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三十六计与现代市场经济
21438400000005

第5章 第四计以逸待劳

一、综释计名

【以逸待劳】以逸待劳亦作以佚代劳。逸:安逸;佚:通逸;劳:疲劳。以己方的安闲暇装、养精蓄锐,对付对方的疲劳。也指双方对立时,让对方先行动,自己坐等时机成熟再行事。

此计用于军事:在战争中有时可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疲劳的敌人来犯时,或者待敌人优势削弱时,给以迎头痛击并取得胜利。

古今着作常用:《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代劳,以饱代饥,此治力者也。”

朱自清《海行杂记》:“他们娃以逸待劳的,乐得和你开开玩笑,所以一切反映总是懒懒的,冷冷的,你愈急,他们便愈乐了。”延伸到经济领域:积蓄实力,不主动出击,随时对付市场上挑起竞争的对手。或等待时机成熟出手,以达到预定的经济目标。

二、军事计由

【晋悼公以逸待劳 胜楚军控制郑国】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都想把居天下之中的郑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公元前571年,晋伐郑时,郑倒向晋;楚伐郑时,郑就倒向楚。

晋悼公见郑国反复无常,就要大举伐郑。荀罃向晋悼公献计:晋想降服郑国,必先打败楚国,而要想打败楚国,惟有行以逸待劳之计,即把我军分成三大部分,轮番出动,有劳有逸。楚军进攻,我就退却;楚军退却,我就进攻。楚军远道出击,求战不能,求和不得,疲于奔命,时间一久,必然民困兵乏,就再也无力外顾,我们也就可以长期控制郑国了。晋悼公依计而行,果然成功。公元前561年,郑国加入了晋悼公控制的中原联盟。

三、市场计谋

股市有涨也有落 以逸待劳不能忘

经济领域中以逸待劳的情况,相对军事而言,是比较少见的,但以逸待劳的现象还是客观存在的。正如《礼记·杂记下》曰:“张而不弛,文武夷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夷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搞经济投资特别是证券投资,就有一个以逸待劳、休息待劳的问题。人们常说,不会休息的人不会工作,恐怕不会休息的人也不会证券投资。但这种休息不是消极地卧倒,不是被动地停顿,而是一种反思,一种修整,一种自励,一种蓄势。磨刀不误砍柴功,从这个意义上说,休息也是投资。

股民老赵说:“股票市场是个大学校,我在这个学校得到了许多启示,也有不少教训。”赵某原来办个体仪器厂挣了好几十万元。偶然一个机会听朋友说炒股来钱快,又不要出体力,轻松惬意,回家与老伴商量:眼下市场不旺,生意难做,不如弃厂从股。老伴当即同意老赵的想法。老赵便携着那几十万元上了股市。

老赵看着XX、XX股票的每股净资产挺高、经营管理水平挺好,股价也不算太贵,便重仓杀人。制定的盈利目标是10%。哪知到了2个月后,目标位尚未达到,绩优股便一步步走软。重组股、垃圾股他又看不起。要他弃绩优炒垃圾等于让他吃苍蝇,那是绝对办不到的。好不容易苦熬了1个月,眼见得手中的货不断贬值,生意场上一惯赢钱的老赵再也吃不上劲了,不顾众股友的劝告割肉出局。当时大盘1100点左右,赵某割肉几乎割在了地板上。

割肉之后不儿大,俄罗斯卢布危机与罕见的洪水使饱受东南亚金融危机折磨的投资人神经更加不堪一击,大盘急剧下滑到了1043点。急于翻本的老赵寻着几只巳跌得面目全非的超跌股放胆冲了进去,实实在在地抄了一个底。随着大盘的反弹,老赵仓中的货开始升值,又过了3个月,老赵终于扭亏为盈。果断杀出之后,老赵松了口气。资金在账上闲了没几口,生意场上习惯了货如轮转、货卖堆山的老赵,看着一只只强庄股飙升,算计着自己每天失太的效益,忍无可忍地寻着几只强庄股冲了进去。哪知仅仅过了几日,大盘又再度向下,手中的庄股频频跳水,好不容易到手的利润转眼间又化为泡影,老赵期望大盘能来一次反弹,以便全身而退。

老赵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炒股,联系股市行情和自己炒股的涨落,悟出了一个道理,炒股不能用做生意的办法,一天无货,心中难过。杀进杀出,其结果必然导致进退失当,盈少亏多。炒股也要适时休息,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炒股并不只是老赵一人的创举,股票大亨吴某从5000元起家搏到1亿元。其中就有以逸待劳的谋略。

吴某带着5000元的钞票,刚进股市时的情景无异于盲人摸象。那时候,交易的柜台窄得容纳不了儿个人,买进卖出的标志是在墙上挂一块牌子……

在最初的老八股中,吴并没有觅到什么机会,然而他并不着急。渐渐地,股票的品种多了起来,吴对股票操作的经验也在一笔笔小进小出的买卖中得到磨炼,两年后,他的目光渐渐聚集在一只国企小盘股上。吴在下定决心之后,迅速地找到他一位要好的朋友,一开口就向那位朋友借40万元资金。

朋友是做生意的,40万元在当时绝非是个小数目,没有多说话,支票交到了吴手中,原因只有一个,下乡插队时,是吴把不会游泳的这位朋友从河沟里拖了上来。40万元全部扑了上去。当天,这只股票就开始启动攀升,吴却突然不再去股市了。而是不动声色地回到厂里继续他平日的工作,似乎完全忘却了他买过股票这件事情。时间一天天过去。股份不断上扬,吴却依旧按兵不动,他知道他通过书本看到的理论将会在这注投资上得到最人限度的证实。终于到了1993年2月,当股指首次翻过1500点时,吴的40万元获得了将近7倍的利润:280万元。

四、评议计策

以逸待劳不全灵 一张一弛投资好

赵某、吴某摸到了炒股门道,但也不是以逸待劳就能大获全胜。股市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本面、技术面、题材面、个股面、资金面、主力面、人气面、周边面,八面来风,投资人很容易被搞得无所适从,再高明的投资者也不可能做到时时刻刻八面玲珑。投资人的最佳策略就是踏准股市张弛规律,顺势而为。该出手时就出手,该休息时就休息。大赢大喜之时,有的往往不能理智、冷静、客观全面地看待大盘及个股;大输则往往表明犯了大错,并有进一步犯大错的可能。此时,最好让时间洗涤自己的身心,让宁静化解心中的盲目乐观,用反思找到失败的症结,用省悟恢复自信的精神。抄到大底且选对主流板块个股之后休息。

在大盘大涨小回的阶段性盘升行情中,天天骑黑马、抓涨停,频繁换股,超越指数的企图,既不现实,也不实惠。此时最好让股票和时间去工作,自己去休息,耐心地等待大盘见顶。大盘进入下降通道之后休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大市走稳才能有个股行情。大势向弱,再好的个股也不可能有长时间的持续上涨。此时,投资人最好保持克制和忍耐,让资金静静地躺在账上,它不仅不会发霉长毛,而且还能有些许利息。逆市而动常常吃力不讨好,赔了夫人又折兵。

介绍一下深圳“8.10”股市风潮,就更容易了解以逸待劳之计在股市中的重大作用。

深圳曾出现过“8.10”股市风潮。事后总结原因不少,主要是两点:一是管理层为了平抑股价过度失真,一级市场不断推出新的股份公司,二级市场陆续接纳新股;二是随着投资意识觉醒,外围公众情绪高涨,不顾一切地杀人股市,没有注意以逸待劳。据统计,当时深圳市民存款额高达40亿元,上海市民存款约为400亿元,加上全国各地的游资,这些已远远高出于深沪股市面值,供求悬殊之大,以致造成股票认购券抢购风潮。

深圳市政府为减轻求大于供的压力,采取了限制性措施:把每张中签表格1元价格提髙为100元,同时规定每人持10张身份证,购10张抽签表。中签率为1/10。于是来深圳的股民尽量多带身份证,便成为必要之举,有人甚至花钱雇人到农村收购身份证,成千上万的身份证把麻袋撑得满满的,成为抢购风潮中的一个奇观。更多的身份证通过邮局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汇到深圳来,犹如火力支援,枪支弹药昼夜不停地送往前线,为的是夺取这场股票战争的胜利。那些天业务量若干倍猛增,弄得邮局不堪重负。一位邮局职员诉说他的困惑,从他手中过的一个重达17.5千克的身份证邮包,经过仔细计算,1千克正好是800个身份证的重量,这一包邮件有多少个身份证?

深圳全市临时开设了302个网点。规定10日开始出售,从7日上午政府宣布新股发行方案的当天开始排队,历经将近70小时(有的超过这个时间),整整三天三夜不敢轻易离开队伍。南方的酷热,阵雨的袭击,更糟糕的是没有一个像样的地方睡觉,只能坐在小板凳上打瞌睡;可怜那些无人轮班顶替的人,即使病了,发着烧还要坚持。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10日上午,疲惫、萎靡、病痛一扫而光,蹲伏的长龙陡然直立起来,迎接发偌。由于兴奋由于紧张由于怕发生任何意外而失去了自己苦苦坚守的那个位置,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地挤紧了,每个人抱紧前面那个人,不分性别不管年龄不问贵贱,有人说那是没有性别的人们。“8.10”那天,100方股民失去了性别。阵雨来时抱得更紧,个个都是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姿态。

“8.10”风暴直接导致了沪市“8.12”大崩盘,短短3天内,下跌24.55点,跌幅23%。损失最惨重的是资金实力小的散户及新组建的民间基金。被套牢的滋味无从言说,惟有痛哭流涕,甚至要走向绝路,上演了西方股市中那些尽人皆知的悲剧。如果其中一部分人像吴某那样以逸待劳,恐怕就不会出现这种局面。

“8.10”风潮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为中国股市的第一次,但愿也是最后一次。其实类似的例子在国外屡见不鲜。它的美国版本则是1929年股灾。纽约街头购买股票的狂热绝不亚于60多年后的深圳。据说连擦皮鞋的孩童都加人了排队的长龙。“羊群效应”不能说毫无来由,股指一路狂涨,高达452点。但好景不长,大崩盘从天而降,一路狂跌长达3个年头,1932年跌到谷底仅仅只有58点。股民中不少人倾家荡产,许多银行和公司都纷纷倒闭。

“郁金香现象”过去了400多年,遗憾的是,作为一种现象它不断在不同历史时期被重演20世纪股票市场上则演绎为英国的“南海气泡”、纽约的“黑色星期一”、印度的金融丑闻等等,这些事件性质各有不同,但它们之间有着惊人的一致,就是疯犴的投机和盲了跟风现象。当我们每一个人都牢记了“郁金香现象”的深刻教训,中闻股市发展才具备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健全心理作为它的基础。

股市有风险,跟风更有险。适当之时,应一张一弛,以逸待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