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要造福于他人
在一个小镇上,一个荒淫无耻的富人死了。
全镇的人都为他哀悼,并送他的棺材到了墓地。当他的棺材被放进坟墓时,四处都是哭泣声和哀叹声。据镇上最老的居民回忆,就连教士和圣人死去时,人们都没有如此悲哀。
第二天,镇上的另一个富人也死了。他的性格和生活方式正好与前一个富人完全相反。他节俭禁欲,只吃面包和萝卜。他一生对宗教都很虔诚,成天在豪华的书房里学习《圣经》。可是,他死后,除了他的家人,没有人为他哀悼。他的葬礼冷冷满清,只有几个家人在场。
镇上恰好来了一个陌生人,他对此迷惑不解,就问道:“请向我解释一下这个城镇的居民的奇怪行为吧。他们尊敬一个无耻的人,而忽略一个圣人。”
一个镇上的居民回答说:“昨天下葬的那个富人,虽然他是一个色鬼和酒鬼,但却是镇上最大的捐赠者。他性格随和开朗,喜欢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实际上,镇上的每个人都从他那儿获益。他向第一个人买酒,向第二个人买鸡,向第三个人买鹅,向第四个人买奶酪。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想念他,哀悼他的原因。可另外一个富人他又有什么用呢?他成天只吃面包和萝卜,没有人能从他身上赚到一分钱。相信我吧,没有人会记住他的。”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如果财富无法给周围的人带来好处,那么财富的拥有者就是失败的。
下面还有一个故事:有一位长者,有一天,他得到了世间最稀有、最宝贵的檀香木做的金色盒子,长者对人宣布说:“我要把这宝贵的东西,赠送给世间最贫穷的人。”
于是很多贫穷的人就来向他要这个金色盒子,但是这一个人来要,长者说:“你不是世间最贫穷的人!”那一个人来要,长者又说:“你不是世间最贫穷的人!”大家就奇怪了“你是不是真心要把这个金色盒子送给人?”
长者就说:“我这个金色盒子要送给世间最贫穷的人,谁是最贫穷的人呢?我告诉你们,不是别人,他就是我们的国王,他才是世间最贫穷的人。”
这个消息慢慢地传到国王那里去,国王非常生气:“哼!我是一国之君,怎么可以说我是世间最贫穷的人呢?去!去把那老家伙给我找来!”
长者被带来见国王。国王把长者带到收藏珍宝的库房里,问长者说:“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长者说:“这是收藏黄金的金库。”
“那是什么地方呢?”
“那是收藏银子的银库。”
“那又是什么地方呢?”
“那是珍藏珍珠的宝库。”
国王大声责问道:“你既然知道我有金库、银库,有这么多的财宝,你怎么可以在外面散布谣言,说我是世间最贫穷的人呢?”
老者笑道:“陛下,您虽然有钱,但不会照顾社会大众,不知道做一些福利人群的事业。虽然有钱却不会用,这不就是世间最贫穷的人吗?”
有个哲人说过,人的财富,只有在用的时候,才是有价值的,否则都是一些无意义的数字而已。这个财富,有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只有付出和给予,才是享用的时候。
你需要一个地方奉献爱心
人们都知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个著名的慈善家,但很少有人知道洛克菲勒也曾被薄薄的一层银子蒙住了双眼。
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创业初期勤劳肯干,人们都夸他是个好青年。可当他富甲一方后,变得贪婪冷酷,宾西法尼亚州油田地带的居民身受其害,对他恨之入骨。有的居民做成他的木偶像,然后将那木偶像模拟处以绞刑,以解心头之恨。无数充满憎恨和诅咒的威胁信被送进他的办公室,连他的兄弟也不齿他的行径,而将儿子的坟墓从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园中迁出,说在洛克菲勒支配的土地上,儿子无法安眠!洛克菲勒的前半生就在众叛亲离中度过。洛克菲勒53岁时,疾病缠身,人瘦得像木乃伊。医生们向他宣告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他必须在金钱、烦恼、生命三者中选择一个。这时他才开始领悟到,是贪婪的恶魔控制了他的身心。他听从了医生的劝告,退休回家,开始学打高尔夫球,去剧院看喜剧,还常常跟邻居闲聊。他开始过一种与世无争的平淡生活。
后来,洛克菲勒开始考虑如何把巨额财产捐给别人。起初人们并不接受,说那是肮脏的钱。可是通过他的努力,人们慢慢地相信了他的诚意。密歇根湖畔一家学校因资不抵债行将倒闭,他马上捐出数百万美元,从而促成了如今的芝加哥大学的诞生;北京著名的协和医院也是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而建成的;1932年中国发生了霍乱,幸亏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才有足够的疫苗预防而不致成灾;此外,洛克菲勒还创办了不少福利事业,帮助黑人。从这以后,人们开始以另一种眼光来看他。
洛克菲勒的前半生为金钱迷失了方向,后半生千金散尽,才重返生命的正道。他一生至少赚进了10亿美元,捐出的就有7.5亿。他用一生的时间才找回曾经丢失的世界,那里有用金钱买不到的平静、快乐、健康和长寿,以及别人的尊敬和爱戴。做到这些,享年98岁的洛克菲勒无憾了。
人处于社会之中,必然承载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对于亿万富翁们来说,财富虽然为他们带来了各种荣耀,但同时,社会也要求他们有一定的责任,财富的大小和责任的大小成正比。
身为亿万富翁的钢铁工业巨头安德鲁·卡内基认为:发财致富的目的在于散财。当年他一贫如洗时,一位富翁曾对他以友相待,让他自由借阅私人藏书。卡内基发迹后,便大笔大笔地捐款,兴建世界最大的免费借阅图书馆系统。
朱利叶斯·罗森沃尔德将惨淡经营的西尔斯·罗巴克公司从破产的边缘挽救过来,现在已将其发展成零售业巨人。如今,他正负责发展和改进乡村代理人体系及四健会(原美国农业部提出的口号,旨在推进对农村青少年的农牧业、家政等现代科学技术教育)。他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美国乡村地区的繁荣和教育现代化。
富翁们把追求到的财富再反馈到社会之中,让社会共同享有他的财富,这是一种更高的追求。他们在慷慨的同时,也得到了更高的回报,这一回报并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
富翁们大都是乐善好施者,常常热心于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常常投资或提供赞助资金,如修建育婴堂、孤儿院、学校、老年福利院、为残障者办福利工厂等。在各种捐资助款的慈善活动中、在各种赈灾义演的场合里,我们随时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慷慨解囊、一掷千金。
他们把财富捐献出来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使人们从中看到了他们身上闪耀着美丽的人性光辉。
富翁们的义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行为之一,是他们对社会负责的一种表现,当然受到人们的欢迎。精明的理财术与回报社会的行动是他们高尚情操与博大胸怀的写照,二者又是那么的统一和幸福。前者不能决定后者,但可以为后者提供财富上的支持;而后者则体现出一种博大的仁爱之心,为前者寻找到一条释放金钱的途径。一亿万富翁把追求到的财富,再反馈到社会之中,让社会共同享有他的财富,这是一种更高的追求。
正如小洛克菲勒所说:“给予是健康生活的奥秘……金钱可以用来做坏事,也可以是建设社会生活的一项工具。”
千万不要守着万贯家财死去
有一个老头,经营着一笔不小的产业。经过多年积累,老头儿家里十分有钱。他既没有儿子,也没有女儿,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一间大房子里。
老头儿每天天蒙蒙亮就赶紧起床来经营产业,拼命赚钱,一刻也不肯停下,直到天黑了才愿休息。就这样,他赚回了很多很多的钱,可是他总是吃粗茶淡饭,穿破旧的衣服,从不轻易花一文钱。实在迫不得已要拿钱出来买粮食,他也会心疼得好几天吃不香睡不好。平时遇到有人向他借钱,他总是不问缘由,毫无商量余地地一口回绝。
有一天,一个非常贫困的人来找这个老头儿,可怜巴巴地说:“我的老母亲一直瘫痪在床,妻子身体弱,干不了什么活儿。今年年成不好,本来就不够吃的,偏偏昨天小儿子又得了急病,真是祸不单行哪!我家锅都快揭不开了,实在没钱给儿子治病,求求您发发慈悲,借一点钱给我吧。”老头儿似乎一点也没被打动,毫不怜悯地说:“你求我有什么用呢?我也没有钱啊!”借钱的人还是不愿罢休,就一直跟着老头儿,不停地求他:“您做做好事吧,您有那么大的产业,不会没钱的,您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我的儿子病死吧,您借我一些钱,我一定会报答您的。”
借钱的人这样苦苦哀求,老头儿被缠得实在受不了了,只得走进内室去取钱。他慢吞吞地拿出10文钱,从屋里慢慢走出来,走几步就减掉一个钱,走几步就减掉一个钱,等他走到外面来,只剩下5文钱了。老头儿极不情愿地把钱交给人家,心疼得紧闭双眼,看也不忍心看,还一再嘱咐人家说:“我把全部家业都拿来帮助你了,可千万别对别的人说啊,不然他们都会像你这样跑到我这里来的,可怜我哪里还有钱给人家啊!”借钱的人伤心地流着眼泪说:“5文钱叫我一家怎么活呀,你也太狠心了!”老头儿的眼泪也下来了,不过他是心疼他的钱。
不久,老头儿死了。因为他没有继承人,他的田地、房产都被官府没收,他积累的钱财也都充实国库了。
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本是供人用的,老头儿却被金钱驱使,成了钱的奴仆。在处理钱的问题上,我们可不能学老头儿,要让金钱用到该用的地方去。
世界首富盖茨聚财的速度快得惊人,仅用13年的时间就积累了富敌数国的庞大资产,美国的传媒常常不由自主地将他神化。
比尔·盖茨常说:“等你有了1亿美元的时候,你就明白钱不过是一种符号,简直毫无意义。钱的价值只有在有意义的事业中才能得以体现。”盖茨将他的财富不断投向他认为有意义的事业中。他一次就向华盛顿州立大学捐赠了1200万美元,同时,又给弗雷·哈特金森癌症研究中心捐助了100万美元。盖茨和他的妻子近5年向社会捐款高达10亿美元以上。
对社会如此慷慨大方对子女他却异常吝啬。盖茨公开宣布:“我不会给我的继承人留下很多钱,因为我认为这对他们没有好处。”盖茨宣称:当他60岁时,他会将所有的财产贡献给社会。富家子弟由于在钞票堆中长大,一辈子不愁吃喝,无忧无虑,容易养成挥金如土、逍遥度日的不良习气。有一句古话就叫“豪门出败子”。基于金钱可能对孩子带来的伤害,盖茨同当今世界的许多富人一样遵循“再富不能富孩子”的教育原则,宁愿将钱献给社会也不愿多给一分钱让孩子去挥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