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又称黏液性下痢,是幼蛇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本病传染快,有时幼蛇的死亡率高达50%,成为幼蛇生长中的一大病害,必须认真对待。
(1)病因。肠炎多由蛇园环境不卫生或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所引起。蛇患肠炎后,多见神态呆滞、外观消瘦、不爱活动、尾部干枯有皱褶、排稀便或绿色粪便、进食少或不进食,发病严重时导致病蛇死亡。临床认为,若投喂了有病动物,灌喂的牛奶变质、腐败等,均致使幼蛇的肠胃抗病力急剧下降,肠道中的大肠杆菌以及各种肠道细菌产生多种毒素,毒害了蛇的神经系统,扰乱了肠道的正常活动,改变了肠道中菌丛的平衡而发生本病。再者粪便污染了水沟、水池中的水,污染了窝草、窝土或用具等扩大了传播源,因而在短期内全场发生本病。
(2)症状。主要的病状为腹泻、下痢。由于细菌产生的大量毒素刺激肠壁,因而使肠的蠕动加快,致使蛇产生腹泻;接着肠壁中毛细血管受损,肠壁肌肉溃烂,因而导致下痢,拉出恶臭、带血黏液、带坏死组织的粪便。与此同时,蛇不吃食,猛饮水,病蛇突然变得极度消瘦,鳞片干燥、无光泽,一般经过2~3天病蛇因虚脱而死。剖检死蛇,可见蛇体极度消瘦,皮包骨头,鳞片无光泽且松动,胃内充满残食,肠内充满坏死组织,充满黏液和血块,胃肠壁溃烂。
(3)治疗。①肌注庆大霉素:经化验后得知是由大肠杆菌引发的肠炎,可首选庆大霉素予以肌注,按10万单位/千克的剂量,一般3~5天可愈。由大肠杆菌导致的蛇肠炎,一经治愈后轻易不再复发。②注射硫酸链霉素:取病蛇的平行针注部位,按8万单位/千克的剂量给予肌注,每日1次,连用3日。③注射硫酸卡那霉素:按3万~4万单位/千克的剂量予以肌注,每日1次,连用3日。此外,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黏杆菌素、氯霉素等药物均对病蛇肠炎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还可将上述药物中的片剂加入蛇的饮水中让病蛇吸饮,以此增加肠道有益菌的培养数量,促其尽快康复。
(4)预防。加强幼蛇的开口食和投喂食物,保证清洁饮水,保温、清洁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还须保持蛇场、蛇窝的干燥通风、清洁卫生。另外,蛇在入场前洗个“药浴”澡,也是预防肠炎发生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