终于找到了到归化、包头以及宁夏的一些地方去购粮,然后用骆驼运送,走北路,跨草原,直接运往巴里坤,这个近几十年商旅所走之路。为了辗转运送粮食和军火,左宗棠曾一次雇用了5000辆大车、29000峰骆驼和5500头驴骡。

在军需物资的供给方面,左宗棠也做了妥善安排。他在上海设立采办转运局,依靠胡雪岩购运枪炮、弹药,筹借外债;在汉口设后路粮台,转运上海军需;在西安又设一个总粮台和一个军需局。1870年创设的甘肃制造局和1875年建立的兰州火药局,就近为他供应军火。

筹粮、筹运难,筹饷更难。清政府的财政已是艰难竭蹶,要打仗却拿不出钱。左宗棠一年的军费支出约需银800多万两,实际只能收到500多万两。为摆脱窘境,他上书朝廷请求举借外债以充军费。在胡雪岩的斡旋下,1877年终于从英国汇丰银行借到500万两,分7年偿还,以广州、福州、上海和汉口的海关收入作抵押。另外,清政府从户部的海关税中拨出200万两,并命各省限期3个月尽先解银300万两,才解决了军费的难题。

除了以上的准备工作,左宗棠还通过整顿、集训、改善武器装备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为出征新疆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保卫新疆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1876年4月,左宗棠从兰州抵达酒泉,在这里设置大本营,就近指挥。为了收复新疆,清军在西北地区集结了一百四五十个营,总兵力约7万人,先后投入第一线的计80多个营,近4万人。1876年夏季,左宗棠拉开了驱逐侵略者,收复新疆的战斗帷幕。

左宗棠的大军以刘锦棠部为先锋,在1876年首先向天山北部进兵,同阿古柏手下的白彦虎等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夺取了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各地。北路告捷后,阿古柏十分恐慌,妄图凭借天山之险负隅顽抗,派精兵屯扎天山的重要孔道、通往南疆的门户达坂城和托克逊、吐鲁番盆地,自己亲自坐镇喀什噶尔。1877年春夏之交,左宗棠部署军队转向南路,迅速攻下吐鲁番、托克逊、达坂等地,重创了阿古柏的有生力量,打开了通向南疆的大门。阿古柏兵败自杀,他的儿子伯克胡里为争夺继承权杀死兄弟海古拉,和白彦虎逃往南疆。1877年,左宗棠的军队在南疆扫除了叛乱分子,占领了众多城池,收复了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光绪皇帝下诏晋升左宗棠为二等候。

1878年,清政府派崇厚为全权大臣,赴俄谈判收回伊犁问题。崇厚怯懦无能,在沙俄的威胁下,与沙俄签订《交还伊犁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偿付兵费500万卢布,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及伊犁南境的特克斯河流域的大片领土,增辟陆路通商路线,在蒙古、新疆免税贸易等。消息传来,朝野哗然,纷纷谴责崇厚卖国。左宗棠上奏说:“武事不竞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兹一矢未闻加遗,乃遽议捐弃要地,厌其所欲,譬犹投犬以骨,骨尽而噬仍不止。目前之患既然,异日之忧何极?此可为叹息痛恨者矣!”清政府遂将崇厚治罪,判为“斩监侯”,改派曾纪泽前往俄国谈判,同时授命左宗棠做打仗准备。

1879年5月,左宗棠以67岁的高龄,带病的身躯,冒着盛夏的酷热,抬着棺材出关,誓与沙俄决一死战。在左宗棠积极备战的支持下,曾纪泽的外交谈判有了进展。1881年2月,双方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沙俄同意归还前条约划走的特克斯河谷和通往南疆的穆扎尔山口,但仍占有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一个英国外交官评论说:“中国已迫使俄国做出了它从未做的事:把业已吞下去的领土又吐出来了。”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是清人杨昌濬1879年写的一首七绝。这首诗热情赞颂了左宗棠率清军收复新疆的巨大功绩,也讴歌了实现这一壮举的最高统帅左宗棠的爱国主义思想。玉门关外左宗棠率大军栽下的绵延几千里的杨柳,绿叶婆娑,向后人诉说着左宗棠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以后的5年中,左宗棠曾四次上奏朝廷,要求在新疆建省。左宗棠这一宿愿,在他去世后几个月终于实现了。经过几十年的人间沧桑,新疆建省对巩固西北边防的重要性才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左宗棠青年时代就怀有远大理想,一生忠贞报国。收复新疆,让新疆回归祖国怀抱,是左宗棠为祖国做出的最大贡献。诚如曾国藩所述:“国幸有左宗棠也。”

1881年2月,清政府命左宗棠管兵部事务,授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后又授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84年,法国侵略军进犯台湾、福建,左宗棠奉命以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1885年7月,他奏请将福建巡抚移驻台湾,以固海防。不久,他再次因病请求引退。8月,在福州去世,享年73岁,朝廷赠太傅,谥号“文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