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脾气没了福气来了
21595900000022

第22章 做人最忌性急,从容不迫人自在(2)

可是又过数月,庄王依然如故,楚国的前途令人担忧。大夫苏从说:“大王如此言行不一,楚国必将灭亡,我等也难免一死。与其看到楚国灭亡而后身死,倒不如现在进谏而死,也落得忠臣的美名。” 苏从闯进后宫,一见庄王,倒地大哭。庄王问:“大夫为什么如此伤心?” 苏从回答说:“我哭是因为我自己将死,楚国将要灭亡啊!” 庄王说:“你如何将死?楚国又如何将亡?” 苏从说“臣下听说‘道者多粮,好乐者多亡’。大王沉溺于鼓乐声中,不理政事,故楚国将亡。大王要‘谏者斩’,我今来进谏,必定死罪。”庄王听后,抚掌大笑。忽然站起来,左手一把拉起苏从,右手抽出宝剑,郑重地说:“有此忠臣,不愁楚国得不到大治。即日就息钟鼓,罢游猎!”说完,便一剑砍断了系钟鼓的绳索,斥退了正在歌舞的宫女,并且立即上朝理政。

此后,庄王实行改革,修明政治,发展生产,扩充军伍,决心同晋国一争霸主地位。几年的工夫,楚国实力逐渐强大,陆续向周围用兵,征服了南方的许多小部族,打败宋国,又打败了洛阳南边的戎族,在周朝王室附近阅兵示威,使得周天子也派人慰劳他。后来又把中原霸主晋国打得落花流水。过去默默无闻的楚庄王,几年功夫竟然做了各诸侯的霸主,真是“一鸣惊人”。

要想控制脾气,就必须学会深藏不露,隐藏自己的锋芒,不要露于别人,因为这时时机没有成熟。如果锋芒露得太早,必然就像弘一大师所说的那样,“若浮于外,未久必败”。就拿楚庄王来说,刚刚登上王位,手中大权还拿稳,还不知道谁是忠臣,谁是小人。这时,如果就要进行改革,势必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很可能遭遇失败。因此,他故意装聋作哑,暗中查明贤愚忠奸,待时机成熟之后,立即行动,一飞冲天。

现实生活中,许多成功人士也是这样,在没有成功之前,你或许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其实,他们在深藏不露,暗中积蓄能量,但是到了关键时刻,立刻挺身而出,一鸣惊人。

品悟人生

不管做人做事,要懂得深藏不露,这是为人做事之道。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而向外张扬,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必然会失败。

事到临头要避免惊慌失措

古人说“有事时,戒一乱字”,就是用来告诫世人,遇到突发事件时有的人会惊慌失措,这是很多人容易犯的毛病。遇事慌乱是不可能把事情做好的,因此,事到临头要避免惊慌失措。

公元73年,东汉大将军窦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在他手下担任代理司马。窦固为了抵抗匈奴,想采用汉武帝的办法,派人联络西域各国,同对付匈奴。他赏识班超的才干,派班超担任使者到西域去。班超带着随从人员36人到了鄯善国。鄯善原来是归附匈奴的,因为匈奴逼他们纳税进贡,勒索财物,鄯善王很不满意。但是这几十年来,汉朝顾不到西域那一边,鄯善王只好勉强听匈奴的命令。这次他看到汉朝派去了使者,便殷勤地招待他们。

过了几天,班超发现鄯善王对他们的态度忽然冷淡起来。他起了疑心,问随从的人员:“你们看得出来吗?鄯善王对待咱们跟前几天不一样,我猜想一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这儿。”话虽这样说,毕竟只是一种猜想。

刚巧鄯善王的仆人送酒食来,班超装作早就知道的样子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几天了?住在什么地方?”鄯善王和匈奴使者打交道,本来是瞒着班超的。那个仆人被班超一吓,以为班超已经知道这件事,只好老实回答说:“来了三天了,他们住的地方离这儿有三十里地。”

班超把那个仆人扣留起来,立刻召集随从人员,对他们说:“大家跟我一起来到西域,无非是想立功报国。现在匈奴使者才到几天,鄯善王的态度就变了。要是他把我们抓起来送给匈奴人,我们的尸骨也不能回乡了。你们看怎么办?”大家都说:“现在情况危急,死活全凭你啦!” 班超说:“大丈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趁着黑夜,到匈奴的帐篷周围,一面放火,一面进攻。他们不知道咱们有多少人马,一定着慌。只要杀了匈奴的使者,事情就好办了。”大家说:“好,就这样拼一拼吧!”

到了半夜,班超率领三十六个壮士偷袭匈奴的帐篷。那天晚上,正巧刮大风。班超吩咐十个壮士拿着鼓躲在匈奴的帐篷后面,二十个壮土埋伏在帐篷前面,自己跟其余六个人顺风放火。火一烧起来,十个人同时擂鼓、呐喊,其余二十个人大喊大叫地杀进帐篷。匈奴人从梦里惊醒,到处乱窜。班超打头冲进帐篷,其余的壮士跟着班超杀进去。他们杀了匈奴使者和三十多个随从,把所有帐篷都烧了。

班超回到自己的营房里,天刚发白。他请鄙善王过来,鄙善王见匈奴的使者已被班超杀了,就表示愿意服从汉朝的命令。

回到朝廷以后,汉明帝提拔班超做军司马,又派他到于阗去。明帝叫他多带点人马,班超说:“于阗家大,路程又远,就是多带几百人去,也不顶事。如果遇到什么意外,人多反而添麻烦。” 结果,班超还是带了原来的36个人到于阗去。

于阗王见班超带的人少,接见的时候,并不怎么热情。班超劝他脱离匈奴,跟汉朝交好。他决定不下,找巫师向神请示。那个巫师本来反对于阗王跟汉朝交好,他装神弄鬼,对于阗王说:“你为什么要结交汉朝?汉朝使者那匹浅黑色的马还不错,可以拿来给我。”于阗王派国相向班超去讨马。班超说:“可以,叫巫师自己来拿吧。”那巫师得意洋洋地到班超那儿取马。班超也不跟他多说,立刻拔出刀把他斩了。接着,他提了巫师的头去见于阗王,责备说:“你要是再勾结匈奴,这巫师就是你的榜样。”于阗王早就听说班超的威名,看到这个场面,也吓得软了,说:“愿意跟汉朝和好。”

假如班超在遇到上面的两种情况的时候不是从容应对,而是惊慌失措阵脚大乱,不知该何去何从,别说把事情做好了,恐怕连自己和手下人的性命也难保了。

在许多的时候,我们总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在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是惊慌失措,自乱阵脚?还是沉着冷静,从容面对?越是在这样的时候,就越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对策,万万不能因为自己的惊慌失措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脾气好的人,在挣扎中学会心机,在“刀口”下学会镇定,在“冷枪”中学会微笑。 世上本没有什么落魄沉哀,当你最后的一丝斗志也逐渐消磨时,也是敌人强弩之末。冷静地面对艰难困苦,在跌宕起伏中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这样,福气就来啦。

品悟人生

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对策,万万不能因为自己的惊慌失措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处世接物要多一份从容

真正有涵养的人,在处事接物时总能保持一份淡定从容。“淡定从容” 是一个人应对一切事情都要保持的状态。如果遇到事情就出现慌乱,那么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清朝中叶,有个叫庄有恭的著名书法家。这庄有恭从小就聪明伶俐,很是讨人喜爱。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他小小年纪就能在遇到事情时保持淡定从容,有节有度。

庄有恭十一二岁时,一次与伙伴们放风筝,一不小心,扯断了风筝线,那风筝便飘飘荡荡地掉进了隔壁镇粤将军官署的内宅。其他孩子都傻了眼,呆呆地站在宫署门外,连呼“可惜”,懊恼不已,却又束手无策。唯独庄有恭漫不经心地说:“既然掉在将军署中,取出来就是了,有什么好懊恼的?”小伙伴们七嘴八舌地说:“将军的官署,平民百姓怎么进得去?”“即使混进去了,不被当成小偷,打个半死才怪呢。”庄有恭自告奋勇地说:“好,那你们在这儿等着,看我进去取风筝。”说着,就慢慢地凑近官署大门玩耍。守门人见是个小孩,也没有在意。庄有恭突然跳入门内,直向内宅奔去。待守门人发觉时,庄有恭已在数十步外了,急得守门人连呼:“站住!”然后在后面使劲追赶。

当时镇粤将军正在客厅里与客人下象棋,听到呼声,连忙起身而出,拦住庄有恭,将他带进客厅询问。庄有恭不慌不忙地说明了来意。镇粤将军见他眉清目秀,一副伶俐相,心中已有几分喜爱,问了他家中的一些情况。庄有恭对答如流,镇粤将军更加高兴,又问:“你读过书没有?” 庄有恭答道:“正在读。”将军问:“那么,你会不会对对子?” 庄有恭蛮有把握地说:“对对子是小事一桩,有什么不会?”将军一听,暗想这小子好大的口气,于是又问:“你能对几个字的对子?” 庄有恭道:“一个字的能对,一百个字的也能对。”将军哪里肯信,对他说:“好,那我就出副对联让你对对,若对不出来,我可不饶你!”

镇粤将军抬头看见客厅上悬挂着一幅《龙虎斗》彩图,于是便随口吟道: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将军的意思十分明白:你看堂上龙虎尚且不吟不啸,你这个无知小子,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口出狂言,若对不出下联来,我可要好好教训你了!哪知庄有恭略一思索,指着将军与客人下的象棋残局,答道:“就凭着这个棋局,便能对出将军的下联了。” 然后朗声吟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庄有恭的意思也很明白:你将军的棋艺并不高超。输掉一局棋倒也罢了,若真的统兵打仗,碰上这车马炮率均难运用的窘境,看你如何对付!

将军与客人听了,都大为叹赏。将军亲自捡起风筝,递给庄有恭,一直送他到大门外,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孩子,果然聪明过人。好好用功读书吧,日后前途无量啊!”

庄有恭只是一个小毛孩子,在面对位高权重的镇粤将军时,却没有丝毫的慌乱,而是自始至终都那么从容淡定,也因此博得了镇粤将军的喜欢,顺利地取走了风筝。

由此来看,从容淡定的气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唯有从容淡才能使我们临乱世而不惊,处方舟而不躁,喜迎阴晴圆缺,笑傲风霜雨雪。

“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这句话是明代养生学家吕坤用来告诫人们的,收集在他的《呻吟语》中。他还说过:“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那么,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呢?从容淡定是大家之气,大家风范。要想成大器,就必须从现在开始,修炼自我,提高涵养,使自己处事接物具有从容淡定之气,这样,福气就来啦。

品悟人生

唯有从容淡才能使我们临乱世而不惊,处方舟而不躁,喜迎阴晴圆缺,笑傲风霜雨雪。

不能都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

“为人处世,不可一切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办就怎么办,要有所克制,克制任性的方法就在干一个 ‘忍’ 字。与人相处,不可违背人性,要通顺人情,方法就在于一个‘恕’字。”

任性的人做起事情来总是不管不顾,只要自己愿意,就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结果既害了自己又害了别人。

做事任性的人到最后总会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价,有时甚至是宝贵的生命。魏晋时期的嵇康就这样一个因为过于任性而丢掉性命的人。

嵇康是魏晋竹林七贤的杰出代表,也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音乐家。他愤世嫉俗,做事总是任性而为,根本不去管别人怎么看。正是嵇康的任性决定了他一生悲剧性的结局。

钟会是魏国大臣钟繇的儿子,司马氏新贵刚一得势,他立即伏首依附,成为司马集团的重要人物。有一天,他带众宾客衣冠锦绣、乘骏马特地去拜访嵇康。嵇康非常精于锻铁,当时他正在宅内的大柳树下挥臂扬锤干得正欢。钟会一行人皓荡而来,嵇康非但不辍工相迎,连他们到后站立在自己身边时也毫不理会,视若无睹,仍干个不停,仿佛锻铁真是件其乐无穷、令人不忍罢手的大事。

钟会已久闻嵇康的放荡不羁,又是专程前来讨教,开始与众宾客垂手一默立一旁,静静等候。谁知一等就是一个时辰,而嵇康仍挥锤如初,丝毫无停歇之意。钟会心想,能让我这么耐心等一个时辰的,世上恐怕别无二人了,秘康你也太张狂了。心下怏怏不乐,正欲打道回府,却不料一直不曾言语的嵇康在这时竟开口说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这话不说倒也罢了,钟会一听恨从心底起:你小子当着这么多宾客的面给我冷脸我也就忍了,你非但无丝毫歉疚,竟还敢出言讥讽椰榆我!钟会强压怒火,硬邦邦扔下了句“有所闻而来,有所见而去”,拨马就走。随意惯了的嵇康康过后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而钟会却一直耿耿于怀,伺机报复。后来吕鱄吕安兄弟的纠纷终于让其遂了心愿。

吕和吕安兄弟俩都是嵇康的好朋友。有一天,吕奸污了吕安的妻子。事情败露以后,由于嵇康竭力从中和解,兄弟俩暂且平息了干戈。岂料事隔不久,吕竟然恶人先告状,诬说吕安不孝,虐待老母,并诽谤中伤吕安。由于吕是钟会的红人,吕安有口难辩,竟身陷囹圄,被判处发配边地。吕安激愤难抑,上诉申冤,言辞中提及嵇康。嵇康向来耿介,仗义忘危,挺身陈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也牵连人狱。曾被嵇康冷落戏弄的钟会大喜过望,欲就此置之死地而后快。他在司马昭面前进谗说:忠于曹魏的将领毋丘俭起兵造反时,嵇康曾企图响应,并且嵇康、吕安等人平时言论放肆,菲薄汤武,攻击名教,为帝者不容,应予除灭,以正风俗。司马氏对嵇康批评政治的激烈言论也早就不满,钟会这一搬弄口舌正中下怀,杀心顿起。不久,嵇康被杀于洛阳东市。嵇康的被害不能不说是一个因为任性而为造成的悲剧。

一个人要成就大的事业,不能随心所欲、感情用事,对自己的言行应有所克制,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错误、缺点得到抑制,不致铸成大错。高尔基说:“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德国诗人歌德说:“谁若游戏人生,谁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要主宰自己,必须对自己有所约束,有所克制。

品悟人生

任性的人做起事情来总是不管不顾,只要自己愿意,就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结果既害了自己又害了别人。

做事不能太急躁

事情最忌讳的就是急躁,急躁的时侯往往会自顾不暇,哪里还有时间去处理事情呢?这当下人很多人办事往往过于急躁,最后把事情弄得一团糟。所以,我们凡事都要有耐心,用一颗平常的心去面对,切忌心浮气躁。

做事戒急躁,人一急躁则必然心浮,心浮就无法深入到事物的内部中去仔细研究和探讨事物发展的规律,无法认清事情的本质。气躁心浮,办事不稳,差错自然会多。

产生急躁情绪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从有利的局势转人不利的局势时,人们自然而然地会产生急躁的情绪,而这个时候也是最危险的,往往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三国的时候,刘备在损失了关羽之后,就犯了急躁冲动的错误,轻率地进攻东吴,结果导致了蜀军的惨败。

蜀章武元年,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群臣的劝谏,毅然决意伐吴,命令驻守间中的车骑将军张飞率军前往江州与主力会合,不幸张飞却被手下刺杀了。七月,刘备命令丞相诸葛亮留守成都,上将赵云在江州为后军督,他亲自统率大军沿江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