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止学》学生活
21445800000026

第26章 蹇卷七(3)

一天,有一位年轻英俊的王子从塔下经过,被蔡燕莎的美貌惊呆了,从这以后,他天天都要到这里来,一饱眼福。蔡燕莎从王子的眼睛里认清了自己的美丽,同时也从王子的眼睛里发现了自己的自由和未来。有一天,她终于放下头上长长的金发,让王子攀着长发爬上塔顶,把她从塔里解救出来。

囚禁蔡燕莎的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她听信了老巫的话,以为自己长得很丑,不愿见人,就把自己囚禁在塔里。

其实,人在很多时候不就像这个长发公主吗?人心很容易被种种烦恼和物欲所捆绑。那都是自己把自己关进去的,就像长发公主,把老巫婆的话信以为真,认为自己长得很丑,因此把自己囚禁起来。

仔细想想,很多时候,人处在人生的海洋中,犹如一只游动的鱼,本来可以自由自在地游动,寻找食物,欣赏海底世界的景致,享受生命的丰富情趣。但突然有一天,遇到了珊瑚礁,然后自己就不愿再动了,并且呐喊着说自己陷入绝境。其实,这是自己给自己营造了心灵的监狱,然后钻进去,坐以待毙。

到了这个地步,何以谈逍遥?

智慧金言

自得其乐不失为一种应付沉重而充满艰辛的现实人生的变通方式,不失为一种调剂人生的润滑剂,它能使我们于多烦恼、多忧愁的人生中保留一份必不可少的乐观。

所以,领导者要“笑对人生”,要学会自得其乐,以一种乐观的态度走好人生的道路。

穷不言富,贱不趋贵

译文

穷困不可说富贵的事,贫贱不要去攀比富贵之人。

解读

人处微贱有许多禁忌,不可不慎。社会的残酷和不公,使社会底层之人更要小心保护自己,自尊自爱。嫌贫爱富、势利之人比比皆是,身处贫困若再没有了骨气和节操,那就更不值一文了,有的只是徒招屈辱。人没有天生的富贵,只要不甘贫穷,不自轻自贱,终有出头之日。保有良好的德行,不失人的尊严,本本分分地生活,是穷困之人的头等大事,它可以让人安身立命,也可使人待机而动,扭转乾坤。

活学活用

贪利忘害,因小失大

“利”是人们都喜爱的,“害”是人们都畏惧的。“利”就像“害”的影子,形影不离。如果人们不知回避,只贪求眼前的小利小益而忘却了潜藏其中的大祸害,那么就像生了痼疾一样难以治愈。毒酒装满酒杯,好饮酒的人喝下去会立刻死亡,这是因为他只知道喝酒的痛快而不知毒酒会毒坏肠胃。遗失在路上的金钱自有失主,爱钱的人夺取而被抓进监牢,这是因为他只知道获取金子,却不知被抓住后受狱吏侮辱的痛苦。

老虎是凶猛的动物,很难捕捉。但是用羊作诱饵,致使它掉入陷阱后,只能摇着尾巴乞怜了;把诱饵扔给鱼,鱼往往因贪饵食而忘了性命。

虞公贪爱晋国所献垂棘之地出产的美玉,而不能察觉晋国借路攻打虢国的计谋;夫差沉溺西施的美貌而收留她,却忽略了亡国的灾祸。

匕首藏在督亢的地图中,贪图土地的人是秦始皇;毒刃藏在鱼腹里,沉溺美味的人是吴王。

唉,贪小而失大。在小利小益面前,人们怎能不忍住贪婪之心呢?

人不能过于贪图眼前的利益,更不能因为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忘记了做人的根本,这其实是使利益遭受到更大的损失。

夫差就是一个不懂得透过眼前利益去揭示背后的祸害,从而真正做到趋吉避凶的人。

勾践

勾践被夫差放回国后,为了不忘耻辱,他在自己的居室里铺上干草,以做被褥,在门口悬挂着一枚苦胆,每天吃饭前尝一尝。

一天,勾践同大臣文种商量富国强兵以灭吴国的方法。文种说出了七条灭吴计策,其中一条就是送美女给吴王,诱其荒淫无道。夫差依计而行,让范蠡去找美女。

范蠡说:“我早就替大王找到了,她名叫西施,是越国出名的美人。她甘愿以身事吴,为国捐躯。另外我还给她找了一个帮手叫郑旦,她们一定能完成大王的使命。”

于是,勾践就派人把西施和郑旦送到了吴国。

西施和郑旦来到吴国,夫差一见她们的美貌即刻着迷,从此整天沉醉于美女怀中,不理朝政之事。一年后郑旦病死,吴王更加宠幸西施了。

西施知道,只靠色相迷住吴王是不行的,还得力争在参政中寻找机会祸乱吴国。一天,当吴王陪着她玩兴正浓时,西施乘机对吴王说:“英雄好汉不应该过于贪恋美色,应当驰聘疆场,为国争光。”

吴王夫差听了西施的话,不禁肃然起敬。时值北方的齐国和鲁国正在交战,吴王夫差想显显威风,就帮着鲁国打齐国。结果齐国一片混乱,齐国的大夫杀了齐悼公,向吴国求和,愿意年年进贡。吴王没想到听了西施的话后能旗开得胜,这使他颇为得意,也就更加喜欢西施了。

有一年,为了掏空吴国的国库,勾践派大夫文种到吴国借十万石粮食。吴国的大臣们议论纷纷,在议而未决的时候,吴王就去问西施。西施旁征博引地说了一通,吴王十分佩服,当时就答应借粮食给越国。

第二年,越国如数归还粮食,并都是颗粒饱满的稻谷。夫差下令把这些稻谷全部做种子种到地里。

伍子胥

其实,越国已经把这些稻谷蒸煮过了,吴国人种上后,迟迟不发芽,再补种已经误了农时,结果这一年吴国几乎颗粒未收。勾践想掏空吴国国库的计划逐步得到实现。

勾践的计谋被伍子胥识穿了,他多次劝谏吴王早做提防,但吴王不听,并借机疏远了他。西施深知伍子胥的利害,虽然暂时被吴王疏远,只要不杀死他,他还会有复出的机会,那将对越国极为不利,她决心除掉这个强敌。

西施对夫差说:“伍子胥是什么人,他连自己的国家都想灭,连楚平王的尸首都要用鞭子抽,难道还会怕什么人吗?伍子胥主张灭掉越国,我也是个越国人,请大王先把我杀了,要不,就不能留着伍子胥。”

说着说着,西施的心口病犯了,表现出极其难过的样子。吴王夫差被西施这一番话说得下了决心,立即决定赐伍子胥属镂剑令其自杀,西施终于帮助越国除去灭吴的一大障碍。

西施见伍子胥已经除掉,又鼓励吴王北上逐鹿中原,争夺霸权,目的是进一步消耗吴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夫差又听信了西施的话,不多久,吴国的国力就已衰败不堪了。

公元前478年,越国趁吴王夫差北上争霸、国内大旱的有利时机,举兵伐吴。这时吴国已难以抵挡越军的攻势,吴王只得退守姑苏城。越国采取了长期围困的战术。

公元前473年,姑苏城破,吴王自杀,全国土地被越国据为己有。曾多年称霸南方的吴国最终中了越国的美人之计,导致灭亡。

西施摆出种种可以获“利”的理由,吴王夫差便因贪求这些“利”而忘却了潜藏其中的“害”,致使国破家亡。所以说,利益是祸害的影子,若不知回避,不仔细权衡一番,迟早会自掘坟墓。

智慧金言

聪明人看到名利,就考虑到灾害;愚蠢的人看到名利,就忘记了灾害。考虑到了灾害,灾害就不会发生;忘记了灾害,灾害就会出现。

忍辱为大,不怒为尊

译文

忍受屈辱是最重要的,不发怨怒是最宝贵的。

解读

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人在困境尤需要忍受屈辱。屈辱是困境之人难以躲避的,不能忍受它就会使自己的处境更加险恶,使自己狭窄的生存空间更添危机。空发怨怒无益于处境的改善,只会招致更大的打击。能做到忍辱、不怒是件不易的事,它要求人们必须对现实和自身有清醒的认识,如果把它提高到生存的智慧和人生的谋略上,这样,变通和豁达就毫不难为了。在无助的情况下,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事准则,能度过一切难关。

活学活用

能忍辱者,大丈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