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喜欢的职业
彤彤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毕业后幸运地被留校任教。当时的彤彤非常开心,心中充满对这一崇高事业的敬重。
可是,随着时间的飞逝,彤彤却开始感到有一种不可调和的空虚。校园里太平静、太单调,太循规蹈矩,不痛不痒的日子让天性好动好强的彤彤渐趋麻木。彤彤强烈地感觉到如果不及时解决问题,她将失去自我,失去本可以升华的灵魂。于是不甘平淡的彤彤开始了新的追求。她希望让自己的知识在枪林弹雨中得到锤炼,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
最后,彤彤跳槽到了一家咨询顾问公司做心理医生,帮助别人解决心理问题,日子过得充实而开心,收入也比之前大大增加。
许多年轻人认为工作是“枯燥”和“令人头痛”的。其实,你完全可以改变这种不正确的态度。
试想,如果你正在做着你疯狂热爱的事情,你肯定会像对待自己的恋人一样,一刻也不愿意离开他。感兴趣的工作会激发你工作的天性,从而在你面前展现出一片宽广的天地。
所以,职业或岗位的选择,是否与自身的特点相吻合,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败。那么,如何才能使自身特点与职业相吻合呢?
首先,注意性格与职业的匹配。
性格比能力重要。简单地说,如果你是一位典型的性格内向的人,见人就脸红,说话就紧张,选择营销工作,就难以做成生意,是不会有好业绩的。如果你的情绪易激动,起伏波动较大,控制力较弱,就不能去玩股票。
其次,注意兴趣与职业的匹配。
如果一个人选择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吻合,那么枯燥的工作也会觉得丰富多彩、趣味无穷,就会产生一种动力,自主地进行钻研,有时甚至能达到痴迷的程度。而痴迷就能深入,深入就能钻透,钻得透往往就会有惊人的发现,就会有丰硕的成果,就会有成功的人生。
最后,注意特长与职业的匹配。
在职业选择时,要特别注意特长与职业的匹配。很多人往往将兴趣当作特长,其实不尽然。比如你喜欢唱歌,那只是你的兴趣,而特长则是你的嗓音、音质等东西。只有兴趣,而你的音质不行,即便你白天唱,晚上唱,也难以成为歌唱家。
所以,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还要注意发展你的特长,并将其与你的职业相匹配。
此外,选择职业时,还要考虑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你能将这几个因素融为一体,权衡利弊,综合考虑,正确选择与你自身特点相适合的职业,那么,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玩出来的成就
肖兮小时候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但由于玩足球玩得入迷,学习成绩受到一定影响。他经常上网翻阅资料,自己还创办了一个足球网站,登载足球评论、足球动态、球队球星资料等。玩得多,看得多了,他在网上发表的球评文章,往往见解独到深刻,与众不同,产生强烈反响。他的“才华”也开始引起了足球界的关泣,被中国最大的足球报《足球》所看重。
成就往往是玩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因为痴迷的力量可以超过所有理智。与上面相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湖南姑娘唐新琴从小爱吃。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报社当编辑,更是出了名的“馋猫”,她收入的80%都花在吃上,刚到长沙两年就吃遍了各大酒楼,到外省开会、出差一定会遍尝各大菜系。她就这样吃菜吃出了名堂,一看菜就知什么味儿,点菜成了特长。她因爱吃、会吃而名声在外。很多外地人请她去导吃,酒楼也请她去指点不足。她向酒家提出改进方案,建议酒店设专人来分析顾客所点的每张菜单,从而根据个人的饮食习惯来确定赠送什么菜,让老板茅塞顿开。后来,长沙一家大酒店高薪请她做兼职膳食顾问,专门负责点菜事宜。如今她受雇于多家酒店、宾馆和旅行社,成了名副其实的点菜师、美食家。
北京有一位钱币收藏爱好者,因为太太认为收藏钱币是“不学无术”,所以他只好偷偷积攒私房钱来进行收藏投资。六年多的时间,他先后投入了3万元购买40枚齐刀币。这一年,女儿高中毕业将赴澳大利亚留学,家人为学费愁眉不展。这时他将齐刀币抛出,卖了40万元,解了家庭的燃眉之急,全家皆大欢喜。
公司老板汪峰在工作之余迷恋钓鱼。不论哪里有比赛,他一定参加,每每获奖。他琢磨鱼食的配料,把家里的各种食品都用上了,厨房成了实验室。在鱼塘边,他可以一蹲三天三夜,观察各种鱼的生活习性,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配的鱼饵,鱼儿喜欢咬,他掌竿从来不曾空手而归。如此垂钓上瘾;后来干脆辞职办起一个诱饵商店,自己当老板,专卖渔具鱼食,很快打开局面,生意红火,不久又在外地开了分公司。
成材成功有许多条路可走。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另类的成功方式,哪就是“玩”。有些人玩得出奇,玩得出新,玩出了个性,玩出了特色,也玩出了成就。其实,从个人的兴趣点出发,以“玩”的轻松心态对待事物,往往更容易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天才都是偏执狂
对小时候的盖茨来说,在课堂上睡觉是常有的事。他的生活极其紧张,3天不睡觉对他来说如同家常便饭。据一位朋友说,他通常36个小时不睡觉,然后倒头便睡上10来个小时。
盖茨睡觉的习惯很独特,他从不在床单上睡觉。累了的时候,他就躺在他那张乱糟糟的床上,拉过一条电热毯盖在头上,不管何时也不管环境如何喧闹,他总能马上进人甜甜的梦乡。盖茨至今仍保持着这个习惯,当他坐飞机时,他常用一条毯子盖在头上,然后在整个航程中酣睡不止。
在同学眼中,盖茨极有个性。他在谈话、阅读或沉思时,总习惯把头置于双手之间,身体前后猛烈地摇摆。有时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甚至还会疯狂地挥舞手臂。
盖茨喜欢辩论,辩论的时候言语粗鲁,充满讥讽甚至带有侮辱性。在他表达观点时,如果有人激怒他的话,他会暴跳如雷。对微软公司的大多数编程人员来说,和盖茨一起参加技术会议就如同是进行语言测试一样。
盖茨有一种发现他人纰漏的惊人能力,在辩论的时候表现尤为突出。如果给他看《蒙娜·丽莎》,他会看到败笔。一旦发现一个人的漏洞,他就会用他最喜欢的字眼,诸如“傻瓜”、“疯子”之类将人贬得体无完肤。
据一位微软公司的产品经理说:“当你和他一起参加会议时,他总是晃来晃去,还不停地颠膝盖。他是一位头脑清晰的思考家,但却容易感情用事……他向别人发起攻击,目的就是要战胜他。勉强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对此他却浑然不知。他很富有也很幼稚。在控制性情方面,他从未成熟过。”
长大的盖茨有着一张长不大的娃娃脸。许多竞争对手就是被这个外形清瘦、头发蓬乱、带着头皮屑的大男孩的那张诱人上当的面孔所迷惑。尽管盖茨看上去像个仓库保管员,但他却成了一个令人敬畏的商业巨子。他喜欢舒适地坐在电脑前,一边吃比萨饼,一边喝可乐,一边彻夜不眠地编写电脑程序。
盖茨是个典型的工作狂,这种品质从他的湖滨中学时期就已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在电脑房钻研电脑,还是玩扑克,他都是废寝忘食,不知疲倦。
盖茨也许不是哈佛大学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他在计算机方面的才能却无人可以匹敌。他的导师不仅为他的聪明才智感到惊奇,更为他那旺盛而充沛的精力而赞叹。
他说道:“有些学生在一开始时便展现出在计算机行业中的远大前程,毫无疑问,盖茨会取得成功的。”在阿尔布开克创业时期,除了谈生意、出差,盖茨就是在公司里通宵达旦地工作,常常至深夜。
有时,秘书会发现他竟然在办公室的地板上鼾声大作。不过为了能休息一下,盖茨和他的合伙人艾伦经常光顾阿尔布开克的晚间电影院。“我们看完电影后又回去工作。”艾伦说。
1979年,微软公司迁到了贝尔维尤,1983年,微软公司宣布了要开发Windows的消息。一位曾到过盖茨住所的人惊讶地发现,他的房间中不仅没有电视机,甚至连必要的生活家具都没有。
盖茨常在夜晚或凌晨向其下属发送电子邮件,编程人员常可在上班时发现盖茨凌晨发出的电子邮件,内容是关于他们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盖茨经常在夜晚检查编程人员所编写的程序,再提出自己的评价。盖茨位于华盛顿湖畔对岸的办公室距其住所只有10分钟的驾车路程。一般的情况是,他于凌晨开始工作,至午夜后再返回家。他每天至少要花费数个小时来答复雇员的电子邮件。
盖茨之所以会成为当今电脑世界的显赫人物,其偏执狂似的性格特征也许早已注定了他的非同寻常。
其实,“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因为“10倍速时代已经来临,我们的失败和成功都以10倍速的节奏进行。”某种意义上,生存已经不是大多数人要考虑的问题,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我们可以试着做一些理性的分析。
首先,偏执造成了不平衡。人们的发展过程总是在一个平衡状态被打破后形成一个新平衡的过程中完成的。而这种过程完成的次数越多,人的成长就越快。一个“正常”的人,一般在达到了某一个平衡后就会潜意识地去保护、维持一个平衡,在有了外力的情况下这个平衡才会被打破。而这个打破平衡的周期又很漫长,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正常”人的成长缓慢,甚至停滞。相反,一个“偏执”的人,很难在某个平衡状态保持下去,导致他连续不断的打破旧平衡,形成新平衡,又打破旧平衡,又形成新平衡……,这样“偏执”的人就会不断进步。
其次,偏执的人具有不妥协、不放弃的精神,他们认定的事,他们会执拗到底,不管对错。而在“不管对错”的过程中,屏蔽掉了“给自己找借口”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坚持做下去的“风险系数”较低,或者说风险成本较低。所以,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有一个正确的价值体系他们更易成功。相反,正常人更容易改变自己当初定下来的方向。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形势变化异常突然,很容易使正常人在某个阶段形成新的判断,而放弃原有目标及计划。然而,这个新的判断,很有可能是给自己想逃离漫长、痛苦的过程找的借口。
再次,由于偏执,造就了某一方面的强势。“偏执狂”们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的偏执,造就了他们所偏爱的一个方面的强势,而有可能其他几个方面的劣势。然而,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当今社会,一个强项能给我们带来的机会远比样样都行,样样平平的方式要多得多。相反,一个“正常”的人,是不会偏爱、执著于某一方面,也不会偏废某一方面,选择一个“平衡”的正常人是很难显示出优势的。
最后,物以稀为贵,偏执的人是少数人,所以我们叫他“偏执狂”,这一点是不是也说明了一个“偏执”人的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