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会展经济
21656800000033

第33章 会展项目管理策略(2)

备货是配送机构根据客户的要求或自身经营的需要从参展供应商处筹集货物、储存货物的过程,它是配送的前提和基础环节。备货包括两项具体活动:筹集货物和储存货物。备货不仅是决定配送规模大小的最基础的环节,而且是决定会展物流配送效益高低的关键环节。

(二)理货

理货是根据客户的订货要求,将其所需要的商品尽可能迅速、准确地从其储位或其他区域拣取出来,需要简单加工的商品,拣出后还必须集中加工,然后按一定方式进行分类集中,等待配装送货。理货包括货物分拣、配货和包装等经济活动。

(三)流通加工

在会展物流配送过程中,根据用户要求或配送对象(产品)的特点,有时需要在未配货之前先对参展货物进行套裁、打孔、简单组装、分装、贴标签等加工活动,以求提高配送质量,更好地满足用户需要。

(四)送货

送货是将货物经过科学配装,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送交客户的过程。送货是会展物流配送的核心,也是备货和理货工序的伸延。

会展物流的配送不是静态不变的,而应是具有灵活调控能力的动态体系。

四、会展物流的组织管理

会展物流组织的基本内容是会展相关物资产品的空间流动与管理,现代化的会展物流应结合参展物资产品的特点和会展经济运作的特性,努力提高专业化因素在物流过程中的强度,从而构建起完整发达的网络化物流体系。应从信息系统、仓储配送及会展场馆等方面的合理组织入手,以提高物流的效率。

(一)健全会展物流信息系统

在会展物流活动中,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与有效管理是整个物流体系高效运转的前提。有鉴于此,应结合会展物流的供应链结构,充分地运用好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起专业化高、能动性大、操作性强的会展物流信息系统管理模型并付诸实行,才能保证其他各方管理的顺利运作。

会展物流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会展活动进行信息管理的操作平台,它通常由会展组委会办公室、会展前台(现场)销售信息统计中心、会展物流情报中心、会展物流调度中心等核心部分组成。会展物流信息主要有两大来源,其一是外部输入的,即在会展活动举办前,由参展商向会展组委会提供的展销产品的详细资料(包括类型、数量、规格、特性等信息);其二是内部收集的,指在会展活动现场因为参展商与购买者的洽谈成功而产生的潜在物流信息,由会展前台销售统计中心负责。两股信息在不同阶段汇集到会展物流情报中心加以综合分类分析,制订好物流方案后以派送任务的形式反映到会展物流调度中心统一指挥控制。当会展仓储配送中心接收到物流指令后,即可按计划组织实施物流活动,并及时将完成情况的信息反馈到会展物流情报中心,进而经由会展组委会办公室反馈给参展商,以寻求其评价意见及其他要求。在上述信息机制系统里,会展物流情报中心和会展物流调度中心是为会展物流而专设的机构,而会展组委会办公室和会展前台销售信息统计中心则兼具其他多项职能,提供物流信息只是其众多工作中的一部分。

(二)科学管理会展仓储配送中心

会展仓储配送中心在整个会展物流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会展物流的终点设施,通过有效地组织配货和送货,使各参展商展销产品的终端配置得以完成。会展仓储配送中心综合了展销产品进行仓库储存与配货送货两大职能,对它的管理,也需相应地从仓储管理和配送控制两大方面加以实施:首先,要合理储备展销产品;其次,进行人员雇用与培训;第三,及时结账和控制存货;第四,加强维护,确保安全。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中心要对配送作业的全部流程进行监控,包括从收货、订单拣货、交运到车辆调用、设备调用、工具调用和人力资源调用的每个环节,以保障配送工作顺利完成。由于会展仓储配送中心扮演着第三方物流的角色,对于参展商个体而言,其运输服务的路径呈现出典型的“Y”字形结构,即一端进入,分支流出。其间的运输工作是实现配送的实质性工程,在决定运输手段时,应以运输机具的服务特性作为判断的基准,并综合考虑运输机具组合的总成本。

(三)协调会展场馆物流

会展场馆是会展物流的终点之一。在会展活动期间,布展、展览、撤展等环节始终都贯穿着物流,一部分是展销产品的流动,另一部分则是展览用品的流动。要使会展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必须做好会展现场这两部分物流的综合协调工作,这就要求会展组织者、参展商及场馆布展人员做好展览会前的准备工作。在这个有限的时间范围内,会展物流管理部门需安排好展销产品与展览用品的运送和组合。

展览用品和展销产品运达会展场馆停车场后,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卸货、搬运,由场馆专用的货物通道进入馆内,一部分产品进入场馆内的临时仓库,其他的则按会展组织者事先安排好的分区与总体设计要求安装、搭台、摆设。同时,在展会举办期间,参展商为招徕和吸引顾客而进行的派送酬宾、优惠销售等活动也会产生一定的物流,这就给会展物流工作人员提出了与会展活动互动的全新要求。为了不影响会展现场的秩序和正常运转,展会期间的物流一般都在后台进行,场馆内外随时保持信息的交换。

会展活动结束后,撤展工作也涉及展览用品和部分展销产品的物流问题,一般而言,这一阶段的物流是会前准备工作的物流的一个逆向过程,可以按照前期的做法来安排。

(四)解决会展物流交通瓶颈

会展活动的交通流不同于普通交通流,它具有持续性、集聚性、同时性、多重性。会展活动带来的大量车流、人流、物资流、信息流以及内部交通和外延交通都将在极短的时限内迅速达到高峰,并同时和持续地对会展中心周边路段及会展中心本身造成交通压力。因此,设计中必须采用多种先进手段解决好人车分流、客货分流、交通集聚、交通疏导、交通组织问题。进入会展中心的人流交通、车辆交通和货物交通都应组织专门路线分开设置,避免相互干扰,还须按国际惯例实现全程无障碍设计;中心附近周边有条件处需设置公交车站、地铁站、城市轻轨站、出租汽车站等。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的主入口在进入中心区外,采用以地下通道进入会展中心区的方式和与会展无关的车辆通过外环线疏导不进入会展区域的手段,通过立体交叉方式和合理的交通组织,有效地解决了人、车流的相互干扰,减少了城市交通压力。为解决车辆大量涌入的问题,会展中心配备有大型的汽车停车场、库,仅展示区地面停车场可泊车1200辆,地下车库可泊车1100辆。

在2008年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期间,将接待来自世界的数百万客人。奥运会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物流与交通系统的通畅与否。天津港作为北京的出海口,近9成的奥运会货物将从这里进出,天津港将为北京奥运会物流提供快捷畅通的优质服务。早在北京举办亚运会期间,国际赞助商及国际组织捐赠的通讯器材、交通工具,就是通过天津港运进北京的。天津港在奥运会期间,将提供通讯设备、体育器材、大型体育场馆和进口设备、进口建筑材料的进口服务,所以必须构建快速高效的奥运北京物流网络,做到随时到港,随时转运北京。

§§§第三节会展物流的国际业务

国际会展的举办,必然带来大量的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Logistics),在某些情况下又被称为“全球物流”(GlobalLogistics),是现代物流系统中重要的物流领域,也是一种新的物流形态。相对国内物流而言,国际物流指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即货物从一国运送到另一国的物流,货物的运送超越国界。国际物流比国内物流牵涉的范围要广,它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国际间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

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

尽管物流原理在国内和国际上基本相同,但国际化经营的复杂性使国际物流产生了许多不同于国内物流的特点。对于这些特点的确切把握,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国际物流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设计与实施低成本、高效率的国际物流系统。

一、国际物流的特点

(一)地域广泛性

国际物流业务地域广泛。随着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实施以及物质在全球范围内频繁的流动,每项物流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跨越海洋和大陆,运输距离长,运输方式多样,这就需要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尽量缩短运输距离,缩短货物在途时间,加速货物的周转并降低物流成本。

(二)环境差异性

国际物流有别于国内物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各国物流环境存在差异,尤其是物流软环境的差异。譬如,不同国家适用不同的与物流相关的法律,不同国家的不同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所支撑的物流现代化水平不同,这些物流环境方面的差异不仅使国际物流的困难相对增大,有时甚至会阻断国际物流。

(三)系统复杂性

国际物流系统除了包含与国内物流系统相关的活动外,还包括与国际贸易活动密切相关的报关、国际单证签发与国际结算等一系列活动。物流本身的功能要素、系统与外界的沟通已经构成了一个很复杂的系统,物流国际化又在这个复杂的系统上,搀入一系列对国际物流产生直接影响的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要素,加之物流时空的进一步延展,无疑使原本复杂的物流系统更加错综复杂,如国际物流通信系统设置的复杂性、法规环境的差异性和商业现状差异性等。

(四)风险国际性

国际物流的风险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以及国际运输当中遭遇的自然风险等。政治风险主要指由于物流所经过国家或地区的政局动荡,如罢工、战争等原因造成货物可能受到损害或灭失,以至于物流中断的风险;经济风险可分为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主要指从事国际物流必然要发生资金的国际间流动,当所涉及国家的汇率及利率发生波动时,由于时间上的延滞而产生货币资金的贬值风险;自然风险则指物流过程中所遭遇的自然因素,如海风、暴雨、触礁等而引起的货物损失的风险。

(五)技术先进性