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穷养儿子富养女
21596200000012

第12章 学习带给孩子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阿尔温·托夫勒说。聪明的家长都明白这一点,他们认为课堂上的学习对孩子来说只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生活知识、社会知识等更需要家长的培养,对于孩子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仅仅让他们死读书,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样去学习。但是,受“分数至上”教育思想的毒害,一部分家长也会舍弃孩子玩的时间,让儿子成为不折不扣的学习机器,从而扼杀了男孩的好奇心和冒险、争吵、争斗的天性。

1、100分的枷锁在赵翔的手边是爸爸寄来的一封信:“儿子,我们家的情况你比谁都清楚,你妈下岗,到现在还没有工作。为了让你好好读书,我每天开着出租车早出晚归,我拼死拼活地工作就是为了赚钱供你的学费,为了你能到一个好学校上学。你要体谅爸爸的辛苦,每天工作16个小时,爸爸每个月只能赚2000块钱,其中一半归家里正常开销,一半供你读书,因此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每科都能拿到100分。考不上大学你能对得

起我们吗?”

无疑,爸爸的信给赵翔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望子成龙”和“分数至上”的观念让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分数和学习成绩,不允许孩子出错,要求孩子考试一定要考到前三名,孩子在家长长期的重压下超负荷学习,当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透支”时,便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造成身心的畸形发展。

杰克上小学时成绩一直不太好,有一次数学只考了68分,全班倒数第三名,他很沮丧,怕父母责怪他。他胆战心惊地回到家,可是爸爸却这样说:“考100分固然好,但却没有必要为100分奋斗,你仔细想想,工厂里的产品只要合格了就可以出厂,就可以投放市场。你只要考60分就合格了,况且你考了68分,既然已经合格了,为什么还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虚名上呢?

“我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了,也有很强的自觉性,但是儿子,我仍为你担心,担心你自己觉得自己学习不好,总是为了拔尖而给自己施加压力,虽说现在能否考100分有可能影响到你未来的生活品质,但现在分数高的人未来的生活未必好,我多么希望我的儿子能是一个身心健康、热诚积极的人。”

听了爸爸的话,小杰克的心放到了肚子里,从此以后,他更努力地学习,轻松快乐地发挥自己的各方面优势,最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其实,分数的高低并不能用来判断一个孩子能力的高低,教育的正确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以及处理生活事件的能力—这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小时候需要,长大后同样需要。

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所说:“我认为,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发展的人。只重视他的身体,孩子将成为四肢发达的可悲的愚人;只重视智力,孩子会成为弱不禁风的病夫,或者成为社会上的恶棍。然而,只重视品德教育,孩子会成为病夫、懦夫。这种人对社会、对人类都是无用的。”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的作业得到高分,宁愿亲自做孩子不会做的功课,然后让孩子带到学校。这不仅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使得本该果敢、坚韧、顽强的男孩变得优柔寡断,甚至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喜欢高分,管它分数是怎么来的,无形中让孩子养成投机取巧的恶习。

聪明的父母们应该相信,孩子的可塑性有时会让人出乎意料,当他沮丧地拿着60分的考卷回家时,不要攥着拳头凶巴巴地看着他,你应该始终相信你的孩子的可塑性,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至于他将来是做学者,还是做政治家、企业家,应该由他自己来选择。

一项研究指出,常挨打、挨骂的孩子不但身心受创,智商也会比其他儿童低。美国布什尔海大学家庭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史特劳斯和帕斯查尔共同撰写的报告指出:从小常挨打、挨骂的小孩在智商测验中平均得分为98分,不常挨打或几乎不曾挨骂的小孩平均得分为102分。这4分之差可能来自于不打小孩的父母花较多的时间讲理、解释。

研究显示,语言上的亲子互动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时常在暴力、威胁下成长的孩子会出现“拼”或“逃”的反应,这种好斗或逃避心理会冲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创造力、想象力都会影响一个人的智商。

2、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

“那时候,孩子在您的眼里真是‘精彩极了’,只感觉到老师没有重视孩子的进步。而这次呢?就因为孩子成绩不算好,您就一棍子把孩子打死了,在家长意见上竟然狠狠地用了三个叹号斥责孩子:你怎么搞的!!!俨然是一个糟糕透顶的孩子。您这样一会儿把孩子抬上了天,一会儿把孩子又贬到了地,孩子会不知所措的。”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文章《“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文中的爸爸与妈妈可以说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孩子做了同样的一件事,在爸爸眼里看是“糟糕透了”,在妈妈眼里则是“精彩极了”。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中增强了自信,在爸爸的严厉中不断自勉。

生活中,我们很多妈妈对待孩子往往在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评价。所以,孩子还是那个孩子,可是,会因为一点小事,或者因为父母的心情不同,于是就成了既“精彩极了”又“糟糕透了”的矛盾体。

一位老师在和家长的谈话中讲道:“上次您来的时候,说孩子最近进步很大,作文写得如何的好,嫌老师在测试中没有给孩子高分。您知道吗?老师看待一个学生,既有一个纵向比较,也就是把孩子放在整个集体中看待,他的成绩应该是怎样的;又有一个横向的比较,也就是把孩子放这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进行比较。所以,成绩应该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孩子的真实水平。也许您感觉这一阶段孩子进步了,但是您没有看到班里其他孩子的表现啊!

“那时候,孩子在您的眼里真是精彩极了,只感觉到老师没有重视孩子的进步。而这次呢,就因为孩子成绩不算好,您就一棍子把孩子打死了,在家长意见上竟然狠狠地用了三个叹号斥责孩子:你怎么搞的!!俨然是一个糟糕透顶的孩子。您这样一会儿把孩子抬上了天,一会儿把孩子又贬到了地,孩子会不知所措的。”

像这位家长这样做父母的为数不少,既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又对孩子对老师要求很多。其实,积极的做法应该是以平和的心态,正确认识孩子。既不要把孩子想成“神童”,要求孩子事事处处得第一;又不要把孩子想成“弱智”,一点小事就完全否决了孩子。

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都是相差不多的,所以不要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不理性的评价而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3、让家里也像学校一样好玩

“小雷,不能碰;小雷,不要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父母常常为了禁止孩子碰家中的东西,疲于奔命地追赶和阻止,而这往往是夫妻、亲子纠纷的导火线。吵的不只是父母双方不同的教养意见,连带孩子也会受到责备,严重的还会遭受处罚。

家长对幼儿的学校生活状况并不清楚,也不了解老师是如何引导孩子,往往对老师存着崇拜的心情,却很少去思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何不同。

由于幼教专业的进步与咨询的发达,让每个做家长的无不绞尽脑汁,为孩子选择一个最好的学习环境,但却忽略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就在孩子的身边,那就是家里。当我们怀疑为什么孩子在学校那么乖,在家中却如魔鬼般让人难以招架时,我们就应思索:学校为什么吸引孩子,让孩子如此着魔似的专心且认真地乐在其中。

在女儿维妮夫雷特出生之前,斯特娜就开始时刻思索着教育宝宝的问题:如何才能使即将出生的小宝宝富有爱心和正义感,乐善好施?斯特娜从改善自己入手来对婴儿进行胎教,阅读好的书籍、思考美好的事物、聆听悦耳的音乐、保持一份乐观的心态,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外出散步,与大自然对话,沉浸在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之中不亦乐乎。

同时,她还把未来孩子将要居住的屋子布置得美观舒适。这样做,一是可以使母亲自己生活在舒服、清新的氛围中;二是可以使孩子一出生就可以看到世界最好的一面,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她的审美情趣。斯特娜给孩子选择的房间是家里最好的,面向正南,空气流畅,阳光充足。

我们在后文将会具体说到斯特娜的教育理念,“所有的人都应当是教育者,至少所有的母亲应该是教育者。对婴儿的教育不应在学校进行,

而应由母亲来亲自教育。即使孩子稍大点进入学校后,母亲也要主动和教师联系,争取同教师友好合作,共同教育孩子。”斯特娜如是说。

让家里也像学校一样好玩,应该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梦想,家长怎样才能满足孩子呢?

“当拥有自己的房子时,我思索的重点是如何为孩子布置一个游戏空间,而不是到家具行选购传统的客厅设备,当我在客厅里布置一个属于孩子的活动空间后,增加了我和孩子共处的时间。”一位父亲兴高采烈地说,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创作”当中了。虽然朋友拜访,都埋怨没有椅子,只能坐在地板上,但他还是和颜悦色地说:“大人牺牲一点,可换来孩子的快乐!”所以当有朋友造访时,他都可以与朋友尽兴地聊天,因为孩子有了他的游戏天地,便不会再吵闹。这是他最得意的设计,而朋友则戏称这是一间托儿所,孩子们一定很喜欢!

客厅是家人使用最频繁的场所,更是最理想的托育空间了,男孩在两三岁是精力最旺盛,也是较难沟通的时期,购置客厅的家具所需昂贵,又怕家中孩子搞破坏,与其禁止他们在沙发上跳来跳去,还不如购买简单又便宜的柜子布置客厅,即节省又有利于孩子使用。将客厅的一隅设计成孩子的游戏空间,另一部分设计为大人的空间,当有客人来访时,可看顾孩子又可接待客人。

这位父亲为我们介绍了这个理想的托育空间的规划要求:

发展性空间规划与布置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配合儿童的认知与发展等特征。

游戏趣味性空间布置的趣味性与游戏器具的可玩性要高,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诱导挑战性提供机会或调整设施让幼儿主动参与、探测世界并挑战自己的能力。

安全性设计一个理想的游戏环境,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考虑周全,以避免危险发生。

创造性利用抽象性玩具或社会性互动,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想

象力激发自由创作的本能。

艺术性游戏要好玩,也要好看,色彩搭配适宜。

维护性玩具要时常检查,维修或替换,以免产生危险。

这样一来,尽管你的家里并不是托幼机构,但若能用心,也能营造一个适合孩子活动的空间,成人牺牲几年的时间与空间,换取孩子人格成长的完美,绝对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

4、让男孩走进集体

“响响,不要和学习不好的孩子!”

“尧尧,不要整天跟女同学粘在一起!”

“不要和那些坏孩子走得太近啊,杨昊!”

我们总能听到家长的这些声音。其实,对于任何一个男孩来说,他们都希望能够有几个思想上、学习上或者生活中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从朋友那里获得认可、鼓励、信任和支持。然而出于爱护和安全考虑,很多妈妈不喜欢让小朋友到家里来玩,也不愿意让孩子到外面去玩。家长的这些教育或者让男孩不知道何去何从;或者让他们封闭自己、不爱与人交往;或者让他们变得人缘不好。

正处在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时期的男孩,与同龄伙伴交往并建立友谊是正常的心理需要。这时,在不偏离正常人生轨道的前提下,父母不要给他们太多的限制。这些限制会使男孩过早地世俗、功利;或者引起他们的不满,激发他们的叛逆心理,进而影响他们的交往能力,甚至会使他们形成孤僻、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

父母常常在脑中勾画自己的男孩长大后成功的形象:职场上应对自如的管理人士、商场上妙口生花的谈判高手、叱咤风云的企业家、深得

人心的政治家…不可否认,这一切的成功都需要这个男人有很强的与人交往的能力。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小男孩的表现却让人担心: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女性化倾向严重…因此,他们常常表现出不愿见陌生人、不敢与陌生人说话、无法与别人相处等现象。这样的孩子如何与那些成功形象挂上钩呢?

卡耐基曾说过,一个成功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而交际能力却占85%。这也就是说,人际关系的和谐,交往本领的高强,是社会判断成功者的重要标准。

男孩天生是群居动物,他们生性成群,在群体中学会社交、学会爱、学会生活、学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并找到自己的归属。如果男孩在孩提时代没有学会处理团体中的关系,缺少团体意识,将来就不懂得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可能和别人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寻找的是能让自己放松、能给他任务、能让他感到自豪的集体。家长应该适当鼓励他们参与积极竞争的活动,比如体育活动,让他们从中找到自己是谁。家长也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在有挑战、感兴趣的氛围中学到能力、技巧和责任感。

孔月是个快乐的小男孩,他走到哪里都会认识很多好朋友。一天,幼儿园新来了一个小朋友,自由活动时,孔月便拿着自己的《奥特曼》图书来到这个小朋友的身边,用愉悦的表情对这个小朋友说:“我叫孔月,我讲故事讲得可好了,我来给你讲‘奥特曼与怪兽’的故事吧。”不一会儿,孔月便与这个新来的小朋友成了好朋友。

孔月潜意识里向新来的小朋友“推销”了自己。其实,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让孩子有“推销”自我的意识。要知道,敢于推销自我的孩子一定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别人的需要,这样的孩子是自信的、阳光的。

很多事实都证明,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每个人都没有办法让自己不喜欢那些自信、阳光的人。所以,父母让孩子学会推销自己,便等于赋予了孩子自信、乐观、阳光的性格,这样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会有人乐

意与他交朋友。

5、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父亲刚下班回来,满脸倦容;母亲正在厨房里烧菜,孩子在一旁跑来跑去。“爸爸,这是怎么回事呢?”父亲不耐烦地说:“去问你妈妈吧,我累了。”孩子走到妈妈跟前:“妈妈,你看这是为什么呢?”妈妈正忙得不可开交,很不耐烦地说:“这孩子,真烦人,快出去玩,不要在这儿捣蛋。”孩子悻悻地离开了,安静地进自己卧室里自己玩去了。

一个“累”,一个“忙”,就这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全都被破坏了,等大人们歇过来了、忙完了家务了,孩子的疑问也就消失了。长此以往,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就会逐渐减弱。

在孩子眼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们总是怀着好奇心,追问事情的原因,“为什么?”正是在这种对未知事物的积极追问中,孩子开始了解未知的世界。父母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这种转瞬即逝而宝贵的好奇心,并引导他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因为好奇心是儿童最珍贵的品质之一,失去好奇心的孩子就会对一切都感到平淡和乏味,对一切都麻木和冷淡。而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时,他就会对生命充满热情。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告诉家长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十分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提出的离奇问题,在回答孩子问题的时候要讲求技巧,不要脱口直接告诉他答案是什么,因为对于孩子的智能发展来说,思考的过程比思考的结果更重要,因此要尽量给孩子留下思考和讨论的空间,最好是能够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孩子亲身经历的东西,远远比别人告诉和书本上的来得知识印象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