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止学》学生活
21445800000030

第30章 释怨卷八(3)

通过多次实验获得成功后,加藤正式向公司提出了改变牙刷毛形状的建议,公司领导看罢,也觉得此法可行,欣然把牙刷毛的顶端改成了圆形。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在广告媒介的影响下,销路很好,销量直线上升,最后其销量占到了全国同类产品的40%左右,加藤也由普通职员晋升为科长,十几年后成为公司的董事长。

牙刷用起来不舒适,在我们看来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一般很少有人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而加藤不仅发现了这个小问题,还对此小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使自己和公司都取得了成功。

智慧金言

生活其实就是由一些小事构成的,而我们往往太倾心于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目标,觉得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足以放在心上,由于我们平日总是忽略了不该忽略的小事情、小细节,从而在接踵而至的小事面前穷于应付。

惑不解而恨重,释惑者固自罪焉

译文

疑惑不能解除仇恨就会加重,想消融疑惑的人一定要自我谴责了。

解读

自省自责是一般人不愿施行的,而议论人非,指责他人,却是许多人轻易就可做出的。在仇恨的双方,这样只会增添仇恨,使矛盾激化;与人相处,这样又会多生是非,种下无数的不谐之果。能真正地认识自己,化解怨恨,人们就必须有自责的勇气,这是诚意的表现,也是开释仇怨的一把金钥匙。在一个真心悔改、自忏不已的人面前,铁石心肠的人也不会无动于衷的。同时,作为一种谋略,它既简单又实用,任何人都难以抗拒。

活学活用

律己才能服人

约束自己足以使人信服。

信誉是经商之本,从某种意义上讲,信誉本身就是一笔财富。从古至今,凡是真正善于经商致富的人,必以信誉为首。重信誉和诚实无欺一直被视为商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如果不能诚实守信,到头来受害的必然是自己。

春秋时期越国的漆商虞孚,不甘于过贫苦的生活,看到朋友们经商致富,不禁也想到商海一搏。他首先找到计然,向他请教致富的方法。计然对他说:“现在漆的销路很好,你可以种些漆树,采漆卖漆呀。”

虞孚听了十分高兴,就向计然请教种漆树的技术,计然便耐心指教。虞孚回去之后,起早贪黑地辛勤劳作。后来,在他的努力下,终于开垦出了一个规模相当可观的漆树园。三年之后,漆树长成,可以割树得漆了,虞孚特别高兴,因为如果能割数百斛的漆,便能赚到很多的钱。他准备将所割得的漆运到吴国去卖。恰值其妻兄来看他,一看有这么多漆,就对虞孚说:“我常到吴国去经商,知道在吴国怎样销售漆,若可成,可得数倍的利钱!”虞孚急于发财,便一再询问得利的方法。他的妻兄说:“漆在吴国是畅销货,我看到很多卖漆的人都煮漆树叶,用煮出来的漆叶膏和漆混在一起卖,这样就可以将利润翻倍,买漆的人也发现不了。”虞孚听了,赶紧连夜取漆树叶煮成漆叶膏装了几百瓮与漆一起运往吴国。当时由于吴越两国关系十分紧张,互不通商,漆在吴国便成了紧俏商货。吴国的漆贩子们听说虞孚来卖漆,都兴奋不已,跑到郊外迎接他,还为他安排好了食宿。在住地,吴国的漆贩子一看他的漆,果然是上等好漆,便讲好价钱,约定次日交钱取货。

等到漆贩子们一离开,虞孚便急忙开启封条,连夜将漆叶膏和入上好的漆中,想以此来牟取暴利。不料手忙脚乱之中,留下了一些痕迹。次日,漆贩子如约而来,发现漆瓮上的封条有启动过的痕迹,心生怀疑,便找了个借口说是过几天再来。虞孚在旅馆等了数天,也不见吴国的漆贩子再露面。时间一长,掺了漆叶膏的漆便都变了质。结果,虞孚一两漆都没有卖成,连上好的漆也赔了进去。吴国的漆贩子们听说以后,道:“商人做买卖要诚实,商品质量是不能骗人的,今天你落得这步田地,谁会可怜你呢?”虞孚没有钱回越国去,只好在吴国乞讨为生,并常受他人讥笑,最后穷困潦倒而亡。

智慧金言

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狼来了》的故事将这个道理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旦你失去了人们的信任,随之而来的将是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

私念不生,仇怨无结焉

译文

自私的念头不产生,仇怨就不会结下了。

解读

自私自利的思想,是结下仇怨的一大成因,不深挖这个根源,只在表面上做文章,要想不犯错误和纠正错误都是不可想像的。损人利己之徒往往恃此爬上高位,又因此种下祸胎,为他日败亡埋下伏笔。一个人如果处处为自己着想,私字当先,他就无法不嫉恨别人的才能和成就了,随之而来的报复和责难既是无理之至,也让天理不容,人所共愤。一旦报应来时,他的下场是最凄惨的,也是自作自受的。

活学活用

克己为仁,仁者无敌

有仁德的人就像射箭那样必先端正自己,然后才发射;射不中目标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人;别人以粗暴的行为对待我,我必反省自己。孔子不愤恨桓魋对他的伤害,孟子没有丝毫怨恨臧仓的诋毁。他们认为有道德的人是没有牵挂和担忧的,而且即使人欲有万端,可天理是不会被它灭亡的。

他们靠自己发横财,而我则靠自己的仁德;牙齿坚硬容易毁坏,舌头柔软尚能保存。

勉强推己及人去行仁道,这样求仁就没有比它更接近仁的了。克制自己的欲望就是仁德,请记住这一教导。

实施仁德怎能不忍住自己的私欲呢?

《孟子》说:“为仁者如射箭,射箭的人必定先端正自己,然后才发射;发了以后不能射中目标,不应怪胜过自己的人,应该反过来检讨一下自己。”

这是劝仁之话。《孟子》还说:“如果有人非常骄横不恭敬地对待我,我必须要反省一下,我肯定是有不仁的地方,不仁就是导致没有礼教,不然他怎么会这样对我呢?”这是自省、修身行仁的道理。

有一次,秦穆公乘马车外出,不巧马车坏了,右侧驾辕的马脱缰跑了,一群农夫抓住了它。

秦穆公亲自去寻找那匹马,在岐山的南面看到农夫们正在分马肉,穆公见状灵机一动,不但没有指责他们,反而假装叹息地说:“吃了骏马的肉而不马上喝酒,恐怕马肉会伤了你们的身体。”

于是穆公派人送来酒,让他们一一喝了酒才离去。

过了一年,秦国和晋国在韩原展开激战。

晋国士兵包围了秦穆公的兵车,晋国大夫梁由靡抓住穆公车上右边的马,晋惠公的右路人马举起长矛击中了穆公的铠甲,穆公的七层铠甲被击穿了六层。

正在这危急时刻,曾经在岐山的南面分吃马肉的农夫300多人,闻讯赶来,在车下竭尽全力为穆公拼死搏斗。于是穆公得救了,秦军大胜晋军,并且俘虏了晋惠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由于秦穆公施行仁爱,而使他的名声显赫。故而在关键时刻,能够得到农夫们的拼死报答,转败为胜。

智慧金言

宽恕是最接近仁德的。所以我们应鼓励自己养成忠恕的品德,并以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宽不足以悦人,严堪补也

译文

宽厚并不能讨好所有的人,严厉可以作为它的补充。

解读

消解仇怨的方法,并不是不讲原则,只知讨好别人便能奏效的。在这方面丧失立场,止无尽处,同样是对此中学问的误解和僵化,是一定要澄清的。宽厚作为为人态度和治国方略,讲究的是以德服人,以德释怨,如果此法在一些人身上并不奏效,那就只能加诸于严厉,使之乖乖就范。灵活多变、因人而异,其目的只在追求实效;手段多样,以变应变,才会掌握主动,得心应手。

活学活用

物极必反,适可而止

五音使人耳聋,五色使人眼瞎,纵横驰骋去打猎使人发狂,这是老子告诫后人的话。

白天歌舞,夜里奏乐,才过了三十六年良辰美景,秦始皇的帝业就失传了。

晋朝巨富石崇在金谷园内纵情欢乐,专宠爱妾绿珠。那时赵王伦的宠幸孙秀亦闻绿珠绝美,便向石崇索要。石崇不允,孙秀就向赵王伦诬告石崇谋乱。结果绿珠跳楼,石崇被斩,诛连三族。

人的一生能有多久,其实不到百年时光。天地是暂居的旅店,光阴是永远的过客。如果不自我克制,纵情行乐,必会乐极生悲,像秋风过后的草木凋零一般凄苦。

唉,为何不将恣情享乐的欲望忍住呢?

人生有苦则有乐,《孟子》中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敌,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之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孔子则进一步把人生的快乐分类为:“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告诉世人世界上有益的快乐有三种,那就是得到礼节的调教为快乐,以常常赞扬他人的长处为快乐,和以广交有益的朋友为快乐三种。有害的快乐,对人身心有损的快乐也有三种,那就是过于骄纵自己,不知节制,整天四处游荡,寻求刺激和乐趣,贪饮贪食,喜欢狂欢不止的是对人有损害的快乐。这不仅不是什么快乐,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遗害不浅。一天到晚放杜牧纵自己,随心所欲地寻求欢乐,就会荒废学业,荒废事业。四处游逛,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青春,也浪费了生命,一无所成。贪图宴饮,则会使人产生惰性,不思进取,不图上进,也是祸患隐伏的象征。所以人应该忍损乐,增益乐。

杜牧《阿房宫赋》中写道:“白天歌舞,夜里管弦,是秦朝宫人。一肌一容,都极尽美丽;亭亭远望,希望得到宠幸,有的人三十六年不见秦王一面。”秦始皇,姓嬴,他认为咸阳人多,先王的宫廷小,于是营造宫殿在渭水之阳上林苑中,把前殿取名阿房宫,天天与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宴饮作乐其中,他们白天歌舞,晚上弹奏。三十七年秦始皇死,他的儿子胡亥被阎乐杀了。立公子婴为秦王,四十六天后子蜀投降汉高祖,宫殿被项羽焚烧。秦从此灭亡。

智慧金言

快乐之忍是让自己时时能够冷静地面对现实,不要为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而不去预防未来的灾难。

敬无助于劝善,诤堪教矣

译文

恭敬对劝人改过没有帮助,诤谏就可以教导他了。

解读

在他人过错面前不加劝阻,一团和气,并不能使双方交好,只能结下仇怨。事实上,完全恭敬别人,无论好坏都要奉迎的人,实属小人行为,早晚都会被人看穿而厌弃的。真正的朋友和正人君子直言指出别人的过错,虽有让人误解和接受不了之时,但从长远看,他们的真诚和善意终有大白之日,其时人感其情,对之便会愈加敬重,永志不忘。苦口良药重在治患,只要你真心对人,必有好的回报。

活学活用

事君尽忠,人臣大节

事君尽忠,是臣子的大节。为国家和百姓谋取利益,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唐代颜杲卿大骂安禄山,直到被割断舌头也不知道痛苦;张巡守卫睢阳,城中食物吃尽后,他把爱妾煮给士兵吃也在所不惜。

面对李希烈养子的大声侮骂,拔刀威胁,颜真卿表示了誓死的决心。他的忠义气节,永远不会磨灭,在地上将变为山河,在天上就变为日月。

有人享受高官厚禄,世代受到国家的恩惠,一旦有难,便卖国求生。这种人有什么脸面面对天地呢?最终连鬼神也会惩罚他。在昭昭正史中,有《叛臣传》列着他们的名字。

唉,无论面对何种困难,怎能动摇自己对君主对国家的赤胆忠心呢?

孔子在《论语》中说道:“做臣子的,侍奉君主应该忠心。”《左传》载,昭公四年,郑国的子产说:“如果能够有利于国家,我愿意把生命献出。”所以孔子告诫人们:“面临大的灾难,也不能失去了志气。”

西汉人苏武,字子卿。汉武帝天汉元年,他担任中郎将,手里拿着节,送匈奴在汉的使者回国。到了匈奴,匈奴胁迫他投降。苏武不肯,被投入地窑中,断绝了饮食。苏武吃雪与旃毛,才得以不死。后来匈奴又将他迁到北海边放羊,他仍手持汉朝的节杆不屈服。

过去在汉廷,苏武与李陵都担任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了匈奴,不敢求见苏武。很久之后,单于让李陵与苏武一块儿置宴饮酒。李陵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您以前交情很好,所以派我来劝劝您,人在世上,譬如早晨的露水,您又何必像这样自己苦自己呢?”

苏武

苏武说:“我父亲与我没什么功劳,却都当了大官,我愿意肝脑涂地以报效朝廷,纵死也没有怨言。希望您不要再多说什么了。若是一定要我投降,那么我就死在您面前。”李陵深深地为之叹息,流下泪水,告辞而去。

后来昭帝即位,几年后,与匈奴和亲。汉向匈奴要苏武等人,匈奴谎称苏武已死。后来汉朝派人出使匈奴,当时有个叫常惠的人晚上偷偷见汉朝使者,叫他回去后告诉皇帝说,他曾在上林苑打猎,得到大雁脚上系着的帛书,上面说苏武在某个大湖边。

单于听汉使讲了这件事后,非常吃惊,并致歉陪罪,将苏武送了回来。苏武羁留匈奴达十九年之久,去的时候还是青壮年,到回来的时候,胡须、头发都白了。朝廷于是封他为典属国。

智慧金言

像苏武这样的忠烈之士,已记载于史册,以让天下人在几百年之后,读了史书而知道他们。他们人虽死了,但他们的忠义英风,仍活生生地存留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