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资产概念所存问题的分析,利用哲学和逻辑学的理论,笔者重新定义了资产概念:资产是指企业因过去的交易、约定或事项所拥有的法定权利。②这个概念强调应该将资产定性为“权利”,而不是“资源”。这样,一方面描述了现行财务会计所核算的各种资产的共同特征,抓住了资产的本质;另一方面也为扩展资产的种类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个概念限定企业的资产只能通过过去的交易、约定或事项形成,从而将未来才能取得的权利排除在资产的核算之外,符合财务会计只核算已经发生的业务的基本特点。这个概念增加了“约定”一词,因为“约定”即“必须执行的合同”,也会导致企业拥有某种权利。至于现行会计制度中强调的“经济实质性”,只是适用于实物资产交易条件下的理论看法。因为实物资产交易条件下,由于无条件抵消权的存在,可以认为“未执行的合同”是不具经济实质性的。但是,经济发展到今天,大量的期权、期货交易实质是“合同”签订与转让。这时的“无条件抵消权”已不会时时、事事存在,再认为“未执行的合同”不具经济实质性,将其所导致的企业拥有的权利排除在资产之外,就已经违背了经济现实。这个概念排除了“控制”这一表述,是因为对于权利来说,只有拥有或不拥有,不存在控制与不控制。原有概念中的“控制”主要是针对“融资租赁业务”而言的,而按照新的概念,融资租入只是企业取得资产使用权利的手段,企业所拥有的使用租入资源的权利才是资产。这个概念去掉了“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补充,也不强调其是否具有“创利能力”。因为一项权利是否具有“创利能力”和是否“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并不能改变企业拥有这项权利的实质,而影响的只是对其价值的计量。没有“创利能力”或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利的现实公允价值为零,但它仍是企业的一项权利。
资产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负债、所有者权益等概念的改变。同理,笔者定义:负债是指企业因过去的交易、约定或事项对债权人所承担的可能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法定义务;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因过去的交易、约定或事项对企业所有者所承担的可能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法定义务;收入是企业从事日常经营活动所导致的企业拥有的权利价值的增加、所承担的义务价值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费用则是企业从事日常经营活动所导致的企业拥有的权利价值的减少、所承担的义务价值的增加或两者兼而有之;利得是企业非日常经营活动导致的企业拥有的权利价值的增加、所承担的义务价值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损失则是企业非日常经营活动所导致的企业拥有的权利价值的减少、所承担的义务价值的增加或两者兼而有之;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总的运行成果,是除与业主交易以外的净资产(即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的增减变动。至于反映现金流量的要素的概念与现行的通行观点相同,不再赘述。
①孙玉甫、刘泽荣:“财务会计要素的含义与构成”,《会计之友》,2004年第4期,第17~18页。
②孙玉甫、刘泽荣:“资产要素概念的科学表述”,《天津商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48~52页。
这些要素的重新定义,形成了逻辑一致的财务会计要素概念体系。使用“权利”和“义务”来表述这些公共信息会计要素的概念,是因为当今社会的经济关系无非就是权利义务关系,任何社会个体的运作都会反映为其自身的权利和义务。而公共信息会计也就是为了客观地反映和披露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各个主体的权利义务及其行使与履行情况而设计的一个信息服务系统。
七、公共信息会计要素的确认
公共信息会计要素的确认是指决定某一经济交易或事项是否记入公共信息会计要素以及记入哪个要素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涉及两个要素:确认基础和确认标准。
公共信息会计的确认基础是指对某一经济交易或事项在何时确认作出的规定,即它解决的是某一经济交易或事项是否记入公共信息会计要素和应在何时记入的问题。在对某一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时,首先要选择一定的确认基础,因为不同的确认基础会产生不同的确认结果。公共信息会计的确认基础应是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并存,以适应不同会计要素的确认。
公共信息会计的确认标准是指将应予确认的项目确认为何种要素的条件或标准,它解决的是具体公共信息会计要素的确认应符合什么条件的问题。公共信息会计的确认基础与确认标准共同作用,才能最终完成财务会计确认。公共信息会计的确认标准应有:①符合某一会计要素的定义;②能够反映个体的某方面状况或特征;③可以使用货币单位进行可靠的计量或可以用多种属性表示其成本或价值。
八、公共信息会计要素的计量
公共信息会计要素的计量就是确定某欲确认的公共信息会计要素在某种标准单位下的数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的要素,即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
计量单位也叫计量尺度,是指计量时采用的具体标准单位,如千克、米、美元、人民币等。财务会计要素的计量单位就是进行财务会计要素计量时所选择的那种标准单位。在众多的标准单位中,财务会计要素的计量单位选择货币作为标准单位,因为只有货币才具有综合反映经济业务的能力,从而使会计信息更适用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由于任何一种计量单位都必须要求自身度量上的统一性,所以对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就要求货币单位在不同时期保持稳定,即货币的单位价值保持不变,以便使计量结果具有可比的基础。然而,这种理想的货币计量单位在现实中是很难找到的,因为货币的度量单位就是它的购买力,而货币购买力要受不同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货币供应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实际的货币购买力是经常变动的。为了满足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会计上就产生了名义货币和一般购买力货币两种计量单位供企业选择。公共信息会计通常使用名义货币单位,并同时公布社会物价变动指数。在物价剧烈波动时,应同时公布以一般购买力货币折算的数据。
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客体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即被计量客体予以数量化的特征或方面。如一辆汽车可以从长宽高、自重量、载重量、发动机功率等方面进行计量。财务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就是指各要素能用货币单位计量的方面或可予以货币量化的具体表现形式。目前主要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五种计量属性。这五种计量属性间也有一定的共性,它们都是针对特定资产和负债存在的不同形式而言的,在某一特定的时点上,往往具有相同的计量结果。如在资产的交易日(取得日),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计量的结果就是一致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价格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它们就会出现不同的货币数额,反映了被计量对象的不同特征或方面:在时间上,要分清过去、现在与未来;在交易的性质上,要分清实际交易、假设现时交易和预期交易;在交换价值的类型上,要分清投入交换价值和产出交换价值;在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上,要分清是强调相关性还是可靠性;在操作的可行性上,要分清是容易还是困难。当然,这些计量属性并不绝对互相排斥,现行财务报表虽然倾向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但也允许多种计量属性同时并存。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以前应根据所计量项目的性质、计量属性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来选择计量属性。正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所说:“每一个财务报表要素都有多种属性可以计量,而在编制财务报表前,必须首先确定应予以计量的属性。”①另外,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新经济业务,如不断创新的金融工具,对财务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提出了挑战。为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人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其实,公允价值并不是与历史成本、现时成本、现行市价等对立的计量属性,而是具有复合计量属性特点的一种计量属性。它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体现为不同的具体形式。公共信息会计是依据“权利”、“义务”来定义会计要素的,将资产定义为“法定权利”后,资产的计量就转化为“法定权利”的量化。量化“法定权利”的最好属性就是公允价值。会计主体拥有法定权利的目的是利用所拥有的法定权利来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运营目标。法定权利的利用方式有自己持有并使用和将法定权利转让出去两种。会计主体在这两种利用方式中进行选择的依据就是可以为自己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这两种方式的等价值点必然是该法定权利的现时公允价值,即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在公平交易中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所以,公允价值必然成为作为“法定权利”的资产计量的最好属性。
①FASB.ConceptualFrameworkforFinancialAccounting:ElementsofFinancialStatementsandTheirMeasurement.1976,par.337.
九、公共信息会计记录
公共信息会计记录是指将已确认应在现在进入公共信息会计系统的项目以所计量的金额采用特定方法记载在公共信息会计系统中的具体工作。
既然公共信息会计记录只是记载会计项目的工作,其方法就只应包括与记载有关的方法。它们是:复式记账、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
上述四种方法中,复式记账为公共信息会计记录提供了技术方法上的依据,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为会计记录准备了应用工具,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会计账簿是具体的会计记录工作。公共信息会计记录的具体工作是依据技术方法在特定的应用工具上进行的,这也是公共信息会计记录有别于其他记录工作的根本特点。
十、公共信息会计报告
报告一词具有动词和名词双重含义,公共信息会计报告也是具有过程和文件双重性质的概念。从过程来看,公共信息会计报告是指将公共信息会计系统记录的信息经整理后向外发布的具体工作;从文件来看,公共信息会计报告是指公共信息会计系统以特定格式提供的信息所组成的书面文件。关于公共信息会计报告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分析该工作过程所包含的具体工作以及这些工作所应遵循的原则、采取的方法。这一点已在公共信息会计工作原则部分予以说明,故本部分主要研究的是作为文件的公共信息会计报告,研究其应报告的信息内容、信息组织方式、信息报告手段、信息报告频率等。
公共信息会计是一个覆盖全国的公共会计信息服务系统,目的在于为各信息使用者提供市场经济运行信息和各市场经济活动参与者基本运行情况的公共会计信息,所以其报告的信息内容应包括能够反映上述情况的所有可以公开的会计信息。首先,公共信息会计报告是经过可靠性验证的公共财务会计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以两种方式提供:一是以固定的格式和频率免费向社会公开报告;二是根据特定用户的要求有偿向其提供特殊格式和频率的公开财务会计信息。其次,公共信息会计也报告未经可靠性验证的私人财务会计信息。公共信息会计系统并不排斥各个市场经济活动参与者通过公共信息会计系统将自己生产的一定量的私人财务会计信息向社会报告,只不过这些私人财务会计信息由公共信息会计系统报告时会被注明是未经公共信息会计系统验证的,也有数量的限制,超过一定数量公共信息会计系统将向信息提供者收取费用。再次,公共信息会计还报告私人或其他机构提供的财务分析信息。公共信息会计系统提供了这样一个途径,只要希望通过公共信息会计系统发布信息的个人或机构缴纳相应费用就可以允许其借助公共信息会计系统向社会发布自己的财务分析信息。这些信息同样会被注明是谁提供的,公共信息会计系统不对其可靠性负责。最后,公共信息会计更可以将各个市场经济活动参与者在经济交往中形成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宏观经济情况信息向外报告。公共信息会计系统由于集中了市场经济交往中的所有信息,可以由此进一步挖掘信息的使用价值,形成宏观经济信息,如各类指数、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投入产出分析信息等。关于这一点王文莲教授专门有文章作出了研究,读者可以参阅。①总之,公共信息会计所能够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彩色的,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经济信息平台。
①王文莲:“坚持科学发展观,构筑坚实的国家经济信息平台”,《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年第1期,第3页。
公共信息会计报告的信息组织方式是指公共信息会计系统提供的信息的相互联系方式,即怎样将各个独立的信息组织起来形成一系列的信息关联结构。公共信息会计报告的信息组织方式具体要研究的有信息的载体形式、每一报表内部信息的数量关系、不同报表之间的关系等。由于公共信息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彩色的,这些信息的载体也将是多样的,如表格、图形、文字、照片、录像等等。公共信息会计每一报表的各公共信息会计要素之间形成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其他项目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的数量关系。公共信息会计试图从多方面反映各会计主体的真实情况,所以其所构造的报表应遵循非环接观念,即不同的会计报表之间不存在环接关系,而形成各自具有独立性和不同意义的报表。
公共信息会计报告的手段是指公共信息会计提供信息时所使用的信息传输工具。公共信息会计是一个覆盖全国的经济信息(特别是会计信息)服务平台,只能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进行工作。这也是在不存在计算机网络的条件下无法产生公共信息会计理论和公共信息会计系统的原因所在,因为靠手工条件是无法进行这样大量的信息比对验证和信息处理的。所以,公共信息会计报告的手段应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辅以其他渠道(如报纸等)。
公共信息会计报告的频率是指公共信息会计系统提供公共信息会计报告的时间间隔。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显然会计报告的频率越高越好,但是在手工会计条件下和会计信息个体化生产方式中,提高会计报告的频率是困难的。公共信息会计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收集、验证、处理、提供信息的大系统,完全可以实现提高报告频率的需要,所以公共信息会计报告应是实时报告,辅以定期总结和分析。即公共信息会计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信息,对所取得信息进行可靠性验证,将验证后的信息及时传输和处理,并随时向外部报告。但由于随时报告的信息具有具体、分散的特征,不利于使用者对总体情况进行把握和分析,公共信息会计也应该定期将信息进行汇总、综合,形成与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相同的报告定期向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